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明朝
陈汝言明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苏州府吴县人字惟允号秋水陈汝秩弟。
与兄齐名,有大髯、小髯之称。
工诗善画。
倜傥知兵,尝参张士诚军事。
洪武初以荐任济南经历。
坐事死,临难从容绘画,画毕就刑。
有《秋水轩诗稿》。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惟允吴县人
济南经历有秋水轩槁
汝言字惟允吴人
明初官济南经历,坐法死。
有《秋水轩稿》。
(《六砚斋三笔》:陈惟寅、淮允兄弟,苏门高士,绘法宗唐、宋,傅采著色;有李思训李营丘标致。
画史会要》:陈准允能诗文,山水宗赵魏公,清润可爱。
惟寅高士,有雅宜山居,亦善山水。
寅号大髯,允号小髯。
无声诗史》:陈惟允当国初为潘左丞客,有《寿左丞仙山楼阁图》,此画之精绝者。
徐幼文题其《山居图》云:「昔年为客处,看图怀故山。
今日还山住,俨然图画间。
泉来绕兰径,月出对花关。
应知农事毕,高坐有馀闲。
」 尤镗《清贤纪》:陈惟允工为诗歌,而围棋鼓琴,无一不造其妙。
倪元镇为契友,故有「觅句船工画,看山不爱名。
棋枰消永月,琴调寄闲情」之赠。
《墨缘汇观》:陈汝言百丈泉图》笔墨高古,无一不规法董、巨。
相传松江王氏藏北苑《溪山行旅图》,有「江南半幅董元」之称。
太仓王氏有巨然《溽暑山行图》。
董文敏题为北苑。
此二图皆江南名画。
余见石谷临本,思慕有年,不能一见真迹。
今睹此图笔法与石谷所摹二图相仿佛,为元人中超轶者,当作董、巨观。
田按:惟允张时用事,牧斋云;「惟允尝骑马过吴市,遇王止仲徒行,不为下,以手招之曰:『王止仲可来我家看画。
止仲尾之往,弗敢后。
」其矜伉专己如此,馀考文徵仲《溪山秋霁图》跋云:「惟允贵显止仲为门下客。
惟允卒后,其子继从止仲学,故其辞稍距。
惟允婿刘政见之,骂曰:『此吾外父食客,那得称吾友!
』以笔抹之。
」今抹笔隐然犹存,则牧斋之言信矣。
惟允王叔明为素交,合作《泰山密雪图》,为画苑佳话,惜画今不传。
尝见戴醇士侍郎画册跋云:「叔明泰山图》绝迹以意想像为之,其画空灵骀宕。
侍郎真一代画家也。
惟允诗少局边幅,不能如其人之豪宕,七律意格灵变,殊有别趣。
西市之日,索笔作画,从容就刑,事详张来仪诗后。)
汝言字时献潼关卫人
正统壬戌进士,授户部主事,历郎中
景泰中,骤进户部侍郎
天顺初以迎驾功迁兵部尚书
以贿败。
维基
陈汝言,官至兵部尚书
正统七年(1442年)壬戌进士
累官至户部侍郎
因依附石亨曹吉祥谋夺门之变,故被石亨举荐,以取代于谦担任兵部尚书
其在任内栽培党羽,并帮助石亨冒领功勋赏赐者不下四千馀人。
天顺二年,因被群臣检举弹劾,被逮捕下诏狱,籍其家,家有万产。。
王绂明 1362 — 141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62—1416 【介绍】: 常州府无锡人字孟端号友石生,以隐居九龙山又号九龙山人
自少志气高发,北游逾雁门
永乐中以荐入翰林中书舍人
善书法,自谓书必如古人,庶可名业传后。
尤工画山水竹石,妙绝一时。
性高介绝俗,豪贵往见,每闭门不纳。
有《王舍人诗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孟瑞无锡人
洪武中就徵,坐累,戍朔州
永乐初,以善书荐供事文渊阁,拜中书舍人
有《友石山房槁》。
字孟端无锡人
洪武中,徵至京师,寻坐累戍朔州
永乐初,以善书供事文渊阁,除中书舍人
有《友石山房稿》五卷。
(《四库总目》:博学工书画,所作山水竹石,风韵潇洒,妙绝一时。
说者谓可继其乡倪瓒
其诗虽结体稍弱,而清雅有馀。
盖其神思本清,故虽长篇短什,随意濡染,不尽计其工拙,而摆落尘氛,自然合度。
俨山集》:国朝墨竹最擅名者全陵王孟端中书、娄江夏仲昭太常
娄江出于金陵,其后略变,然潇洒绝俗,中书为多;精神气力,太常亦自能到。
匏翁《家藏集》:画家惟墨竹颇寓书法,近时得其妙者,莫过于毗陵王孟端舍人
弇州山人四部稿》:孟端为国朝第一手,有石室层土、梅花道人遗意,而清标高格又似过之。
余尝记其二事:其一,沐黔公行金帛求盂端画,谢绝之。
后忽作一幅,遗其僚素厚黔公者,使致之曰:「姑以是塞公意,毋言我为公也」其二,月夜闻邻笛,乘兴画幅,访遗之。
其人乃大贾,甚喜,具蛇绒、文绮各二。
孟端一配幅。
孟端却其币,手裂画坏之。
《湖山佳趣》一卷,初阅之以为黄鹤山樵也,清思扑人眉睫间,应接不暇,至题尾,知为九龙山人王孟端
孟端在永、宣间,声价不下黄鹤山樵
今来渐寂寂然,使有真鉴赏者,而知其胸中富丘壑也。
东吴菰芦人,步武之外皆卷中境界。
晚途复作吏,不觉自远,聊置此卷案头,于明退朝之暇,时一展看,不令衿裾烟霞色尽也。
卷初属陆太宰时,乞李文正篆额,吴文定题字,邵文庄作歌,其为名士所推如此。
李日华《恬致堂集》:孟端,于倪徵君柯博士两家斟酌多寡浓淡而为之。
是以有倪之逸,无其疏野;有柯之雄,无其伉浪。
六研斋二笔》:王孟端赠黄叔洪山水一帧,用笔精到,超出幼文、天游之上,而与叔明并驾,平生所绝少者。
耐轩层士王达一诗亦佳,诗曰:「万古山川一鉴开,层层曲曲见楼台。
云随晓月峰前堕,鸥逐春溪树里来。
两岸落花人荡桨,半汀残雨客衔杯。
寰区何处有此地?
物外四时无点埃。
岂但右军多笔法,要知黄石是仙才。
奔滩触浪非赭鲤,绝壁凝岚护翠苔。
玉室金堂疑太华,紫芝瑶草忆蓬莱。
相看六月不知暑,一榻清风真快哉!
」 《无声诗史》:孟端自号九龙山人,又号友石生,志气高逸,工古诗歌,尤善山水石竹
每酒酣,对客著黄冠服,意气傲然,伸纸攘袂,挥笔洒洒,奇怪跌宕,不可名状。
画已,徐吟五字诗,萧然有风人之致。
因树屋书影》:王孟端诗画双美,近见其诗集百馀篇,声律不在高、杨、张、徐之亚。
如「旧业暂归翻似客,异乡重到即为家」,「通仙要得悬壶术,遗世聊存荷锸风」,草色池塘看细雨,杏花帘幕动轻寒」,「鸟从万木阴中响,人在乱山深处行」,皆意新而调,不独笔墨工竹石而已。
田按:九龙山人画品超绝,诗亦别有风趣,稍录其矜练之作,如读一幅著色云林画也。)
姚绶明 1422 — 149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22—1495 【介绍】: 浙江嘉善人字公绶号谷庵自号仙痴晚号云东逸史
天顺八年进士
监察御史
成化初永宁知州,解官归,筑室名丹丘,吟咏其间,人称丹丘先生
工诗画。
有《云东集》。
字公绶嘉兴人(或云嘉善人,误。
),天顺甲申进士,为御史,巡盐两淮,钩剔积弊。
淮饥,画策赈民。
以耿介忤当道,出知江西永宁县,母老辞归。
所居大云里东饶水木,作室曰丹丘,又作沧江虹月之舟,浮泛吴越间。
粉窗翠幕,拥僮奴设香茗,弹丝吹竹,宴笑弥日。
书画妙绝一时。
初号谷庵又号云东子兰台逸史天田老农上清仙吏懒仙仙痴紫霞碧月翁,并著人间,唯丹丘先生为尤显。
所蓄书画最富。
恐遭回禄,搆地一方,洿为池,池中筑台,台上营室,夜不通火。
一日大雷雨,火作,姚方踞厕,闻报,急叩所藏古迹,应者曰:皆火矣。
姚惊惋,遂不能起,得疾卒。
平生慕张贞居之为人,所见片纸只字,无不收藏。
尝得其铁冠与遗像,为撰句曲外史小传,搜辑其遗文以序之,又伐石树碑于其墓。
著有大易天人合旨及谷庵集。
诗颇清丽,不著一尘,其流风遗韵,为时叹羡,宜矣。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公绶嘉善人
天顺甲申进士,授监察御史谪知永宁县有榖庵集
字公绶嘉善人处士黻子。
天顺甲申进士,授监察御史,谪永宁知县
有《谷庵集》十卷。
杨循吉筹堂集》:姚公缓解官归,所居在大云里东,饶水竹,作室曰丹丘,啸咏其中,人称丹丘先生
又作沧江虹月之舟,游泛吴、越间。
善书,法钟、王,劲婉咸妙,画初学水墨,后进学唐品,得古意。
四友斋丛说》:嘉兴姚云东工诗喜画,善临摹,其临赵松雪、王叔明二家画,墨气皴染皆妙,闲写道人竹石,亦萧洒可爱。
《六砚斋笔记》;姚云东小景,好作沙坳水曲、孤钓独吟:其阔幅《重林远汀》,著四五渔船而已。
此公壮岁入中台,不及揽辔骖鸾。
晚年好道,向平之愿蚤毕,三山五岳之屐悬而未试。
直以逸趣自写胸中而已,未可以文、沈作略概之也。
书史会要》:姚绶书类张伯雨
槜李诗系》:谷庵庵诗颇清丽,不著一尘,书画妙绝一时。
初号谷庵又号云东子兰台逸史天田老农上清仙吏懒他仙痴紫霞碧月翁,并著人间,唯丹丘先生为尤显。
平生慕张贞层之为人,所见片纸只字,无不收藏。
尝得其铁冠与遗像,为撰《句曲外史小传》。
铁冠歌》云:「昔为柱史铁冠,螭头兀立霜风寒。
归来野服山林下,不类峨然铁冠者。
句曲外史人中仙,此冠已馀二百年。
绣斑蚀铁铁欲穿,棱棱巧制钢色妍。
黄篾楼中想应贮,玉钩楼边旧行处。
二仪三纲浪得名,竹箨鹿皮无此清。
芙蓉吐花金玉并,铁叶细薄不易成。
外史星坛月明夜,醮礼茅君鹤曾借。
出尘风度向谁弹?
坐看瑶池碧桃谢。
予号逸史云之东,发已种种今成翁。
冠平冠乎磨冷铁,今铁曷能如古烈。
君不见,古铁性烈今不如,作冠宁住仙人居。
流落四海幸属予,著之我青霞裾。
」 田按:云东逸史,画胜于书,书胜于诗。
沈周明 1427年11月21日 — 150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27—1509 【介绍】: 苏州府长洲人字启南号石田又号白石翁
少时从学于陈孟贤,博览群书。
文章得力于《左传》,诗宗白居易苏轼陆游,字仿黄庭坚
画取法宋元诸家,自成一家,为一代大师,又与唐寅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大家,而文、唐均其后辈。
终身未仕。
兴至对客挥洒,烟云盈纸。
画成自题诗或作题记,亦多精采。
诗画传布天下。
有《客坐新闻》、《石田集》、《江南春词》、《石田诗钞》、《石田杂记》。
词学图录
沈周(1427-1509) 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
吴门人
明画坛四家之一, "吴门画派"班首,影响深远。
曾祖父为王蒙好友,父恒吉杜琼学生,书画乃家学。
诗学白、苏、陆。
启南长洲人石田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启南恒吉子。
景泰中郡守以贤良应召,辞不赴。
石田集。
字启南长洲人
景泰中,以贤良荐,辞不赴。
有《石田集》十卷。
(《四库总目》:以画名一代,诗非其所留意。
晚年画境弥高,颓然天放,方圆自造,惟意所为。
诗亦挥洒淋漓,自写天趣。
盖不以字句取工,徒以栖心丘壑,名利两忘。
风月往还,烟云供养。
其胸次本无尘累,故所作亦不周不琢,自然拔俗。
寄兴于町畦之外,可以意会而不可加之以绳削。
其于诗也,亦可谓教外别传。
《怀麓堂后槁》:石田寄意林壑,博涉古今图籍。
以毫素自名,笔势横绝,夐出蹊径,片楮疋练,流传遍天下。
情兴所到,或形为歌诗,互以相发。
《匏翁家藏集》:石田古今诸体,各臻其妙。
溪风渚月,谷霭岫云,形迹若空,姿态倏变,玩之而愈佳,揽之而无尽。
所谓清婉和平,高亢超绝者兼有之。
王鏊震泽集》:石田作绘事,峰峦烟云,波涛花卉,乌兽虫鱼,莫不各极其态。
或草草点缀,而意已足,成辄自题共上,时称二绝。
怀星堂集》:公壮岁诗纯唐格,后更自不足,卒老于宋,悉索旧编毁去,后学者皆不知此,馀为惜之。
甫田集》:先生诗初学唐人,雅意白傅
既而师眉山为长句,已又为放翁近律,所作莫不合作。
然其缘情随事,因物赋形,开阖变化,纵横百出,初不拘拘乎一体之长。
南濠诗话》:沈先生启南以诗豪名海内,而其咏物尤妙。
予少尝学诗先生,如《咏门神》云:「检尔功名惟故纸,傍谁门户有长情?
」杨花云:「借风为力终无赖,与水何缘却托生。
」又尝作落花诗:「美人天远无家别,逐客春深尽族行。
」不拘拘题目,而亦不离乎题目,兹其所以为妙也。
四友斋丛说》:馀至姑苏在衡山斋中,论及石田之诗,曰:「先生诗但不经意写出,意象俱新,可谓妙绝,一经改削,便不能佳。
今有刻集,往往不满人意。
」因口诵其率意者二三十首。
即馀所见石田题画诗甚多,皆可传咏,与集中者如出二手,乃知衡山之论不虚也。
《丹青志》:沈周绘事为当代第一,山水人物、花卉禽鱼、悉入神品。
其画自唐、宋名流,及胜国诸贤,上下千载,纵横百辈,兼总条贯,莫不揽其精微。
每营一障,则长林巨壑,小市寒墟,高明委曲,风趣洽然,使夫鉴者若雾生于屋中,山川集于几上,视众作真培填耳。
一时名士,如唐寅文壁之流,咸出龙门,往往致于风云之表。
信平国朝画苑不知谁当并驱也!
《六砚斋笔记》:沈启南才情洒落,见于所作画上题语,想其一时满志,气酣神纵,不知其工也。
如《赋帘影》:「谁放春下曲琼,一重薄隔万重情。
珠光荡日花无语,疏影通风笑有声。
外面令人倍惆怅,里边容眼自分明。
知无缘分难轻入,敢当杨花燕子争。
」情思骀宕,如少年不自持者。
考公生平笃行,乃知是广平梅花》耳。
《六砚斋二笔》:沈石田小帧四时山水,仿北苑笔,在鸟戍人家,题句亦甚豪迈。
中原七子辈谈诗,谓启南本富诗才,而以题画取办仓猝,故遂入别调。
此犹咎张旭纵酒,吴生涂鬼,致笔踪狼藉也,可笑。
沈诗曰:「红满枝头绿满湖,水边人影夕阳孤。
春波消雪三千顷,赊与溪翁作酒壶。
」「雪压高居玉树中,晓来寒栗不禁风。
村沽急办双罂碧,卯饮聊充两颊红。
」「长竿不属忙人弄,要自闲人管领之。
钓月哦风一般趣,黄尘没马是何时。
」「湖上新晴宿雨收,平头肪子贴天游。
瘿尊容得三千斛,大醉去题黄鹤楼
」又,十年前馀购得石翁奇画一轴,幅阔二尺有咫,高六尺,作翠峰攒天,仅分两聚,下略露陂麓,列树五株,四直一偃,对岸两松亭,亭中虚三尺馀,尽是气涌郁,挂之屏几间,蒸然欲浮屋也。
神来之妙如此。
翁亦极满志,题句:「翠倚高天玉出奇,淋漓元气太阴垂。
匡庐嵩少凭君指,醉裹狂挥醒不知。
」 《扣舷凭轼录》:姑苏沈启南尝有诗题赵子昂画马:「隅目晶荧耳披,江南流落乘黄姿。
千金千里无人识,笑看胡儿买去骑。
李文正公亦有一绝:「宋家龙种堕燕山,犹在秋风十二闲。
千载画图非旧价,任他评品落人间。
」二诗之意,皆惜子昂事元之非也。
夷白》:王文恪公鍪自内阁归时,石田先生病,亟遣人间之。
:「勇退归来说宰公,此机超出万人中。
门前车马多如许,那有心情问病翁。
」字墨惨淡难识,遂为绝笔。
后二日而卒。
今集中不载。
画禅室随笔》:石田先生于胜国诸贤名迹无不摹写,亦绝相似,或出其上。
倪迂一种澹墨,自谓难学。
先生老笔密思,于元镇若淡若疏者异趣耳。
《笔精》:沈启南画入神品,而亦清真可咏,不必观丹青水墨,可当绡粉本也。
曹履吉博望山人稿》:石田翁画多用退笔,中锋作小斧劈,当是以意少变北苑,而其源则实出巨然僧、道人,苍郁秀润,并极出蓝之妙。
张丑清河书画舫》:明画学,自刘廷美开山之后,尝推沈启南为广大教化主。
唐子畏之清真,文徵仲之古雅,足可南宗北派也。
孙承泽庚子消夏记》:尝见石翁题画有绝佳之,而集中俱不载,安得有心人,肯大为搜罗以成快编也。
田按:明四家画称沈、文、、仇。
白石翁画、均是苍坚一派,惟画神明模范,深入董、巨之室,则不受拘束,吐词天拨而颓然自放,俚词谏言亦时拦入,然其奇警之处,亦非拘拘绳墨者所能梦见也。
画家有粗文细沈之目。
馀见翁《和香亭图》,工细绝伦,洵称合作。
独借十洲不能诗,未免有彭渊材之恨耳。)
文从简明末清初 1574 — 164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74—1648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长洲人字彦可号枕烟老人
文徵明曾孙,文元善长子。
明崇祯十三年拔贡,入清不仕。
画兼学王蒙倪瓒,书学李邕
倪瓒元末明初 1301 — 137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01—1374 【介绍】: 元明间常州无锡人字元镇号云林居士,又有荆蛮民幻霞子、曲全叟、朱阳馆主等号。
博学,好古。
有洁癖。
家雄于财,四方名士日至其门,居有清闷阁,藏书数千卷,古鼎法书,名琴奇画陈刊左右,幽迥绝尘。
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家财给亲故,未几兵兴,富家悉被祸,而扁舟箬笠,往来太湖松江三泖间。
不受张士诚徵召,逃渔舟以免。
入明,黄冠野服,混迹编氓。
工诗画,画山水意境幽深,以萧疏见长。
黄公望王蒙吴镇为元季四家。
有《清闷阁集》。
字元镇无锡州人
其先世以赀雄一郡。
元镇不事生产,强学好修,刻意文史,所居有云林堂、萧閒馆、清閟阁诸胜。
饶介之称其阁如方塔三层,疏窗四眺,远浦遥峦,云霞变幻,弹指万状。
窗外巉岩怪石,皆太湖灵璧之奇,高于楼堞。
松篁,茏葱交翠,风枝摇曳,凉阴满苔。
阁中藏书数千卷,手自勘定,三代鼎彝,名琴古玉,分列左右。
时与二三好友啸咏其间,性好洁,见俗士,避去如恐浼,盥z易水,振拂巾服,日以数十计。
居前后树石,频令洗拭,书画萧疏秀挺,称其为人。
至正初,天下无事,一旦尽斥卖其田产,得钱以与贫交疏族,或窃笑之。
及兵兴,富家多被剽掠,元镇扁舟箬笠,往来湖泖间,人乃服其前识。
明洪武七年,始还乡里,时年七十有四矣。
寄居其姻邹惟高,竟卒于邹氏。
尝自谓懒瓒,亦曰倪迂长乐王宾志其旅葬,吴人周南老志其墓,皆曰「元处士云林先生」。
句曲张雨钱塘俞和尝缮写其稿藏之。
论者谓如白云流天,残雪在地。
杨铁厓曰:元镇诗才力似腐,而风致特为近古。
吴匏庵曰:倪高士诗能脱去元人之秾丽,而得陶柳恬澹之情。
百年之下,试歌一二篇,犹堪振动林木也。
词学图录
倪瓒(1301-1374) 初名珽字元镇号云林子幻霞子荆蛮民经锄隐者等。
无锡人
其先豪富雄一郡,而强学好修,筑云林堂、清闷阁,藏书数千卷,手自勘定。
以书画名家,善水墨山水,逸笔草草,清远萧疏,影响于明清两代文人画者甚巨,与黄公望吴镇王蒙称"元四家"。
有《清闽阁全集》、《云林乐府》。
字元镇无锡人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元镇无锡州人
别号云林有清閟阁槁
陶凯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浙江临海人字中立
博学,工诗文。
元顺帝至正举人
洪武初征修《元史》,授翰林应奉洪武三年任礼部尚书
酌定诸礼仪,定科举式。
四年,充首次会试主考官
五年,请依唐宋会要记载时政。
后出为湖广参政,官至晋王府右相
自号耐久道人,太祖闻而恶之,坐事杀之。
有《昭鉴录》。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中立天台人
元至正中乡荐洪武初修元史翰林应奉文字升礼部尚书出为湖广参政致仕复召为国子祭酒参政致仕
字中立临海人
元末领乡荐。
洪武初,召修《元史》,除翰林应奉,擢礼部尚书
出为湖魔参政,召还为国子祭酒,改晋王府右相,致仕。
追论在礼部事死。
有集。
田按:徐大章作《陶尚书集序》称中立高学博,识见卓远。
又《与王待制修元史》书称中立史学
惜集今不传。
中立致仕后号耐久道人,帝闻而恶之,追论在礼部时朝使往高丽,主客曹误用符验,论死。
当时士之以文字受祸者,高季迪以作上梁文、王常宗以作文,孙西庵以《题蓝玉画》、王叔明以往蓝玉家观画、苏平仲以表笺忤旨。
王弇州云:「洪武间三司卫所进表笺,皆令教官为之,当时以嫌疑见法者不少,其可知者:浙江府学教授元亮海门卫撰《增官吏俸谢表》,内用『作则垂宪』,诛;北平府学训导赵伯宁都司撰《贺万寿表》,内用『垂子孙而作则』,诛;福州府学训导林伯璟按察司撰《贺冬节表》,内用『仪则天下』,诛;桂林府学训导蒋质为布、按二司作《正旦贺表》,内用『建中作则』,诛;常州府学训导蒋镇为本府作《正旦贺表》,用『睿性生知』,诛;常德府澧州学正孟清为本府作《贺冬节表》,内用『圣德在』,诛;陈州学训导周冕为本府作《万寿贺表》,内用『寿域千秋』,诛;怀庆府学训导吕睿为本府作《谢钦赐马匹表》,用『遥瞻帝扉』,诛;祥符县学教谕贾翥为本县作《正旦贺表》,用『取法象魏』,诛;凤阳府亳州训导林云为府作《赐燕谢东宫笺》,用『式君父以班爵禄』,诛;尉氏县学教谕许玄为本府作《万寿贺表》,用『雷震天下』,诛;德安府训导汲登为本府作《贺册立太孙表》,用『永绍亿年』,诛;德安府训导吴宪贺册立表》,用『永绍亿年』,诛。
又有以『天下有道』及『望拜青门』诛者。
诸所诛者。
『则』嫌于贼也;『生知』嫌于僧也;『帝扉』嫌于帝非也;『有道』嫌于有盗也,其他则不可晓矣。
」史既讳不载,而《双槐岁抄》出于黄氏祖孙之笔,颇核,因节而志之。
余又检李文达《日录》:「高庙时有张翰林者,以直谏谪蒲州学正,表词有『天下有道,万寿无疆』之句。
上怒曰:『谤我是强盗!
』即严逮殿鞠,张仰首曰:『陛下有旨:表文不许杜撰,务出经典。
「天下有道」乃四书圣言,「万寿无疆」乃《国风》倾语,何诽谤?
』上良久曰:『还觜强!
』释之。
左右相谓曰:『数年以来,惟容此一人。
』」观此则不容者多矣。
当时有「广文禦囚,撰表墓志」之谣,哀哉!
僧惟则
人物简介
吴兴人,费氏子。
楚石千岩无见无闻诸大尊宿。
因缘不契。
后之匡庐
无极源和尚
亲炙之。
终日不语。
无所启发。
一日值如厕。
师急趋前问曰。
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擒住曰。
道道。
师豁然顿悟。
惟则字天真小字僧宝湖州人海盐海门寺僧。
洪武初,徵高僧赴天界,白庵金公首荐之。
以足疾辞。
澉川有胡秋碧者,善传神,尝欲画师像百幅施人,画将半而师化。
俄而日本夷人至见之,皆罗拜曰:“此吾国祖师也,安得在此。
”竞以购之。
有《冰檗禅师语录》,曲江钱惟善为之序。
又有《鸦臭吟颂古百二十偈》,宗门多传之。
黄鹤山樵王蒙题其像曰:“道人自是门户别,萝户松窗总奇绝。
时将无心拈似人,笑指寒潭印秋月。”
字天真
姓费
吴兴人
君泽
母沈氏。
梦异僧分卫。
觉而有娠。
及诞。
异香袭人。
其父卒。
随母适秦川澉上髫年志求出家。
礼本郡祐福高林寿公为师。
十六岁受具。
二十三首谒楚石琦公
次谒千岩长公
无见睹公
无用宽公等。
一十八人。
皆因缘不契。
后之匡庐
闻无极源者。
雪岩钦禅师之子。
年已百岁。
独坐茅庵。
终日不语。
师径造之。
值源厕上。
乃趋问云。
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被擒住云。
道道。
师于言下释然顿悟。
但摇手而已。
源曰。
子有所得耶。
疾答之云。
何得之有。
源又云。
子作道理耶。
师拂袖而出。
自是机辩澜翻。
有不可婴之锋。
遂服勤月馀。
日益玄奥。
诸方闻而咸畏服之。
灵隐平山林公招致。
掌藏钥。
后众请开法于海门祐福禅院。
千指围绕。
如示众云。
鱼吹浪。
鸢掀风。
鸡鸣犬吠异不同。
于斯荐得未为切。
俯仰黑云千匝蒙。
若要彻。
急下工。
慎勿解会。
须磨砻。
不因立志久无变。
一喝安能三日聋。
显机用。
奚有穷。
铁壁银山一拶通。
生擒活捉不留迹。
吞吐回互称大雄。
若向秋风江上过。
芦花定白蓼定红。
洪武初
徵天下高僧赴京。
师列首名。
俄以足疾还海上。
化木造禅院。
神输鬼运。
木从井中出。
时值大旱。
澉盐至嘉兴
河涸不通。
本府太尊
闻师名。
特诣澉川祈雨。
许太尊备座船回去。
即时书一小匙。
付一童子。
出澉城东门。
投之海中。
嘱童子竟归。
莫转头观望。
此童不及入城。
而大雨如注。
河路尽通。
太尊乘鹢而返。
禅师
名惟则
字天真
祖姓费。
湖州人也。
慕禅宗而脱白焉。
即跋涉谋道。
不计得失。
历见一十八员知识。
俱不契。
千岩禅师
以则为大器。
乃谓之曰。
当今佛法。
大有子知见迥别。
不能了悟
无极源老人者。
西江匡庐
将六十年矣。
虽腊高百岁。
未将此道易赚于人。
子宜见之。
或缘在彼。
亦不孤负子行脚苦心也。
则往谒之。
见源枯坐木龛。
常达旦不卧。
霜眉如戟。
威德逼人。
惟三五白发侍僧同居。
则展拜足下。
拟请益。
弗能申词而出。
私问侍者曰。
和尚座下。
有禅者来往否。
侍者曰。
来者多矣。
老汉煞不近情。
率以孤寂引去。
纵有求住者。
难受龛前曲折。
则曰。
我求依栖可乎。
曰。
住即得。
只是不可问佛法。
则闻说大惊。
三月馀。
果不蒙一言启发。
一日值源如厕。
则遂问曰。
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源公擒住曰。
道道。
则气索不能对。
源托开。
则失脚倒地。
大悟
失声发笑。
源曰。
子有得耶。
则便连摇其手。
源曰。
黄河三千年一度清。
于是服勤久之。
源公乃谓曰。
当时雪岩先师言。
我福薄不宜出世。
只可山边水边。
觅一个半个足矣。
今住此山。
不意子来。
然子缘十倍于我。
时至矣。
宜东行。
则既受命。
遂应嘉禾海门之请。
上堂曰。
三三三。
九九九。
海门潮音似雷吼。
香浮菊圃献金钱。
灵感杞堤呈玉狗。
你也有。
我也有。
捩转南辰看北斗。
忽涌身。
作修罗擎日月势。
便下座。
有僧问。
如何是日面佛。
则曰。
今日云生。
如何是月面佛。
曰。
夜来再看。
僧又问。
作么是佛祖为人处。
则曰。
狗舐热油铛。
如和尚
还有为人处也无。
曰。
猛虎当路坐。
问。
吃茶去意旨如何。
曰。
舌头不出口。
进云。
便是向上事否。
曰。
掩鼻偷香。
洪武初
蒲车徵则。
皇都法会。
则因足疾疏辞。
高帝手敕曰。
无心野鹤。
不忘霄汉翱翔。
跛脚老僧
可任山云自在。
乃赐还山。
示众曰。
绽东篱香正浮。
海天空阔月华
当阳拈出吹毛利。
剿绝纵横六不收。
又诫其门人智安曰(安号懒云)。
镜非不明也。
盲者持之以盖卮。
琴非不高也。
聋者用之以拄户。
有此境界。
方得自在。
否则总被高明二病。
侵入膏肓。
妄为人师。
自招罪犯。
故吾无极老人
一生不为高明所买。
所以人天莫渠何。
癸酉二月
则有捐座意。
弟子请遗语。
则笑曰。
平常说底不是耶。
遂奄化。
初胡秋碧
欲写则顶相千辐。
流施人间。
将半。
日本人至见之。
皆罗拜曰。
吾国祖师也。
安在此乎。
竞以金贸之东归。
赞曰。
凡读史至精神相贯处。
惟恐其欲尽。
盖今古之同心也。
余读天真行状。
至参无极老人
老人一段威德。
犹在纸上逼人。
恨不展日为年。
使老人绪馀。
广满人间。
饶益浇漓之俗。
可胜幸哉。
天真操履。
酷肖其师。
岂非蟠桃有核乎。
或谓。
丹山羽王。
不容伪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