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明朝
释觉淳明 1511 — 1581年四月十七日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
释觉淳字古风姓宋氏新城人也。
父钦,母张氏。
生性恬澹,不茹荤酒,儿时好趺坐,颇厌嬉逐。
及长,不治生产,即善观空,修离欲行,天然颖悟,每集诸善男子作般若圆觉法会为之长。
年二十七,弃家远游,如京师,登堂受白衣戒,宝藏成师开法于王城往参谒,有所感契,即从披剃,执弟子业,居最下版,虽执爨负薪,未尝不以身先。
坚苦三载,始受具足,从守心无碍听《华严》、《圆觉》、《楞严》诸经,于“四大分离,妄身何处”之语,有所领契,自尔随处建立华严圆觉道场,岁无虚日。
王城感化,若迦维改观,洋洋中外,如此者十馀年。
明嘉靖辛酉司礼监黄锦衣焦重修普安寺,迎居之,几二十载。
唯据丈室,不事干请,延一江、大千、止庵诸法师天台、贤首两宗。
隆庆壬申,宫中始崇佛道,就普安建吉祥道场,主坛筵,精诚感格,恩渥颁隆,斋馈尽从中出。
神宗初元,两宫圣母为社稷祈福,凡建斋堂,多就所,尝赐千佛袈裟。
万历丙子,建大慈寿寺,即迁为住持,命度沙弥一人为弟子,及敕校续入大藏,首领之。
凡所弘阐,无不称旨。
居常接纳四众,但举《圆觉》“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之偈,及《楞严》如幻三昧,或拈提古人向上公案,以警发之。
暇则行住坐卧,每咄咄作私语,见闻即之,改容举,莫识其为密行者。
生平所,不离当处,而大播宗风,竟莫究其涯涘。
一夕,召诸弟子,告以微疾,端坐三日,熙然集众,念佛随声,寂然而逝,时万历九年辛巳四月十有七日也。
寿七十有一,腊四十有奇,得度弟子十五人。
本在为钦依僧录善世领大慈寿住持,奉葬于寺后,圣母悼之,赐金建塔,而憨山为之铭焉。
阎尔梅明末清初 1603 — 1679
鲁仲连东海布衣,不帝虎狼秦,折新垣衍而扼其吭,其奇伟俶傥之气,高视一世而无所诎。
聊城一矢,夺人之守以下齐,于大义稍不合,然其书与燕将者,尚传之至今
嗟呼!
岂非以其人哉?
夫人苟高视一世,文章虽诡于义,被乎其后,而犹不泯灭,况身负奇伟俶傥之气,而又能卓荦善持论,则其词之必传于世也,当何如哉?
始吾遇白耷山人,粗识其崖略,或谓是空言无事实耳。
徐观所为《蹈东》诸集,然后知山人非空言无事实者。
岁在甲申,生民促数耗矣。
是时河北诸路未有所属,而其间雄骏魁矫自异之士,莫不弸弓砥镞,南望抚膺,愿为国家出死力,捍疆圉。
山人于是起彭城,拿舟南渡,慷慨叩幕府,抵掌画策,旦夕提一旅北向,收召豪杰,系诸路人心。
幕府心才其言,顾唯唯师期无日。
山人知策不果用,则又请空名告身数百纸,乘时遄往,视忠义为鼓励,俾逋寇叛帅不得以踰时涣散,少有睥睨者。
计俱不行。
山人旋引去,徘徊海澨,而事已大坏,不可为矣。
顾是时,名延揽者竟欲争致山人,以为隐然一敌国,鸿冥不可弋,又齮龁图必杀之。
龃龉数年,竟脱于难。
山人既郁郁不得志,遂放浪赋远游,西北山川之雄深,古帝王都会之瑰玮,意所薄射,辄击节悲歌,独耻作聊城书。
其词率轨于大义,而山人亦自谓必传于后,以视鲁连直过之耳。
抑吾有疑焉,折衍谋后十五年始皇称帝,使果前死,则易矣。
未前死,而蹈海以死,此何等事,史乃失书?
吾意其必飞遁远引,终身海上。
而卒不闻始皇以前此之故,必欲罗致,就彼戎索,然则秦法犹宽也,山人以为何如?
重光赤奋若余月庐山年弟黄云师具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