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怡龄” 相关资源
人物库 当代
卢青山当代 1968 —
死亡集·序
莼鲈兄见拙作多用坟字,曰不祥。
忆予弱冠尝作小文,略谓:凡人悦生而恶死,哲人不悦生不恶死;凡人之感,虽朴实而不免卑庸,哲人之见,极高明而进乎誇诞;反躬自省,谓予何求,悦生而不恶死而已已。
韩子曰:“浮生虽多涂,趋死唯一轨。
”生之浮也终焉有限,死之趋也必然有至。
予虽不能闻死心喜,亦何至谈死色变邪。
学俭兄见予近作《蝶恋花 秋夜》,斥之曰:“死生等閒事尔,安值如许张致”。
虽受其教,窃亦有辞焉。
哲人张静安所谓“天眼、自然之眼”,超其外而俯视之,死生固等閒事。
然哲人虽哲,其人犹人,哲学虽可通观于死外,人身尚固执于生内;是故处其中而感受之,则死生犹然死生也。
苟处死生之际,其心其感,果尔等閒,此已大等閒事矣。
禅宗尚矣,而屡曰:“死生事大。
渊明达观矣,其语云:“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此言高超,然为其识见与夫向往也。
迨至尽时,既以文自祭,复为诗自挽,考其事、味其语、审其心,犹惘惘依依,如不胜其去后之思者。
果欲等閒之,则必以其外之识见,涵化处其中之感受,积而愈往,始可言成,岂惟识见之可了邪。
科以予之哲学,则必曰,持彼乎因果之认识,以浸蚀此制乎因果之心性。
然毕其全功者,予陋于闻,不知古今有此几人,复不知人间有无其人;渊明之境,予已仰之弥高矣。
死固无可避趋,求其差能涵化尔。
思考、冥想、观照乃至书写之,是即涵化之一法也。
自惟幼与死,少遭死别,巨痛舂胸,欲安其心,势不能不亦稍事乎此。
至其效若何,则未临死所,不必预言,否则空话而已。
惭予才尽,岁暮理稿,所作既少且劣,而与死相涉者三居其一,乃因二兄之言,即以死亡名集。
苟有馀暇,或可翻搜旧制,剔出相类之作,以为此集之副。
谚云:“言鬼招鬼,”果有死神,予之诗与序,或将翩翩而来降邪。
其来也,予将与之把臂把盏,共披此卷,更相论讨,斯不亦人生之大快事乎,抑亦人死之大快事也。
碰壁斋主记于二零零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