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宋朝
黄龟年北宋 1083 — 114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3—1145 【介绍】: 宋福州永福人字德邵
徽宗崇宁五年进士
历官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钦宗时三上章劾秦桧专主和议,植党专权,遂夺职。
累迁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给事中
司谏詹大方意,劾龟年附丽匪人,落职归籍。
释宗杲宋 1089 — 1163
禅师宗杲者。
字昙晦
别号妙喜
大鉴十五世圆悟勤公之嗣也。
妙喜宣州宁国奚氏。
年十三。
就乡校。
不旬而弃之。
亲奇其志。
乃许衣缁成大僧。
遍探诸家语录。
于云门睦州
尤笃意焉。
竟有五家浅深门庭之疑。
遂请益于广教珵公。
珵示其节目
妙喜辄领意。
珵私叹曰。
乃再来人也。
妙喜又弃之。
遂至真如哲座下。
入庆藏主贤蓬头之室。
因之过黄龙谒晦堂
跨东林参昭觉。
俱雅珍爱。
妙喜又弃之。
往见心印询。
询与语连三日。
大奇之。
欲留不可。
因指见湛堂准公于宝峰。
机辨纵横。
漠然不诺。
妙喜始伏膺事之。
疾革。
妙喜惶启曰。
某向后当见何人。
曰。
有个巴子。
当能了子事。
殁。
乃茧足千里。
请塔铭于张公无尽
无尽时为禅室领袖
契之嘱妙喜必。
见川老也。
东京天宁席虚。
诏起蒋山勤禅师为住持。
妙喜心庆曰。
此天赐我也。
其禅若不异诸方。
妄相许可我。
则造无禅论去也。
遂入勤公之室。
闻公拈提。
期年不敢犯其机。
一日公举东山水上行公案。
以示众。
妙喜跃然。
急呈所得于公。
公曰。
未未。
悬崖撒手。
自肯承当。
绝后再苏。
欺君不得。
令居择木寮。
为不釐务。
侍者日同士大夫入室。
公每举有句无句倚树话。
妙喜拟对。
公辄禁之。
乃至握箸忘食。
公笑曰。
者汉却参黄杨木禅也。
妙喜益茫然无措。
乃坚请公在五祖时问答。
公良久曰。
我问。
有句无句倚树。
先师但向我道。
描也描不成。
画也画不就。
又问。
树倒藤枯句归何处。
先师则云。
相随来也。
妙喜豁然大彻。
连呼曰。
我会也。
于是随声酬对势涌泉
公拊掌称善。
举以首众。
宿衲皆下之。
士绅争相从游。
丞相吕公舜徒尤悦之。
赐紫衣。
号佛日禅师
是时已有诏。
勤公云居
赐号圆悟
圆悟又以妙喜
首云居之众。
其秉拂小参。
万指轩腾。
昭觉元禅师出问曰。
眉间挂剑时何。
妙喜曰。
血溅梵天。
圆悟于座下。
以手约曰。
问得极好。
答得更奇。
于是海众争颂老东山之再见也。
圆悟还蜀。
妙喜始庵居古云门。
湖南
转江右。
入八闽。
又结庵洋屿。
僧昙懿者。
久依圆悟
自谓不疑。
绍兴初
出住祥云。
法席颇盛。
妙喜知其所见未实。
致书令来。
故不起。
妙喜鸣鼓痛斥。
榜告四众。
乃破夏来洋屿。
妙喜鞫其所證。
大笑曰。
汝恁么见解。
敢嗣我圆悟老人耶。
傀汗浃背。
即退院求侍于妙喜
入室次。
妙喜曰。
我要个不会禅的做国师
对曰。
我做得国师去也。
妙喜喝出。
复召曰。
阇黎香严悟处。
不在击竹边。
俱胝得处。
不在指头上。
失声横趋而去。
妙喜笑曰。
阇黎此回堪住院子也。
僧弥光
字晦庵
流誉诸方。
趋风来见。
妙喜命坐而商略。
光一一具对。
妙喜曰。
虽有落处。
只是不著所在。
今诸方浩浩说禅者。
见解秖此。
何益也。
其杨岐正传三四人而已。
语讫呵呵大笑。
愠而起去。
妙喜即挝鼓入室。
颦额而至。
妙喜曰。
吃粥了也。
洗钵盂了也。
去却药忌。
道将一句来。
遽对曰。
裂破。
妙喜震威喝曰。
汝又说禅也。
乃得旨。
遂以书招其友鼎需曰。
洋屿庵主手段。
与诸方别。
乾笑而已。
字懒庵
闽人
幼登进士
绝婚为比丘
一锡湖湘
遍参名宿。
以为法无异味。
归隐羌峰绝顶。
久不下山。
佛心才禅师已挽出。
首众于大乘。
尝以即心即佛问学者。
毅然无可意。
强速其至。
会入室鼓鸣。
随喜焉。
妙喜以拂指曰。
即心即佛作么生。
速道。
从傍下语。
妙喜诟之曰。
汝见解此。
敢妄为人师耶。
即普说。
讦其生平珍重得力处。
排为邪解。
涕泪交颐。
不敢仰视。
乃归心决择。
一日垂问。
内不放出。
外不放入。
正恁么时何。
拟对。
妙喜连击之。
释然厉声曰。
和尚已多了也。
曰。
今日方知。
吾不汝欺。
妙喜之精猛开发。
约多类此。
时及门者五十三辈。
期未半得法者十三人。
丞相张公浚在蜀时
圆悟为言。
杲真得吾宗之髓。
张公还朝。
遂以杲补径山
径山之席。
常随二千馀辈。
方来无地以容。
乃搆千僧阁安之。
侍郎张子韶
状元汪圣锡
少卿冯济用。
悉预其列。
当是时。
秦桧居权。
司谏詹大方阿之曰。
鼓唱浮言。
谤讪朝政。
张九成为之首。
僧宗杲和之。
乃坐编置。
九成毁衣焚牒。
妙喜衡阳
起遣日而恻声载道。
识者曰。
日月无私成其明。
圣贤无择成其大。
杲公之化应南。
故天假之以示现于衡阳者耶。
且法门正气。
表烛千秋。
又以群愿所系。
公必寿还。
何忧哉。
十载杨。
虽瘴疠之乡。
妙喜竖拂不倦。
缁素腾腾。
仍光风霁日也。
又五载。
有旨赐还复僧衣。
四方虚席迎之。
皆不就。
最后有旨。
强起主育王。
筑涂田数百顷。
以继众食。
赐其庄。
名般若
又二年。
改移径山
径山益盛。
虽龙象互相蹴踏。
而上堂每赞犹子应庵
深得先人机用。
于是天下益称其公。
妙喜腊高。
屡求退居明月堂。
告谢方来。
莫可禁止。
先是孝宗居藩时。
遣内监。
径山
妙喜
献以偈。
孝宗大悦。
及在建邸。
复遣近侍。
请上堂。
亲书妙喜庵额。
并赞真制赐之。
及即位。
又锡法号大慧禅师
洎召对。
妙喜已示疾。
一夕忽大星陨地。
流光四散。
鸟兽皆鸣。
遂乃告寂于明月堂。
亲封遗疏。
僧请留偈。
妙喜厉声曰。
无偈便死不得也。
乃大书曰。
生也只恁么。
死也只恁么。
有偈与无偈。
是甚么热大。
掷笔长往。
时隆兴改元八月十日也。
世寿七十五。
夏五十八。
上览遗语悽然。
制词奠曰。
生灭不灭。
常住不住。
圆觉空明。
随物现见。
诏以明月堂。
妙喜庵。
全身瘗于庵后。
谥曰普觉
塔曰普光。
入其全录八十卷于大藏焉。
赞曰。
端祖云。
悟了须是遇人始得。
余虚度林间数十载。
每耳目所有诸道者
莫不据高广座。
自称曹溪正脉少室真传。
但惜未遇大慧老人耳。
若遇。
自当别有壶天。
而端祖之言岂谬哉。
呜呼马逢伯乐。
薪遇中郎
吾宗之大幸也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