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明朝
董少玉
西陵董氏,小字少玉
麻城周弘礿之继室也。
弘礿字元孚,抗直谈经济,以贾生陆贽自命。
元配汪封安人五子一女,少玉抚之如己出。
元孚抗疏两遭贬谪,间关万里,少玉皆共之。
雁门厄于灵丘广昌间,三日不火食,僮仆皆悲泣,少玉哦诗自如。
量移括苍道彭蠡湖舟将覆,口咏唐子方平生仗忠信之句,以慰元孚
居括踰年,以羸病死,年二十有九。
元孚冯开之为立传,而辑其遗稿,求序于王元美
元孚曰:“少玉自于归后,始从余学诗,诗既成,欲序而行之。
少玉笑曰:‘妾幸而为君妇,得稍知诗,亦不幸而为君妇,即有一二佳句,而人必以为出君手也,何以诗?
’为今吾悲少玉之死,乃辑其遗诗,而又悲其早死而未见其止也。
元美曰:“固也。
少玉不死,其诗日进,元孚它时篇什,流传又安知人不以为出少玉手乎?
槜李戚云雁曰:“元孚诗,渔猎百家,牢笼诸体,而少玉则居然唐调。
少玉今日之诗,固已能自别于元孚,而元孚它日之诗,亦前知其不为少玉所掩,元美何虑之深也。
元孚好自负其诗,又谓少玉之诗经其指授故。
”二公之微词如此。
张琦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浙江鄞县人字君玉
家贫力学,读书至夜间,与其徒吸水噀面,醒则又读。
弘治十二年进士
任南大理评事,历寺正,多所平反。
出为兴化知府,升本司右参政致仕。
归二十年而卒。
刻意攻诗,力去陈言,虽一草一木,必远出象外乃已。
有《白斋集》。
先生字君玉
少负异才。
年十二即能赋诗。
常手古人诗一卷,其父见之投诸雪淖中。
先生徐徐取出暴日下,夜读之。
家贫,为诸生时,出游吴楚间授经,以所上束脩归养亲,能备甘脆。
每读书至夜分稍倦,则与其徒取水交噀面,使神气复立,乃更读。
其励志若此。
年及艾,始中进士
授南大理评事、历寺正副。
前后所治狱凡二万七千馀人,论驳务得其平。
有三人以造伪章论死,无所置辨。
先生其章,乃以篾布四边,中画字。
遂判曰:篾作与私铸不同,减死一等。
司狱官落职,贫甚,将鬻其女归。
先生以月俸为治行得免。
南都九年,吏部再荐为督学使,不报。
出知福建兴化府,为政尚简易,务正风俗,与诸生说经,喜以儒术饰治,有古良二千石风。
郡中林见素先生,海内宿望,日与先生以文义往来,每共登临,辄题名山壁,人称为文章太守,奏治行第一
先生性嗜林壑,数乞骸骨归老,辞义确苦,乃进本省左参政致仕。
先生操行廉白,家无遗财。
人号曰白斋先生
里居十六年。
惟以撰述为事。
于诗律益工,弥造高妙。
日怡神于林泉云鸟间。
尝自赞曰:辞让太早。
似乎失利。
木石无虞。
何谓不智。
末年遗教曰:抱病怀残喘,寄身属杪秋
爱山一舆,乐水一舟。
未死微躯,巳卜荒丘。
永谢之日,不烦饰脩。
生也既顺,死复何求。
卒年八十有一。
子嘉庆,亦奇士,为诗殊有父风。
余常读先生集,其自述曰:予生平好学诗,志慕古人,然多从实地生变化,不敢为望空语。
今所梓行,仅十之三四耳。
自颠发黑,且苍且白,四方知音相遭如皮陆,固不可得晚遇见素林先生相知为独深,尝曰:梦魂相接多在雪苍雨碧之下,谷答风响相和应,亦微哉!
续藁出耄言,觉尤有味,未知获入梓否?
文字亦有可取,回首顾之,度不能举矣。
人以为实录。
又论诗曰:自高、杨、张、徐诸人学唐,尽有好者。
李西涯谢方石张亨父沈石田律诗甚多,生意循唐人绳墨,自能杰然。
今盛世必有妙手,不能尽知,行且求之。
先生官南大理,在弘、正之间,时北地信阳名巳极盛,先生仍盛推西涯,而置李、何于不论之列,且云必更求妙手。
此其立意卓荦不回,能自异于流俗,隐然可见。
今所传白斋集,即梓行之十三四者也。
竹里馆集,则其耄言也,合一千馀首,余为选三百二十八首序之。
序曰:余少从家乘读诸先辈赠先先生诗,惟喜张白斋先生一绝句。
复从戴氏书肆见白斋集四本,诗极可喜。
时方习制举业,未即购以归。
且意谓先辈诗文如此类必多,异时当得读之。
未几,余学为诗,求向所见白斋集,巳绝不可得。
偶见王凤洲诗,评于张琦下曰:如夜蛙鸣露,不离泥中。
架上旧有李腾鹏诗统所选白斋诗,亦注曰王凤洲云云,并欲唾之。
及读诸先辈选里中诗,俱甚推重先生,其论良是。
南江所录凡二十八首,东沙所录二十二首,与余向所喜颇不类。
后之论诗者,有称先生呕心刻肾,务去陈言,品目甚当,而所录又只二首,使就诸家所选,即凤洲,尚非甚过。
意中不平久之。
至前岁始从释悟留所得所谓白斋集四本,如身客万里外,遇故乡良友,惊喜交集。
释于石又示其竹里馆诗二本,赠先人绝句亦在其中,而后先生之诗尽出矣。
余适在患气中,且喘且读,手录三百馀首。
窃谓先生诗发源忠孝,俱本于性情之正,无愧风雅。
至其为兴为比,吐咀山川,驱使云鸟草木,与一时词人绝不同。
间尝于诸体,尽相题目。
乐府最为高手,惜不多作。
古诗歌行别有苍然之色。
可方山阴徐文长,而徐稍不及。
若五七律诗则妙矣。
至于五七绝句则神矣。
先生自编其诗,先绝句,次律诗,次乐府古诗,即一诠次间,甲乙巳定,此可谓寸心自知者。
先生历官大理时,北地信阳方树赤帜,一时靡然风偃。
先生高唱单行,不阡不陌,是诚不可无一者也。
余因念先生生平为诗,惟晚遇林见素先生一人耳。
身殁以后,久应论定。
然其不知我者,既横相訾诟,其知我者亦使与众人为伍,略无高下,其蔽反甚于毁之。
先生二集遗板俱坏,遍询里中所藏,仅存三四册,事固有不可知。
傥更数十年,此三四册亦复散去,将使世间第一种文字,遂化为脉望,荡为飘风野火,忽焉尽灭,天下宁有是理耶?
此后起者所以不得辞其责也。
余既录成,日为里中诸君诵之,必尽一卷方已。
梨洲黄先生访草堂,急取共读,相与狂呼大叫,声声相接。
余更起浮白一斗,谓黄先生曰:请于数百年中取一词家,足当我白斋者,邺嗣愿尽此斗。
先生亦笑谓余言不狂。
次日,黄先生归舟中,语万生允诚曰:白斋诗诚不易得,但袁中郎以士大夫身负海内之望,表章一山阴布衣,世始知有徐渭
今杲堂乃以东海老布衣,思表章士大夫,不益难耶?
余闻其语,为怅然久之,夫余既杜门渐老,不与海内词人一通名纸,况悠悠千载,亦谁为知我者?
乃独此爱异赏奇,若不容口,遂顿忘其身之老且废也。
虽然,余不足传,而倘以传白斋之诗,遂得并传,是终以士大夫身后之力,引一布衣也。
余固藉白斋先生矣。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君玉鄞县人
弘治己未进士,除南大理评事历官福建布政司左参政白斋竹里馆二集
字君玉鄞人
弘治己未进士,除南大理评事
寺副寺正,出为兴化知府,进参政致仕。
有《白斋》、《竹里馆》二集。
(《见素》:白斋诗疏宕孤绝,如峻峰激流,景出象外。
虽杂备众体,而收功实由山谷。
宁川一派,今流明川矣。
《艺苑卮言》:张君玉诗如夜蛙鸣露,自极声致,然不脱淤泥中。
甬上耆旧集》:先生诗吐咀山川,驱使云鸟草木,与一时词人绝不同。
《田按:白斋诗如饮苦酒、食谏果,森森自有正味在。
李、何盛行时,不可无此一体。)
主要活动
  • 1499年,进士
湛若水明 1466 — 156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66—1560 【介绍】: 广东增城人字元明一字原明号甘泉
少师陈献章
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
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
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
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
卒谥文简
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全粤诗·卷一九一
湛若水(一四六六—一五六〇),字元明号甘泉
增城人
明孝宗弘治五年(一四九二)以书经魁东省,登孝宗弘治十八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侍讲,迁南祭酒,进礼部侍郎
累迁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
致仕,居天关讲学。
卒年九十五。
赠太子少保谥文简
若水陈献章游,潜心理学,一时学者称为甘泉先生
前后开讲席,来学者,每示以澄心见道设教,以随处体认天理为宗。
从游至三千馀人。
所著有《甘泉问辨》、《心性书》、《遵道录》、《樵语》、《古小学》、《四书测》、《五经测》等。
诗文集有《甘泉集》。
明史》卷二八三、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七四有传。
湛若水诗,以明嘉靖十五年刊《甘泉先生文集内编》、《外编》,嘉靖刊、万历二十一年重修《甘泉先生续编大全》为底本,内编、外编、续编未收诗,以康熙二十年黄楷刊《湛甘泉先生文集》所收诗补全。
泉翁大全集·序
吾师甘泉先生倡明斯学于时。
四方学者各以其所●见先后编次,或自刻于其乡,以淑诸人。
散漫不一,年久易亡。
后有作者,其考弗究,不能不重贻无极之疑。
垣奉上命,按兹岭南,与少汾冼子遍访同志,乃得十有九册,八十五卷,汇梓于朱明书院,谓之大全,以其全集诸子之所录也。
先生之学之全体,见于语默辞受、仕止久速之间者,亦在兹矣!
亦在兹矣!
夫道无多少,亦无小大,语默辞受,仕止久速,无先后,亦无彼此,而求之以其●也。
何居?
曰非以其道也,以言先生道者●●●●身也。
非以其也,以言先生之者之以会●●●犹之天地然,观天者以春,观地者以冬,冬与春焉,尽之矣。
然必合春、夏、秋、冬四时以为言者,见天地之全体,自元至贞,流行而不息也。
先生之用者,以语以受以仕以久,观先生之体者,以默以辞以止以速。
四者观其一焉,尽之矣。
然必合体用始终彼此以为言者,见先生之学之全体,自少至老,流行而不倚也。
是故不观归,则栖栖者佞矣;不观无言,则终日言者支矣;不观辞万钟,则后车数十乘者泰矣。
归与不归、言与不言、辞与不辞,时也;一辞一受、一言一默、一归一出之间,阖辟交成者,中也。
中即天理别名。
自孔、孟、、程、而后,知此懿者,鲜矣。
先生崛起数千百载之后,痛斯道之失传,遂毅然以兴起为己任。
虽其所得于白沙、阳明师友之间者,固有所自;至其潜心默会,洞见道体,以上接精一执中之传,则有非诸儒所及知者。
故其以理为至,以勿忘勿助,不著丝毫人力为功。
止至善者,止此者也;格物者,格此者也;言行顺应者,言行乎此者也。
至近而远,至博而约,即事而理存焉,即体而用在焉,体用而中见焉,即中而功夫不外是矣。
是故观先生之问辩,与其欲无言欲无作文之类也,语语默默,全体之中焉见矣。
观●●●从者数百,与其辞赙、辞有司之馈之类也,辞辞●●●。
全体之中焉见矣。
先生之居樵,与其应召出,出而求归之类也,而其仕止久速,全体之中焉见矣。
中无不在,观者或昧焉,故不得不集其全以示之。
见其全焉,虽一言至道可也。
若徒以文求之,斯末矣。
先生所著,有古文小学、遵道录、白沙诗教、二礼经传测、春秋正传、古易经传测、庸训测、圣学格物通,此则各为全书云。
皇明嘉靖十九年,季秋朔后二日,赐进士山东道监察御史,门人新安洪垣撰。
泉翁大全文集·序
闻人子曰,书以纪言也,言以达意也。
是故有德者必有言,德成则言不期文而自文矣。
有刻甘泉先生文录于维扬者,间尝取而阅之,渊渊乎!
至理之言也,道德显矣。
而辑之者若漫而无纪也。
有刻樵风于嘉禾者,沨沨乎!
乐进之言也,情性顺矣,而辑之者若举而未备也。
有刻两都风咏于吴门者,便便乎!
时出之言也,感应通矣,而辑之者若偏而匪全也。
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而宝藏兴焉。
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而后货财殖焉。
先生之学,随处体认天理,片言单词,罔非斯道之发,固无俟于博求尽取。
犹之为卷石勺水焉耳矣,学者窃睹一斑,未必不为坐井之见,固不可谓之非山与水,欲求见夫宝藏货财之兴殖,则眇焉无所于得。
是故君子之志于闻道,每恨无以窥见其全,而陟崇涉深,若昧津麓。
诠窃忧之,乃命郡博士子简乡进士沈子珠,博采精较,汇类编摹,去分部之烦,合诗文之粹,定为内外两编。
会同统异,若网在纲;以帙叙年,如鱼在贯。
先生身体力行之实,立言垂训之意,灿然明白。
诠举而伏读之,乃知古今圣愚,本同一性,随处体认天理之外,真无馀学
内编所载,说理为详,而子臣弟友之道无不尽;外编所载,纪事为悉,而鸟兽草木之类无不该。
大之则有以尽天地之变化,小之则有以穷万物之幽微。
远不禦,近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
太山小天下,观于海者难为水
文之大成,阐德礼之精蕴,夫岂卷石勺水而已哉!
读之馀月,肉味俱忘,犹惧所传之不广也,仍命江都学火生增刻梓,寘诸新泉精舍,俾来学者咸得有所宗云。
时嘉靖十有五年,春正月上元辛未
若水字元明增城人
弘治乙丑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侍读、南祭酒,擢礼部侍郎、进尚书,改兵部
谥文庄
有《甘泉集》三十二卷。
田按:甘泉诗莫名共体,似道家演诀而非诀,似禅家说偈而非偈、盖参合宋击壤、明定山诸派而成者也、若「北风吹湖船,帆挂南岳树」,「桃李默不言,流莺语春风」,「渼陂名胜在,不欠杜陵诗」、「夜瓮分江水,春茶煮楚云」、何尝不清脆,但集中不可多得耳。
维基
湛若水(1466年11月20日—1560年5月16日)初名露字民泽,避祖讳更名为雨,后又更名为若水
字元明号甘泉学者称甘泉先生晚号默翁广东增城人,祖籍江浙莆田(今福建)明朝理学家。
进士出身
生于成化二年十月十三日1466年11月20日)。
弘治五年(1492年)中广东乡举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擢编修
当时王守仁吏部讲学,湛若水吕楠与其相唱和。
不久,奉命出使安南
正德年间,母亲逝世,丁内艰归乡,为其守墓三年
守丧结束后卜居西樵山讲学,来此求学的书生,湛若水会先要求其学习礼仪,而后才能入席听讲,兴起者甚众。
嘉靖初年入朝,升翰林院侍读,不久升南京国子监祭酒礼部侍郎,官至南京礼、吏、兵三部尚书,后致仕归乡。
嘉靖三十九年四月廿二日1560年5月16日)逝世于番禺禺山精舍,享耆寿九十四岁,后归葬故乡增城天蚕岭。
赠太子少保谥文简
主要活动
  • 1505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吕敏
人物简介
吕敏字志学无锡人
明洪武初,官无锡县教谕
工诗,与高启王行高逊志唐肃等十人号称“北廓十友”。
著有《义字集》、《无碍居士集》等。
字志学常州人,徙无锡
元末为道士洪武初无锡教谕
有《无碍居士集》。
田按:高季迪有《送吕山人入道序》云:「山人少欲举进士,遭时兵,避地梁溪汾湖之间。
闭门教授,服弊茹粝,以勤苦自厉,绝不干于人。
久之,犹以为未也,乃著黄冠,谢遣弟子,将东游海滨,求大山长谷而居之。
」又赠之以诗云:「海风寒拂紫须烟,初著黄冠已称便。
箧里竟抛红叶字,灯前唯写碧苔篇。
客窗炊黍回新梦,仙圃偷桃记昔缘。
亦欲尽将书策弃,山中依子学长年。
」同时李延兴亦有《送志学》诗云:「赋罢长杨戴鹖冠,笑人慕道不休官。
窗间风雪三馀学,林下烟霞七返丹。
白社年深成雅会,紫垣秋静礼虚坛。
夜窗欲问长生术,月转西楼十二阑。
」盖元末朝政不纲,贤者皆有托而逃,宋景濂金华山道士,不仅志学一人而已。
欧阳贞元末明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明间江西分宜人字元春号石户农
从揭奚斯学,工古文,精《
元末隐居不仕。
洪武初举人
考城主簿,以老归。
洪武十八年进士
有《龙江丛稿》、《余学初集》、《贫乐集》、《周易问辨》、《史提钩》。
字元春分宜人
洪武初乡举,授考城主簿,以老归。
后登乙丑进士
有《龙江丛稿》、《馀学初集》、《贫乐集》。
(《江西诗徵》:元春揭傒斯门人,工古文,精《易学》。
主要活动
  • 1385年,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