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释慧云” 相关资源
人物库 明朝
释如馨明 1541 — 1615年十一月十四日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二
释如馨字古心姓杨氏溧水人也。
年少家居,笃信释氏,及近不惑,乃厌尘俗,初投摄山栖霞寺,礼素庵法师从事薙染,遂受沙弥戒。
复欲近圆,本师示以须得清净十僧方能得戒,由是叩诸宗匠,辄究戒缘。
因读《华严》识菩萨住处,忻然有得。
谓“文殊所在常住清凉,抗心希踪,步礼五台,当见文殊为我授戒。
”因辞法侣,躬亲跋沙,三遭寒暑,方眺宝峰,渐至灵境,夙夜虔勤,恳求切至。
一日景值馀晖,客途阒寂,恍怫之间见一老妪形枯发白,捧敝伽黎出自林中,适前问曰:“汝来何求?
”曰:“求见文殊。
”媪曰:“此衣亡儿所遗,尔来求戒,便应尔赠。
”言讫竟去,衣遂著身。
顷复呼曰:“比丘比丘,文殊在兹。
方惊愕,已失所在,如㝱初觉。
顿悟五篇三聚心地法门,视大小乘律如胸中自在流注,欢辛之忱无可为喻。
尔后南旋,中兴法戒,专持梵律,皎若冰霜。
明万历间金陵幽栖寺洪恩雪琅敕修长干塔,诸务严备,唯顶屡举,举不能正,深用为忧。
蜀僧巨川求匠架木,倍工益力,终未能成。
唯日夜翘企,冀佛慈应
一夕㝱感神谕云:“优波离尊者至,始克如愿。
”翼日,露顶跣足,杖锡持钵,偏袒而入。
洪恩一见,乃悟夙因,召众抠迎,倾诚请助。
才举喝,翔然升去,塔顶便合。
乃以㝱警向众宣明,群情忻跃,大加敬礼,咸指为优波离再世。
由是法会云兴,遂开戒于栖霞、甘露、灵隐、天宁诸刹。
自元季以来,律学荒芜。
尝嘅然,谓“佛法住世,功在毗尼”,访求梵纲,遍参律法,至是坐道场三十馀所,徒众累万,声闻于天。
明神宗嘉兹誉问,延至五台赐紫衣、锡杖,为开皇坛说戒。
敷座之日,五色瑞云结盖盘空,亭午方散。
帝心悦豫,题额“万寿戒坛”,赐号“慧云律师”,缁素归依禀戒跻坛者,不可胜计。
三坛既毕,复锡千佛珠衣,拜表辞谢,而圣眷隆渥,宏奖未已。
万历四十三年乙卯十一月十四日示寂,寿七十有五,腊二十又七,染道三十有四,瘗于天隆玉环山。
帝闻迁化,思慕清辉,乃诏燕都悯忠寺图其遗像,供于大内,濡染宸翰,为题赞曰:“瞻其貌,知其人。
入三昧,绝六尘。
昔波离,今古心
”其见钦崇如此。
风规简夷,神观凝肃,坐室中如在定者,虽左右近侍不敢妄启,至训诲提奖,机用妙密,迥超情臆。
故白四授具,三聚妙圆,皆弘于斯,世称“中兴律祖”
释性相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二
释性相字莲宗姓高氏江宁人也。
父贫,樵薪自给,无以为家。
尝采荻江渚,昏夜莫依,栖芦林中,席地独卧,蚊蚋交集,不以为苦,盖形同土木亡怀自适。
虽未染道迹,已别具忍力矣。
稍长,遂厌樊笼,就摄山栖霞寺素庵法师薙染为僧。
复禀具足于慧云律师,虽同参法侣共出一门,而闻道早晚,更相尊师,有可为无,实亦若虚。
下问不耻,况在高明。
由是以律严己,以谦下人。
处卑弥光,声闻自远。
慧云迁化,乃焚修塔院,礼诵《华严》,寒暑不辍。
四众推许,请宏法牒,临坛演戒,亹亹忘疲。
晚主金陵极乐寺,示寂寝寮,世寿僧腊均未详,建塔玉环山右,与慧云次,本相志也。
释远清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二
释远清字澄芳新安人也。
夙具畸姿,雅怀高素。
既谢尘俗,遍游名胜。
初习贤首,精通教观。
负簦南来,至止越邦。
慧云律师方说戒于武林灵隐,夜㝱有人语云:“明日有文殊化身来乞戒,可方便为彼授之。
”翌旦,率众趋坛,执弟子礼。
慧云惊异,问:“所从来。
: “自北五台
向虽宏法,尚未近圆,久慕道风,今欲归依。
”慧欣然应许,兴辞而退。
法期已届,大众登坛,独未至。
慧复忆前㝱方便摄授,因遣人探询,果有恙,不可以风。
慧云感彼神语,不吝慈悲,统众就之,一时三坛方便授受。
既得戒,怀宝而归。
径造五台,精研律部,善达意旨,开遮无碍,尤善属文。
尝谓古有戒坛,自明以来岁久封锢,欲兴此举,非叩帝阍,其道末由,乃具文疏,略述梗槩。
因内宦奏之,时神宗御极,雅重佛法,览疏大悦。
遂奉旨南下,诏慧云五台,振兹法雷,弘尔象教,并敕两街及内使御马监张然,赍衣钵锡杖赐之。
说戒三年,敕建圣光永明寺,更赐紫衣金帛,恩荣重渥,莫与比数。
乃值寇盗,戎马骚动,慧云讲演一期,竟尔南归,命继席。
遂终三载,无违圣谕,法戒大兴,果符神兆。
世寿僧腊,均无可考,唯灵塔一区,长峙五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