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明朝
陈循明 1385 — 1462
字德遵太和人
永乐乙未第一人及第,除翰林修撰
洪熙改元,进侍讲
宣德初,进侍讲学士
正统中,进翰林学士,入文渊阁典机务,旋造户部右侍郎学士
景泰中,进少保,历文渊阁、华盖殿大学士
英宗复辟,谪戍铁岭,寻放还。
有《芳洲集》十卷。
(《蹇斋琐缀录》:宣庙最好词章,选南扬与陈芳洲二先生日直南宫应制,南杨思迟,陈思敏
一日,代御制《寿星赞》,陈援笔赞云:「渺南极兮一星,灿祥光兮八弦。
兆皇家兮永龄,我怀思兮治平
赖忠贞兮弼成,宜寿域兮同升。
南杨以指圈画「寿域」二字,欲易而未就。
中官促进甚急,曰:「先生有则改,无则罢。
」遂取去。
内阁,问二杨先生曰:「『寿域』」二字如何?
」西杨应曰:「八荒开寿域
中官还诘南杨曰:「『八荒开寿域』,此句诗如何?
南杨曰:「好诗!
中官曰:「先指『寿域』为未好,何也?
南杨默然。
少顷,陈退食,遇西杨于端门。
西杨语陈曰:「适赐《寿星赞》甚佳,必大手笔也。
」陈唯唯。
正统间,朝钟一日不受杵,命内阁制祠钟文。
南杨入室中翻旧稿不得,太监侯久,促陈芳洲曰:「先生何不作?
」陈乃白南杨曰:「旧无此稿,先生第口占我写。
南杨乃起一语,陈遂续成之。)
释无碍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九
释无碍者,信阳人也,而遗其姓字,一衲百结如粟穗。
明宏治初衡岳,坐天柱峰狮子岩,日啖苦菜,不谷食者三十年。
坚苦动众,为建寺居之。
明刘阳有《无碍山房记》,略云:南台者荒址也,因无碍而再辟,乃今开阁依崖壁,穹林幽舍,为南山一胜矣。
南轩晦庵二先生,尝倡和雪中,其诗曰相望几兰若,胜处是南台
南台之胜,宋乾道间见之矣。
无碍持一钵,至天柱峰狮子岩,岩中仅容木榻,无碍坐木榻,啖野菜,不谷食者七年
邑中人苦之,乃谋所以居之者。
宏治间,大崖李世卿《游衡山记》所称有僧岩居,食生菜,见人嘿嘿者,即无碍也。
野云孤鹤,飘飘然无与于斯世者,似其人也。
昔卧山房,千崖冰雪,雪芝挂崖石,乃无碍赤脚踏悬崖取之饟余,余为赋雪芝以答之,倏三十年冰雪如昨也。
兹与诸君对床上方,乃于斯人至激余衷,彼其所求何坚苦刻励也。
其徒明通欲传无碍苦之行,谓余三度寒腊于兹山房,当有留于山房者,兹漫识之。
释月潭明 1474 — 1586
月潭
和尚不知何许人。
自言姓杨氏。
生于成化。
甲午从师圆省
祝发五台山
嘉靖戊寅
始受具足戒。
周行天下。
殆半于蜀。
邛[(束*束)/火]山中最久。
隆庆辛未
杖锡来江南
至娄东。
王凤洲麟洲二先生
筑室以居之。
凡七十年。
万历丙戌冬告寂。
俗寿一百一十三。
僧腊九十八。
王铭其塔而叙之曰。
和尚以不欺为本。
以无住为宗。
以弥陀为父。
释迦为师。
以净土为归地。
以无为为法事。
不谈禅不竖义。
不沾讲席。
无寒而已不备三衣。
无饥而已不强中食。
既得疾。
水饮者五日。
绝水者二日。
至夜分乃呼浴。
浴毕。
使僧雏诵无量寿佛经。
倾听既终。
奄然而化。
噫果如所云。
虽欲莫谓之高僧
不可得也。
故次王语。
以备传。
余经训
字生超文敏公之孙也。
少有异才,年十四,以明经贡于乡。
京师,与屠田叔、蔡子行二先生赋诗唱酬。
屠、蔡俱词家宿老,生超年少,一日而与齐名,今所传蓟门游草是也。
未几,归里门。
生超既负才诞放,娶妻如许允妇。
妇死,为其家所辱,因客死吴下。
兰摧玉折,识者哀之。
朱勋
字定国,少为诸生,有名吴中
王弇洲先生尝为二子择师,张肖甫司马因与言甬上朱定国者,其人国士也。
及公造谒,弇洲一见曰:朱先生人如玉润,文则金声,诚吾辈人也。
因留馆中,使逸季、房仲并师事之。
王文肃公亦言江南文人无踰朱定国者,由是公名重吴中
未几,举于乡谒,授靖江令,数断疑狱,疏河渠,罢无名之征。
靖田多濒江,坍涨不常,公履亩度之,赋其涨以代坍者,民俱悦服。
同知松江,善治盗,除郡中大猾,治行赫然,为同官所忌,罢归。
公性嗜古善鉴,所居五岳轩,购先代彝器名迹充其中。
博古家所载某物在四明朱氏,即五岳轩也。
公家居,日与里中名荐绅相倡和。
布衣叶郑郎、李子年二先生俱负高才,横睨一世。
公独与定交,相接意甚欢,即其人可知矣。
李生寅
号旸谷,于嗣为曾大父行。
为人风仪修整,性和雍,不立崖岸,意思萧散。
精名理,善于微言。
每对客,众论沸起,先生徐发一语,四座尽倾。
生平都无好,惟好为诗,不肯作世人雕饰,天动神来,自然高妙,俱谓诗如其人。
诸兄弟并游太学为郎,先生独不仕,怀,古慕道。
居常爱王孝伯饮酒读骚,因名其斋居。
去甬,江十馀里,为萧皋,在山水佳处。
家世有田一顷,别业区。
先生更起高卧楼,读书其中,岁收粳秫酿酒,旁辟自锄园半亩,遍植嘉草名药,间种蔬,取供宾客
同时名荐绅高士至萧皋辄作数日留,方去,酬唱甚多。
盖吾家草堂在贸东,塘,曰萧皋,俱为海内词家所咏赏。
嘉则先生复作萧皋竹枝词十馀首,被诸乐府,使童子习唱之,流传时。
郡中当事闻其名,希得致先生,俱谢不往。
年五十,欲制远游冠,裹粮自四明台宕,尽访天下名山,以亲老不果行。
未几,终于家。
遗集行世。
先生尝自署旸谷山人屠长卿
先生曰:近世山人甚多,然未尝居山。
观其仆仆负囊挟名纸候门,望长者颜色,翘目利舌,善为诪张,其贱已甚。
宾父先生不出户,著书论道毕其身。
其自言若得从禽子、夏遍游五岳,当不入城,不干人,斯可谓山人矣。
因赞之曰:读骚取适,灌园寄散。
介绝溪刻,简不任诞。
江霞朗映,厓孤偃。
何以品君,鸣濑清浅。
惜哉!
早谢远,游未践。
张大司马亦心重先生,每有所品目,辄言:吾与沈嘉则李宾父二先生同之。
时谓先生布衣风格,当在孟浩然秦系之间。
汪枢
字伯机
大父镗,官礼部尚书
伯机家多赐书,复嗜读。
为人性萧散,工诗,不乐仕进。
治别业曰泡园,作园居六十首。
三山徐兴公甬上,一见称之,题其卷曰:疏作风清,逸同云上,古惟彭泽,今有伯机
晚年合其前后诗为存俟篇行世。
伯机于里中先辈五君咏,曰:大司马东沙张公、布衣沈嘉则杨伯翼二先生仪部屠长卿先生太守田叔先生
自谓前三君俱不及北面,至二屠先生,犹得侍杯酒,从容欬吐,故其风流所被,尚有存者。
王佐
字,翼卿号太蒙
生而异,五岁辄能解书,学儒步,不受群儿狎。
年十五为诸生,家贫,授经里中,岁所得脡脯,悉奉二兄共给。
朝夕置一大布衣,与兄递衣而出。
未几举于乡,罢会试归,其授经如故。
巳而中进士高第,授工部营缮主事
毓德宫、寿宫及皇城工,出入纤微,悉经手画。
同曹俱无从乾没,心嫉之,遂阴嗾给事韩某,奏公侵费。
疏下,太宰陆公光祖知公名,因尽为公会计,不第无所侵,其节存翻以万计。
覆言王主事才,且廉给事所言俱无状,公名由是益著。
出知南昌府
公治郡,其用法严,吏俱侧足立,毋敢出声。
郡中诸废毕举,奏治行第一,至所日给俱出自月俸,此外绝无溢取。
及入觐将归,橐巳尽,车马不得发,当事为给驿传符以行。
历迁本省督学副使参政按察使右布政使,声名俱如治郡时。
广东左布政使
粤中地阜而法宽,属吏上官,非奉筐篚不敢见,公一切禁之,庭中肃然。
诸上赋例有加耗,至十之三之四。
公命尽准部行,权量十不至一。
库有羡金十万可私,悉取充饷。
以南韶旱灾,疏免太平桥税银三万。
念全粤输赋重,再奏免加派丁粮银四万有奇,人至今诵之。
寻擢右副都御史,抚江西
江右民自黑头见公,发且𩮳𩮳白,而公复来驩声溢道上。
公至申明保甲,境内盗渐息。
税奄潘相居省会横甚,犹稍惮公。
公密以利害开谕之,使自请减税五千,民少苏。
湖口奄李道肆行不法,公悉按治其党,因奏革奄税,得归有司。
且微使民尽燬其官舍,商困亦苏。
时江右积大水四年,民饥。
公设法拯救,苦不给,乃奏改折南安漕粮,留以贷民,四岁凡四请,叉请停牲口、厨料、漕折、宗禄,留两院赎锾及课钞、苧布、两地税银,免闰月加派及各镇诸重徵,并得报可。
前后所省不翅数十万,故四载中虽半菽无登,而三十郡生命俱藉不死。
又谓有粮道则监兑可裁,有幕府带徵则税课大使可革,漕粮民运当改为官运,弓箭弦条本色当改为折色。
凡公所建议,为朝廷谋节省,以恤养民生,使蒙实利,俱出自大臣忧国苦心,足为后世法。
巳擢工部侍郎,理河道时,值有狼矢口之决,河西务棉花诸口之冲,山阳新挑沟之陷,邳州直河及脾沙□西月堤之大溢,公东西驿走,疏浚合期,于是皇陵无侵啮忧,运艘得有程,抵湾独早。
旋召入为工部尚书,奉玺书督定、庆二陵皇极门殿工。
公长工部,于事固无不办。
未几,二陵告成,论功,三加为太子太傅,倚眷方重。
然时逆党魏忠贤初用事,其势渐张,公知国事将坏,遂力请骸骨归里,家居屏迹一小楼下,刺谒不通,自言大臣老体当如是。
一日,忽见冥吏持牒,具车马迎。
次日,公无疾而卒,得年七十有三。
盖公官内自主事员外郎郎中侍郎尚书,俱在工部
官外自知府历按察布政二司、巡抚都御史,俱在江右,唯一迁广东,故其仕迹唯在工部与江右,论者惜未尽其用。
内行修,事二兄甚谨,视兄子如其子。
与人交居,厚不居薄。
生平以洁方自葆,至老不渝。
未尝干请人,亦不受人干请。
所居先人庐数楹,食无重簋,终身不畜媵妾。
之官惟从苍头三二人给灶养。
大司空时,尝以事笞吏,见其内衣俱轻貂。
公大怒,出席解其衣示左右曰:吾历官内外,为国大臣,尚衣褐,汝何等小吏,敢服此?
与杖数十,曳之出部门。
余少时尝见里中一先辈粤东罢官归,客笑问曰:君归自粤中,橐金几何?
先辈蹙额曰:粤东本善地,但自王太蒙李茂屿二先生官此地,不取人一钱一缣,至今十馀年,两台藩臬尚无敢受人苞苴者。
某不幸身承其后,遂使金银穴中尽销为冰雪,尚何所有?
盖二公廉节,其馀风所被尚如此。
朱宠明 1513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湖广汉阳人字德承
嘉靖二十三年进士,擢监察御史
父卒,辞归,居乡讲求王阳明之学。
与前御史朱衣,均以品望见重于时,人称西朱、东朱或汉水、别山二先生
张若仲明末清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福建漳浦人字声玉号次峦
张若化弟。
明崇祯十三年进士,授益王府长史
以母病归。
入清,山居五十年,乡里有争端,常为劝解。
卒年八十四。
人称其兄弟为丹山二先生
维基
张若仲(?
—17世纪),字声玉号次峦福建漳州府漳浦县丹山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崇祯九年(1636年)中式丙子福建乡试第七名举人崇祯十三年(1640年)进士,授益府长史,以礼对待宗室,向益王朱慈𤆃建议追崇宽大、切勿严峻,不获接纳,他以辞官争谏使益王动容;不久因为母亲患病请求乞退休归乡,母亲死后于坟墓搭建小屋守卫,听到狐兔嚎叫总会流泪。
隆武帝起用张若仲江西布政使司参议,福京失守后跟随兄长在丹山居住五十年,务农自足,穿著起居犹如野人,并拒绝清朝将领拜见。
年八十四,以寿终,乡人称若仲兄弟为丹山二先生而不名,与兄若化同祀乡贤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