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明朝
赵光祖明 1482 — 1519
简介
赵光祖(조광조,1482年—1519年),朝鲜王朝前期政治家、思想家,朝鲜朱子学派的代表者。
字孝直号静庵,本贯汉阳赵氏。
官僚家庭出身,历任副提学大司成等官职,是朝鲜中宗时期与勋旧派对抗的士林派之领袖
1519年因提出伪勋削除案而遭权臣势力的忌恨,被陷害赐死,年仅38岁。
他的著作有《静庵》15卷。
朝鲜宣祖时正式平反,赐谥号文正”。
光海君时从祀文庙
李滉明 1501年11月25日 — 1570年12月8日
简介
李滉(朝鲜语:이황,1501年11月25日~1570年12月08日),初名瑞鸿字景浩季浩号退溪陶翁退陶清凉山人真宝人安东府礼安县温溪(今庆尚北道安东市)人。
朝鲜李朝唯心主义哲学家,朱子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嘉靖六年进士及第,历任礼曹判书、艺文馆检阅、公州判官丹阳郡大司成、大提学等官职。
目睹历次“士祸”给士林带来的灾难,多次以体弱年老为借口,上书请求退职。
晚年定居故乡退溪,建立书院,从事教育和著书事业,发展了朱熹哲学,并创立“退溪学派”,成为是鲜儒学泰斗。
日本称为东方朱子,学说影响原惺窝成为儒学家。
隆庆四年去世,时年七十岁,谥号文纯
著有《退溪》(68卷)、《朱子书节要》、《启蒙传疑》、《心经释录》、《天贫图说》、《四端七情论》等。
李滉韩国家喻户晓,其头像印在了1000元的韩元上。
此外,首尔市钟路区北部修建退溪路作为纪念。
主要活动
  • 1527年,进士
令狐璁明 1516 — 158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16—1582 【介绍】: 山西猗氏人字仲平号涿轩
幼工文学
嘉靖三十四年与子一槐同中举。
确山教谕朝邑知县,升合州知州致仕。
有《性理纂要》、《大学衍义日抄》、《家礼集要》、《保生心鉴》。
李穑元末明初 1328 — 1396
简介
李穑(이색,1328年—1396年),韩国人字颖叔号牧隐高丽王朝后期大臣、诗人,名儒李谷之子。
李穑本贯韩山(今韩国忠清南道舒川郡韩山面),生于宁海(今韩国庆尚北道盈德郡宁海面)。
早年留学元朝国子监三年,深受程朱理学熏陶。
其后在高丽考中状元,又在元朝考中进士,曾供职于元朝翰林院至正十六年(1356年)回国,深受恭悯王器重,历任机要之职,同时负责重建成均馆,传播程朱理学,培养新兴士大夫,成为高丽末期的一代儒宗。
洪武四年(1371年)官拜政堂文学,进入中枢,后遭母丧,又受到恭悯王之死的打击,多年不出仕。
期间曾被恭悯王封为韩山君,在高丽祦王时再次出仕,进封韩山府院君
威化岛回军后扶植祦王之子高丽昌王,由此得罪李成桂集团。
他被任命为门下侍中首相),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明朝贺正,并请求国王亲朝并派明朝官员监国,但未能如愿,回国不久后辞职。
同年十一月李成桂昌王,立恭让王李穑随即遭到猛烈弹劾,先后流放长湍、咸清州、矜州、长兴等地。
朝鲜王国后不久被赦免,后居于江原道五台山,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冬李成桂召至汉阳封韩山伯
翌年赴骊州避暑,途中得病,旋即去世,谥号“文靖”。
人物简介
李穑(1328~1396)字颖叔号牧隐谥号文靖
本贯韩山李氏。
出身名儒家庭。
师承大儒家李齐贤
1349年作为使臣来中国元朝,应科举及格后,在元国子监学习朱熹的学说,3年后回国。
曾任成均馆大司成宰相等要职。
他大部分时间研究性理学。
李穑是在高丽后期(13~14世纪)开始广泛传播和发展的朱子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在任大司成期间,讲授朱子学,培养了许多著名儒学者,如郑梦周权近等。
李穑高丽末年“丽末三隐”之一,另两隐是他的学生圃隐郑梦周冶隐吉再
著有《牧隐集》55卷。
李仕鲁明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初山东濮州人字宗孔
笃学,足不窥户外三年,专治朱子之学。
洪武初诏求传朱子学者,郡吏推荐,累官大理寺卿
帝好释氏缁流,应对称旨者辄擢大官,徒党横肆。
仕鲁章数十上,力争不听,因置笏于地,乞归。
帝大怒,命武士摔搏,死于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