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宋朝
释安民
释安民字密印
嘉定府朱氏子也。
初讲楞严于成都有声。
时圆悟居昭觉因造焉。
值悟小参举国师三唤侍者因缘。
赵州拈云。
如人暗中书字。
字虽不成文彩已彰。
那里是文彩已彰处。
闻心疑之。
告香入室。
悟问。
主讲何经。
对曰。
楞严。
悟曰。
楞严有七处徵心八还辩见。
毕竟心在何处。
多呈义解。
悟皆不肯。
复请益。
悟令一切处作文彩已彰会。
僧请益十玄谈。
方举问君。
心印作何颜。
悟厉声曰。
文彩已彰。
闻悦然自谓至矣。
悟示钳锤罔指。
一日白悟。
弗举话待某说看。
悟曰诺。
曰寻常拈锤竖拂岂不是经中道一切世界诸所有相皆即菩提妙明真心。
悟笑曰。
尔元来在这里作活计。
又曰。
下喝敲床时岂不是返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
悟曰。
尔岂不见经中道。
妙性圆明离诸名相。
于言下释然。
于是罢讲侍圆悟。
因悟出蜀居夹山
从行。
悟为众小参举古帆未挂因缘。
闻未领遂求决悟曰。
尔问我。
举前话。
悟曰。
庭前柏子。
即洞明谓悟曰。
古人道如一滴投于巨壑。
殊不知大海投于一滴。
悟笑曰。
奈这汉何。
悟说偈曰。
休誇四分罢楞严。
按下云头彻底参。
莫学亮公亲马祖
还如德峤访龙潭
七年往返游昭觉。
三载翱翔上碧岩
今日烦充第一座。
百花丛里现优昙。
未几开法保宁
迁华藏大弘圆悟之道。
后示寂于本山。
阇维舍利颇剩人或穴地尺许皆得之。
尤光明莹洁。
心舌不坏。
并建塔焉。
字密印
嘉定朱氏子也。
初讲楞严于成都
有声。
时圆悟居昭觉。
因造焉。
值悟小参。
国师三唤侍者因缘。
赵州拈云。
如人暗中书字。
字虽不成。
文彩已彰。
那里是文彩已彰处。
闻心疑之。
告香入室。
悟问座主讲何经。
对曰楞严。
悟曰楞严有七处徵心。
入还辨见。
毕竟心在何处。
多呈义解。
悟皆不肯。
复请益。
悟令一切处。
作文彩已彰会。
僧请益十玄谈。
方举问君心印作何颜。
悟厉声曰。
文彩已彰。
闻悦。
然自谓至矣。
悟示钳锤罔措。
一日白悟。
弗举话。
待某说看。
悟曰诺。
曰。
寻常拈锤竖拂。
岂不是经中道。
一切世界诸所有相。
皆即菩提妙明真心。
悟笑曰。
你原来在这里作活计。
又曰。
下喝敲床时。
岂不是返闻闻是性。
性成无上道。
悟曰。
你岂不见经中道。
妙性圆明。
离诸名相。
于言下释于。
于是罢讲侍圆悟。
因悟出蜀居夹山
从行。
悟为众小参。
举古帆未挂因缘。
闻未领。
遂求决。
悟曰。
你问我。
举前话。
悟曰。
庭前柏子。
即洞明。
谓悟曰。
古人道。
如一滴投于巨壑。
殊不知大海投于一滴。
悟笑曰。
奈这汉何。
悟说偈曰。
休誇四分罢楞严。
按下云头彻底参。
莫学亮公亲马祖
还如德峤访龙潭
七年往返游昭觉。
三载翱翔上碧岩
今日烦充第一座。
百花丛里现优昙。
未几开法保宁
迁华藏。
大弘圆悟之道。
后示疾于本山。
阇维舍利颇剩。
人或穴地尺许皆得之。
尤光明莹洁。
心舌不坏。
并建塔焉。
禅师生于嘉定府朱氏。
讳安民
字密印
有异表。
声若洪钟。
心契圆悟之机。
圆悟举首众。
曰。
休誇四分罢楞严。
按下云头彻底参。
莫学亮公亲马祖
还如德峤访龙潭
七年往返游昭觉。
三载翱翔上碧岩
今日烦充第一座。
百花丛里现优昙。
初开讲于成都
雅称楞严独步。
因访友过昭觉。
适圆悟小参。
赵州南阳三唤侍者话云。
如人暗中书字。
字虽未成。
文彩已彰。
且道那里是文彩已彰处。
闻疑之。
次日拟行。
踌躇未决。
其友谓曰。
君既匡徒领众。
文彩日彰。
倘有从上道理。
消不去处。
直与堂头和尚
坐而商略。
何不可耶。
顾而蕴结胸次。
无乃病乎。
唯唯。
遂告香入室。
圆悟徐举楞严。
徵其心之所在。
多呈义解。
悟笑曰。
座主他日入地狱。
莫怨老僧不道。
愕然折节。
胡跪求说前旨。
悟又笑曰。
文彩已彰。
俯首出。
而叹曰。
禅门委有长处。
叶公之龙不足贵也。
即散讲依栖焉。
一日白圆悟曰。
和尚休举话。
待某说看。
寻常拈椎竖拂。
岂不是经中道。
一切世界诸所有相。
皆即菩提妙明真心。
下喝敲床时。
岂不是反闻闻自性。
性成无上道。
悟唾之曰。
你元来在者里作活计。
于此信入。
复请曰。
古帆未挂时如何。
悟曰。
庭前柏树子。
积滞顿豁。
踊跃趋出曰。
古人道一滴投于巨壑。
殊不知巨壑投于一滴矣。
于是之美誉溢丛林。
佛鉴闻而笑曰。
何日吹到蒋山门下。
别有商量在。
后谒鉴。
鉴问曰。
佛果有不曾乱为人说底句。
曾向你说么。
对曰。
合取狗口。
鉴变色震声曰。
不是者个道理。
曰。
无人夺你盐袋。
叫作甚么。
鉴曰。
佛果若不为你说。
我为你说。
曰。
和尚疑时退院别参去。
鉴呵呵大笑。
以殊礼延之。
遂开法保宁
建康缁素。
至华藏。
升座以篆钥委之。
座下各趋而去。
知中计。
叹曰。
三十年弄马骑。
今日却被驴子扑。
是时海内宗风大盛。
丛林最小者。
千指聚集。
独严持风裁榻。
无杂宾春㸑之役。
常躬为之。
至法鼓鸣时。
龙蛇竞势。
不禁也。
示众曰。
众卖花兮独卖
青青颜色不如红。
算来终不与时合。
归去来兮翠蔼中。
可笑古人恁么道。
大似逃峰赴壑。
避溺投火。
争如随分到尺八五分钁头边。
讨一个半个。
虽然如是。
山僧半个也不要。
何故富嫌千口少。
贫恨一身多。
又从华藏退居。
故里之中峰。
乃以圆悟白拂。
付之宝印。
会圆悟归蜀。
遣印省之。
悟问曰。
从上诸圣以何接人。
印竖拳悟曰。
此是老僧用底作么生。
是从上诸圣用底。
印以拳挥之。
悟亦举拳。
相交大笑。
一众改观。
民公之望益重。
竟无疾。
终于本山。
阇维。
心舌不坏。
舍利无数。
细民穴地尺许。
皆得之尤。
光明莹洁焉。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二
释安民字密印嘉定米氏子也。
初至成都,讲《棱严》有声于时。
闻圆悟居昭觉,因造焉。
值悟小参,举“国师三唤侍者”因缘,“赵州拈云:‘如人暗中书字,字虽不成,文彩已彰。
那里是文彩已彰处?
’”闻,心疑之,告香入室,悟问:“座主讲何经?
”对曰:“《棱严》。
”悟曰:“《棱严》有七处徵心,八还辩见,毕竟心在何处?
多呈义解,悟皆不肯。
复请益,悟令一切处作文彩已彰会。
僧请益十玄谈,方举问:“君心印作何颜?
”悟厉声曰:“文彩已彰。
闻悦然,自谓至矣。
悟示钳锤,罔措。
一日,白悟:“弗举话,我自说之。
”悟曰:“诺。
曰:“寻常拈锤竖拂,岂不是经中道一切世界诸所有相皆即菩提妙明真心?
”悟笑曰:“你原来在这裹作活计。
又曰:“下喝敲床时,岂不是返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
”悟曰:“你岂不见,经中道妙性圆明,离诸名相?
于言下释然,于是罢讲,侍圆悟。
出蜀,居夹山从行。
悟为众小参,举古帆未挂因缘,闻未领,遂求决,悟曰:“试问之。
举前话,悟曰:“庭前柏子。
即洞明,谓悟曰:“古人道如一滴投于巨壑,殊不知大海投于一滴。
”悟笑曰:“奈这汉何?
”悟说偈曰:“休誇《四分》罢《棱严》,按下云头彻底参。
莫学亮公亲马祖,还如德峤访龙潭
七年往返游昭觉,三载翱翔上碧岩
今日烦充第一座,百花丛里现优昙。
”未几,开法保宁,迁华藏,大宏圆悟之道。
后示寂于本山,阇维,舍利丛生,人或穴地尺许皆得之,尤光明莹洁,心舌不坏,并建塔焉。
释慧晖南宋 1097 — 1183
自得禅师
名慧晖
会稽张氏之宠子也。
自少割爱辞亲。
得度于澄炤寺
孤锡云游。
长芦真歇
以为有所證。
于闪电机下。
竟南归。
所遇丛社如逆旅。
一阅而弃之。
遂投谒于觉宏智和尚
宏智威德自在。
道望隆当世。
当世见者。
皆为神悚。
独心负所畜。
不藉通词。
特拟观光。
于座下。
宏智熟视而容之。
微疑其所以。
乃自请挂塔。
宏智
至榻前。
诘以宝镜颂。
骤进语。
智正色。
遣出之。
乃折节自悔。
从前宝惜一齐放下。
一夕圣僧前烧香。
宏智来前。
见之。
顿悟大旨自尔。
问答无滞。
得授记莂焉。
绍兴丁巳
开法补陀。
驰其提唱。
语于宏智
宏智大悦。
其语曰朔风凛凛扫寒林。
叶落归根露赤心。
万派朝宗舡到岸。
六窗虚映投针。
本成现莫他寻性地。
閒閒耀古今。
户外冻消。
春色动四山。
浑作木龙吟。
又曰。
释迦老子穷理尽性。
金口敷宣一代时教。
珠回玉转。
被人唤作拭不净故纸。
达磨祖师以一乘法。
直指单传面壁九年
不立文字。
被人唤作壁观婆罗门。
且道作么生行履。
免被傍人指注。
衲被蒙头万事休。
此时山僧都不会。
又曰。
巢知风。
穴知雨。
甜者甜兮苦者苦。
不须计较作思量。
五五从来二十五万般。
施设到平常。
此是丛林饱参句。
诸人还委悉么。
野老不知
鼕鼕打鼓祭江神。
谷之神枢之要里许旁参。
回途得妙。
云虽动而常閒。
月虽晦而弥炤。
宾主交参。
偏兼到。
十洲春尽花凋残。
珊瑚树林日杲杲。
于是补陀风范与天童并峙。
其迁万寿。
次吉祥。
又雪窦。
皆名公巨卿为之劝请。
淳熙丙申
有诏补净慈。
上堂曰。
皮肤脱落绝方偶。
明了身心一物无。
妙入道寰深静处。
玉人端驭白牛车。
妙明田地达者还。
稀识情不到唯證。
方知白云儿灵。
灵。
自炤青山父卓卓。
常存机分顶后光智契。
劫前眼所以道。
新丰路兮峻仍皾。
新丰洞兮湛然沃。
登者登兮不动摇。
游者游兮莫忽速。
亭堂虽有到人稀。
林泉不长寻常木。
诸禅德向上一著。
尊贵难琉璃殿。
上不称尊翡翠。
帘前还合伴与么。
时针线贯通真宗
不坠合作么生施设。
满头白发离岩谷。
半夜穿云入市廛。
当是时大振曹洞宗风者。
多出宏智之门。
瑞岩有石窗恭。
光孝有了堂彻。
常州善权有法
而闻庵居翠岩
法真居清凉。
乃至大洪长芦皆属焉。
以故净慈典职班序者。
半皆诸方弟侄。
酬唱叶谐。
称为新丰韵也。
庚子秋
退归雪窦。
白发垂肩。
逍遥怡怿。
爱携禅客
谈空白日。
而笑落青山。
常作偈曰。
重重去尽自平常。
煖风和日渐长。
户外鸟啼声细碎。
岩花狼藉满山房。
癸卯冬月二十九。
沐浴而逝。
痊于明觉塔右。
赞曰。
晖公以奇隽之。
姿英发锐。
上睹影响。
于掣电光中。
便肯承当。
及入天童炉鞴镕成大器。
辄能振大声。
以达九重。
其境何顺也。
细简今古。
匪流则亢矣。
公乃履满不溢。
顺而能节。
何谦以退也。
芳型在望。
不禁高山仰止之思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