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宋朝
罗从彦宋 1072 — 113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2—1135 【介绍】: 南剑州剑浦人字仲素世称豫章先生
杨时学,又问学于程颐
高宗建炎四年,以特科授博罗主簿
后入罗浮山静坐,研习学问,绝意仕进,为朱熹所推尊。
卒谥文质
有《豫章文集》等。
全宋诗
罗从彦(一○七二~一一三五)字仲素学者称豫章先生罗源(今属福建)人。
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始从杨时学。
朱熹杨时“倡道东南,士之游其门著甚众,然潜思力行,任重诣极如仲素,一人而已。
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以特科授惠州博罗主簿(一说县尉)。
五年,卒,年六十四。
有《豫章罗先生文集》十七卷。
事见本集所附年谱,《宋史》卷四八二传。
 罗从彦诗,以明刊蓝印本为底本,校以清光绪盱江谢甘棠刻本(简称光绪本)。
光绪本增补诗一首,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三○六○
罗从彦(一○七二——一一三五)字仲素南剑州延平(今福建南平)人。
自幼颖悟,不为言语文字之学。
及长,坚苦刻励,笃意求道。
初从吴国华游,继学于杨时,与杨时李侗并称「南剑三先生」。
又鬻田裹粮至洛阳程颐
建炎四年就特科,授惠州博罗县主簿
绍兴五年卒于官,年六十四。
淳祐间谥文质世称豫章先生
著有《毛诗解》、《春秋解》、《春秋指归》、《中庸说》、《语孟解》、《议论要语》(存)、《圣宋遵尧录》(存)、《台衡录》等。
事迹详见《豫章先生事实》(《豫章先生文集》卷一四)及《宋史》卷四二八本传。
李信甫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剑州剑浦人
李侗子。
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
累官监察御史,出知衢州,善政善教,不忝家学。
广东江东提刑,以特立不容于时相,罢去。
全宋文·卷五○一二
李信甫名友谅,以字行,南剑州剑浦(今福建南平)人,侗次子。
与兄友直同登绍兴二十七年进士第
监察御史,直道而行。
绍熙中出知衢州,迁广东江东提刑
年过七十,坚乞致仕。
见《攻愧集》卷三六,《容斋四笔》卷三,《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五。
主要活动
  • 1157年,进士
  • 1188年-1189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监察御史
  • 1190年-1191年,两浙东路衢州(西安县),衢州知州
  • 1192年-1193年,广南东路韶州(广东省韶关市),广南东路提点刑狱公事
  • 1193年-1194年,江南东路饶州(波阳县),江南东路提点刑狱公事
古田里人
全宋诗
古田里人,姓名不详。
李侗玄孙仲通,寓古田石平村,卒后里人曾作挽诗。
事见民国《古田县志》卷二九《李仲通传》。
罗博文南宋 1116 — 116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16—1168 【介绍】: 南剑州沙县人字宗约一字宗礼
以祖罗畸奏补福建司户参军,调静江府观察支使
静江有驿名秦城,知府吕愿中率宾僚共赋《秦城王气诗》以媚秦桧,独博文等三人不赋。
后知瑞金县
张浚都督江淮,辟为干办公事
汪应辰制置全蜀,辟为参议官
累迁承议郎,自请奉祠卒。
曾从同郡李侗游,得道学之传。
全宋文·卷四六七五
罗博文(一一一六——一一六八)字宗约一字宗礼南剑州沙县(今福建沙县)人。
用祖恩补官,授迪功郎福州司户参军,再调静江府观察支使
右宣义郎、知赣州瑞金县事。
汪应辰制置全蜀,辟为参议官
秩满,得请主管台州崇道观
乾道四年卒,享年五十有三。
见《文定》卷二二《沙县罗宗约墓志铭》。
主要活动
  • 1163年-1165年,淮南西路和州(和县),和州知州
杨时宋 1053 — 113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53—1135 【介绍】: 南剑州将乐人字中立号龟山
神宗熙宁九年进士
调官不赴。
先后师事程颢程颐,杜门不仕十年
历知浏阳余杭萧山,改荆州教授
金人攻汴京,坚论严为守备,除右谏议大夫;又反对割三镇以乞和,兼国子监祭酒
指斥蔡京蠹国害民,力辟王安石之学。
高宗立,除工部侍郎
龙图阁直学士致仕,专事著述讲学。
卒谥文靖
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号为程门四先生,又与罗从彦李侗等同列南剑三先生。
其学术后被奉为程氏正宗。
有《二程粹言》、《龟山先生语录》、《龟山》。
全宋诗
杨时(一○五三~一一三五)字中立学者称龟山先生南剑州将乐(今属福建)人。
神宗熙宁九年(一○七六)进士调官不赴,先后从程颢程颐学,世传有“程门立雪”之佳话。
年四十后始出,历知浏阳馀杭萧山县张舜民荐为荆州教授
徽宗宣和中,召为秘书郎,未几除迩英殿说书
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除右谏议大夫侍讲,又兼国子祭酒,力排和议。
乞致仕,提举崇福宫
高宗即位,除工部侍郎侍读,以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洞霄宫,致仕。
著书讲学,东南学者推为程氏正宗。
绍兴五年卒,年八十三。
谥文靖
有《龟山》。
事见清毛念特《宋儒龟山杨先生年谱》,《宋史》卷四二八有传。
杨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龟山》为底本。
校以清顺治八年闻雪香斋刊本(简称顺治本),光绪九年延平府刊本(简称光绪本)等。
光绪本多出底本诗八首,今又从《严陵》等书中辑得集外诗,合并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二六七五
杨时(一○五三——一一三五)字中立世称龟山先生南剑州将乐(今福建将乐)人。
熙宁九年进士第调官不赴,师事程颢程颐,杜门不仕者十年
久之,历知浏阳馀杭萧山三县,为荆州教授,召为秘书郎,迁著作郎
除迩英殿说书,拜右谏议大夫侍讲,兼国子祭酒
乞致仕,除徽猷阁待制提举嵩山崇福宫
高宗即位,除工部侍郎,复兼侍讲
连章丐外,以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
已而告老,以本官致仕,优游林泉,以著书讲学为事。
绍兴五年卒,年八十三,谥文靖
著有《三经义辨》、《论语解》、《经说》、《语录》(存)、《二程粹言》(存)、《龟山》(存)等,东南学者推为「程氏正宗」。
胡安国龟山先生墓志铭》(《龟山》卷首),《宋史》卷四二八本传,《直斋书录解题》。
主要活动
  • 1076年,进士
  • 1083年-1094年,福建将乐,司法,居乡。正月,赴徐州司法任
  • 1095年-1100年,湖南长沙市浏阳市,知县,在浏阳,有文
  • 1101年,福建南平,县丞,漕檄差,权建州建阳县丞
  • 1102年-1104年,福建将乐,教官,九月,公赴荆州教官
  • 1105年-1106年,湖北荆州,宣德郎,十一月,磨勘转宣德郎
  • 1106年,河南开封,宣德郎、对读官,敕差夏补对读官。有语录《京师所闻》记四月至六月间事
  • 1106年,河南开封,宣德郎,在京。出院
  • 1106年,湖北荆州,陈渊,是年,有送陈瓘诗
  • 1106年,湖北荆州,陈渊、陈瓘,是年,有送陈瓘诗
  • 1106年,湖北荆州,陈渊,是年,有送陈瓘诗
  • 1107年-1108年,浙江杭州,知县,三月十九日,到余杭任
  • 1109年,河南商丘,敦宗院宗子博士,到南京
  • 1110年,河南商丘,敦宗院宗子博士、承议郎,在南京。是年三月,磨勘转承议郎
  • 1110年-1111年,河南商丘,承议郎,在南京。朝旨罢敦宗院
  • 1112年-1113年,浙江绍兴,知县,赴萧山知县。公劝民浚治湘湖,溉田数千顷,是岁大熟,邑民感德,为公立祠。
  • 1114年,河南开封,朝奉郎,磨勘转朝奉郎
  • 1114年-1116年,河南开封,提点均州明道观,差提点均州(湖北均县)明道观
  • 1117年-1118年,江苏苏州,提点成都府国宁观,寓毗陵。二月,除提点成都府国宁观
  • 1118年-1119年,江苏苏州,朝散郎、提点成都府国宁观,寓毗陵。磨勘转朝散郎
  • 1119年-1122年,江苏苏州,秘书郎、提点成都府国宁观,十二月召杨时为秘书郎 。有文
  • 1122年,江苏苏州,秘书郎、市易务,除监常州市易务,而公初不知也。命下,公自以尝着论言市易之非,岂可躬自为之。欲退,阙而未能
  • 1122年,浙江金华,教授,是年,公如婺州,权教授
  • 1122年-1123年,浙江金华,通判,在婺州。权通判
  • 1123年,浙江金华,通判、朝请郎,磨勘转朝请郎,退市易阙不赴
  • 1123年-1124年,浙江金华,秘书郎,公自婺州还毗陵。有言语
  • 1124年,江苏苏州,校书郎,三韩使人将至,传公虑前言之不信也,遂力荐于朝。九月丙戌杨时为校书郎
  • 1124年,江苏苏州,秘书郎,冬十月,御笔以秘书郎召,仍令上殿
  • 1125年,河南开封,著作郎,在京。迁著作郎
  • 1125年-1126年,河南开封,迩英殿说书,在京,除迩英殿说书,有谢表
  • 1126年,河南开封,迩英殿说书兼国子监祭酒,在京。有上表
  • 1126年,河南开封,右谏议大夫、国子监祭酒,覃恩转朝奉大夫
  • 1126年,河南开封,右谏议大夫,上书乞追夺王安石爵,毁去孔庙配享之像。准奏。谏官冯獬上疏诋公,公亦罢祭酒
  • 1126年,河南开封,右谏议大夫、给事中,除给事中,具奉辞免,降诏不允
  • 1127年,河南开封,徽猷阁直学士,在京,除徽猷阁直学士,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
  • 1127年,河南开封,徽猷阁待制,钦宗察公恳辞出于至诚,可改除徽猷阁待制,提举崇福宫。有谢表
  • 1127年,江苏苏州,徽猷阁待制、提举崇福宫,提举祟福宫
  • 1127年-1128年,江苏扬州,工部侍郎,除工部侍郎。时入见,首言自古圣贤之君未有不以讲学为先务者上深然之。受殿中侍御史张忠献公浚称赏。内相汪公藻时当草制以纪当日圣语
  • 1128年,江苏扬州,工部侍郎、朝散大夫,用覃恩转朝散大夫
  • 1128年,江苏扬州,工部侍郎兼侍讲,除兼侍讲,有谢表
  • 1128年-1129年,江苏扬州,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除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有谢表
  • 1130年-1135年,福建将乐,朝请大夫、龙图阁直学士,居龟山故居。乞致仕,准告,转朝请大夫,依前龙图阁直学士致仕,有谢表
朱熹南宋 1130 — 120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0—1200 【介绍】: 徽州婺源人,徙居建阳考亭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遁翁沧洲病叟别称紫阳云谷老人
朱松
高宗绍兴十八年进士,为同安主簿
孝宗淳熙中,知南康军,改提举浙东茶盐公事。
时浙东大饥,乃单车按行境内,救荒革弊。
光宗时历知漳州,任秘阁修撰等。
宁宗初,以焕章阁待制提举南京鸿庆宫
庆元二年,落职罢祠。
卒后追谥文
受业于李侗,得程颢程颐之传,兼采周敦颐张载等人学说,集北宋以来理学之大成。
主持白鹿洞岳麓书院,讲学五十余年,弟子众多。
其学派被称为闽学,或考亭学派、程朱学派。
曾被韩侂胄视为伪学,加以禁止。
有《四书章句集注》、《伊洛渊源录》、《名臣言行录》、《资治通鉴纲目》、《诗集传》、《楚辞集注》,及后人编纂的《朱子语类》、《朱文公文集》等。
全宋诗
朱熹(一一三○~一二○○)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溯翁,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
高宗绍兴十八年(一一四八)进士,授泉州同安主簿
罢归请祠,监潭州南岳庙
孝宗朝,历官秘书郎,知南康军,直秘阁提举江西、浙东常平茶盐,江西提刑秘阁修撰
光宗即位,知漳州
绍熙四年(一一九三),知潭州荆湖南路安抚。
宁宗即位,除焕章阁待制侍讲,寻提举南京鸿庆宫
庆元二年(一一九六)韩侂胄专政,行伪学党禁,落职罢祠。
六年,卒,年七十一。
嘉定二年(一二○九)追谥文
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从祀孔庙
登第五十载,任地方官仅七年半,立朝时间更短,生平主要从事著述和讲学,是宋代理学集大成者。
有《楚辞集注》八卷、《诗集传》二十卷等。
文集版本甚多,生前即有无名氏编刊之《晦庵先生文集》前集十一卷,后集十八卷,卒后,有宁宗时浙江官刻之《晦庵先生文集》一百卷。
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建安书院雕印,除集一百卷外,并附王遂辑续集十一卷及余师鲁辑别集十卷。
自宋末至明、清,仍续有增补、刊刻。
事见《勉斋》卷三六《文公朱先生行状》,《宋史》卷四二九有传。
 朱熹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十一年(一五三二)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其中卷一至卷一○及别集卷七诗部)为底本,校以宋宁宗时刻本(简称宋本)、明成化十九年(一四八三)刻本(简称成化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朝鲜朝英辛卯(一七七一)刊《朱子大全》(简称鲜本)等。
底本卷末考异,酌予吸收。
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十一、十二卷。
词学图录
朱熹(1130-1200) 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别称紫阳谥文
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侨寓建阳(今属福建)
理学家。
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通鉴纲目》等,词有《晦庵词》。
全宋文·卷五四二八
朱熹(一一三○——一二○○)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遁翁
祖籍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生于福建尤溪(今福建尤溪)
绍兴十八年进士及第,调泉州同安县主簿
任满还家,著书讲学达二十馀年。
淳熙五年,知南康军
在任期间,重建了著名的白鹿洞书院
八年,就任提举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公事。
绍熙元年,知漳州
四年,除知潭州荆湖南路安抚使,这期间修复了岳麓书院
五年,诏为焕章阁待制侍讲
同年被罢免,回到福建考亭主讲紫阳书院,又别称考亭紫阳,继续著书立说。
庆元六年病逝,年七十一。
朱熹一生做官时间很短,主要从事于著书讲学。
他上承二程的学说,又加以阐释发挥,成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朱熹著述甚富,计有文集一百卷、续集十一卷、别集十卷,《上蔡先生语录》三卷,《河南程氏遗书》二十五卷,《河南程氏外书》十二卷,《名臣言行录》前集十卷、后集十四卷,《近思录》十四卷,《四书章句集注》十九卷,《太极图解》注一卷,《通书解》一卷,《伊洛渊源录》十四卷,《诗集传》八卷,《资治通鉴纲目》五十九卷,《楚辞集注》八卷,《朱子语类》一百四十卷等,俱存世。
事见黄干朱先生行状》(《勉斋》卷三六,《宋史》卷四二九本传。)
主要活动
  • 1148年,进士
  • 1151年-1157年,浙江杭州,县主簿,春,赴临安铨试中等,授左迪功郎、泉州同安县主簿,待次
  • 1158年-1173年,福建武夷山市,监潭州南岳庙,差监潭州南岳庙
  • 1174年-1176年,福建武夷山市,宣教郎、主管台州崇道观,始拜命,改宣教郎,奉祠
  • 1176年-1178年,冲祐观(福建武夷山市),差管武夷山冲祐观,差管武夷山冲祐观
  • 1179年-1181年,江西铅山,知南康军,是月,省劄复趣之任,遂行
  • 1181年-1182年,福建武夷山市,提举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公事,以右相王淮荐,改除提举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公事,拜命,乞赴行在奏事
  • 1182年,浙江台州,江西提刑,改除朱熹为江西提刑。是日,离台州巡历
  • 1182年,福建武夷山市,直徽猷阁,受职名,仍辞江东提刑任,并请祠
  • 1183年-1185年,福建武夷山市,主管台州崇道观,差主管台州崇道观
  • 1185年-1187年,福建武夷山市,主管华州云台观,夏四月,差主管华州云台观
  • 1187年,福建武夷山市,主管南京鸿庆宫,是月,差主管南京鸿庆宫。尤袤送差敕来,有诗感慨之
  • 1188年,浙江杭州,江西提刑,诏依旧职名江西提刑,立即放行
  • 1188年,福建武夷山市,直宝文阁、主管西京嵩山崇福宫,朱熹除直宝文阁、主管西京嵩山崇福宫
  • 1188年-1189年,福建武夷山市,主管西太乙宫、兼崇政殿说书,除主管西太乙宫、兼崇政殿说书
  • 1189年,福建武夷山市,秘阁修撰、主管西京嵩山崇福宫,除秘阁修撰,依旧主管西京嵩山崇福宫
  • 1189年,福建武夷山市,直宝文阁,依旧直宝文阁,降诏奖谕
  • 1189年-1191年,福建武夷山市,知漳州,始拜命
  • 1191年-1192年,福建建阳,秘阁修撰、主管南京鸿庆宫,乃拜命
  • 1193年,福建建阳,主管南京鸿庆宫,差主管南京鸿庆宫
  • 1194年,福建建阳,知潭州,有旨趣之任,遂拜命
  • 1194年,浙江杭州,焕章阁待制兼侍讲,奉御笔不允,乃拜命,始系衔供职
  • 1194年,浙江杭州,焕章阁待制兼兼实录院同修撰,差兼实录院同修撰,再辞,不允,乃拜命
  • 1194年-1195年,福建建阳,焕章阁待制、提举南京鸿庆宫,诏依旧焕章阁待制,提举南京鸿庆宫
  • 1195年-1196年,福建建阳,秘阁修撰、提举南京鸿庆宫,诏依旧秘阁修撰、提举南京鸿庆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