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宋朝
释佛果
全宋诗
释佛果,生平不详,与释清了有交(《真歇清了禅师语录》卷上《劫外录》)。
释士圭北宋 1083 — 1146
释士圭号竹庵
成都史氏子也。
初依大慈宗雅和尚出家。
心醉楞严。
后南游谒诸尊宿。
始参龙门远禅师
以平时所得白
曰。
汝解心已极。
但欠著力开眼耳。
一日侍立。
次问曰。
绝对待时如何。
曰。
如汝僧堂中白椎相似。
罔措。
至晚抵堂司。
复理前问。
曰。
闲言语。
于言下大悟
正和末住和州天宁。
绍兴奉诏开山雁宕能仁。
真歇了公居江心。
缘未熟迎至方丈。
大展九拜以诱温人
由是人皆翕然归敬。
上堂明明无悟。
有法即迷。
诸人向这里立不得住不得。
若立则危若住则瞎。
直须意不停玄句不停意用不停机。
此三者既明。
一切处不须管带自然现前。
不须照顾自然明白。
虽然如是。
更须知有向上事。
竖拂子曰。
久雨不晴咄。
绍兴丙寅七月十八日宗范长老付后事。
次日沐浴声钟集众就座泊然而逝。
荼毗凡送者均得舍利。
塔于鼓山
师名士圭
城都史氏子。
世业儒。
师幼而明敏。
年十三。
大慈寺宗雅首座
落发具授。
大慈号四川学海。
师执经讲筵
志在楞严。
阅五祀。
伯父持一居士勉之南询。
即出关。
玉泉云盖智百丈肃灵源清。
所至参承。
皆蒙咨揖。
晚依百丈归正首座
正博贯内外典籍。
一日正语以龙门佛眼道德。
师闻而悦之。
即自百丈历东吴
观光保社。
寻抵龙门
以咨参。
所得扣之。
佛眼曰。
汝解心已极。
只欠著力开眼耳。
令主堂司。
一日问曰。
绝对待时如何。
佛眼曰。
如汝僧堂中白槌相似。
师罔措。
至晚。
复举前问。
佛眼曰。
闲言语。
师于言下。
顿释疑情。
曰。
东山铁酸饀。
今而后。
不复疑也。
自是师资缘契。
决择日臻玄奥。
政和末
佛眼被旨。
褒禅山
师佐其行。
和守钱公请开法天宁。
佛眼之道。
佛眼谢褒禅。
钱复请于朝。
以师继其席。
阅七稔。
九江赵公移师东林。
未几胡马南渡。
退居分宁西峰
结茅于寺旁竹间。
号竹庵
有偈曰。
种竹百馀个。
结茅三两间。
才通溪上路。
不碍屋头山。
黄叶水去住。
白云风往还。
平生只如此。
道者少机关。
圜悟禅师归蜀。
送别次。
圜悟剧称杲妙喜
师恨未之识。
俄避地造仰山
妙喜亦至。
遂相与定临济宗旨。
偕还南康之云门庵。
妙喜曰。
昔白云端师公谢事圆通约保宁勇禅师夏居白莲峰。
作颂古一百一十篇。
有提尽古人未到处。
从头一一加针锥之语。
吾二人同夏于此。
虽效颦无愧也。
遂取古人公案一百一十则。
各为之颂。
发明蕴奥。
不开知见户牖。
不涉言语蹊径。
其颂女子出定话曰。
不假文殊神通。
不用罔明弹指。
尔时灵山会中。
女子从定而起。
临济见僧入门。
便喝颂曰。
一喝喝上四禅天。
临济元来不会禅。
尽道朝阳生户外。
不知夜月落阶前。
德山见僧入门。
便棒颂曰。
棒下真鍮不博金。
德山彻底老婆心。
后人只看波涛涌。
不见龙王宫殿深。
芭蕉拄杖子话颂曰。
绵州附子汉州
最好沉出麝香。
鲁子师僧才一嗅。
鼻头裂破眼睛黄。
若此类皆奇作也。
已而入
闽帅参政张公宋以圣泉处师。
稍迁乾元。
给事张公致远移师鼓山
授道元馀。
创新栋宇。
尝示众曰。
巧说说不到。
心思思不及。
命断眼豁开。
半钱也不直。
又曰。
不拥其前。
不遮其后。
上下四维。
七通八透。
正当恁么时如何。
八十翁翁行不得。
又曰。
目击道存。
已涉文彩。
执鞭回首。
未免途程。
直向混沌未分时明白。
父母未生时现成。
翛然不落阴界。
自由自在。
当恁么时如何。
踏著关棙子。
处处得逢渠。
又曰。
正当明时如王宝剑。
卓拄杖下座。
又曰。
玄路绝如解开。
口说话。
圣量尽。
方得不受人瞒。
玄路不绝。
只是说道理。
圣量不尽。
依前落路岐。
丞相张公德远出师七闽。
一日谓僚属曰。
越山当福城三山之中。
院独废绝。
老禅不能办。
即以属师。
不数月。
殿阁崇成。
他日丞相鼓山
目其成绩。
遂迎师复鼓山
是时闽中法道最盛。
盖自师与真歇净照数公振发。
绍兴甲子
有旨移雁山能仁。
为第一代。
乙丑蒙恩。
住龙翔新寺
丙寅秋七月十八日
得旨谢院事。
明日汤浴更衣。
声钟集众。
师步至众集处。
方趺座。
泊然而逝。
寿六十有四。
腊五十有一。
火馀舌如红莲色。
并二牙不烬。
舍利不胜数。
门人奉遗命归之鼓山寿塔。
师风姿奇厖。
朗润。
声如钟。
学兼内外。
谈论衮衮。
操持宗柄断断。
然久益严严与贤士大夫游。
几半天下。
皆一时宗奉祖道外护佛乘者。
晚居鼓山
自号老禅
书揩逌媚。
尺牍所传。
人以为宝。
其所为。
禅家四六。
及五字句。
精绝
自成一体。
世多传诵。
有语录。
行于世。
赞曰。
大慧禅师尝题师𦘕像曰。
赞叹竹庵
也是妙喜骂詈竹庵
也是妙喜
赞之骂之。
各有所以。
赞之者。
为渠具衲僧正眼。
骂之者。
为渠浸在醋瓮里。
或曰。
竹庵之为宗师也。
不可赞。
不可骂。
精金美玉。
自有定价。
赞之骂之。
徒增话𣠽。
妙喜闻之。
笑而不答。
但拊掌叩齿三下。
从渠钻龟打瓦。
世以为确论。
予谓。
近代宗师涉世交公卿大夫。
言行相副。
全节自高。
宏法有体。
由灵源佛鉴而后。
竹庵其贤哉。
禅师名士圭
号竹庵
蜀郡成都史氏子。
龙门佛眼远公之高弟也。
说法于江南浙闽诸大名坊。
有密行。
喜推奖人士。
一与接者。
皆成美名。
初依止于大慈沙门宗雅。
研究楞严。
而雅亦僧杰也。
默察器度宏大。
意欲南询。
乃盛赞真歇之为人。
盖歇未出蜀时
亦习讲于成都大慈。
味其指。
弃讲谒诸名宿。
虽经赏识。
未豁所蕴。
登龙门
拟以平时所得举似佛眼
佛眼
命典堂司。
不得辞。
以未伸所解为闷。
几入方丈。
多遇高庵正堂辈在焉。
高庵正堂时称明眼
惭乘间问曰。
绝对待时如何。
佛眼哂曰。
如你僧堂中白椎相似。
不领。
至晚理前问。
佛眼唾曰。
閒言语。
背汗淋踵。
弗吐一词而出。
因叹曰。
穷诸玄辨。
若一毫置于太虚。
竭世枢机。
似一滴投于巨壑。
吾蜀周金刚不谬矣。
政和间
开法天宁。
浩归湖海。
冯济川尝以圭之玄要颂举似妙喜
妙喜称之。
济川给事
同日受诏。
雁山能仁。
时称佛眼门下表里二檀树焉。
真歇江心寺
大名闻。
将至。
东瓯未廓所见。
乃过江迎
大展九拜。
以诱瓯人。
未视篆。
有嫉者深夜纵火。
能仁燬尽。
就故址结茅。
乃示众曰。
爱閒不打禾山鼓。
投老来看雁宕山
杰阁岳楼浑不见。
溪边茅屋两三间。
还有共相出手者么。
喝一喝。
未几能仁复成。
初寺燬。
随圭之众。
多背去者。
寺成复归。
或曰。
彼彼以成败事师。
非义侣也。
请勿收录。
曰。
不然。
境风所飘。
力未充也。
若弃之。
岂慈摄之义哉。
真歇径山
补江心。
江心有僧。
久居閒房。
不预参列。
升座。
搀众出问曰。
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曰。
东家点灯。
西家暗坐。
未审意旨如何。
曰。
马便搭鞍。
驴便推磨。
僧礼拜。
曰。
灵俐衲僧只消一个。
乃曰。
马搭鞍驴推磨。
灵俐衲僧只消一个。
纵使东家明点灯。
未必西家暗中坐。
西来祖意问如何。
多口阿师自招祸。
其僧脱然。
终其身。
不露姓字。
后住闽之乾元。
慧温入室。
曰。
情生智隔。
想变体殊。
不用停囚长智。
速道将来。
有省。
大笑起曰。
拶出通身是口。
何妨骂雨呵风。
昨夜前村猛虎。
咬杀南山大虫
诺之。
又移居鼓山
进院三门
德升把住问曰。
国师不誇石门句。
请师速道。
震声喝之。
亦领旨。
既年老。
罢上堂。
惟临轩随机。
不计旦暮而已。
绍兴丙寅七月晨起。
沐浴座。
命声鼓集众。
众方集。
顾视左右。
就法座。
泊然坐化。
毗舍利无数。
送者均得之。
塔于鼓山
赞曰。
竹庵以魁梧奇伟之姿。
初剃染。
即受知于宗雅。
游方复际遇于龙门
及行道。
又逢真歇而襄之。
辄与高庵正堂辈。
齐名海内。
噫其所谓狮子乳得器。
有以哉。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士圭字竹庵成都史氏子也。
初依大慈宗雅出家,讲授《棱严》,潜心义奥。
后南游谒诸尊宿,始参龙门佛眼远,以平日所得白之,曰:“汝解心已极,但欠著力开眼耳。
”一日,侍立次,问曰:“绝对待时如何?
曰:“如汝僧堂中白椎相似。
罔措。
至晚,抵堂司,复理前问,曰:“閒言语。
于言下大悟
宣和二年,住和州天𡧾。
靖康改元江州漕使方郎中请住庐山东林,后以兵乱避地闽中
乾元十二年,诏开山雁宕能仁,时真歇了公居江心,恐缘未熟,迎至方丈,大展九拜,以诱温人,由是人皆翕然归敬。
未几,其徒失火,寺为煨烬。
就树缚屋,升座示众曰:“爱閒不打鼓山鼓,投老来看雁荡山
杰阁危楼浑不见,溪边茅屋两三间。
”已而听法檀施并力营建,复成宝坊。
十五年,移住龙翔
上堂:“明明无悟,有法即迷。
诸人向这里立不得、住不得,若立则危,若住则瞎,直须意不停玄,句不停意,用不停机,此三者既明,一切处不须管带,自然现前,不须照顾,自然明白,虽然如是,更须知有向上事。
”竖拂子曰:“久雨不晴,咄!
明年丙寅七月十九日,召宗范长老付后事,”次日沐浴,声钟集众,就座泊然而逝。
荼毗,凡送者均得舍利,塔于鼓山
僧宗珏宋 1091 — 116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1—1162 【介绍】: 僧。
和州乌江人俗姓孙号大休
师事长芦清了禅师,嗣其法。
历住延寿、岳林、香山、雪窦、天童诸寺,学众恒逾三千。
后传法雪窦鉴而寂。
释正觉北宋 1091 — 1157
释正觉
隰州李氏子也。
父讳宗道
母赵氏。
诞师之夕光出于屋。
人皆异之。
年七岁日诵书数千言。
十三通五经七史。
一日乞从释氏学无生法。
依郡之净明寺宗和尚薙发。
受具戒于晋州慈云寺琼和尚
年十八游方。
因自诀曰。
若不发明大事誓不归矣于是渡河首谒枯木成公汝州
久之无所入。
丹霞淳禅师道价方盛。
乃顶笠造焉入门。
霞便问。
如何是空劫已前自己。
对曰。
井底虾蟆吞却月。
三更不借夜明帘。
霞曰。
未在更道。
师拟议。
霞打一拂子曰又道不借。
师忽大悟作礼。
霞曰。
何不道取一句。
曰。
某甲今日失钱遭罪。
霞曰。
未暇打尔。
在且去。
值霞退居唐州大乘寺
师亦从焉。
宣和二年霞迁大洪俾掌记室
三年首座
金粟智雪窦辈皆参随之。
真歇了公长芦
招师首众。
未几出主泗洲普照
高宗建炎间舒州之太平。
迁江之圆通能仁。
次补长芦
时寇酋李在抄掠境上乃入寺。
众惧奔散。
师独危坐堂中。
但以善语谕之。
李在稽首馈金赡众僧。
于是一方赖安寇静。
又越二年渡浙钱塘明州礼补陀大士
天童虚席。
郡守驰檄请师住持。
无何胡虏犯境虏至登岭。
遥望岭上若有神卫
遂敛兵而退。
次年被旨主灵隐
将行四众号阻百鸟哀鸣。
师居天童三十年。
凡寺舍殿廊无不新者。
绍兴二十七年九月朔别郡帅檀越。
七日还山饭客如常。
次辰索浴更衣。
端坐为书嘱后事讫书偈曰。
梦幻空花。
六十七年。
白鸟烟没。
秋水连天。
掷笔而逝。
谥曰宏智禅师
塔曰妙光。
释慧晖南宋 1097 — 1183
全宋诗
释慧晖(一○九七~一一八三)号自得俗姓张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
幼依澄照、道凝,年十二出家。
年二十扣真歇禅师长芦
返里谒宏智禅师
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开法补陀寺,徙万寿寺吉祥寺雪窦寺
孝宗淳熙三年(一一七六),敕补临安府净慈寺
七年,退归雪窦寺
十年卒,年八十七。
为青原下十四世,天童正觉禅师法嗣。
有宋了广编《自得慧晖禅师语录》六卷,收入《续藏经》。
嘉泰普灯录》卷一三、《五灯会元》卷一四有传。
 慧晖诗,以辑自《语录》者编为一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释德止北宋 1100 — 1155
德止禅师者。
世居历阳金紫。
徐闳中之季子也。
法绍宝峰阐提照禅师
简州人
妙龄游方。
谒芙蓉楷公于大洪
有得而去。
及楷公辞大观之诏。
而婴难。
自三吴急趋从之。
于途中大悟
楷公遂以投子之谶而系
丹霞淳辈为伯仲。
淳之视师。
犹子也。
是师与真歇了宏智觉
又雁行焉。
师生十岁。
不肯知书。
多私夜坐。
喜公昼寝。
其父戏目师。
为懵然子。
然师双瞳绀碧。
神光射人
出语间合圣诰。
其父又钟爱之。
异于诸子。
尝称于门客曰。
吾懵然不懵也。
师弱冠梦异僧授偈四句。
已而有以南安岩主像遗之者。
其傍所载。
即向梦所授之偈也。
自是持念不忘。
一切世典过眼即罢之。
年二十。
随父任漕西洛
每闭阁凝坐。
或连朝不许进食。
人俱怪其所为。
一夜拟吹灯就寝。
大悟
连吐数偈。
其一曰。
不因言句不因人。
不因物色不因声。
夜半吹灯方就枕。
忽然者里已天明。
于是啸歌自若。
人益怪之。
其父欲授师世职。
师固让于从兄。
乃告父曰。
某方将脱世纲。
不著三界。
岂复刺头于名利场中。
遂力求出家。
其父知师志决。
不可以章绶绾也。
乃旌师祝发。
苾刍戒。
游方数载。
名振京师
政和间
机投阐提照公于楚南。
宣和三年辛丑
徽宗皇帝真际师号赐之。
壬寅
江州圆通席虚。
朝旨以补之。
辞圆通。
而居泐潭。
师遂应诏
代主圆通。
圆通当匡庐之名刹。
诸山耆德尚未足师名。
领院日。
俱往观之。
升座拈提。
众耳皆耸。
其语曰。
山僧二十年前。
两目皆盲。
了无所睹。
唯是闻人说道。
青天之上。
有大日轮。
三千大千世界。
无有不遍之处。
筹策万端。
终不能见。
二十年后。
眼光惭开。
又值天色连阴。
浓云乱涌。
四方观察
上下推穷。
见云行时。
便于行处作计较。
见云住时。
便于住处立窠臼。
正如是间。
忽遇著个多知汉问道。
莫是要见日轮么。
何不向高山顶上去。
山僧却徵宅道那里。
是高山顶上。
他道。
红尘不到处。
是诸仁者好个端的消息。
还会么。
长连床上佛陀耶。
又曰。
昨夜黄面瞿昙。
将三千大千世界来。
一口吞尽。
如人饮汤水。
踪迹不留。
应时消散。
当尔时。
诸大菩萨声闻罗汉。
及与一切众生。
尽皆不觉不知。
唯有文殊普贤瞥然觑见。
虽然得见。
渺渺茫茫。
恰似向大洋海里。
头出头没。
诸人且道。
是甚么消息。
若也简点得破。
许你顶门。
具一只眼。
师住圆通
今古法门。
所积之废。
无不备举。
而整顿之。
然以身度人。
使人易行。
矫清卖高之条。
师弗取也。
选职任事。
以德不以才。
尝叹曰。
宁缺人而废事。
过在一时。
若能事而败化。
则遣臭万世矣。
以故衲子游泳于圆通。
如鱼相忘于江湖。
南宋绍兴五年乙卯示寂。
阇维烟𦦨所及。
悉有设利。
诸方称师身后佛事。
与宝峰照公
皆乘大愿而来者也。
照公先于建炎二年示寂。
其阇维亦得设利无数。
舌齿不坏。
师之设利。
塔于司空山
分窆叠石原。
照公设利。
则塔泐潭之西峰矣。
释德朋南宋 ? — 1167
德朋
盐官顾氏子。
初为邑名僧守璋弟子。
服勤数载。
绍兴十八年
径山真歇了禅师
夜宿山下。
歇梦双月入寺。
诘朝。
举以白众。
适师至。
歇心异之。
相与问答。
机锋峻密。
若久于参请者。
遂入室。
朝夕体究。
凡四经寒暑。
一日因观为溜。
以杵通竹节。
有声。
豁然开悟。
歇可之。
诸方号为竹筒和尚
及歇被旨住皋亭崇先显孝。
师侍往。
歇既化。
遂奉旨继宣法化。
时二十三年也。
自是前后两诏入慈宁殿。
升座说法。
大悦圣心。
赐法衣。
岁给牒度徒一人给侍。
师以年老无养。
请谢院事归省。
许之。
未两年。
复得旨住崇先
乾道三年
无疾而逝。
有澹堂竹筒语录。
行世。
释如净南宋
如净禅师
字长翁
奇逸有远大志。
受可印于足庵
不屑肥遁。
广诸方便经。
其笑詈者。
皆脱略成器。
故尝开会浙江左右。
六坐名坊。
而净慈天童最久焉。
其升座曰。
有问有答。
矢尿狼藉。
于是眉毛庆快。
鼻孔轩昂。
直得大地平沉。
虚空迸裂。
正当恁么时。
且与宏智古佛相见。
竖拂云。
相见已了。
合谈何事。
从前汗马无人识。
只要重论。
盖代功开炉打圆相。
召众曰。
个是天童火炉。
近前则烧杀。
退后则冻杀。
忽有汉出来道。
作么生。
㘞火炉动也。
又曰。
螟蛉子殪而逢蜾。
祝之曰。
类我类我。
天童门下莫有类我者么。
万里不挂片云。
天地一团猛火。
又曰。
陆修静陶渊明文殊普贤。
作圆相云
咦一款具呈。
且道凭谁批判。
若是孔夫子吾无隐乎。
尔有觉禅者。
亲依年久。
夜分请决于
曰。
我困倦旦去。
明日为你说。
觉念日月蹉跎。
含涕而出。
露立待旦。
整威仪入室。
怜之。
乃上堂曰。
一个乌梅似本形。
蜘蛛结网打蜻蜓。
蜻蜓落了两边翼。
堪笑乌梅咬铁钉。
觉傍失声曰。
早知灯是火。
饭熟已多时。
便喝。
识者称险要。
颇类
其缜密实如洞山
但未见禀承何人。
或间请曰。
师唱道多年。
名满丛林。
高足已阐化。
方得法源委。
乞明指示。
良久笑曰。
涅槃堂里向汝道(有本
涅槃堂里看)。
又示众曰。
古人大雪长安
天童卖却者心肝。
无神通菩萨猛劈。
一椎千手眼大悲。
捏怪多端还会么。
狮子教儿迷子诀。
老婆心切不相瞒。
年六十六。
忽命侍者设香案。
声鼓集众。
拈香嗣足庵焉。
其语曰。
如净行脚四十馀年。
首到乳峰。
失脚堕于陷阱。
此香今不免拈出。
钝置我足庵大和尚
足庵名智鉴
鉴法嗣天童珏。
珏嗣长芦清了
字真歇
丹霞子淳入室之子也。
为青原下十七世之正裔。
足庵鉴公为儿时。
母与洗手痬。
手曰。
好似个甚么。
曰。
似佛手。
亲殁。
即从长芦真歇禅师得度。
首座器其进止端庄。
以方便示
即隐象山
屏绝诸缘。
一钁为伍。
廓达玄旨。
复就珏。
珏可其见处。
住后。
以枯淡集方来。
晚年徙居雪窦座下。
明眼衲子皓首相依。
如净以柏子话请益
本色策之。
乃领悟曰。
西来祖意庭前
鼻孔寥寥对眼睛。
落地枯枝才𨁝跳。
松罗亮格笑掀腾。
曰。
老成持重为人天眼。
声光暴耀非我所望。
既受记莂。
乃重其师训。
半生开化
不邀虚名。
又疾时辈冒称越继。
故临末际。
方示法源。
乃召众曰。
六十六年。
罪犯弥天。
打个𨁝跳。
活陷黄泉。
咦从来生。
死不相干。
奄然长往。
赞曰。
丹霞大隆洞宗之后。
而冒滥之弊。
骎骎有矣。
长翁举措风规无。
乃涂毒鼓不容侧耳。
抑识法者惧乎。
但其入理深谈。
不滞玄微。
真洞下狞龙。
而云行雨施。
讵可量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