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宋朝
释义怀北宋 993 — 1064
全宋诗
释义怀(九九三~一○六四)俗姓陈世称天衣怀
温州(今属浙江)人。
为青原下十一世,雪窦显禅师法嗣。
落发于汴京景德寺
仁宗天圣中试经得度。
凡住楂林、天衣等八刹。
晚以疾居池阳山庵,门弟子智才迎住临安佛日寺
英宗治平元年卒,年七十二。
徽宗崇宁中赐谥振宗大师
事见《宝晋英光集》卷七《天衣怀禅师碑》、《禅林僧宝传》卷一一及《五灯会元》卷一六。
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三九二
义怀(九八九——一○六○)永嘉乐清(今浙江乐清)人。
姓陈氏,世以渔为业。
长入京师,依景德寺为童行。
天圣中试经得度。
东游姑苏翠峰寺,谒雪窦重显,汲水担柴,辛苦修炼。
后出世于铁佛寺,倡言法要,重显激赏,以为类己。
寻住越州天衣寺,五迁法席,兴荒废,振法道,大兴云门宗风,世称天衣义怀
嘉祐五年寂,年七十二。
崇宁中谥振宗大师
有《天衣义怀禅师语要》一卷。
见《禅林僧宝传》卷一一,《补续高僧传》卷八等。
禅师名义怀
生陈氏
温州乐清人也。
世以渔为业。
母梦星殒于屋除。
而光照户。
已而娠。
及生尤多吉祥。
儿稚坐父船尾。
渔得鱼付怀
怀不忍串之。
私投江中。
父怒笞诟。
甘甜之。
不以介意。
长游京师
景德寺
天圣中试经得度。
怀清癯。
行步迟缓。
众中望见。
鹤在鸡群
时有言法华者。
不测人也。
行市井。
怀背曰。
临济德山去。
怀初未喻。
问耆宿。
曰。
汝其当宏禅宗乎。
行矣。
勿滞于此。
怀初谒荆州金銮善禅师
不契。
后谒叶县省禅师
又不契。
东游至翠峰。
众盛。
怀当营炊。
自汲涧。
折担悟旨。
显公印可。
以为奇。
辞去久无耗。
有僧自淮上来。
怀出世铁佛矣。
显使诵提倡之语。
曰譬如雁过长空。
影沈寒水。
雁无遗踪之意。
水无留影之心。
显激赏以为类己。
先使慰抚之。
怀乃敢通门人之礼。
然诸方服其精识。
自铁佛至天衣。
五迁法席。
皆荒凉处。
怀至必幻出楼观。
四事成就。
晚以疾居池州山庵
门弟子智才
杭州佛日山。
迎归养侍剂药。
姑苏未还。
怀促其归。
至门而怀已别众。
问。
卵塔已毕。
如何是毕竟事。
怀竖拳示之。
遂倒卧。
推枕而化。
阅世七十二。
坐四十六
佛日
崇宁中
敕谥振宗大师
赞曰。
予观雪窦天衣。
父子提唱之语。
其指示心法。
广大分晓。
如云廓天布。
而后之学者。
失其旨的。
争以识情数量。
义学品目。
缁秽之。
譬如燧人氏钻火。
将以烹饪飨上帝。
秦始皇用之。
以烹儒焚书。
岂不误哉。
然余闻。
菩萨宏法。
为内外护。
皆本愿力故。
曾集贤之知雪窦。
言法华之识天衣。
疑非苟然者耶。
义怀
温州乐清陈氏子。
世以渔为业。
母梦星陨屋除。
其光照户。
而娠。
及生尤多吉祥。
儿稚父命坐船尾串鱼。
师不忍投鱼江中。
父怒笞诟。
甘受之。
长游京师
景德寺
试经得度。
师清癯。
行步迟缓。
众中望见。
鹤在鸡群
言法华遇师市中。
拊师背曰。
临济德山去。
初谒金銮善。
次谒叶县省
皆不契。
明觉于翠峰。
师当营炊。
因汲涧折担悟旨。
觉印可之。
辞去久无耗。
有僧自淮上来曰。
怀出世铁佛矣。
峰使诵提唱之语曰。
譬如雁过长空。
影沉寒水。
雁无遗踪之意。
水无留影之心。
觉激赏。
以为类己。
先使慰抚之。
乃敢通门人之礼。
诸方服其精识。
自铁佛至天衣。
凡五迁法席。
所至必幻出楼观说法。
纵横驰骋。
人难遘仰。
庐山舜老夫。
疑之。
后闻其语叹云。
真善知识也。
晚以疾居池州山庵
弟子智才
住杭之佛日山
仰归养侍剂药。
姑苏未还。
师促归至门。
师已别众。
问。
卵塔已成。
如何是毕竟事。
师举拳示之。
遂就寝推枕而寂。
阅世七十二。
坐夏四十六。
塔全身佛日山
崇宁中
赐谥振宗禅师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一
释义怀姓陈氏乐清人
汴京,投景德寺,为行童。
天圣中,试经得度,依明觉禅师
于翠峰,偶汲水折担,忽大悟,作偈呈觉,觉称善。
其后五坐道场,化导甚广。
怀了悟法原,密修净行。
尝问学者云:“若言舍秽取净,厌此欣彼,则取舍之情,乃是众生妄想。
若言无净土,则又违佛语。
毕竟如何?
”复自答云:“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
”晚以疾居池阳山庵
弟子智才临平佛日寺,迎归奉养。
苏州怀促之归,别众而逝,年七十二。
释印肃南宋 1115 — 1169
全宋诗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
六岁从寿隆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发,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
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
十三年,归寿隆
二十三年,主慈化寺
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
五年卒,年五十五。
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
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印肃
号普庵
袁州宜春余氏子。
生六岁。
梦一僧点其心。
曰他日当自省。
既觉以臆示其母。
见当心有一点。
红莹大如樱珠。
未几。
寿隆院贤公出家。
年二十七。
落发具戒。
师容貌魁奇。
智性巧慧。
贤。
器之。
勉读法华。
师曰。
尝闻诸佛元旨。
必贵了悟
数墨巡行。
何益于事。
遂辞师。
湖湘
牧庵忠公于大沩。
问。
万法归一。
一归何处。
竖起拂子。
师遂有省。
寻归受业院。
院有邻寺慈化者。
众请住持无尝住。
师布衾纸衣
调粥二时。
禅寂外。
唯阅华严经论。
大悟
遍体汗流。
喜曰。
我今亲契华严境界。
述颂曰。
捏不成团拨不开。
何须南岳天台
六根门首无人用。
惹得胡僧特地来。
自后发为语句。
动悟幽显。
有不期然而然者。
一日忽一僧冒雪至。
师目之。
喜曰。
此吾不请友也。
拉与寂坐。
交相问答。
或笑或喝。
僧曰。
师再来人也。
不久当大兴吾教。
乃指雪书颂而行。
自是慕向者众。
师随宜说法。
或书偈与之。
有病患者。
折草为药。
服之即愈。
或有疫毒人迹不相往来者。
与之颂。
咸得十全。
至于祈禳雨晹。
伐怪木。
毁淫祠。
灵响非一。
繇是。
鼎新梵宇。
或问师修何行而得此。
师当空一画。
云会么。
云不会。
师曰。
止止不须说。
将化。
书偈于壁。
集众垂示曰。
诸佛不出世。
亦无有涅槃。
入吾室者。
必能玄契矣。
善自护持。
无令退失。
索浴跏趺而逝。
乾道五年七月也。
世寿五十五。
腊二十八
塔全身焉。
普庵禅师
名印肃
政和乙未冬
生于袁州宜春
余姓生。
祥光烛天。
莲生道周。
异香远馥。
襁褓中即善世言。
梦异僧点其胸曰。
汝他日当自省去在。
即寤白母王氏。
视胸有赤点。
如含桃状。
王氏恍悟初徵。
遂舍寿隆寺
师事沙门贤公
贤尝授以法华经。
曰。
诸佛玄旨。
贵悟于心。
数墨循行。
何益乎道。
贤大惊。
以大器期之。
遂遣行脚。
戒修牧庵忠沩山
度岭。
望丛谷中。
有跨黄犊人。
近之则忠公所跨者虎也。
拟避。
下腰包。
进前不审。
微笑以手西指。
令其前行。
将及寺门回望。
忠公策杖而来。
失虎所在。
二人具威仪。
请益于
曰。
何迟乎。
望汝久矣。
进曰。
万法归一。
一归何处。
以拂示之。
有省。
时年二十九矣。
寿隆
袁州梦金甲人告曰。
普庵大士
行道时至。
言讫。
天光五色。
尹惊异。
刘长者亦感异徵。
捐资鼎建大伽蓝。
袁尹俾物色于寿隆
主之。
号曰大慈化寺
既居慈化。
楮衣粝食。
胁不沾席。
十有二年。
一日诵华严论。
达本忘情知心体合。
通身汗流。
乃大声示众曰。
我今亲契华严法界矣。
李公长者。
于此大经之首。
痛下一椎。
击碎三千大千世界。
如汤消雪。
不留毫发。
许于后进作得滞碍。
普庵一见。
不觉吞却五千四十八卷。
化成一气。
充塞虚空。
方信释迦老子出气不得之句。
然后破一微尘。
出此华严大经。
遍含法界。
无理不收。
无法不贯。
便见摩耶夫人是我身。
弥勒楼台是我体。
善财童子是甚茄子
文殊普贤是我同参。
不动道场遍周法界。
悲涕欢喜踊跃无量。
大似死中得活。
如梦忽醒。
良久云。
不可说不可说又不可说。
即说偈曰。
捏不成团擘不开。
何须南岳天台
六根门首无人用。
惹得胡僧特地来。
复谓心斋圆通二子曰。
达本情忘知心体。
合汝作么生会。
二人各以颂呈。
不诺。
乃引声吟。
以示之曰。
先天先地。
何名何样。
阿曼陀无物比况。
触目菩提。
自是人不肯承当。
且轮回滞名著相。
圆融法界无思无想。
庐陵米不用商量。
血脉才通。
便知道击木无声。
打虚空尽成金响。
又曰。
柏庭立雪一场败缺。
了无为当下休歇。
百匝千围但只者孤圆心月。
不揩磨镇常皎洁。
无馀无欠。
无听无说。
韶阳老只得一橛。
十圣三贤闻举著。
魂消胆裂。
普庵迥然寂灭。
俄有异僧。
名称道存。
冒雪而来。
大喜。
互相徵诘。
棒喝交驰。
心心密契。
存合爪叹曰。
师再来人也。
大兴吾道。
非师而谁。
乃指雪书颂而别。
于是大唱佛眼宗旨。
盖其师牧庵忠观水磨。
发明心要于佛眼拂下。
后尝以白木剑。
死心禅师
死心引颈而笑。
作舞而出。
冯济川曰。
佛眼磨头悟法轮之常转。
死心室内容慧剑以相挥。
出入江湖。
人莫测之。
宣和间
湘潭大旱。
祷雨不应。
跃入龙渊。
呼曰。
业畜当雨一尺。
雨随至。
时以佛僧目
既见后。
亦以神异。
利济含灵。
藏污耐垢。
不知有己。
演释谈章咒。
旋天地。
转阴阳。
世盛传之。
布于弦谱。
而弭灾焉。
至其异迹。
不可胜纪。
有问曰。
何行业。
而得此三昧。
当空一画云。
会么。
曰。
不会。
曰。
止止不须说。
归宗贤禅师曰。
慈化乃吾党黄钟也。
惜哉时流独传其迹耳。
道满异邦。
义学窃疑。
其宗趣莫详。
肃悯而说偈曰。
苍天苍天。
悟无生法。
谈不说禅。
开两片皮。
括地该天。
如何是佛。
十万八千。
一日书偈方丈西壁云。
乍雨乍晴宝象明。
东西南北乱云深。
失珠无限人遭劫。
幻应权机为汝清。
乃结跏趺坐。
侍者鸣钟众集。
瞑目而逝。
时乾道己丑年。
七月二十一也。
赞曰。
苇之间。
病鸟栖焉。
六合之外。
曲士藐焉。
肃公现三头六臂。
而传持祖道。
良苦矣。
悠悠者独以神通见推。
则公之大慈悲愿足乎否邪。
释心道南宋 1058 — 1129
全宋诗
释心道(一○五八~一一二九)俗姓徐眉州丹棱(今属四川)人。
常德府文殊寺
南岳下十五世,太平佛鉴慧勤禅师法嗣。
高宗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二。
嘉泰普灯录》卷一六、《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今录诗十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58—1129 【介绍】: 名或作正导
僧。
眉州丹棱人俗姓徐氏
年三十得度,至成都习唯识。
出游江淮,抵舒州太平参佛鉴得悟,命分座接纳。
开法天宁。
徽宗宣和初常德文殊寺
高宗建炎三年钟相义军所杀。
释心道眉州徐氏子也。
年三十得度。
成都习唯识。
自以为至。
同舍僧诘之曰。
三界惟心万法唯识。
今目前万象纵然。
心识安在。
茫然。
遂出关周流江淮
既抵舒州太平闻佛鉴夜参举赵州柏树子话。
至觉铁嘴云先师无此语莫谤先师好。
因大疑提撕既久。
一夕豁然。
即趋丈室拟叙所悟。
鉴见便闭却门。
曰。
和尚莫瞒某甲。
鉴曰。
十方无壁落。
何不入门来。
即拳破窗纸。
佛鉴即开门。
搊住云。
即以两手捧鉴头作口啐而出呈偈曰。
赵州有个柏树话。
禅客相传遍天下。
多是摘叶与寻枝。
不能直下根源会。
觉公说道无此语。
正是恶言当面骂。
禅人若具通方眼。
好向此中辨真假。
鉴然之。
襄守请开法天宁擢大别文殊。
宋宣和改元诏改僧为德士。
因上堂曰。
祖意西来事今朝特地新。
昔为比丘相今作老君形。
鹤氅披银褐头包蕉叶巾。
林泉无事客两度受君恩。
所以欲识佛性义。
当观时节因缘。
且道即今是甚么时节。
毗卢遮那顶戴宝冠。
为显真中有俗。
文殊老叟身披鹤氅。
且要俯顺时宜。
一人既尔众人亦然。
大家成立丛林。
喜得群仙聚会。
共酌迷仙酬同唱步虚词。
或看灵宝度人经。
或说长生不死药。
琴弹月下指端发太古之音。
棋布轩前妙著出神机之外。
进一步便到大罗天上。
退一步却入九幽城中。
秖如不进不退一句又作么生。
道直饶羽化三清路。
终是轮回一幻身。
二年九月诏下复僧。
上堂曰。
不挂田衣著羽衣。
老君形相颇相宜。
一年半内间思想大抵兴衰各有时。
我佛如来预谶法之有难。
教中明载无不委知。
较量年代正在于兹。
魔得其便惑乱正宗。
僧改俗形佛更名字
妄生邪解删削经文。
铙钹停音钵盂添足。
多般矫诈欺罔圣君。
赖我圣明不忘付嘱不废其教。
特赐宸章仍许僧尼重新披剃。
实谓寒灰再焰枯木重荣。
迷仙酎变为甘露琼浆。
步虚词翻作还乡曲子。
放下银木简拈起尼师坛。
昨朝稽首擎拳今日和南。
不审秖改旧时相不改旧时人。
敢问大众旧时人是一个是两个。
良久曰秋风也解嫌狼藉。
吹尽当年教灰。
建炎三年春示众举临济入灭嘱三圣因缘。
曰。
正法眼藏瞎驴灭。
临济何曾有此说。
今古时人皆妄传。
不信但看后三月
至闰三月有贼叛。
众请师南奔。
曰。
学道所以了生死。
何避之有。
贼至。
曰。
速杀我以快汝心。
贼即举槊残之。
白乳上出。
贼骇引席覆之而去。
禅师讳心道
眉州丹棱徐氏子。
出家。
三十得度。
成都从师。
受唯识论。
研覃者十年。
自以为至。
一日同门者诘之曰。
三界唯心。
万法唯识。
今目前森然。
心识安布。
师茫然不知所对。
尽弃所学去。
而之襄阳
依谷隐显禅师参扣者又十年。
亦自以为至。
周流江淮间。
舒州太平。
夜听佛鉴勤禅师小参举赵州话。
至觉铁觜云先师无此语莫谤先师好。
大疑之。
又尽弃其所学。
专以禅寂为事。
一夕料理前语。
豁如梦觉。
亟趋丈室。
望而可之。
即分半座。
命以法施来者。
政和二年
襄阳游定夫以礼致师。
开法天宁万寿。
大别山
宣和初
鼎州文殊。
会有诏。
更释氏名。
上堂曰。
祖意西来事。
今朝特地新。
昔时比丘相。
今作老君形。
鹤氅披银褐。
头包蕉叶巾。
林泉无事客。
两度受君恩。
所以欲识佛性义。
当观时节因缘。
且道即今是什么时节。
毗卢遮那顶戴花冠。
真中有俗。
文殊老叟身披鹤氅。
且要俯循时仪。
一人既尔。
众人亦然。
大家成立丛林。
喜得群仙。
聚会共酌。
迷仙酎同。
唱步虚词。
或看灵宝度人经。
或说长生不死乐。
琴弹月下。
指端发太古之音。
棋布轩前。
妙著出神机之外。
进一步便到大罗天上。
退一步却入九幽城中。
且道不进不退又作么生。
直饶羽化三清路。
终是轮回一幻身。
越明年。
有旨复僧。
上堂曰。
不挂田衣著羽衣。
老君形相颇相宜。
一年半内闲思想。
大抵兴衰各有时。
我佛预谶。
法当有难。
较量年代。
适在此时。
僧改俗形。
更名字
妄生邪解。
𠜂削教乘。
铙钹停音。
钵盂添足。
赖我皇帝陛下圣德钦明。
不忘佛嘱。
迩乃特颁明诏。
赐僧尼重新削发。
实谓寒灰再焰。
枯木重荣。
不离俗形而作僧形。
不出魔界而入佛界。
重鸣法鼓。
再整颓纲。
迷仙酎化为甘露琼浆。
步虚词翻作还乡曲子。
放下银木简。
拈起尼师坛。
昨朝稽首擎拳。
今日和南问讯。
只改旧时相。
不改旧时人。
且道旧时人与今时人。
是一是二。
良久云。
春风也解嫌狼籍。
吹尽当年教灰。
师于偈颂。
尤为精粹。
衲子雅传之。
赵州勘婆因缘颂曰。
三月春光上国游。
祥云瑞气𤨏龙楼。
亲从宣德门前过。
更问行人觅汴州
疏山咸通已前法身因缘颂曰。
咸通已后咸通前。
法身向上法身边。
一对枯桩门外立。
千古万古摩青天。
法身该一切。
莫向净瓶边。
若不同床睡。
焉知被底穿。
建炎三年春
临济入灭嘱三圣正法眼因缘。
示其徒曰。
正法眼藏瞎驴灭。
临济何曾有是说。
今古时人皆忘传。
不信但看后三月
时逆贼钟相作难。
其徒欲奉师南奔者。
师曰。
学道所以了生死也。
何死之避。
以是春三月三日
遇害。
寿七十有二。
臈四十二。
塔于文殊之五髺峰。
师之接物机用。
得大自在。
虽老且病。
退处东堂。
有问者。
卧而与之言。
曾无勌色。
三坐场皆小刹。
老屋数楹。
仅芘风雨。
土炉纸帐。
四壁萧然。
处之裕如也。
其徒不过数十辈。
然皆一时祖室楝干者。
以故师之名称焯焯。
佛鉴克家子云。
眉州徐氏子也。
年三十得度。
成都习唯识自以为至。
同舍僧诘之曰。
三界惟心。
万法唯识。
今目前万象枞然。
心识安在。
茫然。
遂出关。
周流江淮
既抵舒州太平。
佛鉴夜参。
赵州柏树子话。
至觉铁嘴云。
先师无此语。
莫谤先师好。
因大疑。
提撕既久。
一旦豁然。
即趋丈室。
拟叙所悟。
鉴见便闭却门。
和尚莫瞒某甲。
鉴曰十方无壁落。
何不入门来。
即拳破窗纸。
佛鉴即开门搊住云。
即以两手棒鉴头。
作口啐而出。
呈偈曰。
赵州有个柏树话。
禅客相传遍天下。
多是摘叶与寻枝。
不能直下根源会。
觉公说道无此语。
正是恶言当面骂。
禅人若具通方眼。
好向此中辨真假。
鉴然之。
宋宣和改元
诏改僧为德士。
因开法天宁。
上堂曰。
祖意西来事。
今朝特地新。
昔为比丘相。
今作老君形。
鹤氅披银褐。
头包蕉叶巾。
林泉无事客。
两度受君恩。
所以
欲识佛性义。
当观时节因缘。
且道即今是甚么时节。
毗卢遮那。
顶戴宝冠。
为显真中有俗。
文殊老叟。
身披鹤氅。
且要俯顺时宜。
一人既尔。
众人亦然。
大家成立丛林。
喜得群仙聚会。
共酌迷仙酎。
同唱步虚词。
或看灵宝度人经。
或说长生不死药。
琴弹月下。
指端发太古之音。
棋布轩前。
妙著出神机之外。
进一步。
便到大罗天上。
退一步。
却入九幽城中。
祇如不进不退一句。
又作么生
直饶羽化三清路。
终是轮回一幻身。
二年九月
诏下复僧。
上堂曰。
不挂田衣。
著羽衣。
老君形相颇相宜。
一年半内閒思想。
太抵兴衰。
各有时。
我佛如来预谶。
法之有难。
较量年代。
正在于兹。
魔得其便。
惑乱正宗。
僧改俗形。
更名字
妄生邪解。
删削经文。
铙钹停音。
钵盂添足。
多般矫诈。
赖我圣明。
不忘付嘱。
不废其教。
特赐宸章。
仍许僧尼重新披剃。
寔谓寒灰再𦦨。
枯木重荣。
迷仙酎。
变为甘露琼浆。
步虚词。
翻作还乡曲子。
放下银木简。
拈起尼师坛。
昨朝稽首。
今日和南祇改旧时相不改旧时人。
敢问大众。
旧时人。
是一个。
是两个。
良久曰。
秋风也解嫌狼藉。
吹尽当年教灰。
建炎三年春示众。
临济入灭。
嘱三圣因缘。
曰。
正法眼藏瞎驴灭。
临济何曾有此说。
今古时人皆妄传。
不信但看后三月
至闰三月有贼叛。
众请师南奔。
曰。
学道所以了生死。
何避之有。
贼至道曰。
速杀我以快汝心。
贼即举槊残之。
白乳上出。
贼骇。
引席覆之而去。
正导
生徐氏
年三十得度。
成都习唯识。
自以为至。
同舍诘之曰。
三界唯心。
万法唯识。
今目前万象摐然。
心识安在。
师茫然不知对。
遂出关周流江淮
抵舒之太平。
闻佛凿夜参。
赵州柏树子话。
至觉铁嘴云先师无此语莫谤先师好。
因大疑。
提撕既久。
一夕豁然。
即趋丈室。
儗叙所悟。
鉴见来便闭门。
师曰。
和尚莫谩某甲。
鉴云。
十方无壁落。
何不入门来。
师以拳擉破窗纸。
鉴即开门。
搊住云。
师以两手捧鉴头。
作口啐而出。
遂呈偈。
鉴深然之。
每对客称赏。
命分座接纳。
襄守请开法天宁。
未几。
擢大别之文殊。
适宣和诏下。
改僧为德士。
师上堂曰。
祖意西来事。
今朝特地新。
昔为比丘相。
今作老君形。
鹤氅披银褐。
头包蕉叶巾。
林泉无事客。
两度受君恩。
所以欲识佛性义。
当观时节因缘。
且道即今是甚么时节。
毗卢遮𨚗。
顶戴宝冠。
为显真中有俗。
文殊老叟。
身披鹤氅。
且要俛顺时宜。
一人既尔。
众人亦然。
大家成立。
丛林喜得。
群仙聚会。
共酌迷仙酎。
同唱步虚词。
或看灵宝度人经。
或说长生不死药。
琴弹月下。
指端发太古之音。
棋布轩前。
妙著出神机之外。
进一步。
便到大罗天上。
退一步。
却入九幽城中。
秪如不进不退一句。
又作么生
直饶羽化三清路。
终是轮回一幻身。
二年九月
复僧上堂曰。
不挂田衣著羽衣。
老君形相颇相宜。
一年半内闲思想。
大底兴衰各有时。
我佛如来预谶法之有难。
教中明载无不委知。
较量年代正在于兹。
魔得其便。
惑乱正宗。
僧改俗形佛更名字
妄生邪解删削经文。
铙钹停音钵盂添足。
多般矫诈欺罔圣君。
赖我皇帝陛下圣德圣明。
不忘付嘱不废其教。
特赐宸章颁行天下。
仍许僧尼重新披削。
实谓寒灰再𦦨枯木重𦯕。
不离俗形而作僧形。
不出魔界而入佛界。
重鸣法鼓再整颓纲。
迷仙酎变为甘露琼浆。
步虚词翻作还乡曲子。
放下银木简。
拈起尼师坛。
昨朝稽首擎拳。
今日和南不审。
祇改旧时相。
不改旧时人。
敢问大众旧时人。
是一个是两个。
良久曰。
秋风也解嫌狼籍。
吹尽当年教灰。
建炎三年春
示众举临济入灭因缘。
师曰。
正法眼藏瞎驴灭。
临济何曾有是说。
今古之人皆妄传。
不信但看后三月
至闰三月
钟相叛于澧阳
贼势既盛。
弟子欲举师南奔。
师不可曰。
学道所以了生死。
何避之。
有贼至。
师曰。
速见杀以快汝心。
贼举槊残之。
血皆白乳。
贼骇。
引席覆之而去。
张无垢
跋其法语曰。
夫爱生恶死人之常情。
惟至人悟其本不生。
虽生而无所爱。
达其未尝灭。
虽死而无所畏。
故能临死生祸患之际。
而不移其所守。
师其人乎。
以师道德节义。
足以教化丛林。
垂范后世。
师名正导
眉州丹棱人
禅师名心道
眉州人也。
生徐氏
性刚毅。
矜气节。
施德于人。
使人不知。
赴人之厄。
如救己溺。
然厌世法。
布衲芒鞋。
出入古招提。
意趣纯一。
苦行头陀也。
以三十岁出家。
自恨其晚。
习教参禅。
寒暑衣不解带。
遂为佛鉴勤禅师之长子。
襄守慕其节操。
请主天宁。
解包之日。
一拂临轩。
龙象不啻子来。
后迁常德文殊寺
宋道君皇帝。
宣和初
尚方术。
敕改僧为德士。
天下禅林刹竿易号。
一时我诸老宿皆结舌而遁。
道公祖镜英禅师受诏。
仍住太
仍住文殊
人讥之。
束发加冠。
升座曰。
祖意西来事。
今朝特地新。
昔为比丘相。
今作老君形。
鹤氅披银褐。
头包蕉叶巾。
林泉无事客。
两度受君恩。
所以
欲识佛性义。
当观时节因缘。
且道即今是甚么时节。
毗卢遮那顶戴宝冠。
为显真中有俗。
文殊老叟身披鹤氅。
且要俯顺时宜。
一人既尔。
众人亦然。
大家成立丛林。
喜得群仙聚会。
共酌迷仙酎。
同唱步虚词。
或看灵宝度人经。
或说长生不死药。
琴弹月下。
指端发太古之音。
棋布轩前。
妙著出神仙之外。
进一步便到大罗天上。
退一步却入九幽城中。
祇如不进不退一句。
又作么生
直饶羽化三清路。
终是轮回一幻身。
英公则恣笔注老子
进道君。
君嘉悦。
命颁藏流行。
乃赐冠佩坛诰。
人复讥二公为佞。
次年复僧。
道公升座曰。
不挂田衣著羽衣。
老君形貌颇相宜。
一年半内閒思想。
大抵兴衰各有时。
我佛如来预谶法之有难。
教中明载。
无不委知。
较量年代。
正在于兹。
体得其便。
惑乱正宗。
僧改俗形。
更名字
妄生邪解。
删削经文。
铙钹停音。
钵盂添足。
多般矫诈。
欺罔圣君。
赖我皇帝陛下圣德圣明。
不忘付嘱。
不废其教。
特赐宸章。
颁行天下。
仍许僧尼重新披剃。
实谓寒灰再𦦨。
枯木重荣。
不离俗形而作僧形。
不出魔界而入佛界。
重鸣法鼓。
再整颓纲。
迷仙酬变为甘露琼浆。
步虚词番作还乡曲子。
放下银木简。
拈起尼师坛。
昨朝稽手擎拳。
今日和南不审。
秖改旧时相。
不改旧时人。
敢问大众。
旧时人是一个两个。
良久曰。
秋风也解嫌狼藉。
吹尽当年教灰。
英公独不改服。
仍冠佩逍遥。
山居大梅。
人益讥之。
闻而叹曰。
梅老真不忝云门之裔也。
后果于南宋绍兴间
击鼓集众。
捐冠佩象简于地。
乃露顶披伽黎。
拈拄杖说妙法竟。
掷下拄杖。
敛目而逝(九峰韶。
为云门六世)道居文殊既久。
时南北烽燹竞发。
宇内丛社率苟简安众而已。
独不然。
有以翰墨随身。
常嗔诃之。
或问其故。
叹曰。
嗟乎取舍情存。
是非斗乱。
行未一尺。
说便一丈。
不足取信于天下。
使血气之属。
偷心不息者。
皆此辈也。
而握造化之柄。
能辞其责乎。
言讫潸然。
建炎三年春
示众曰。
正法眼藏瞎驴灭。
临济何曾有是说。
今古时人皆妄传。
不信但看后三月
至闰三月
钟相叛。
其徒请南避之。
叱曰。
学道所以了生死。
何避哉。
贼至。
道端坐木榻。
若不知。
贼疑举槊残之。
血皆白乳。
贼众大骇。
引席覆之。
及靖火化。
颜不少异。
香烟如云。
门人慧方
闻道婴难。
则隐于潭州
不肯应世。
其继文殊席者。
思业也。
世为屠宰。
因戮猪忽彻心源。
弃刀走文殊呈偈曰。
昨日夜叉心。
今朝菩萨面。
菩萨与夜叉。
不隔一条线。
道公笑曰。
你正杀猪时。
见个甚么。
作鼓刀势。
公颔之。
赞曰。
戈矢播广长之音。
枭獍说殊胜之法。
处违常顺。
履险常安
道公得之矣。
公词华闳放。
望盖天下。
不许参徒驰骋翰墨。
盖亦三折股。
而知医者。
乃云。
学道所以了生死。
岂虚言哉。
又与大梅脱印同文。
所谓其利断金也。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心道眉州徐氏子也。
年三十得度,诣成都习《唯识》,了悟万有,證澈真如,以为佛法尽在是矣。
同舍僧诘之曰:“三界惟心,万法唯识。
今目前万象纷纭,心识安在?
茫然。
遂出游江淮间,既抵舒州太平,闻佛鉴,夜参,举“赵州柏树子”话,至觉铁嘴云“先师无此语,莫谤先师好”,因大疑,提撕既久,一夕豁然,即趋丈室,拟叙所,鉴见便闭门。
曰:“何事瞒人?
”鉴曰:“十方无壁落,何不入门来?
拳破纸窗,佛鉴即开门,搊住云:“
即以两手捧鉴头,作口啐而出,呈偈曰:“赵州有个柏树话,禅客相传遍天下。
多是摘叶与寻枝,不能直向根源会。
觉公说道无此语,正是恶言当面骂。
禅人若具通方眼,好向此中辨真假。
”鉴然之。
襄守请开法天宁,擢大别文殊。
宋宣和改元,诏改僧为德士,因上堂曰:“祖意西来事,今朝特地新。
昔为比丘相,今作老君形。
鹤氅披银褐,头包蕉叶巾。
林泉无事客,两度受君恩。
所以,欲识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且道即今是甚么时节?
毗卢遮那顶戴宝冠,为显真中有俗,文殊老叟身披鹤氅,且要俯顺时宜。
一人既尔,众人亦然。
大家成立丛林,喜得群仙聚会,共酌迷仙酎,同唱步虚词。
或看《灵宝度人经》,或说长生不死药。
琴弹月下,指端发太古之音,棋布轩前,妙著出神机之外。
进一步便到大罗天上,退一步却入九幽城中。
秪如不进不退一句,又作么生?
:直饶羽化三清路,终是轮回一幻身。
二年九月,诏下复僧,上堂曰:“不挂田衣著羽衣,老君形相颇相宜。
一年半内闲 思想,大抵兴衰各有时。
我佛如来,预谶法之有难,教中明载,无不委知。
较量年代,正在于兹,魔得其便,惑乱正宗,僧改俗形,佛更名字,妄生邪解,删削经文,饶钹停音,钵盂添足,多般矫诈,欺罔圣君。
赖我圣明,不忘付嘱,不废其教,特赐宸章,仍许僧尼,重新披剃。
实谓寒灰再燄,枯木重荣。
迷仙酎变为甘露琼浆,步虚词翻作还乡曲子。
放下银木简,拈起尼师坛。
昨朝稽首擎拳,今日和南不审。
秪改旧时相,不改旧时人,敢问大众:旧时人,是一、是二?
”良久曰:“秋风也解嫌狼藉,吹尽当年教灰。
建炎三年春,示众,举临济入灭,嘱三圣因缘,乃曰:“正法眼藏瞎驴灭,临济何曾有此说。
今古时人皆妄传,不信但看汝三月
至闰三月,有贼叛,众请避之,曰:“学道所以了生死,何避之有?
”贼至,曰:“速杀我,以快汝心。
”贼即举槊残之,白乳上出,贼骇,引席覆之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