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明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明间浙江鄞县人,字希元,号遁庵。方轸之后裔。温厚诚笃,博学力行,志不仕元。方国珍据有明州时,以宗人聘为辅,不从。居乡以齿德见推,不敢以非礼闻,终身淡泊自守,以寿终。
维基
龚理(1407年—1457年),字彦文,号兰轩,南直隶苏州府昆山县人。龚理出生时,父亲龚贤梦见神人对他说:「上帝以你有阴德,给你龚理。」初名龚𤫄,长大后其老师为他改名为龚理,龚贤觉得奇异,就沿用不改;宣德四年(1429年)他中举人,宣德八年(1433年)会试中副榜,正统元年(1436年)成进士,次年(1437年)获授工部主事,九年(1444年)升都水司郎中。不久黄河决堤,徐有贞负责治理,朝廷廷推他为辅佐,明景帝说:「是不要钱龚郎中吗?」很快在景泰四年(1453年)超拜山东左布政使,在当地赈济饥民,视察地形后开浚河渠数百里,设置八个水闸减慢水势,兴建九个河堰和大洪口作屏障,又劝学兴礼、撤毁淫祠,标记子贡墓祭祀,规劝收受贿赂的同僚,七年(1456年)因中风请求致仕,次年(1457年)去世,年五十一岁,乡人私谥为清惠。
维基
李贤(1408年—1466年),字原德,河南邓州长乐林(今邓州市孟楼镇长乐岭)人,进士出身,明朝重臣。明英宗、代宗时代曾历任吏部侍郎、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官至华盖殿大学士、明朝内阁首辅,进少保,一生从政三十余年,为官清廉正直,政绩卓著,是明朝历史上难得的治世良臣之一。谥文达。宣德、正统年间宣德七年(1432年)壬子科河南乡试第一名举人(解元),宣德八年(1433年)联捷进士,奉命调查河津蝗灾,授验封主事,少师杨士奇欲一见,李贤竟不往。正统初年,建议减少对塞外降人的俸禄,以消除其祸患。明英宗不听。当时廷臣诰敕均须有九年任期,李贤建议改以三年,后准许。之后升为考功郎中,改文选,跟从明英宗北征,土木之变时脱逃回朝。景泰、天顺年间景泰二年(1451年),上疏谏言景泰帝勤政等策,得到景泰帝赞许,命入翰林院。随后升兵部右侍郎,改户部右侍郎。也先屡次上贡马,李贤则称给金帛以强盗并非正策,于是陈述边界战备废弛,于谦请其写章批评诸将,之后转为吏部右侍郎,并呈上《鉴古录》。夺门之变后,明英宗复辟,命其兼任翰林院学士,直入文渊阁,与徐有贞共同在内阁参赞机务。不久,进升吏部尚书。李贤为人气度端凝,所奏对皆中机宜,深得英宗眷用。当时山东饥荒,英宗发帑币以赈灾,召徐有贞与李贤商议。徐有贞称有官员多在其中私饱己囊。李贤则称:「虑中饱而不贷,坐视民死,是因噎废食也。」英宗于是下令增加银钱。当时,石亨、曹吉祥与徐有贞争权,并忌恨李贤。诸多御史弹劾石亨、曹吉祥有罪,两人怀疑此为徐有贞、李贤之计,于是向英宗求诉,徐有贞、李贤两人均下狱。恰逢有风雷变,李贤得释,谪福建参政。未行之时,王翱奏请李贤可大用,遂留用为吏部左侍郎。一个月后,恢复吏部尚书,仍然在内阁参赞机务。石亨知英宗向著李贤,虽怒却仍无可奈何,只能佯装与他友好。李贤亦深居简出,非英宗召见则不入阁,而英宗却更加亲近李贤。之后,蒙古孛来进犯边界,石亨称玉玺在孛来处,可以打仗取回,英宗为之心动。李贤则称不可再主动挑衅,而玉玺不足为宝,事情遂方休。石亨却更加忌恨李贤。当时英宗亦厌恶石亨、曹吉祥骄横,有次屏人对李贤称:「这些人干预朝政,各地奏事者均先到其门,怎么办?」李贤称:「陛下只能独断,这样的趋附方能自息。」帝曰:「如果不采纳他们的建议,他们的脸上就有难色。」李贤称:「希望您能以缓制之。」当时石亨、曹吉祥用事,李贤顾忌不敢尽言,然而每次都能从容应对。曹石之变时,曹钦攻入东朝房袭击李贤,并将杀之,逼其写释己罪草奏。幸亏王翱率军赶来救助得免。李贤则密疏请擒贼党,英宗得疏后大喜,慰劳特加太子太保。李贤并进言,急宜诏天下停不急务,而求直言以通闭塞,得到批准。曹石之变后,英宗再问李贤“夺门之变”事。李贤称:「『迎驾』则可,『夺门』岂可示后?天位乃陛下固有,『夺』即非顺。且尔时幸而成功,万一事机先露,亨等不足惜,不审置陛下何地!」英宗大悟并赞同。李贤并解释道,英宗复辟是自然之理,石亨等人才是夺门之变的真正受益者。于是英宗下令章奏勿用「夺门」字,并议革冒功者四千余人,仅剩已袭父爵的太平侯张瑾和兴济伯杨宗。至成化初年,诸被革者诉请,李贤又进言,并夺张瑾、杨宗爵位,时论均称大快。英宗重用李贤,其所言之事均见听,锦衣卫门达忌妒大学士李贤受宠,又多次规劝自己,便曾在朱祁镇面前诬陷他,说李贤接受陆瑜的黄金,为他求取尚书一职。朱祁镇怀疑了,半年仍不下诏书。至此,门达拷打杨埙,教他引出李贤,杨埙即谎称:「这是李学士教我干的。」门达非常高兴,立即上奏朱祁镇,请求法司在午门外会审杨埙。朱祁镇派宦官裴当监视。门达想抓住李贤一起审讯,裴当说:「大臣不可辱!」门达这才罢休。到审讯时,杨埙说:「我不过是个小人物,怎能见到李学士?这都是门锦衣教我的。」门达气色沮丧,话都说不出来,袁彬也历数门达纳贿的情状。法司害怕门达而不敢上报,结果仍判袁彬绞刑,以财产赎死罪。杨埙论斩。朱祁镇下命袁彬赎完后调到南京锦衣卫,而禁锢杨埙。天顺七年,李贤请英宗宽恤、罢江南织造、清锦衣卫狱、止边臣贡献、停内外采买等事情,英宗感到为难,李贤则四次进言,同列官员均感到恐惧,李贤退则称「大臣当知无不言,可卷舌偷位耶?」截止天顺年间,李贤一直担任内阁首辅,吕原、彭时为辅佐。
贵字道充,丹徒人。弘治庚戌第三人及第,授编修,兼司经局校书。历春坊右中允,左谕德,兼侍讲,进太常少卿,掌翰林院事,擢礼部侍郎。以忤刘瑾左迁光禄寺卿。寻复官,改吏部,进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改户部,进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赠太傅,谥文禧。有《戒庵集》二十卷。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66—1491
【介绍】:
明四川合州人,字汝愚。年十二能文。家贫,夜燃木叶读书。成化二十三年进士。上疏极言时事,不报。弘治时,再疏,为辅臣刘吉所痛恨。被诬,谪广东石城所吏目卒。
维基
薛侃(1486年—1545年),字尚谦,号中离,世人称之为中离先生,广东潮州府揭阳县(现属潮州市潮安区庵埠镇薛陇)人。明朝学者。广东乡试第十名举人。薛侃于正德十二年(1517年)擢丁丑科会试第七十名,三甲一百七十一名进士,都察院观政,疏乞归养,往赣州师从王阳明四年,“乃今之着者,唯薛氏学耳。” 正德十六年(1521年)授行人、而后官至司正。嘉靖十年(1531年)七月上言于亲藩中择其亲而贤者迎取一人入京为守城王,他日东宫生长,其为辅王亦不可缺。触怒明世宗,被下狱拷问所交通亲王及主使者,时首辅张孚敬与夏言不和,张孚敬指使其党彭泽将此事牵引至夏言主使,都御史汪鋐乃攘臂声称夏言实为主使,夏言拍案大骂,欲殴打汪鋐,给事中孙应奎、曹汴请张孚敬回避,张孚敬怒,上疏弹劾,夏言、孙应奎、曹汴被下狱。经过三法司审讯,夏言被释放出狱,张孚敬令致仕,彭泽充军山西,薛侃纳赎为民。归田后在桑浦山设宗山书院讲阳明学,使阳明学在岭南有了更大的影响。嘉靖四年(1525年)为解决内河交通,倡导浚通桑浦山东侧的河道,沟通了龙溪、榕江两大水系,全长7.5公里,后世人称之为“中离溪”,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去世,隆庆元年(1567年)复官,赠御史。
维基
赵用贤(1535年—1596年),字汝师,号定宇,直隶苏州府常熟县民籍(今江苏)常州府江阴县人。隆庆辛未进士。万历间官翰林院检讨,以谏言张居正“夺情”闻名。戊午应天府乡试第八十二名举人,隆庆五年(1571年)登辛未科会试第二十五名,三甲二十八名进士,选庶吉士。万历初年(1573年)授检讨。因反对张居正居丧夺情,抗疏曰:「臣窃怪居正能以君臣之义效忠于数年,不能以父子之情少尽于一日。……国家设台谏以司法纪、任纠绳,乃今哓哓为辅臣请留,背公议而徇私情,蔑至性而创异论。臣愚窃惧士气之日靡,国是之日淆也。」他与吴中行等五人一起受杖刑,时称“五贤”。用贤体胖,“肉溃落如掌,其妻腊而藏之”。张居正死后,赵用贤被起用,十一年正月恢复原职,六月升右春坊右赞善兼简讨,十一月充经筵讲官,十三年九月升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修撰,充大明会典纂修官,十四年正月补充经筵讲官,晋右庶子,十五年二月升南京国子监祭酒,十七年八月升南京礼部右侍郎,十八年十二月改任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二十年六月升左侍郎、仍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教习庶吉士,二十一年七月改官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寻给假回籍。二十四年卒,赐祭葬,天启初,赠太子少保、礼部尚书,谥文毅。《明史》有传。
维基
汪以时,字大易,南直隶徽州府婺源县大畈人。进士出身。万历十六年戊子科举人,十七年(1589年)己丑科进士,任嵩县知县。历任四川道监察御史,二十四年十一月管屯田印马,二十七年奉敕督理河东河南盐课、陕西临洮茶马,因累疏抗阻矿使张忠开采南池征收盐税,受诬被逮。后为辅臣救得释。巡按山西、三关,建城堡,靖边境,三十四年二月升迁南京太仆寺少卿,升本寺卿。著有《河东奏议》、《豁冤录》。
维基
刘一燝(1567年—1635年),字季晦,江西南昌县人。晚明政治人物,属东林党,历神宗、光宗、熹宗、思宗四朝,熹宗朝初期为内阁首辅,与叶向高、左光斗同为辅政大臣主持朝政。刘一燝出身官宦之家,其父刘曰材为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进士,官至陕西左布政使。万历十六年(1588年),一燝与兄一焜、一煜同赴乡试中举。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又与一煜同中乙未科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光宗即位,擢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与方从哲、韩爌同为顾命大臣。光宗驾崩后,李选侍、李进忠(后改名魏忠贤)等挟持皇太子于乾清宫,企图藏匿皇长子以自重,一燝与英国公张惟贤、周嘉谟、杨涟等当机立断,带领群臣入乾清宫哄骗出皇长子,力主皇长子移驾慈庆宫(乾清不可居,殿下宜暂居慈庆),并逼迫李选侍迁住哕鸾宫,是为移宫案,朱由校于是得以登极继承皇位。熹宗登基后,方从哲被弹劾,一燝接任首辅,主理朝政。刘一燝为政贤明,能匡君之失,“发内帑,抑近侍,搜遗逸,旧德宿齿布满九列,中外欣欣望治焉”。但当时熹宗年幼,魏忠贤等花言巧语进行蒙蔽,排挤贤臣,窃取大权,一燝憎恨其所作所为,与之进行激烈斗争。天启二年(1622年),魏忠贤利用侯震旸、陈九畴等疏劾一燝“结纳王安”,一燝连上四道奏章辩白,并且请求解职。叶向高说他“有翼卫功,不可去”,熹宗复加慰留,而刘一燝“坚卧不起”。天启二年正月,又上十二道奏章求去,熹宗无奈,于是同意一燝辞官回乡。崇祯初年,魏忠贤阉党败,复原官。后累加少傅、太子太傅、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八年卒,赠少师。南明弘光时,追谥文端。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苏州府常熟人,字仲嘉。天启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崇祯时,历迁左庶子,掌左春坊事。以屡上疏坚持恢复《光宗实录》被魏忠贤削改前之原录,为辅臣温体仁所阻,乃具揭争之,触怒体仁,出为南京国子祭酒,进尚宝少卿,卒。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广东高明人,字启图。少有才,为辅臣赵志皋所重。天启七年举人,授当阳县知县。时县邑残破不堪,莅任后设义仓,兴学校,招集逃亡,民得稍安,有政声。后补平山令,告归。有《趋庭稿》、《游燕草》、《游滁草》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9—1671
【介绍】:
明末清初浙江馀姚人,名一作当,字仁父。沈国模弟子。康熙九年主讲姚江书院。其学兼综诸儒,以致知为宗,求友改过为辅,尤严于儒、佛之辨。于讲学时以危言动之,而不明言其过。闻者内愧沾汗,退而相语曰:“比从韩先生来,不觉自失。”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3—1681
【介绍】:
清福建南安人,一名锦,字玄之,小字锦舍。明延平郡王郑成功子。康熙元年嗣郡王位,以陈永华为辅佐,冯锡范为侍卫,经营台湾,发展经济,屡拒清朝招抚。十三年耿精忠反清,乃乘机率师入福建,克泉、漳、潮、惠、汀诸州。十九年败回台湾,次年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