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宋朝
释可宣
可宣
汉州人也。
壮为僧。
即出峡依琅琊觉公
一语忽投。
群疑顿息。
琅琊可之。
未几。
令分座。
净空居士功甫
过门问道与厚。
及师领归宗时。
功甫南昌尉
南康守。
恚师不为礼。
以事临之。
师作书寄功甫云。
某世缘尚有六年未尽。
今无奈逼抑何。
欲托生君家。
望君相照。
乃化去。
功甫
得书惊喜盈怀。
中夜其妻梦间。
见师入其寝。
失声曰。
此不是和尚来处。
功甫撼而问之。
妻答所见。
呼灯取书示之。
遂娠。
及生乃名老。
期年记问如昔。
逮三岁。
白云端和尚过其家。
功甫唤出相见。
望见便呼师侄。
端云。
和尚相别几年。
屈指云四年也。
端云。
在何处相别。
白莲庄
端云。
以何为验。
曰。
爷爷妈妈。
明日请和尚斋。
适门外推车声。
端云。
门外何声。
乃作推车势。
曰。
过后如何。
曰平地一条沟。
果六周。
无疾而化。
释令光
雪岳令光禅师
天龙机大师法嗣。
僧问。
如何是和尚家风。
曰。
分明记取 问。
如何是诸法之根源。
曰。
谢指示。
(传灯录)
释明辩南宋 1085 — 1157
禅师讳明辨
安州俞氏之子。
说法于郡之道场山
正堂自号。
据令端方。
毫不苟贷。
每缁素入山请法。
必令先具香设拜佛眼远和尚
然后受谒。
谒者悚然。
有问。
语默涉离微。
如何通不犯。
曰。
横身三界外。
独脱万机。
前曰。
秖如风穴道。
长忆江南三月里。
鹧鸪啼处百花香。
又作么生。
曰。
说者个不唧𠺕汉作么。
曰。
摇金风细细。
百花铺地日迟迟。
曰。
你向甚么处见风穴
僧曰。
耳里眼里绝萧洒。
曰。
料掉没交涉。
又问。
如何是佛。
曰。
无柴烧猛火。
如何是法。
曰。
贫做富装裹如何是。
僧曰。
卖扇老婆手遮日。
如何是一喝如金刚王宝剑。
曰。
古墓毒蛇头带角。
如何是一喝如踞地狮子。
曰。
虚空笑点头。
如何是一喝如探竿影草。
曰。
石人拍手笑呵呵。
如何是一喝不作一喝用。
曰。
布袋里猪头。
如何是向上事。
曰。
锯解秤锤。
如何是和尚栗棘蓬。
曰。
不答此话。
曰。
为甚么不答。
辨大笑曰。
吞不进。
吐不出。
辨机要精悍。
每经旬掩室。
即近侍罕得见进。
其章训痛绝。
名根不把玩不暴用。
故及门皆三二十载。
韬神晦颖。
诸方有盛名者。
率闻而钦畏之。
暮年上堂云。
猛虎口边拾得。
毒蛇头上安排。
更不钉桩摇橹。
回头别有生涯。
婆子被我勘破了。
大悲院里有村斋。
又上堂。
以杖左卓云。
三十二相无此相。
右卓云。
八十种好无此好。
僧繇一笔。
画成志公
露出草稿。
又卓杖顾众曰。
莫懊恼。
直下承当休更讨。
下座。
归方丈。
跏趺而化。
火后得舍利。
塔于仙人山。
雪堂
见辨达磨赞乃叹曰。
当今满目珠玑。
慰我白首。
独有此耳。
其词曰。
升元阁前懡㦬。
洛阳峰畔乖张。
皮髓传成话𣠽。
只履无处埋藏。
不是一番寒彻骨。
怎得梅花扑鼻香。
赞曰。
辨公初至少林。
览立雪遗迹。
乃至陨涕。
及出世。
必指人知其得法源委。
昧者往往以世谛失之。
盖择乳在鹅王也。
当时佛眼门下。
作略逸群。
独于辨公
俱嗟不及。
呜呼熠熠赤帜。
皎皎白眉。
千秋节合。
其揆一也。
释慧远宋 1103 — 1176
瞎堂禅师者。
名慧远
眉山之彭氏。
圆悟禅师之晚子也。
圆悟复领昭觉时。
年老。
乃以化柄属之门贤
门贤已播海内矣。
以故摩竭之令。
复行于昭觉。
新从灵崖来。
灵崖为徽禅师所居。
得起铁拂为首座
敲唱黄龙宗旨。
事之二载
言下。
得其概焉然起首座
屡诱掖之。
无留意。
乃抵昭觉。
侯十日。
始得通谒于悟公。
公与语大奇之。
叹曰。
吾道未衰也。
许远得非时入室。
每大跪请益。
公但笑曰。
将谓吾老矣。
故如此著急耶。
远屏气自失。
不敢进言。
一日闻举庞居士不与万法为侣因缘。
大彻其旨越众进问曰。
净裸裸空无一物。
赤骨立贫无一钱。
户破家残。
乞师赈济。
公曰。
七珍八宝一时拿。
曰贼不入谨家之门。
公曰。
机不离位。
堕在毒海。
便喝。
公以拄杖击禅床曰。
吃得棒也未。
又喝。
公连喝两喝。
作礼趋而去。
自此机发莫禦。
丛林共加其号。
为铁舌
遂与元布袋辈齐名。
绍兴间
嵋守请居象耳山
不赴。
未几圆悟顺世。
勃然起曰。
芳躅云亡。
继之者谁。
卧北窗
顾可得耶。
扁舟出峡。
淮南开化龙蟠。
琅琊
琅琊普济
普济迁定业。
繇定业迁光孝。
十八载
名辈归之。
僧问。
即心即佛时如何。
曰。
顶分丫角。
非心非佛时如何。
曰。
耳堕金环。
不是心。
不是佛。
不是物。
又作么生。
曰。
秃顶修罗舞柘枝。
又问。
浩浩尘中如何辨主。
曰。
木杓头边镰切菜。
莫便是和尚为人处也无。
曰。
研槌撩馎饦
又问。
不与万法为侣。
是甚么人。
曰。
脚踏辘轳。
曰。
庵里人为甚不知庵外事。
曰。
拄杖横挑铁蒺藜。
又问。
昔有一秀才
无鬼论
论成。
鬼叱曰。
争柰我何。
意作么生。
以手斫额曰。
何似生。
曰。
祇如五祖以手作鹁鸠嘴曰。
谷孤孤。
又且如何。
曰。
自领出去。
曰。
东山水上行。
明甚意旨曰。
初三十一不用择日。
曰。
十二时中如何用心。
曰。
蘸雪吃冬瓜
其机海无涯。
约多类此。
又过南岳南台
是时琏禅师龙王
与方广行公。
皆月庵高弟。
道著湖湘
私相语曰。
此间壁立万仞。
来何所措足乎。
故请升座。
设三十馀问。
皆从上誵讹。
险节关棙。
毕酬之。
辞旨超伦。
等屈服。
欲以名刹居
不顾。
东隐天台。
来往国清护国鸿福三寺。
乾道丁亥
平江守以虎丘迎
又奉旨历崇光灵隐二处。
孝庙常召见。
咨询法要。
加号佛海禅师
名儒日绕座下。
居士身而嗣法者。
则有内翰曾开知府葛郯
号信斋
发挥即心即佛之案。
有省。
而呈颂曰。
非心非佛亦非物。
五凤楼前山突兀。
艳阳影里倒翻身。
野狐跳入金毛窟。
曰。
公见处只可入佛。
难入魔在。
愕曰。
何也。
曰。
何不道金毛跳入野狐窟。
乃领旨。
曾开字天游
久升圆悟大慧之堂。
闻风来访。
故问曰。
如何是善知识。
曰。
露柱灯笼。
猫儿狗子。
曰。
为甚赞即欢喜。
毁即烦恼。
曰。
侍郎曾见善知识否。
变色曰。
三十年参方。
何言不见。
曰。
向烦恼处见。
向欢喜处见。
拟议。
喝之。
复拟进语。
摇手曰。
口底不是。
愧汗透重襟。
召曰。
侍郎向甚处去也。
猛省踊跃。
说偈曰。
咄哉瞎驴。
丛林妖孽。
震地一声。
天机漏泄。
有人更问意如何。
拈起拂子劈口截。
笑曰。
也秖得一橛。
妙喜岭南
因阅语录。
大骇曰。
老师暮年有子如是耶。
遂以圆悟所付法衣。
寄赠之。
于是江湖以为。
远公见超妙喜云。
一日忽示众曰。
淳熙二年。
闰季秋九月旦
闹处莫出头。
冷处著眼看。
明暗不相干。
彼此分一半。
一总作贵人
教谁卖柴炭。
向你道。
不可毁不可赞。
体若虚空没涯岸。
相唤相呼归去来
上元定是正月半
都下喧传。
颇疑之。
遂达上听。
至期无疾。
升座如常。
然士庶竞集。
上亦密遣中使
伺起居。
侍者
并赴堂。
及斋毕。
寝室窅然。
白气氤氲。
侍者入帷。
见猿行者手捧卷庄立榻前。
已化矣。
急取行者手卷视之。
乃辞世偈也。
偈曰。
拗折秤锤。
掀翻露布。
突出机先。
鸦飞不度。
四众殷留十日
受朝廷最后之供。
其颜不少异也。
年七十四。
坐五十九
远公素蓄一黑猿。
驯知人意。
名曰猿行者。
亦悠然脱去。
小师道济及缁素。
远公塔于寺之乌峰。
亦葬猿行者于其侧焉。
赞曰。
姬氏曰贞胜者也。
余考佛海提唱。
赤帝子断蛇。
而神姥夜号。
其出没纵横。
五祖演公类也。
妙喜宁不望风而骇焉。
崔羽南宋
全粤诗·卷二八
崔羽号紫霞
原籍唐州
少隶京师班直,休官学道。
宋高宗绍兴间罗浮,已老矣。
初不自言其年,朱颜方瞳,举止朴野,性喜酒,有具馔邀之,辄赴饮,饮必醉且歌,所言休咎皆验。
后居东莞,与黎如璧友善,逝于莞邑上清观。
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卷四、明张二果曾起莘崇祯东莞县志》卷八、清宋广业康熙五十六年刊《罗浮山志会编》卷五有传。
诗三首。
释咸杰南宋 1118 — 1186
释咸杰字密庵
福州郑氏子也。
其母梦庐山老僧入舍遂举师。
自幼颖异过人。
及壮剃发进具遍参知识。
最后谒应庵华和尚衢州明果庵。
一日问曰。
如何是正法眼。
答曰。
破沙盆。
应庵颔之。
说偈曰。
大彻投机句。
当阳廓顶门。
相从今四载。
徵诘洞无痕。
虽未付衣钵。
气宇吞乾坤。
却把正法眼。
唤作破沙盆。
后出住衢州乌巨庵。
次迁祥符蒋山藏。
未几奉诏主径山灵隐
上堂牛头横说竖说。
不知有向上关棙子。
有般漆桶汉东西不辩南北不分。
如何是向上关棙子何异开眼尿床。
我有一转语。
不在向上向下。
千手大悲摸索不著。
老僧今日布施大众去也。
良久曰。
达磨大师无当门齿。
上堂卓拄杖曰。
迷时秖迷这个。
复卓一下曰。
悟时秖悟这个。
迷悟两忘。
粪扫堆头重添搕𢶍。
莫有东涌西没全机独脱处道得一句底。
么若道不得老僧自道去也。
掷拄杖曰。
三十年后又举。
峰和尚示众云。
老僧二十年前有老婆心。
二十年后无老婆心。
僧门。
如何是和尚有老婆心。
曰。
问凡答凡问圣答圣。
僧又问。
如何是和尚无老婆心。
曰。
问凡不答凡问圣不答圣。
曰。
我当时若见他恁么说。
好向他道。
尔若自瞥地去。
自然不落这圣凡窠臼也。
又举婆子烧庵话毕曰。
这个公案丛林中多有拈提者。
老僧今日裂破面皮。
不免对众纳败阙一上。
定要诸方检点明白。
乃召众曰。
这婆子住处深稳水泄不通。
偏向枯木上糁花。
寒岩中发焰。
这僧孤身迥迥惯入洪波。
等閒坐断泼天潮头。
到底自无涓滴。
仔细检点。
将来敲枷打锁则不无。
若谓佛法二人俱未梦见在。
老僧与么提持毕竟意归何处。
良久曰。
一把柳丝收不得。
和烟搭在玉栏干。
上堂卓拄杖曰。
尽大地唤作一句子担枷带锁。
不唤作一句子业识茫茫。
两头俱透脱。
得了净裸裸赤洒洒。
不可把达磨一宗扫地而尽。
所以云门大师道。
尽乾坤大地无纤毫过患。
犹是转句不见一法。
始是半提更须知有全提在。
曰。
剑去久矣。
方乃刻舟。
拈拄杖卓一卓下座。
张登辰南宋
全粤诗·卷四八
张登辰(?
— 一二九九),字规甫号恕斋
东莞人
张元吉之弟。
善属文,有器识。
宋度宗咸淳九年(一二七三)乡贡。
南省归,感慨时事,劝邑宰作保障之计。
后元将张弘范兵将惠州东莞,邑人奔窜,登辰奉兄元吉之命,罄家赀千金往赂,得免兵犯。
后摄县丞帅府欲增东莞税额,登辰力争而罢。
事定后,元朝授以将仕佐郎静江路儒学教授,命下,登辰谢病不出。
李春叟等宋遗民交善,又与赵必𤩪结为姻家。
有《恕斋集》,已佚。
明黄佐嘉靖四十年东莞县志》卷五八、张二果曾起莘崇祯十二年东莞县志》卷五,皆以登辰与其兄元吉合传。
今从《东莞诗录》及邑志共辑得其诗十八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