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孙继先” 相关资源
人物库 明朝
傅应祯明 1539 — 158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87 【介绍】: 江西安福人字公善
隆庆五年进士
万历三年征拜御史
以言重君德、苏民困、开言路三事触张居正怒,下狱穷治党与,谪戍定海
十一年,召复官,官至南京大理丞。
维基
傅应祯(1539年—1587年)字思善又字公善,,号慎所江西吉安府安福县(今江西省安福县)人。
江西乡试第五十八名举人隆庆五年(1571年)傅应祯辛未科会试第128名,三甲155名进士,授职湖广零陵县知县
任内清剿洞庭地区强盗,并将祁阳的土匪治罪,百姓得以安宁。
万历二年(1574年),调任直隶溧水县知县次年河南道监察御史
时值张居正掌国,傅应祯是其门生,对时事有所思虑,遂上疏陈述重视为君之德、纾解民困、广开言路三件事:奏折呈上后,张居正认为疏中提到王安石,影射自己,于是大怒下旨责问;又因奏中论及到余懋学,将他逮捕下狱,严厉追问他是否有党羽。
傅应祯几乎被折磨致死,但什么都没有承认,随后被贬到定海
给事中严用和御史刘天衢等上疏营救,万历帝均不听。
傅应祯被关进狱中后,给事中徐贞明带着御史李祯乔岩看望他。
锦衣卫帅余荫将此事上报,三人因此牵连被贬。
万历十一年(1583年)万历帝采纳御史孙继先建议,下诏恢复傅应祯的官职,任河南道御史
万历帝抵达昌平检查墓道,而蓟镇出现军事警报,傅应祯劝皇上不要去,且上陈边防战备特别详悉;万历帝予以嘉奖回答。
不久,他提升为南京大理寺丞
临行前,上奏举荐三十七人。
不久因病辞职回家,三年后去世;赠大理寺右少卿
傅应祯同县人刘台同中进士,担任御史,均得罪张居正招致祸患,当地百姓在祠堂一同祭祀他们。
主要活动
  • 1571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吴中行明 1540 — 159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常州府武进人字子道号复庵
隆庆五年进士
编修
万历五年座主大学士张居正遭父丧,夺情视事,中行上疏力谏。
居正,遭廷杖几毙,驱出都城
居正死,累迁侍讲学士,被劾归卒。
有《赐馀堂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子道武进人
隆庆辛未进士,改庶吉士编修以建言为民起迁中允翰林侍读复庵
维基
吴中行(1540年—1594年)字子道号复庵南直隶常州府武进县民籍(今属常州市)人,祖籍宜兴县北渠里。
隆庆间进士,入翰林
万历初年,因与赵用贤反对首辅张居正夺情而遭廷杖闻名。
应天府乡试第一百三十二名。
隆庆五年(1571年)辛未科会试第十五名,登第二甲第十八名进士
张居正主考
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
万历五年(1577年),首辅张居正居丧夺情,十月十八日吴中行上《谏止张居正夺情疏》,说张居正违背“万古纲常”,十月二十二日,与赵用贤各被廷杖六十。
刑毕,中行气息已绝,中书舍人秦柱医生来,灌以汤药,苏醒,身上腐肉割掉几十块。
张居正死后,吴中行孙继先举荐,恢复官职,起任侍讲学士掌南京翰林院
同乡佥事徐常吉曾诉讼中行给事中王嘉谟又藉此弹劾,中行奉命家居等候消息,不久卒。
追赠礼部右侍郎
主要活动
  • 1571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朱鸿谟明 1543 — 159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8 【介绍】: 山东益都人字文甫号鉴塘
隆庆五年进士,授吉安推官
邹元标诸生
元标以论张居正得罪,鸿谟上疏救,被牵连,斥为民。
归乡闭门讲学。
后擢应天苏州十府巡抚,官至刑部侍郎
维基
朱鸿谟(1543年—1598年)字文甫号鉴川鉴塘谥恭恪恭介山东承宣布政使青州府益都县(今山东省益都县)人。
隆庆四年(1570年),乡试第三名中举。
隆庆五年(1571年),联捷辛未科三甲252名进士,授吉安府推官
任内在诸生中特别赏识邹元标
后担任南京监察御史邹元标吴中行等人被治罪,他上疏请救,言语触怒张居正,被贬为平民。
朱鸿谟回到家中,闭门讲学。
万历十四年(1586年),经孙继先举荐,以原官起用,出任河南道监察御史巡按江西
上奏减免因水灾造成减产的赋税,请求减去饶州磁器,奏章没有被上报给皇帝。
又上疏推荐因谏议被削去官职的人,违背了圣旨,被停发俸禄。
万历十七年,提拔为光禄少卿
万历十九年(1591年),任大理寺少卿
万历二十年,任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改巡抚应天苏州十府。
他上疏引用二位先皇帝节俭的案例,请求裁减上供的纺织品。
苏州一带徭役不均,命令以占有的田地为标准,不足百亩的不服徭役,县里予以登记,定出差别、等级。
纨绔子弟横行乡里,无赖之徒与他们为非作歹,朱鸿谟将其一网打尽,上疏报告皇帝有叛乱。
廷议论要出动部队,兵部主事伍袁萃极力劝说尚书石星,命令再做勘察,于是调解。
朱鸿谟不久提为刑部右侍郎,卒于任上。
家贫不能下葬,同僚凑钱才办理丧事。
刑部尚书谥号恭介
主要活动
  • 1571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王用汲明 1528 — 159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28—1593 【介绍】: 福建晋江人字明受
隆庆二年进士
授淮安推官
常德同知,入为户部员外郎
万历间张居正归葬其父,湖广诸司巡按御史赵应元不往,借故劾而除名。
用汲愤而上言,被削籍。
归里,布衣讲授。
居正死。
广东佥事,官至南京尚书
维基
王用汲(1528年—1593年)字明受号麟泉福建晋江人龙湖石龟王厝。
万历朝官至南京刑部尚书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戊午福建乡试第三十五名。
隆庆二年(1568年)戊辰科三甲进士
授任淮安府推官,署邳州篆,迁常德府同知,摄府事二载万历五年(1577年)户部浙江司员外郎
王用汲耿直廉洁闻名,万历六年(1578年)因触怒张居正,被削籍罢官。
张居正死后,经孙继先举荐,万历十一年正月恢复官职,补任刑部员外郎,次月升广东佥事八月尚宝司卿十二年九月大理寺右少卿次年左少卿十四年顺天府府尹十五年二月升为南京右副都御史提督操江
十七年六月南京兵部右侍郎十八年改任吏部侍郎十九年官至南京刑部尚书二十年五月因脾病严重乞休。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十一月卒,享年六十六,谥恭质
主要活动
  • 1568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陈有年明 1531 — 1598
维基
陈有年(1531年—1598年)字登之号意山心谷晚号克庵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余姚市)人。
余姚孙鑨平湖陆光祖并称为“浙中三贤太宰”,闻名天下。
陈有年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中式壬子顺天府乡试第二名举人四十一年(1562年)考中壬戌科会试第八十一名,二甲四十二名进士,授刑部主事
后改任吏部,历验封郎中
万历元年(1573年),参与廷争,奏不得张居正告病退职。
万历十二年(1584年),起用任稽勋郎中,历任考功、文选。
“除目下,中外皆服”。
太常寺少卿,以右佥都御史江西巡抚
张居正死后后,经孙继先举荐,恢复官职,累迁吏部右侍郎,后改任兵部,又改回吏部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诏拜吏部尚书
次年致仕。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正月卒,享年六十八岁。
主要活动
  • 1562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贾三近明 1534 — 159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34—1592 【介绍】: 山东峄县人字德修号石葵
隆庆二年进士
吏科给事中
疏言时政,多切其弊。
左给事中,以故归。
万历初,起户科给事中,遇事敢谏争。
官至兵部右侍郎
或云《金瓶梅》系其所作。
有《滑耀编》、《东掖漫稿》。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德修峄县人
隆庆戊辰进士,选庶吉士改授吏科给事中右佥都御史保定入为大理卿兵部右侍郎有东掖漫槁
维基
贾三近(1534年—1592年)字德修号石葵别号石屋山人太史氏兰陵散客宁鸠子贞忠居士等,山东峄县(今枣庄市峄城区)人,进士出身,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工诗词碑记,明朝文学家
嘉靖十三年(1534年)贾三近出生在山东峄县的一个官宦家庭。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中山东乡试第十名举人
隆庆二年(1568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几年后升职为吏科右给事中
由于朝廷中高拱张居正冯保的权力斗争,贾三近以照顾父亲的名义请假归乡,张居正担任首辅之后,被启用,授职户科都给事中
此后陆续担任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左少卿南京光禄寺卿,又因照顾父母的名义请假归乡,在家赋闲期间,主持修订了《峄县志》。
张居正死后,经孙继先举荐,恢复官职。
申时行担任首辅之后,再度启用贾三近,授光禄寺卿,不久之后以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负责去河北赈灾,因赈灾得力升职为大理寺卿,未等上任,家里传来父亲病重的消息,贾三近第三次请假归乡。
万历二十年(1592年),宁夏副总兵哱拜起兵举事,万历帝启用贾三近,授职兵部右侍郎,但是贾三近以父母年迈身体有病请辞。
万历二十年(1592年)贾三近因背疽病逝。
主要活动
  • 1568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赵应元明 1531 — 1584
维基
赵应元(1531年—1584年)字文宗号仁斋又号肖鹤陕西三原县泾阳县人
同进士出身
嘉靖四十年辛酉陕西乡试第六十一名,四十四年(1565年)乙丑科会试二百十九名,廷试三甲三十九名进士户部观政,本年六月四川华阳知县丁忧
隆庆三年(1569年)复补河南郏县知县五年(1571年)八月考选浙江道御史六年十一月巡按辽东万历元年(1573年)八月丁忧
四年六月复除河南道御史八月巡按湖广
张居正父丧,湖广官员毕至,唯独应元不至,张居正心中不悦。
都御史陈炌张居正意,弹劾赵应元
万历六年(1578年)五月赵应元被迫弃官还乡。
张居正卒后,经四川道御史孙继先举荐,万历十一年(1583年)二月恢复河南道御史官职,十二年三月南京大理寺右寺丞,同年卒于任上。
主要活动
  • 1565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刘台明 1538 — 158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西安福人字子畏
隆庆五年进士
刑部主事
万历初,改御史
因上疏劾张居正,廷杖除名。
居正复诬以他事,远戍广西
浔州暴卒。
天启初追谥毅思
有《精忠堂稿》。
维基
刘台(1538年—1582年7月9日)又字国基又字子畏号畏所江西吉安府安福县人隆庆辛未进士万历时监察御史
因弹劾张居正贬官。
隆庆四年(1570年)庚午江西乡试第四十六名举人隆庆五年(1571年),联捷辛未科会试第七名,二甲第四名进士,授刑部浙江司主事
万历二年,担任福建道监察御史,后巡按辽东,因错误奏报战功而受牵连。
之后担任山东御史
万历四年,他上疏弹劾辅臣张居正:奏疏呈上后,张居正大怒,在朝廷上自我辩护,称:“有命令,巡按不能奏报军功。
去年辽东大捷,刘台违反制度妄自上奏,按规矩应降职。
我多次请求皇上告诫他,而刘台为此心怀不满。
后来傅应祯被逮捕下狱,追问他的党羽。
起初不知道刘台傅应祯为同县且很要好,实际上有所主使。
于是刘台自感惊恐,不再顾及到什么,向我泄愤怒。
况且刘台是我录取的进士,二百年来没有门生弹劾老师的,我唯一能做的事就是辞职赎罪。
”随后张居正伏地痛哭不起。
万历帝走下御座用手拉他,再三劝慰。
张居正一再声明自己的诺言,不肯答应执掌政事。
皇上派司礼太监孙隆拿着他的亲笔诏书宣读,张居正方才起身。
于是刘台被逮捕至京师、下诏狱,廷杖一百下后戍边。
张居正表面上疏营救,暗地将他除去官籍,降为平民。
然而,张居正仍不解恨。
刘台巡按辽东时,与巡抚张学颜不合。
这时,张学颜任职户部,诬陷刘台接受贿赂,张居正嘱咐御史应昌巡按辽东复查一下,而命令王宗载巡抚江西,考察刘台家乡情况。
应昌王宗载等人顺着张居正之意,将事情修改上报,刘台于是被发配到广西
刘台的父亲刘震龙、弟弟刘国,都受到连坐。
刘台浔州不久,在戍主房里饮酒,返家后即暴卒。
同一天,张居正也病卒。
第二年,御史江东之刘台鸣冤,弹劾王宗载、于应昌
万历帝下诏恢复刘台官职,罢王宗载、于应昌的职务,由其他部门考察询问。
南京给事中冯景隆上疏指责辽东巡抚周咏与于应昌共同陷害刘台,于应昌既已被罢免,周咏还任蓟辽总督,也应罢免。
南京御史孙继先也揭发张学颜陷害刘台之罪。
当时张学颜正在得宠,因冯景隆的疏中一并弹劾了李成梁张学颜李成梁辩冤。
遂又将其一并弹劾。
皇上于是贬冯景隆蓟州判官孙继先临清州判官,而对张学颜不加问罪。
不久,江西巡抚曹大野辽东巡抚李松调查后报告王宗载、于应昌结为朋党、陷害忠良。
刑部因此以诬告罪处理,奏报将王宗载等人以发配、贬为平民、降低官阶不等处理。
朝廷后赠刘台光禄寺少卿,荫庇一子。
天启初年追谥毅思
主要活动
  • 1571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赵参鲁明 1537 — 160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浙江鄞县人字宗传号心堂
隆庆五年进士
户科给事中
抗直敢言,南京中官醉辱给事中参鲁请究治,为中官冯保所谮,谪高安典史
累擢右副都御史巡抚福建,申严海禁。
吏部侍郎
日本侵朝时,封贡议起参鲁持不可,因著《东封三议》,辨利害甚悉。
后终南京刑部尚书,致仕卒,谥端简
字宗传号心堂
父龙积,学尚笃行,人称为赵夫子
以岁荐,官怀宁训导
公少从父受经,尽得其学。
先世无他,赵于鄞,凡家祭毕享馀惟侍父一席。
公性笃孝,朝夕奉父教甚谨。
年二十二,举于乡,以进士庶吉士,风格为馆阁所推重。
江陵枋国,嫌公无私谒,改户科给事中
益擅直节敢言,如论王文成当从祀,芦沟桥佛寺不当建,及请甄别吏治、釐刷马房诸疏,俱其大者。
阉人张进给事中于留都,台省交章劾,仅薄罚。
公抗言:乃守备中官申信之党,不并治信,无以服人。
且朝廷纪纲因此曹大坏,渐不可长。
时信方与司礼冯保比谮于上,得旨切责公,使回奏。
公立草上有云:臣但知有道之世,可以危言,不顾君父之前所当忌讳,此则臣之罪也。
朝野俱傅诵其语,即江陵读之,亦心悔。
语客曰:如此蕴藉,不得居词林,是吾过也。
然竟坐谪高安典史
到官,勤修尉职,不自知从谏阁来,当事檄使主白鹿书院
公日励诸生,务先实造,从藓中得古文行忠信四字碑,为笺而行之,词义剀笃,读者感动。
诸傍郡外藩士俱来就学,一时称极盛
稍迁饶州推官,寻擢福建督学佥事
时学使者执政意,待士过严,常汰多而录少。
公曰:闽才薮也,岂得尔?
一切以宽行之。
其于衡鉴为更精,所录士后多为名臣。
乙卯秋,方大校士,适得父手书,忽心动,疑其有疾,立投牒竟去。
当事苦留不可得。
及抵家,父果卧疾不可起。
公日侍五药,夜则拥父双足,天暑伏床下,亵器,手濯中裙近衣,未尝一入私室,如此复岁馀,父始殁,公竟得心疾。
里中无不称公至孝。
服除,仍起督闽学,两岁五迁南太常寺卿
故事,百官贺万寿毕,更衣谒孝陵,长至先贺冬,后陵祀。
公谓祝釐所以尊君,而有事寝园,则欢忻之情不畅;陵祀所以格祖,而反后朝贺,则奠献之礼未虔。
具疏正其误,俱报可。
右副都御史,抚闽。
公至,大阅兵海上,壁垒尽新,下教有司,立行乡约甲,境内无盗,即盗发亦辄得。
陈申者,以倭报至,言其势甚张,人情震动。
公察其状曰:是将勾倭以自为功耳。
立械系之,谓倭来即斩汝。
巳而倭竟不至。
漳卒哗。
有司惧其为变,欲勿问。
公曰:废法以养骄乱之道也。
缚其魁斩之,一军詟不敢动。
任闽二年。
未尝取一铢一缕,幕府市租,悉裁以养士。
及迁大理卿,尚赢六万馀金,藉付有司去。
再迁刑部左侍郎
封倭议起,公上疏力争之。
兵部,旋改吏部
尚书陈公有年选郎顾宪成共持衡不挠。
同里沈公一贯拜麻,公遂欲乞归,因出为南刑部尚书
陛辞,又言封倭非计,立枷非法,语俱切至。
南中三尺久弛,人易犯;公坚持国法,即勋贵中官,无不敛迹。
身虽在南,每闻国家大事,辄忧见眉睫。
常云:大臣谊同休戚,岂谓南曹即去天万里,遂可漠不相关。
因屡疏请早行皇储冠昏礼,补谏官,罢祖陵开采及他矿税,释累系诸臣。
公疏出,朝野为倚重。
上亦方大用,公会在廷,推吏部尚书,因以公名上。
沈公一贯疏言:参鲁才品诚堪大用,但与臣乡,谁肯信臣无私?
参鲁因臣在,亦必不至,势必两相求去,惟上免用,参鲁幸甚。
公由是在南中九年,满三考,遂东归。
遣人以状闻。
上即家晋公太子太保
逾四年而卒。
前一夕大星陨于厅事。
得年七十三。
公生平学问以主敬为宗。
为人温谦有蕴藉。
而见义直赴,未尝少回。
常诵自反不缩四句以明志。
故能光明历落。
为当世所仪若此。
所著疏草文集藏于家。
维基
赵参鲁(1537年—1609年)字宗传号心堂浙江鄞县(今宁波)人,进士出身
浙江乡试第六十名。
隆庆五年(1571年)辛未科会试第九十名,二甲第十五名进士
庶吉士万历元年(1573年)五月户科给事中,二年(1574年)十二月因弹劾凶监张进,被降五级,贬职为高安典史
饶州府推官五年三月福建提学佥事七年八月以亲老身病,乞致仕。
张居正死后,经孙继先举荐,恢复官职,十一年二月复除福建提学佥事十一月南京光禄寺少卿,十三年八月入为太仆寺少卿,十四年改任通政司右通政左通政,十五年升南京太常寺卿
万历十七年(1589年),以右副都御史福建巡抚,期间严申海禁,捕杀与倭寇勾结的商人。
十九年升迁大理寺卿二十年二月刑部右侍郎三月刑部左侍郎二十一年正月兵部左侍郎十二月吏部左侍郎
二十二年六月吏部尚书陈有年称病乞休,由赵参鲁吏部印,八月南京刑部尚书三十一年十一月六年考满,加太子少保三十五年三月累加太子太保
三十七年三月卒,与祭九坛造葬,谥端简,赠少保
主要活动
  • 1571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