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明朝
释大同元末明初 1289 — 1370
大同
一云其字。
号别峰。
上虞王氏子。
世推簪缨之族。
父有樵。
母陈氏。
妊师已十月
父见庞眉僧。
振锡而行。
问僧来自何所。
曰。
昆崙山也。
竟排闼而入。
父急追之。
寂然无有也。
暨出。
闻房中儿啼声。
笑曰。
儿岂向来浮屠也。
幼极俊爽。
览诸载籍。
辄会其玄奥。
父授以辞章之诀。
握笔翩翩。
辄有可观。
遂以缵承家学属之。
母独叹曰。
是子。
般若种也。
可俾其缠绕尘劳乎。
命舍家入会稽崇胜寺
从僧贵游。
已而剃落。
受菩萨戒。
会春谷讲经景德师
复往依之。
获受五教仪玄谈二书。
又谒怀古肇师。
受四种法界观
怀古春谷。
南山大弟子。
深于华严之学者也。
师天分既高。
又加精进之功。
清凉一家疏章。
悉摄其会通。
而领其枢要。
义趣消融。
智光发现。
识者心服之。
春谷升主宝林华严教院。
召师谓曰。
子学精且博矣。
恐滞于心胸。
以成粗执。
从事思惟。
修以刬涤之乎。
师即出钱塘
佛智熙禅师
于慧日峰下。
旧所记忆者。
一切弃绝。
唯存孤明。
耿耿自炤。
如是者。
阅六暑寒。
佛智嘉其有成。
欲縻以上职。
不听而去。
俄上天目山
普应本禅师
普应见已。
期之如佛智
师将久留。
普应曰。
贤首之宗。
日远而日微矣。
子之器量。
足以张大之。
毋久淹乎此也。
为赞清凉像而遣之。
师喜曰。
吾今始知万法皆一心。
不识孰为禅那。
而孰为教乘。
内外自此空矣。
亟还宝林见春谷。
且告之故。
春谷曰。
可矣。
乃命之司宾
寻升上座
当时相从者。
皆宏伟之龙象。
师为分讲杂华玄门。
会要统宗
必极其所言。
宋故官徐天祐王易简
闻之。
相与崇奖莫置。
声光焕著。
五尺童子。
皆能知其名。
郡守范侯某。
怜春谷僧腊已高。
风之使让其席。
师毅然不答。
侯设伊蒲供。
延师亲与之语。
曰。
有是哉。
所贵乎道者
在明师弟子之分。
垂训后人。
苟乘其耄。
而攘其位。
岂人之所为乎。
明公纵爱我厚。
名义不可犯也。
侯不觉离席。
把师臂曰。
别峰诚非常人也。
元延祐初
始用荐者。
出世萧山净土寺
师自念。
圭峰以来。
累叶相承。
其间或绝或续。
执法者之贤否。
遂发弘誓。
力持大法。
晨讲夕演。
虽至于劳勚。
弗敢少懈。
天历初
朝廷新设广教都总管府。
遴选名山主僧。
一归至公。
升师住景德
重纪至元中
行宣政院
迁主嘉禾东塔
师不赴。
宰臣领院事
乃改宝林。
宝林清凉肄业之地。
人咸为师荣。
师固守谦退。
迟回不上。
州牧
邑尹。
山林友社。
交疏延请。
亦不允。
至第二疏。
始投袂而起。
仿终南山草堂故事。
建高斋。
辟幽舍。
招徕俊乂
浙水东西。
莫不担簦蹑屩。
争集轮下。
师竭忱开授。
景德为尤勤。
法席之盛。
不减东山
时至正初
顺帝
御宣文阁。
近臣。
有以师之道行闻者。
帝嘉之。
特赐金襕伽黎衣。
帝师大宝法王
亦俾以六字师号。
隐然作镇江南
宗门恒倚之为重。
元忠介公泰不华守越。
病旱无以禳。
佥谓。
非师不可。
师为爇香臂上。
以请雨。
即澍。
师莅事一纪馀。
以疾固辞。
坚卧崇福庵中。
而时事日棘。
师因退处瞻博迦室。
年垂乃八十矣。
皇明御极。
四海更化。
设无遮大会于钟山
名浮屠咸应诏集阙下。
入见于武楼。
独免师拜跽之礼。
善世院护视之。
次日复召。
赐食禁中。
及还复有白金之赐。
洪武二年冬十二月
得疾久不瘳。
口占辞众语。
端坐而蜕。
三年春三月十日也。
世寿八十一。
僧腊六十五。
越七日
遵治命就城南竹山
准法阇维。
收馀烬瘗焉。
其嗣法分布列刹者。
则妙心大衍。
臬亭善现。
高丽
景德仁静。
姜山明善。
延寿师顗。
南塔国琛。
福城大慧
景福性澄
妙相道称。
法云道悦
小宝□日益。
净土梵翱也。
师神宇超迈。
伏犀插脑。
长身而玉立。
美谈吐。
遇王公贵人轻重教门者。
发论兖兖弗休。
其挺己卫道
理或不直。
虽斧锧在前。
不少挫其气。
中岁稍涉魔事。
至中之以危法。
师不顾。
下帷却扫。
日味华严。
其人一旦自毙。
然其游心文。
翰宾接贤。
公卿燕飨赆遗。
唯恐不尽其意。
永康胡公长孺
吴兴赵文敏公孟頫
巴西邓文肃公文原
长沙欧阳文公玄乌。
黄文献公溍武。
威余忠宜公阙。
咸乐与师交。
函诗往来。
无虚岁。
晚岁与安阳韩庄节公性。
李著作孝光
唱酬于水光山色间。
尤极其情趣。
扶植他宗。
无尘毛猜忌。
闻其贤也。
敛衽不暇。
断江恩师少林学也。
荐之主天衣。
天岸济师台衡教也。
挽之尸圆通。
至于甄别人品。
摩厉后进。
三宗屡得其人。
古林茂师之主保宁
驭下过严。
僧无赖者数人。
将愬之于公府。
师偶遇于旅邸。
设丰食食之。
从容谓曰。
吾虽不识古林。
闻其为禅林名德。
子等将不利之。
君子以为何如人。
不如且已。
否则恐罹大咎也。
众沉吟良久。
稽首列拜而去。
事遂寝。
师性至孝。
自恨蚤丧父。
养母纯至。
及亡。
春秋祭礼无阙。
且请名臣书父母群行。
树碑于墓。
生平无躁进意。
高丽沈王
参军洪瀹。
施大藏经于二浙。
瀹自负通内外典。
不复下人。
入越见师。
茫然如有失。
力言于王。
邀公游燕都
将振拔之。
过吴。
辞以疾而还。
持律甚严。
不敢违越。
抚世酬物。
终始如一。
不以久近为碍。
而散其诚。
逮革代之后。
囊无一钱。
唯存书史五千卷。
尽散其徒之能文者。
著述颇多。
未脱稿。
辄为人持去。
其外集曰天柱稿。
录师自制诗文。
曰宝林编。
额聚古今人。
为寺所作者也。
呜呼。
贤首之宗。
不振久矣。
凛乎若九鼎一丝之悬。
师独能撑支震耀。
使孤宗。
植立于十馀传之后。
凡五十年。
非贤者。
其能致是乎。
僧传灯元末明初 1292 — 1369年二月八
祖灯
无尽其字也。
族王氏。
四明人
父好谦。
尝写华严经。
五色舍利。
见于笔端。
师年方幼。
叹曰。
般若之验。
一至于斯邪。
即求出家。
依郡之天宁东白明公
秉戒于开元奎律师
已而日溪泳公。
来代明公说法。
命掌纲维司藏钥。
日溪升堂。
师出问曰。
生死事大。
无常迅速。
乞赐指示。
溪曰。
十二时中。
密密参究。
忽然触著。
却来再问。
师抗声曰。
无常迅速。
生死事大。
语未终。
溪便喝。
师遽礼拜。
溪曰。
见何道理。
便尔作礼。
师曰。
开口即错。
溪领之。
服勤数载。
复出参名德。
以验其所證。
中峰本公在天目。
方山瑶公居净慈。
无见睹公华顶
斗岩公主景星
师皆与之辨。
诘其所印。
盖不异日溪云。
师得道已。
思韬晦而护持之。
乃入天台上云峰。
缚草为庐。
宴坐其间。
虎狼蛇豕。
交迹于户外。
师摄伏之。
不能加害。
日与其徒修苦行。
以自给。
冬一裘。
夏一葛。
朝夕饭一盂。
影不出山者。
逾五十春秋。
人多化之。
有以土田为布施者。
师辞曰。
先佛以乞食为事。
吾焉用此为。
然天性尤孝谨。
迎母童氏养山中。
年九十四而终。
众以非沙门行让之。
师曰。
世尊尚升忉利天。
为母说经。
我何人。
斯敢忘所自哉洪武己酉春
示微疾。
二月八日夜将半。
顾左右曰。
向明乎。
对曰未也。
或曰。
和尚正当此际何如。
师破颜微笑曰。
昔古德坐疾。
有问者云。
还有不病者乎。
古德云有。
又问云。
何物是不病者。
古德云。
阿爷阿爷。
师举此良久。
又曰。
如此唤做病得否。
众无言。
师曰。
色身无尝早求證悟
侍者执纸乞偈。
师曰。
无偈便不可死耶。
乃书曰。
生灭与去来。
是如来藏。
拶倒五须弥。
廓然无背向。
掷笔端坐而逝。
寿七十八。
腊五十七。
火化。
异香袭人。
所获舍利。
不可胜计。
塔于峰之左原
大河卫镇抚林君性宗。
尝从师游。
师勉以忠孝。
迄能为国宣劳。
为时显人。
恐师之行不白于丛林。
宋太史景濂文。
宣师行业。
其略云。
呜呼。
若禅师者。
可谓能守道而弗迁者矣。
古之僧伽
多寄迹岩穴。
友烟霞而侣泉石。
至有跬步不与尘俗接者。
治内之功纯。
务外之意绝也。
风教日偷。
学者。
始不知自立。
荣名利养之念。
日交蚀于心胸。
奔竞干请。
无所不至。
是以来有识者之讪侮。
可胜叹哉。
禅师一钵
自将策厉学徒于寂寞之滨。
虽施者填委。
振起颓废。
重楼杰阁。
弹指现前。
亦未尝见其有为。
震黄钟于瓦釜雷鸣之际。
翔灵凤于众禽纷翥之时。
谓为禅师矫弊之功。
非耶。
释永宁元末明初 1292 — 1369年6月17日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八
释永宁字一源别号幻虚子姓朱氏淮东通州人
世为宦族,母陇西李氏。
生而黠慧,舅氏吉安郡守爱之,欲以为嗣。
年六岁入乡校,始习经籍,即能暗记,了明大意。
然非所乐,闻人诵佛号,心向往之,注耳以听。
九岁,有离俗之思,请于二亲。
初弗之许,后见其志坚,乃使依模上人于利和广慧寺
利和,州之望刹,宋有淮海肇禅师说法度人,声闻当世,前一夕,寺众梦迎禅师
旦而至,寺众异之,谓肇禅师乘愿再来者也。
年十二,游扬之雍熙寺,会主僧来峰泰编《禅林类聚》成,览之笑曰:“此古人糟粕,检点何为?
河南王童童奇其幼而器之,属僧录司给牒薙度为沙弥,寻受具足戒。
自是厥后,蓬累出游浙河东西,见诸宿老,下语无所契。
中峰海方柄法苏之万寿,留之经年。
乃入穹窿山谒克翁绍,绍察其志不凡,俾掌藏室。
时年已十九,既而欲归乡省觐。
毗陵,约明极昶于焦子山,精脩禅定,稍涉睡昏,则戴沙运甓,悬版坐空,如是者五年。
曰:“藏主见解且至,宜往参人。
”遂至淮西大湖山,求印可于无用,无用门庭严峻,方入户,厉声叱之。
合爪立于门外,久之,乃许入见。
诘其居处,知在通州,便问:“淮海近日虚盈若何?
曰:“沃日滔天,不存涓滴。
”无用未之许,退就禅室,彻夜不寐。
一日,闻无用举云门一念不起,语声未绝而有省,急趋入堂,无用便欣然知其领悟,令造偈拈赵州
立就曰:“赵州狗子无佛性,万家森罗齐乞命。
无底篮儿盛死蛇,多添少减无馀剩。
”无用嗒然一笑。
复举《證道偈》问之曰:“闪飞电来,全身不顾,拟议之间,圣凡无路。
曰:“火迸星飞,有何拟议,觌面当机,不是不是。
”无用喝曰:“东瓜山前呑匾担,捉将清风剥去皮。
不觉汗下,曰:“今日方知用处无用闭着口。
”自是侍左右者三年,因以断厓义所赞己像,亲署一书授曰:“汝缘在浙。
逢龙即住,逢池便居。
遂还浙,时虚谷陵、元叟端、濑翁庆、幻住本天如则各据名山,递展化机。
往叩击,皆相吻合,而幻住尤誉之弗置。
元祐庚申,延至广德,缚茅于大洞中,洞左有实相寺马祖子澄公道场也,为重新之。
同时有无一全,遁迹于石溪,石溪与大洞相望,人称“广德二甘露门”云。
至治癸亥宜兴龙池建立禅居,以名符悬记,欣然赴之,作室百堵,命曰“禹门兴化庵”。
先是山巅有龙池,其深叵测,出每大水,居民苦之。
乃咒,鼋受三归依戒,不复为害。
久之复厌凡近,思涉幽邃,乃穷绝巘构室以居,至壁立如削处,斲木为栈,钩环连锁,栖版空中,足不越户限者二年。
学侣闻风,遐迩奔赴。
帝师大宝法王稔其道行,降号曰“弘教济禅师”。
泰定乙丑,州西九里有地曰“青山”,僧副延宁主之,为创寺一区,以“九里”名之。
至顺庚午,出世李山禅寺,瓣香酬恩,归之无用。
俄有诏,集桑门千七百人,阅毗卢大藏经。
一七日,升座敷正法,天降甘露。
壬申退归龙池
元叟主双径,月江印主云峰,皆虚首座招之,并辞不赴。
元统甲戌,浙西江东道广教总管具疏请主常之天宁万寿,州守戍将敦劝尤力,左右亦谓:“大法火冷灰寒,不可自安暇逸。
”乃蹶然起赴。
而寺尝被灾,方议经营,至则为新释迦佛殿,造菩萨、天神诸像,雄冠诸刹。
踰八年,有司以闻,诏锡“本觉妙明真净”之号。
至正壬午江南行宣政院命主大华藏寺,宁举龙门膺代之。
明年,复命补天童景德,坚以疾辞,退归龙池
宜兴铜官山旧有北岳菩提院,燬于火,会昌士人潘敬之重构焉。
九里寺助建法堂、丈室之属。
戊子,有旨趣入觐,说法于龙光殿,赐金襕法衣,纽以玉环,加号曰“佛心了悟大禅师”。
帝师亦有绛袍毳帽之赠。
无何,奉旨函香至五台山,曼殊大士为见祥光应之。
明年,陛辞南还,道过维扬镇南王波罗普化率妃嫔迎之入宫,禀受大戒,赐以白金盂及僧伽黎衣,遣司马护还龙池
庚子,出领善卷,寺故废坏,为修葺,涂塈丹艧,且甓其宝坊。
明年,募善士万人为万善会
及瘗兵后枯骨无万数。
壬寅,退归龙池
癸卯,大旱,询乡民之请,结界诵咒,作法将终,大雨如泻。
岁乃有秋,众愈知敬,坚留不拾,强住麻蕻慈慧。
未几,成大丛林
明洪武初元,复归龙池,将不复出。
明年己酉夏六月,示微疾,属弟子宗珦裁纸为衣,曰:“吾将逝矣。
”自兴化庵移龛至绝巘所居,一日昧爽,起沐浴,更纸衣,索笔书偈曰:“七十八年守拙,明明一场败阙。
泥牛海底翻身,六月炎炎飞雪。
”掷笔而化,黑白恋慕,执绋之人盈万。
荼毗,有五色光舍利无算。
弟子志舜、志思等分馀骨就龙池、太平、齐山、紫云、麻蕻五处建塔藏焉。
寿七十八,腊六十五。
气貌雄伟,身长七尺有馀,吐音鸿亮。
其接物也,不以贵贱异心,所至无不倾向。
右丞相呆儿只、左丞相别不花、赵文敏孟頫,尤所宾礼者也。
所为文偈了不经意,引纸行墨空义自彰,有《四会语》行世。
后七年,弟子仁性,亲撰《行业记》,徵宋文宪濂铭其塔云。
释祖镫元末明初 1292 — 1369年二月八日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三
释祖镫字无尽
姓王氏四明人也。
父好谦,尝写《华严经》,五色舍利见于笔端,父方惊叹曰:“般若之验,一至于斯耶。
”时年尚幼,闻言兴感。
及至成童,即求出家,依郡中天宁良伟习经咒,寻事东白明得度。
复受具戒于开元奎。
已而日溪泳来,代明说法,命掌纲维,司藏钥。
日溪跻座,即问曰:“生死事大,无常迅速,乞赐指示。
”日溪曰:“十二时中,密密参究。
忽然触着,郤来再问。
抗声曰:“无常迅速,生死事大。
”语未终,日溪便喝,遽礼拜。
日溪曰:“见何道理,便尔作礼。
曰:“开口即错。
”日溪颔之。
服勤数载,出参名德,以验所證。
中峰本在天目,方山瑶居净慈,无见睹华顶斗岩芳主景星
證往来辩诘,多所印。
因念既欲得道,当澄虑息影,蹈晦幽林,及遇上云,卓锡其中,遂至终身。
盖天台上云峰,在州城西南十馀里,重厓叠巘,如云旓翠蕤,荡摩于空濛,而灵岩龙湫,吐纳光景,尤号胜绝。
五季时,东瓯大士永安来居之,疏释经论达百馀卷,依者日聚,辟为钜刹。
钱忠懿王,赐额曰“證道”。
三百年间,游罹灾祸,焚毁殆尽,唯存断础于斜照荒烟中。
元延祐甲寅始至此,周览故址,䀌焉伤之,因缚草为庵,宴坐其间,虎狼蛇豕,交迹户外。
一念摄伏,猛毒驯化,各不相害。
日与其徒,修苦行以自给,一裘,一葛,朝夕饭一孟,影不出山者,踰五十载。
人多慕之,以勤劳修持为第一义,荆棘之区变为宝坊,金碧交晖,上矗天际,诸禅林环列其下,上云之境,遂为之冠。
有以土田为布施者,则辞之曰:“先佛以乞食为事,吾焉用此为?
”南堂名重一时,作长偈寄之,称其行业不让大士
然天性尤孝,迎母终养山中。
或疑非沙门所行,曰:“世尊尚升忉利天为母说经,我何人斯,敢忘所自。
明洪武己酉春正月,忽示微疾,召弟子普饶继其席。
二月八日,复作书别所契道侣,夜将半,顾左右曰:“天向明乎?
”对曰:“未也。
”因举“古德坐疾,有问者云:‘还有不病者乎?
’古德云:‘有。
’又问:‘何物是不病者?
’古德云:‘阿爷阿爷。
’”良久乃曰:“如此以为病者,得乎?
”众皆无言,曰:“色身无常,早求證悟,时至吾将去矣。
侍者执纸乞偈,乃书曰:“生灭与去来,本是如来藏。
拶到五须弥,廓然无背向。
”投笔端坐而逝,寿七十八,腊五十七。
火化舍利无算,塔于峰左。
隆恩道原为之状,徵宋文宪濂铭其塔,文具《銮坡前集》。
释世愚元末明初 1301 — 1370
世愚
号杰峰
衢之西安余氏子。
初从孤岳嵩公
供洒扫之役。
已而为大僧。
古崖纯公。
石门刚公
涕泪悲泣。
祈以求端用力之要。
二公欣然语之。
师佩受其言。
不分明暗。
兀坐如枯株。
时年二十五矣。
踏涛江而西。
见诸大老。
如布衲雍公。
断崖义公
中峰本公
师一一咨叩。
下语不契。
中心瞀乱。
遂止南屏山中。
三年不踰户限。
闻止岩成公
倡道大慈山。
亟往谒焉。
岩示以南泉三不是语。
师闻而益疑。
仍还南屏
类气绝之人。
行坐寝食。
不徇觉知。
一夕。
闻邻席僧唱證道歌。
至不除妄想不求真。
豁然如释重负。
举目洞照。
不见一物留碍。
喜跃不自胜。
疾走见止岩。
会止岩游姑苏
趋天池。
求證于元翁信公。
仍归止岩。
止岩喝曰。
何处见神见鬼。
师曰。
今日捉了贼也。
曰贼在何处。
师便喝。
岩竖起竹篦。
命师指名。
师便掀倒禅床。
岩曰。
尔欲来捋虎须耶。
师作礼。
岩连打三下。
嘱曰。
善自护持。
他日说法度人。
续佛慧命
至顺二年
西安
乌石山
澄居摄念。
影不出山者一十六载。
声光日振。
缁素之士。
坌集座下。
恒至二三千指。
至无所容。
既而迁广德之石溪兴龙寺。
向化之盛。
不下乌石时。
乌石之众。
如子失母。
力迎其还。
适郡境。
新建佛刹者四。
曰古望。
曰龙眼。
曰宝盖。
普润
皆延师开山。
为第一祖。
师起应之。
无不感慕而奋迅。
国朝洪武三年
郡守戍将。
举水陆大会。
佥谓。
非师不足拯拔幽滞。
师勉强成行。
竣事而反。
示微疾。
召门弟子。
勉以精进入道。
书偈掷笔而逝。
越七日。
奉全身藏于乌石慈云塔院。
寿七十。
腊五十。
得法弟子十馀人。
无涯永公最著。
师道价倾四方。
非惟禅林奔凑。
而公卿大夫。
太尉高公纳麟。
兵部尚书黄公德昭
浙江行省左丞老老。
江东廉访副使伯颜不花。
或函香致敬。
或驰书问道。
或上谒亲领玄要。
得其片言只字宝之。
不翅南金。
师之施可谓博矣。
使其正席名山。
则惠利所被宜益广。
今乃仅止于斯。
有识者恒伤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三
释世愚字杰峰
姓余氏西安人也。
家本儒素,世守诗书。
母毛氏梦感神人授以青衣童子,觉而生子。
自幼好佛,稍长,投兰溪显教寺,从孤岳嵩供洒扫。
已而薙除须发为大僧,受具足戒。
昼夜奉芗镫惟谨,以针刺指端濡血,书《金刚般若经》。
忽抵几叹曰:“纵能尽书一大藏教,亦属有为,绝如梦幻,不可控搏。
学无为,以明心宗乎?
”出谒古崖纯、石门刚,诚心恳至,相对于邑,悲从中来,泣涕沾䘳,祈示审端致力之要。
二公为之感动,欣然语之。
佩受其言,不间晨昏,兀坐如枯株,时年二十五矣。
复自念曰:“年日以增,日以退,岂非见闻未充,无以启发知解乎?
”渡涛江而西,见诸善知识。
时布衲雍、断崖义中峰本三人,大弘雪岩高峰之道。
并往咨叩,语皆不契。
中心愗惑,因止南屏山中三年,不踰户限。
闻止岩成倡道大慈山定慧禅寺,门庭虽峻,而获證悟者众,亟往谒焉。
止岩曰:“南泉有云: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何者?
闻而愈疑,仍还南屏
诸缘尽舍,形类气绝,行坐寝食,若无知觉,唯一念历然在太虚中,如此者久之。
一夕坐至夜分,闻邻席唱《證道歌》,至“不除妄想不求真”处,豁然如释重负。
举目洞照,不见一物留碍,喜不自胜,且曰:“佛法自在目前,祇为太近,故人自远耳。
”即操觚成偈,有“夜半忽然忘月指,虚空迸出日轮红”之句,乃走见止岩。
会止岩游姑苏,走天池,求證于元翁信。
信者,止岩之师也。
问曰:“上士从何来?
”曰:“大慈。
”曰:“大慈鼻孔,其深多少?
卓钖。
信曰:“拗折锡杖,尔将何为?
作礼。
信曰:“尔可归见止岩。
后见之,备述所悟。
止岩曰:“何处见神见鬼?”曰:“今日捉了赃。
”曰:“赃在何处?
便喝。
止岩曰:“开口合口都不是,向上举将一句来。
曰:“遍界明明不覆藏。
”止岩竖起竹篦,请指名,便掀到禅床。
止岩曰:“尔欲来将虎须耶?”复作礼。
止岩击之者三,瞩曰:“善自护持,他日说法度人,续佛慧命
”遂留执侍,服勤三年。
又还南屏,寻入大慈为上座
元至顺二年西安,先是西安乌石山有福慧古刹,岁久荒废,瓦砾堆除,荆榛塞路。
独结茅以居,蛇蝎霄蟠,虎狼夜哮,了无恐怖。
乡人信仰,钦其道德,裹粮遗之。
遂澄居摄念,影不出山者,十有六载。
声光日振,缁素麇集,至三千指,几无所容。
县中大姓陈嗣宗,倡义施舍,为造殿堂,藏经楼阁,规模弘大,制如伽蓝。
且置山田,取其所入以供众。
帝师大宝法王闻之,为钖“弘辩”之号。
至正六年冬江南行宣政院亦录其行业,请主广德石溪兴龙禅寺,祝香报恩归之,止岩表其自證也。
留居三夏,将迎还乌石。
而郡中新建佛刹四,曰古望,曰龙眠,曰宝盖,曰普润,皆延之为开山祖。
力起应之,无不感慕。
明洪武三年冬十二月十日示微疾,召门弟子,勉以精进入道,索笔书偈云:“生本不生,灭本不灭。
撒手而行,一天明月。
”掷笔而逝。
越七日,藏于乌石慈云塔院,春秋七十,坐夏五十。
四方参学,莫知其数,得其法者,则慧观、德随十有五人。
所著《二会语》四卷,已刊行丛林中。
道倾四众,高太尉纳麟、黄尚书德昭廉访副使伯颜不花,莫不函香致敬,驰书问道,得其片言,称为玄要,其法施及人,可谓博矣。
宋文宪濂为铭其塔。
朱橚明 ? — 1425
太祖第五子,洪武三年十一年改封周。
洪熙元年薨。
有元官词一卷。
(《名山藏》:王好学能词赋,工书。
从上所赐元妪得闻元宫中事,制元宫词百章。
时人以比之三辅黄图。
田按:定王赋元宫词百篇,永乐时献颂九章,颇著文采。
尝登天清香之楼,俯瀚云之亭,召从臣曾子祯、邹尔愚周是修同游。
子祯献赋云:「惟吾君之英姿兮,莹琮琥而含章。
禀天然之上智兮,尤博学以无方。
尔愚赋云:「效姬旦之属属兮,若不胜乎捧持。
既承顺而上安兮,亦友于而下施。
是修赋云;「效东平之为善兮,慕河间之执清。
培玉潢于万世兮,臻百福而长荣。
」王答赋云:「紧三臣之进言兮,俱有伦而有理。
饬先后与始终兮,将启沃乎吾志。
彼声色与畋游兮,固非吾之所尚。
暨神仙之冥兮,多徒劳于梦想。
」文宴从容,不减梁园故事。
王有十五子。
宪王有燉博学善书,镇平王有燉工诗歌书画。
周是修刍荛集称「郡王殿下和明本中峰梅花百咏诗,清雅端洁」,惜今不传。)
释如观
如观字蕴虚海盐云岫庵讲僧
有《梦花幻住》二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蕴虚海盐人
云岫寺,有《梦华幻住》、《禅馀》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