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宋朝
释怀琏北宋 1009 — 1090
禅师名怀琏
字器之
漳州陈氏子也。
初其母祷于泗州僧伽像。
求得之。
故其小字泗州
幼有远韵。
聪慧绝人。
长为沙门
工翰墨声称甚著。
游方爱衡岳胜绝。
馆于三生藏有年。
丛林号琏三生
南昌石门澄禅师者。
五祖戒公之嫡子也。
往拜谒。
师事之十馀年。
去游庐山圆通。
掌书记讷禅师所。
皇祐二年正月
有诏。
京师十方净因禅院
二月十九日
召对化成殿。
问佛法大意。
奏对称旨。
赐号大觉禅师
斋毕传宣。
效南方禅林仪范。
开堂演法。
又宣左街副僧录
慈云大师清满
启白倡曰。
帝苑春回。
皇家会启。
万乘既临于舜殿。
两街获奉于
爰当和煦之辰。
正是阐扬之日。
宣谈祖道。
上副宸衷。
问答罢乃曰。
古佛堂中曾无异说。
流通句内诚有多谈。
得之者妙用无亏。
失之者触途成滞。
所以溪山云月。
处处同风。
水鸟树林。
头头显道
若向迦叶门下。
直得尧风荡荡。
舜日高明。
野老讴歌。
渔人鼓舞。
当此之时。
纯乐无为之化。
焉知有恁么事。
皇情大悦。
问答诗颂。
书以赐之。
凡十有七篇。
至和中
上书献偈。
乞归老山中。
偈曰。
千簇云山万壑流。
归心终老此峰头。
馀生愿祝无疆寿。
一炷清香石楼 上曰。
山即如如体也。
将安归乎。
不许。
修撰孙觉莘老
书问宗教
答之书。
其略曰。
妙道之意。
圣人尝寓之于易。
至周衰先王之法坏。
礼义亡。
然后奇言异术。
间出而乱俗。
迨我释迦入中土。
醇以第一义示人。
而始末设为慈悲。
以化众生。
亦所以趣时也。
自生民以来。
淳朴未散。
则三皇之教简而素也。
及情窦日凿。
则五帝之教详而文也。
时与世异。
情随日迁。
故三王之教密而严秋也。
商周之诰誓。
后世学者。
有所难晓。
彼当时人民。
听之而不违。
则俗与今如何也。
及其弊而为秦汉也。
则无所不至。
而天下有不忍愿闻者。
于是我佛如来。
一推之以性命之理。
教之以慈悲之行也。
天有四时循环。
以生成万物。
而圣人之教。
迭相扶持。
以化成天下。
亦犹是而已矣。
至其极也。
皆不能无弊。
弊迹也。
道则一耳。
要当有圣贤者。
世起而救之也。
自秦汉至今。
千有馀岁。
风俗靡靡愈薄。
圣人之教裂而鼎立。
互相诋訾。
不知所从。
大道寥寥莫知返。
良可叹也。
虽以出世法度人。
而持律严甚。
上尝赐以龙脑钵盂。
使者焚之曰。
吾法以坏色衣。
以瓦钵食。
此钵非法。
使者归奏 上嘉叹久之。
居虔服玩。
可以化宝坊也。
而皆不为。
独于都城之西。
为精舍。
容百许人而已。
有晓舜禅师
栖贤
郡吏临以事民其衣。
走依
馆于正寝。
而处偏室。
执弟子礼。
甚恭。
王公贵人来候者。
皆怪之。
具以实对曰。
吾少尝问道于
今其不幸。
其可以像服。
二吾心哉。
闻者叹服 仁庙知之。
再落发。
仍居栖贤寺
治平中
再乞还山坚甚 英宗皇帝留之不可。
诏许自便。
既渡江。
少留于金山西湖
遂归老于四明育王山广利寺
四明之人。
相与出力。
建大阁藏所赐诗颂。
榜之曰宸奎。
翰林学土兼侍读端明殿学士苏轼
为之记。
京师始建宝文阁
诏取其副本藏焉。
归山二十馀年。
年八十二。
无疾而化。
赞曰。
琏公生长于寒乡。
栖迟于荒远。
钵饭布衲
若将终身。
一旦道契 主上。
名落天下。
而能焚龙脑。
让正寝。
非其素所畜养。
大过于人者。
何以至是哉。
至于与士大夫论宗教
则指物连类。
折之以至理。
使其泮然无疑。
则亦知为比丘之大体者欤。
释道楷北宋 1043 — 1118
禅师名道楷
沂州沂水人
生崔氏
为人刚劲孤硬。
自其少时。
即能辟谷学道。
伊阳山中。
后游京师
籍名术台寺。
试所习。
得度具戒。
谒青华严于淮山海会。
问。
祖言句。
如家常茶饭。
离此之外。
别有为人言句也无。
青曰。
汝道寰中天子敕。
还假也无。
拟詶之。
青以拂子摵之。
曰。
汝发意来。
早有二十棒也。
于是。
悟旨于言下。
再拜即去。
青呼曰。
且来。
亦不顾。
青曰。
汝到不疑之地耶。
以手掩耳。
后掌众食。
青问。
厨务勾当良苦。
对曰不敢。
曰。
汝炊饭耶。
煮粥耶。
对曰。
人工淘米著火。
行者煮粥炊饭。
曰。
汝作什么。
对曰。
和尚慈悲。
放他闲去。
又尝从青游园。
青以拄杖付曰。
理合与么。
对曰。
和尚提鞋挈杖。
不为分外。
曰。
有同行在。
对曰。
那一人不受教。
青遂休去。
至晚青谓曰。
早来说话未尽。
对曰。
更请举看。
青曰。
卯生日戌生月。
即点灯来曰。
上来下去。
总不空然。
对曰。
在左右。
理合如此。
曰。
奴儿婢子。
谁家屋里无。
对曰。
和尚尊年。
阙他不可。
曰与么殷勤。
对曰。
报恩有分。
元丰五年
北还沂。
闲居马鞍山
遂出世说法。
初住沂州之仙洞。
后迁西洛之招提龙门
又迁住郢州之大阳。
隋州大洪
皆一时名公卿。
为之劝请。
洞上之风大震西北
崇宁三年有 诏。
东京十方净因禅院
大观元年冬
移住天宁
中使押入。
不许辞免。
开封尹李孝寿奏。
道行卓冠丛林。
宜有以褒显之。
赐紫伽梨。
号定照禅师
焚香谢恩罢。
上表辞之。
曰。
伏蒙圣慈。
特差彰善阁。
祗候谭祯。
赐臣定照禅师号。
及紫衣牒一道。
臣感戴 睿恩。
已即时焚香升座。
仰祝 圣寿讫。
伏念臣行业迂疏。
道力绵薄。
常发誓愿。
不受利名。
坚持此意。
积有岁年。
庶几如此传道。
后来使人专意佛法。
今虽蒙异恩。
若遂忝冒。
则臣自违素愿。
何以教人。
岂能仰称 陛下所以命臣住持之意。
所有前件恩牒。
不敢祇受。
伏望圣慈察臣微悃。
非敢饰词。
特赐俞允臣没齿行道。
上报 天恩 上闻之。
以付李孝寿
躬往谕 朝廷旌善之意。
确然不回。
开封尹具以闻。
上怒收付有司。
有司知忠诚(一本知疏憃)。
而适犯天威。
问曰。
长老枯瘁有疾乎。
曰。
平日有疾。
今实无。
又曰。
言有疾。
即于法免罪谴。
曰。
岂敢侥倖称疾。
而求脱罪谴乎。
吏太息。
于是受罚。
著缝掖编管缁州。
都城道俗。
见者流涕。
气色闲暇。
至缁州僦屋而居。
学者益亲。
明年冬敕放令自便。
庵于芙蓉湖中。
数百人环绕坐卧。
虑祸(或作患之)。
乃日各食粥一杯。
不堪者稍稍去。
在者犹百许人。
政和七年冬 敕赐所居庵额华严禅寺
明年五月十四日
无疾而殁。
先写偈付侍者曰。
吾年七十六。
世缘今已足。
生不爱天堂。
死不怕地狱。
撒手横身三界外。
腾腾任运何拘束。
在大阳。
青华严遣果侍者
以大阳皮履直裰付之。
以付襄州洞山道微。
微退罢还浙东。
殁于双林小寺。
今取以还鹿门山
建阁藏之曰藏衣。
偈句精深有旨法。
作五偈。
述其门风。
一曰妙唱不干舌。
偈曰。
刹刹尘尘处处谭。
不劳弹子善财参。
空生也解通消息。
花雨岩前鸟不衔。
二曰死蛇惊出草。
偈曰日炙风吹草里埋。
触他毒气又还乖。
暗地若教开死口。
长安依旧绝人来。
三曰解针枯骨吟。
偈曰。
死中活得是非常。
密用他家别有长。
半夜髑髅吟一曲。
冰河红𦦨却清凉。
四曰铁锯和三台
偈曰。
不是宫商调。
谁人和一场。
伯牙何所措。
此曲旧来长。
五曰古今无间。
偈曰。
一法元无万法空
个中那许悟圆通。
将谓少林消息断。
桃花依旧笑春风。
旧隐与虎为邻。
虎尝乳四子月馀。
阚其出。
往视之。
腥臭不可言。
窃携其一还。
虎得彘曳至。
弄穴前伏地。
喜见脊尾。
但见三子怒。
以足跑地吼。
群鸟皆鸣翔其上。
即放还之。
其寄伊阳韩承议偈曰。
老爱依山人事稀。
虎驯庵畔怪来迟。
寥寥石室尘埃满。
不知何日是归期。
又曰。
数里无人到。
山黄始觉秋。
嵓间一觉睡。
忘却百年忧。
赞曰。
宗门尚继嗣。
则若依彷世典礼。
为之后者。
为之子。
远使青续洞上已坠之纲。
是也。
然青父子。
任重道远。
皆能刻苦。
生死以之卒。
勃然而兴。
贤矣哉。
欧阳棐北宋 1047 — 111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7—1113 【介绍】: 吉州庐陵人字叔弼
欧阳修子,欧阳发弟。
广博强记,其文如父。
以荫补秘书省正字,后登进士乙科
服除始仕,为审官院主簿,累迁职方、礼部员外郎,知襄州
以忤曾布妇弟魏泰,徙知潞州,旋又罢去。
哲宗元符末,还朝,历吏部右司郎中,以直秘阁蔡州
未几,坐党籍废。
有《》、《合朔图》、《历代年表》、《三十国年纪》、《九朝史略》、《集古总目》及文集等。
释慧晖南宋 1097 — 1183
自得禅师
名慧晖
会稽张氏之宠子也。
自少割爱辞亲。
得度于澄炤寺
孤锡云游。
长芦真歇
以为有所證。
于闪电机下。
竟南归。
所遇丛社如逆旅。
一阅而弃之。
遂投谒于觉宏智和尚
宏智威德自在。
道望隆当世。
当世见者。
皆为神悚。
独心负所畜。
不藉通词。
特拟观光。
于座下。
宏智熟视而容之。
微疑其所以。
乃自请挂塔。
宏智
至榻前。
诘以宝镜颂。
骤进语。
智正色。
遣出之。
乃折节自悔。
从前宝惜一齐放下。
一夕圣僧前烧香。
宏智来前。
见之。
顿悟大旨自尔。
问答无滞。
得授记莂焉。
绍兴丁巳
开法补陀。
驰其提唱。
语于宏智
宏智大悦。
其语曰朔风凛凛扫寒林。
叶落归根露赤心。
万派朝宗舡到岸。
六窗虚映投针。
本成现莫他寻性地。
閒閒耀古今。
户外冻消。
春色动四山。
浑作木龙吟。
又曰。
释迦老子穷理尽性。
金口敷宣一代时教。
珠回玉转。
被人唤作拭不净故纸。
达磨祖师以一乘法。
直指单传面壁九年
不立文字。
被人唤作壁观婆罗门。
且道作么生行履。
免被傍人指注。
衲被蒙头万事休。
此时山僧都不会。
又曰。
巢知风。
穴知雨。
甜者甜兮苦者苦。
不须计较作思量。
五五从来二十五万般。
施设到平常。
此是丛林饱参句。
诸人还委悉么。
野老不知
鼕鼕打鼓祭江神。
谷之神枢之要里许旁参。
回途得妙。
云虽动而常閒。
月虽晦而弥炤。
宾主交参。
偏兼到。
十洲春尽花凋残。
珊瑚树林日杲杲。
于是补陀风范与天童并峙。
其迁万寿。
次吉祥。
又雪窦。
皆名公巨卿为之劝请。
淳熙丙申
有诏补净慈。
上堂曰。
皮肤脱落绝方偶。
明了身心一物无。
妙入道寰深静处。
玉人端驭白牛车。
妙明田地达者还。
稀识情不到唯證。
方知白云儿灵。
灵。
自炤青山父卓卓。
常存机分顶后光智契。
劫前眼所以道。
新丰路兮峻仍皾。
新丰洞兮湛然沃。
登者登兮不动摇。
游者游兮莫忽速。
亭堂虽有到人稀。
林泉不长寻常木。
诸禅德向上一著。
尊贵难琉璃殿。
上不称尊翡翠。
帘前还合伴与么。
时针线贯通真宗
不坠合作么生施设。
满头白发离岩谷。
半夜穿云入市廛。
当是时大振曹洞宗风者。
多出宏智之门。
瑞岩有石窗恭。
光孝有了堂彻。
常州善权有法
而闻庵居翠岩。
法真居清凉。
乃至大洪长芦皆属焉。
以故净慈典职班序者。
半皆诸方弟侄。
酬唱叶谐。
称为新丰韵也。
庚子秋
退归雪窦。
白发垂肩。
逍遥怡怿。
爱携禅客
谈空白日。
而笑落青山。
常作偈曰。
重重去尽自平常。
煖风和日渐长。
户外鸟啼声细碎。
岩花狼藉满山房。
癸卯冬月二十九。
沐浴而逝。
痊于明觉塔右。
赞曰。
晖公以奇隽之。
姿英发锐。
上睹影响。
于掣电光中。
便肯承当。
及入天童炉鞴镕成大器。
辄能振大声。
以达九重。
其境何顺也。
细简今古。
匪流则亢矣。
公乃履满不溢。
顺而能节。
何谦以退也。
芳型在望。
不禁高山仰止之思云。
临济金刚王
王讳喝。
生声氏
世居性海之滨。
偶事激徒于剑门
幼而孤。
长有气岸。
人威音王。
尝荐之帝尧
任为谏官
于时浩浩怀山。
襄陵洪水致害。
患之。
与四岳谋治。
四岳亟举鲧。
鲧治水亡效。
帝乃震怒。
王于帝前。
麾退四岳。
四岳悚惕。
不敢仰视。
虽未有以献替。
百官惮王。
犹雷霆也。
俄辞爵。
之崆峒之墟。
见混元子
得长生久视之术。
自是夷犹海岱。
世莫得而见之。
虽春秋左氏所寄声伯。
恐亦其族氏也。
汉初。
高帝项羽
争天下。
王在齐海。
闻之喜曰。
此吾有为时也。
遂自齐求见关中
见而悦之。
未及官。
高帝
返旆。
高帝接战于广武
高帝使娄将军挑战且辰
怒甚。
乃亟用王。
于是娄烦弓矢不知堕地。
人马皆辟易。
是日项羽喜剧。
顾谓王曰。
天下事稍定。
吾以夏口处子。
王辗然而笑曰。
夫高世之士。
为人排患释难。
解纷乱。
而亡所取也。
设有取者。
是商贾之事。
喝不为矣。
遂拂衣复归于海上。
厥后霸王不𥪰于汉。
及罹困阨。
中思欲复用王。
而不可得。
因欷歔泣下沾襟。
李唐有天下。
浮图教聿盛于世。
自天子公侯。
靡不宗奉。
王闻而喜曰。
释氏禅门。
直指人心。
见性成佛。
可绝无始生死根本。
于是出访其道。
江西马祖大师
祖授以向上纲宗立地成佛之旨。
王大悦
颇觉平昔所用粥饭。
气廓如也。
祖复迁之特室。
以正法眼藏𢌿之。
王再拜辞曰。
是非喝所敢当也。
祖慰勉之。
会百丈再参。
祖竖起拂子。
丈曰。
即此用离此用。
祖挂拂子旧处。
丈拟议。
祖遽以王用事。
丈震聩三日。
大悟
王名声由此复振于世。
黄檗运公初见百丈。
丈举前挂拂话。
次偶及王。
黄檗不觉吐舌。
未几临济大愚言下发明。
黄檗大机之
遂忽见王。
于是气增十倍。
自此临济王从事
出没卷舒。
互相显发。
如雷如霆。
四方震骇。
学者自远而归之。
凡三圣兴化大觉之流。
其大机大用。
皆自王而启之。
故当时畏惧。
莫有膺其锋者。
因目之曰。
刚王宝剑。
或曰。
踞地师子。
或曰。
探竿影草。
其威誉功烈如此。
时无位真人。
王同临济
觉者多昵无位真人。
济廉知绐曰。
无位真人是甚乾屎橛。
其后学者方一意宗王
及济将终。
谓众曰。
吾灭后不得灭却吾正法眼。
三圣曰。
争敢灭却。
济曰。
向后有人问。
汝作么生。
三圣亟以王为对。
济曰。
谁知吾正法眼向遮瞎驴边灭却。
洎济示寂。
王慨然叹曰。
性海吾乡也。
法界吾宇也。
威音王吾戚也。
吾受知于尧。
成名于项羽
自吾舍俗归释。
晚得临济全提大用之人云亡。
吾已矣乎。
后五百岁。
必假吾以禦
而出乎凡夫曰矣。
遂不知终。
既而果然泛泛者。
皆窃王声事。
其邪正真伪。
竟莫之辨。
汾阳偈曰。
一喝分宾主。
照用一时行。
要会个中意。
日午打三更。
英灵衲子由是想见王之风乎焉。
其府属。
曰宾曰主。
曰照曰
皆有功于宗门云。
赞曰。
予于无尽藏。
得异书焉。
若世所谓金刚圈棘蒲木上座。
及王之机缘。
皆见其始末根绪。
非若近世泛泛语之。
而不雅驯。
故特撰次之。
然春秋左氏。
王道者也。
至于神降于莘石。
言于魏
犹详著之。
高僧赞宁增修僧传。
号称闳览博识。
而王亲见马祖
陶铸百丈。
夹辅黄檗
而建立临济之宗。
其全机大用。
独冠古今。
光明硕大如此。
而不见书于传。
辈蔽于俗学。
违无尽藏。
觅异书。
不得王之始末乎。
代古塔主与洪觉范古禅师说法有三失。
谓一句中具三玄。
一玄中具三要。
有玄有要。
临济所立。
百丈黄檗
名大机大用。
在岩头雪峰
名陷虎却物。
以为从上佛祖法门。
临济所立。
一失也。
巴陵真得云门之旨。
凡语中有语。
名死句
语中无语。
为活句也。
巴陵三语。
谓之语。
则无理。
谓之非语。
则赴来机活句也。
非毁之。
二失也。
两种自己。
世尊偈曰。
陀那微细识。
习气如暴流。
真非真恐迷。
我常不开演。
以第八识为真。
则虑迷无自性。
非真则虑迷为断灭。
故曰。
不开演立言之难也。
创建两种自己。
三失也。
因代书。
以正洪之误。
承古和南。
上书觉范禅师足下。
某老且惫。
谬与传灯之齿。
侧承足下瑰伟奇杰之风。
未即抠衣。
然伏膺徽闻。
伫悦之勤。
良益深矣。
每谓。
佛运滨兹叔世。
释德下衰。
不有卓绝之士。
兴颓禦侮。
障堤末流。
则林间抱道之士。
安能寂住无为
而不虞魔事哉。
往见足下纪述林间录。
才运精致。
衍绎孰复。
异不之排。
怨不之诽。
使人残膏剩馥。
沾丐后来。
自非闳览洽闻。
孰能尔耶。
某顷隶进士
时颇知读书。
自以不至抵滞。
及剔发游方。
密探佛祖之妙。
则知所以履实践真。
缅悟前习。
特尘垢秕糠耳。
方刮摩铲除。
若不暇岂复有意于人事哉。
尝闻足下有撰次僧传之志。
某喜为之折屐。
盖一代至教。
所以震于天下者。
由近古宗匠维持之力也。
足下诚能手发其抠。
使彼典刑事业。
光明舄弈。
传之不腐。
实莫大之幸。
及足下成书。
获阅之。
方一过目。
烂然华丽。
若云翔电发。
遇之骇然。
及再三伸卷。
考覈事实。
则知足下树志浅矣。
夫文所以纪实也。
苟忽事实。
而高下其心。
唯骋歆艳之文。
杨子所谓。
从而绣其盘悦。
君子所以不取也。
其裁剸八十一人。
谅希九九之数。
亦吾宗伟人能事。
备于此矣。
若某无似之迹。
弃之可也。
特蒙记著。
而罪以说法之失者三。
其一曰。
判三玄三要。
为玄妙三句。
其二曰。
罪巳陵语。
不识活句。
其三曰。
开两种自己。
不知圣人立言之难。
诚足下明鉴若此。
然某说法。
绝不喜人传之。
往往误为灵源禅师见赏。
以谓有补于学者。
不意返获罪于足下。
灵源盖宗门一代典刑。
足下既以某说法有过。
能不波及灵源乎。
孔子曰。
是而可忍。
孰不可忍。
请试辨之。
夫开三玄者。
盖一期善巧方便。
简别机缘。
以启大道之深致。
非私设偏见。
而苟异于佛祖也。
固尝谓。
三玄法门。
是佛祖正见。
临济独标三玄。
以立宗旨。
盖亦同归佛祖之极。
岂别私有一法附耳而密传。
若果私有。
则为纤儿佞夫。
献奸纳贿。
而私取之矣。
曷得为天下公传之大道乎。
是之临济之道。
即佛祖之道。
佛祖之道。
即天下之大道也。
且分三玄。
而三要不分者。
盖玄既分。
则要在其中矣。
汾阳偈云。
三玄三要事难分。
诚使不分。
则不应言难。
既曰难分。
则是可分。
而但难之之谓也。
今予分难分之法。
以激学者专门党宗之弊。
直指妙悟为极则。
于何而不可乎。
足下谓。
三玄在百丈黄檗
但名大机大用。
雪峰岩头。
则名陷虎之机。
某谓。
三玄是佛祖正见。
然则古今称谓虽异。
其实则一也。
某与足下之论。
殆冥合矣。
何必以人情相訾乎。
复谓。
愚以气槩人。
则毁教乘。
以为知见。
及自宗不通。
则又引知见以为證。
噫斯言过矣。
夫具眼宗师。
道性如故。
法性亦如。
法性如故。
岂有听说自他之异。
要在临机
抑扬纵夺。
为人去钉楔。
脱笼头而已。
此从上宗门说法之仪式也。
奈何谓之以气槩人乎。
足下为书。
必欲扶持宗教
既有是志。
而不探佛祖之心。
则虽舞等奋辞。
愈疏脱矣。
然则开三玄之失非也。
巴陵语不识活句者。
此足下读愚书未审耳。
巴陵亲见云门者也。
方云门在世。
气宇如王。
其肯以语句为事。
尝曰。
此事若在言句上。
三藏十二分教。
岂是无言句。
奈何巴陵未旋踵。
而违戾师教。
矜能暴美。
求信于人。
以谓将三转语。
足以报答云门。
更不为其作忌。
予故鄙其自屈宗风。
以为语句。
便后世泛尔之徒。
矜驰言语。
丧失道源。
巴陵始也。
又曷尝谓。
其语非活句乎。
蒙示教曰。
有问。
提婆宗。
答曰。
外道。
是可以鉴作死语。
然则僧问德山。
如何是佛。
山云。
佛是西天老比丘
亦应鉴作死句也。
夫岂然哉。
宗师临机大用。
要在悟物而已。
讵若搜章摘句之学。
以工拙较耶。
果以工为活句。
拙为死句。
则鸟窠吹布毛。
亦拙矣。
侍者何由悟去哉。
承论巴陵三语曰。
谓之语则无理。
谓之非语则赴来机活句也。
呜呼此失之远矣。
夫死句活句。
虽分语中有语语中无语之异。
然在真实人分上。
棒喝讥呵。
戏笑怒骂。
以至风声雨滴。
朝明夕昏。
无非活句也。
岂唯玄言妙句而已哉。
必如足下。
以无理而赴来机。
为活句。
标为宗门绝唱。
则从上宗师答话。
俱无准的。
第临时乱道。
使人谓之。
语则无理。
谓之非语。
则赴来机含胡模棱而已。
于戏其以宗门事。
当儿戏乎。
且吾教经论。
大义粲然。
史氏犹以为华人好谲者。
攘庄列之语。
佐其高层累驾。
腾直出其表而不信。
况足下自判宗门旨趣如此。
使彼见之。
能不重增轻薄。
足下略不念此何耶。
然则予所以罪巴陵者。
以其衒语句慢师资。
而昧大体也。
足下则爱珊瑚枝枝撑著月之句。
夫罪昧大体。
而矫弊公论也。
泥好句而斥公论。
天下其以为当乎。
然则不识活句之失非也。
开两种自己。
不知圣人立言之难者。
某所以开之之意。
于答施秘丞二篇中。
备言之矣。
盖禀佛祖懿范。
为末代学者。
明示根本。
使舍日用光影。
直了空劫已前本来自己也。
由今时多以机辩玄妙为极则。
故说二种。
以验浅深。
然如来以三身设化仪。
少林以皮髓别亲疏。
洞山以偏正立宗旨。
至于马鸣。
则以一心开真如生灭二门。
予故驾此之说。
以救末代学者弃本之弊。
非不知圣人立言之难也。
足下所举首楞严偈。
盖解深密经偈耳。
且教乘五时之异。
学者不得不明。
如深密经。
即第三时教。
说不空不有。
破第二时之空教也。
若首楞严。
即第五时说了义教。
当是时大机可发。
故为阿难。
开示成佛法门。
其曰真非真恐迷。
我常不开演者。
盖圣人重举解深密经。
以谓往昔根未熟时。
常不开演。
非谓说首楞严时也。
足下不究前后五时之异。
妄谓圣人恐惧立言之难。
且世尊曰。
我为法王
于法自在。
讵有自在法王
不敢决断真妄。
椰榆其事。
首鼠两端。
而贻惑后人乎。
又诸经标列法门。
千修万件。
曷尝以之为难。
而置不辨耶。
承高论曰。
以第八识言。
其为真耶。
则虑无自性。
言其非真耶。
则虑迷为断灭。
故曰。
我常不开演。
噫予每读至此。
未尝不废卷而痛惜也。
何则。
世尊云。
性识真空。
性空真识。
清净本然。
周遍法界。
湛然常住。
足下则谓。
圣人亦不敢以为真。
又不敢以为非真。
使世尊果颟顸如此。
则三界群生。
安所归仰乎。
足下平生蹈伪。
至此败灵尽矣。
夫首楞严者。
决定直指一心本来是佛。
不同他教。
足下又谓。
二种错乱修习。
亦不敢间隔其辞。
卢于一法中生二解。
然世尊非怀多虑者也。
经云。
如我按指。
海印发光。
汝暂举心。
尘劳先起。
是则圣人种智妙圆无施而不妙虑也者。
即众生攀缘妄心也。
予禀种智说法。
足下一以妄虑沮毁之。
及引经。
又非允当。
然则不知圣人立言之失。
非也。
夫言迹之兴。
异端所由生。
自非明哲禀正义辞而辟之。
则生生趋竞。
而宗涂替矣。
予闻之。
昔吾宗盛时。
人人以道德实行。
光明于世。
未始贵于立言。
及德之衰。
于是始立僧传。
今足下复出新意。
迹赞辞。
行褒贬。
是为作者职也。
于何不探春秋之旨乎。
春秋正一王之法。
以权辅用。
以诚断礼。
以忠道原情。
从宜救乱。
因时黜陟。
此其大略也。
某开二种自己宪章佛祖懿范。
俾学者黜玄解而究本。
所谓以权辅用者也。
巴陵溥师。
资珍语句。
所谓以诚断礼者也。
分三玄启大道深致而矫弊。
所谓从宜救乱。
因时黜陟者也。
凡此盖乃心弘道。
以敦出家大节。
足下一切毁之则失。
所谓以忠道原情者也。
凡足下之书。
既谬圣人道。
又乖世典。
安狂行褒贬乎。
至于诋訾照觉不取死心。
亦失体之甚。
陈寿求采。
班固受金。
亦不尔也。
自述宝镜三昧。
则托言朱世英
得于老僧
自解法华。
辅成宝镜之辞。
置之九峰传。
则曰。
石碑断坏。
有木碑。
书其略如此。
噫兹可与合眼拿金。
而谓市人不见者。
并按也。
夫宝镜三昧。
洞山虽云受之云岩。
盖验人亲切之旨。
未应作为文具而传之也。
又佛祖之法。
等心普施。
虽异类不间。
讵有同门学者窃听之。
而咒令倒痾贤圣之心。
果匾曲尔乎。
又其辞曰。
重离六交。
偏正回互。
叠而为三。
变尽为五。
洞山达磨宗旨者也。
重离卦则伏羲文王之书(果若此言。
则是洞山□□林宗旨。
而传伏羲文王之书。
依彷离卦而建立五位。
洞山大宗师也。
肯尔哉)。
足下公然凿空缔立。
而诬冈之。
其罪宜何诛焉。
大抵事有昧于实。
害于教。
人虽不我以。
其如神明何。
足下讥揣古人。
不少矣。
返更冒荣致谴。
许敬宗面与修晋史。
晚陷佞臣之名。
后世遂以晋史。
非出正人之手。
而弗重切。
幸惩艾前失。
深探道源。
履以中正
然后从容致思揖让钩深。
著为法度之典。
贻之后世。
规得失。
定正邪。
而断以列圣大中之道。
使万古莫敢拟议。
达磨辨六宗。
则予亦甘心受诛于足下。
夫何言哉。
既不能尔。
予是以强颜一起。
与足下审订伪妄。
使吾门来者。
无蹈足下之覆车。
亦某终始尽忠于佛。
而行传道辟邪之志气也。
干冒慈严。
伏幸恕罪。
不宣。
张坚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越州诸暨人字适道
家贫笃学,以圣贤自任。
往从胡瑗于苏、湖,旦夕研味,尽通六经奥辞。
开门授徒,从游者众。
每谓“人皆可以为,自信得过,则精一之传在我”。
后以八行举得官,寻改京秩。
时称醇儒
有《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