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宋朝
释普度南宋 1199 — 1280
禅师普度者。
出史氏。
刊江人也。
刊俗浮华。
不乐家居。
正信友。
出入僧伽蓝。
结出世缘。
熏久机熟。
竟斩发焉。
自号虚舟
入讲肆。
精贯楞伽唯识。
昼倦𠙥几假寐。
梦游于俗。
俗境宛然。
佥有术士。
相其面曰。
公乃玉堂金马中客。
何堕于僧数。
唾之曰。
我既登释谱。
不受你辈雌黄也。
觉则汗流愧悚。
于是废卷枯坐。
不言者累日。
同学请入筵。
曰。
此非究竟。
听之何为。
且诸佛涅槃之旨。
岂言诠能及哉。
同学病其狂。
即负钵袋而去。
遍走江南
诸有道名之社弗生怠忽。
乃谒无得通禅师常州华藏寺
是日同谒者三十馀人。
通公独许参堂。
得入通公之室。
每求佛法大意。
通每低声曰。
佛法尽有待无人处向你说。
益心疑。
夜静私抵通公榻下。
哀求不已。
通又低声曰。
将谓无人那。
乃指复自点胸数下。
则瞑目悄然。
惊趋出。
于是参究愈切。
坐立如木偶人
会通公示众曰。
破一微尘出大经。
鸢飞鱼跃更分别。
不将眼看将心看。
已见重敲火里冰。
脱然省发于座下。
通乃召曰。
不与万法为侣者。
是甚么人。
对曰。
金香炉下铁昆崙。
曰。
将谓者矮子有甚长处。
见解却只如此。
拜曰。
谢和尚證明。
通大喜之。
于是久侍华藏。
师子相契。
如水乳也。
通公每勉出世。
启曰。
行道之日无穷。
事师之期有限。
师寿纵愈赵州
普度薄福。
一旦填沟壑
再欲蒙师教诲。
其可得乎。
通公为之俛首恻然。
公殁。
乃离华藏。
经行石头城
夜宿袈裟院。
适东西两房。
争法产搆讼。
数年不已。
释以片言。
两僧悲泣悔过。
俱以家业属
发笑而去。
自此随方说法。
或久或近。
三十馀年如一日。
尝示众曰。
邪人说正法。
正法悉皆邪。
正人说邪法。
邪法悉皆正。
卓拄杖云。
正耶邪耶。
又卓云。
说邪不说邪。
向者里拣辨得出。
黄金为屋未为贵。
玉食锦衣何足荣。
又曰。
万法是心光。
诸缘惟性晓。
本无迷悟人。
只要今日了。
既无迷悟。
了个甚么。
千言万语无人会。
又逐流莺过短墙。
径山燬。
朝旨以居之。
年八十。
力图兴复。
巨细行役。
尚自董焉。
其谦让不遑。
待后进如先辈
从未以老自称。
二载
径山落成。
时元世祖庚辰也。
每逢通公忌日。
必展真烧香进食垂涕。
门下感之。
率白首亲依
故唱和妙叶。
冠绝一时。
竺西坦归省于
大书一偈委之。
俄就匡床化去。
其偈曰。
八十二年。
驾无底船。
踏番归去。
明月一天。
时坦居天童。
天童及门复有怀信等。
而大度公之声。
怀信松源岳五世之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