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唐朝
僧省躬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睦州相庐人。
然不知姓氏所从出。
童年即强识。
志大言高。
耆宿皆伟其器。
从师隶业圣德寺
姑苏开元道恒师
习毗尼。
殊爱其勤谨。
晚讲训维扬著顺正录十卷。
世呼淮南记主。
自号清冷山
沙门云。
释省躬
睦州桐庐人也。
为童强识。
耆宿呼语怪其志大而言高。
每厌樊笼。
忽投圣德寺慕道从师。
敕恩得度。
性灵天发于毗尼道。
学如温习。
复择名师得姑苏开元道恒师
曰。
甚矣吾得也。
门人日益亲。
及乎探颐精微愈征愈远。
时有击论互指为迷者必请见。
为其判之。
坐分曲直。
谚曰。
义尽省躬
言到义无不尽也其博综律乘捍禦师门也若此。
曰。
自吾有也恶言不闻矣。
避席叶拱而对曰。
某不佞也。
仰师之道。
若采扶桑以啖𧔞蚕。
所患者未能呕繁丝以报主耳。
曰。
视子吐园客五色丝。
可供黼绣之资。
言太谦矣。
晚赴维扬之召。
广训徒焉。
然其满口雌黄品藻否臧古今之义。
生徒明敏者各录之。
都加润色号顺正记。
十卷行之。
复著分轻重物仪别行沿袭十三章门。
条例外加近世现有物之重轻。
颇为要用。
复高儒学作碑颂越多。
以其曾化邪沟。
故呼淮南记主。
自号清冷山沙门焉。
僧巨方唐 647 — 727
释巨方
姓曹氏
安陆人也弱龄干节立身从师。
禀业于州治明福院朗禅师
而听诵法华维摩二经。
功毕受具。
讲述南宗论数席。
即拂衣而起。
禅会必参。
后造北宗秀公所锐精稽考。
一见默许之。
秀问曰。
白云散处如何。
曰不昧也。
又。
问。
到此间后如何。
曰正见一枝生五叶。
秀颔之。
数载之间入室侍对。
庶几真道罕有伦儗。
乃辞观方至上党寒岭而居积稔之间学徒数百。
求请无阻。
凡所提唱真妄同源迟速异剂。
得心助道在乎修治。
大较如此。
郓帅吴文涣侍中
钦慕其风遣使请归。
建安国院传法化徒。
尚祖风者不离于席。
顿悟多矣。
郓帅问曰。
今日后如何。
答云。
地布金沙人安宝刹。
吴帅信伏。
因兹一府军民咸加宗仰。
吴氏家无少长。
重若神明。
檀施丰厚。
后于五台山道化。
涉二十馀载入灭。
时告众曰。
吾齿尽于此矣。
言讫长逝。
春秋八十一。
开元十五年九月三日全身入塔云。
河中府安国院释智封
姓吴氏
怀安人也。
中年学道励操谨躬。
行头陀之行。
卯食之后水浆不度齿焉。
于本州清静寺恒法师下落发受具。
综习唯识论。
或人所诘责之以滞于名相。
愤发罢讲。
游行登武当山秀师会。
疑冰解泮。
思养圣胎。
倏辞出蒲津安峰山。
禁足十年。
木食涧饮。
州牧卫文升请归城内建新安国院居之。
因兹奔走毳衣。
蔚然繁盛。
使君问曰。
某今日后如何。
对曰。
日从濛泛出照树全无影。
使君初不喻旨。
拱叶而退。
少选开晓充诎于怀。
来往中条山二十馀年。
俭薄不充。
得其道者不可胜纪。
入灭后门人于州北三十步建塔焉。
僧志鸿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
湖州长城下若人,俗姓钱名俨字志鸿
少出家于石门乡寺。
具戒后,往苏州道恒习经。
因感前人释《南山抄》否臧无准,遂集四十余家解律之言,成《搜玄录》二十卷。
代宗大历间澄观为作序。
春秋一百有八岁,敕署长寿大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姓钱氏
湖之长城下若人。
本名俨
志鸿字也。
少出家于乡里之石门寺
即梁之静林寺也。
纳具后。
茂苑道恒师
研覈律部。
昙清省躬相切磋。
意以为先德之释南山钞。
未尽善。
乃著搜玄录二十卷。
尽囊括大慈灵岩已下。
四十馀家之说。
华严疏主澄观
大历间
为作序引。
以冠其首。
春秋百有八岁。
矣尚无恙。
诏号长寿大师
世不敢以名而以字。
则其尊之可知。
释志鸿
俗姓钱氏
湖州长城下若人。
本名俨
志鸿字也。
少出俗于石门乡寺。
则梁静林也。
削染受具讫。
茂苑道恒师盛集研覈精微。
昙清省躬互相切磋。
卒成洪绪。
然慊先德释南山钞。
商略不均否臧无准。
捕蝉忘后补衮不完。
囊括大慈灵崿已下四十馀师记钞之玄。
勒成二十卷。
号搜玄录
大历中华严疏主澄观披寻。
乃为序冠于首。
然其解判不无所长。
其如科节繁碎是其短也。
春秋一百有八岁。
敕署为长寿大师焉。
近世止行其字而已。
今双林累遭兵革。
加以水潦碑碣失踪。
閟于言行也。
吁其俨公氏族本生。
必与南山律师相同。
亦为美事矣。
僧良秀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姓郭氏
蒲津人也。
年及佩觿
乃披剃于中条山柏梯寺。
通经受具。
勠力讲业。
贞元四年
诏参罽宾三藏般若。
译大乘理趣六波罗蜜经。
五年二月四日
写成十卷进上。
寻诏造疏。
有谢表。
荐同脩疏沙门谈筵于本寺开演。
不录赠谈筵。
道恒
等。
帛九十疋。
内给事毛琦瑛。
宣诏慰问。
释良秀
姓郭氏
蒲津人也。
年及佩觿挺然离俗。
乃往中条山柏梯寺披削。
诵通经业受具律仪。
誓以传讲为己事。
勤苦忘疲。
三藏俱寻九流外赡。
于时籍甚孰不钦崇。
贞元四年奉诏与罽宾国般若三藏。
同译大乘理趣六波罗蜜经十卷。
至五年二月四日解座。
写本进过。
奉德宗敕。
造疏上表云。
去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右街功德使希迁
奉宣令良秀等修撰新翻大乘理趣六波罗蜜经疏者。
伏闻至道同源圣人一贯。
大雄示相演妙音于独园。
宝位分身霈湛恩于双阙。
开佛日于圣日。
降丝纶于法轮。
所以扬化慈航致人寿域。
不然岂得握真符而契合。
应休运以感通。
况以此经如来之密印群生之度门。
得白马之宝函启青龙之秘藏。
是第一义理去筌蹄。
于最后乘说无分别。
加以天文焕发睿思昭回真如契心已阐微于释氏。
般若制序谅缵文于太宗
慈云溥润于大根。
湛露垂滋于贝叶。
良秀等。
材惟末学性异生知。
谬寄讨论伏增殒越。
上承严旨徒侧管以窥天。
虔奉本师惧升堂而鼓瑟。
所修撰疏一部。
谨附王希迁随表奉进。
伏乞圣慈许令同修沙门谈筵于当寺赞演及流布中外所冀落落真言示丹青于新学。
明明像教流粉泽于将来。
帝览奏敕内给事毛瑛琦。
宣慰良秀谈筵道恒等。
宜共赐绢九十匹。
至可领取。
比修疏义甚大勤劳也。
秋热兼问。
师等各平安好在。
秀之辞笔义端时少伦匹。
终没罔知时代焉。
释莲华
释莲华
中印度人也。
兴元元年杖锡谒德宗。
乞钟一口归天竺声击。
广州节度使李复修鼓铸毕。
令送于南天竺金堆寺。
乃将此钟。
于宝军国毗卢遮那塔所安置。
后以华严后分梵夹附舶。
来为信者。
般若三藏于崇福寺翻成四十卷焉。
一云梵夹本是南天竺乌荼国王书献支那天子。
书云。
手自书写华严经百千偈中所说善财童子五十五圣者。
善知识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谨奉进上。
愿于龙华会中奉觐云。
贞元十一年也。
至十二年六月
诏于崇福寺翻译。
罽宾沙门般若宣梵文。
洛京天宫寺广济译语。
西明寺圆照笔受
智柔智通缀文。
成都府正觉寺道恒鉴虚润文。
千福寺大通證义
澄观灵邃详定。
神策军护军中尉霍仙鸣左街功德使窦文场写进。
十四年二月解座。
释昙清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史未详其族里所自。
初依道恒律师于吴之北院
与省躬相友善。
俄留南岳
讲训徒众。
元和中
阆州龙兴寺结界。
时义嵩。
方阐怀素新疏。
因举僧祗律云。
齐七树相去尔所。
作羯磨者。
名善作羯磨。
准此则四面皆取六十三步等。
如是自然界。
约令作法界上。
僧须尽集。
时清亦在。
遂广致徵难不已。
经州省。
达上听。
两街会三宗。
定夺新旧二疏。
嵩公所说。
诚亏理。
礼部外郎令狐楚
判牒云。
两街传律大德言。
昙清所引之义为正。
后著显宗记。
行世。
释昙清
未详何许人也。
幼持边幅罔或迷方。
以谨昏呶究穷佛旨。
乃负笈来吴北院道恒宗师法会。
与省躬犹滕薛之前后也。
旋留南岳化徒。
适会元和中阆州龙与寺结界。
时义嵩讲素新疏杰出辈流。
因云。
僧祇律云。
齐七树相去。
尔所作羯磨者名善作羯磨。
准此四面皆取六十三步等。
如是自然界约令作法界上僧。
须尽集时清遂广徵难。
如是往返经州涉省。
两街新旧章南山三宗共定夺。
嵩公亏理。
时故相令狐楚犹为礼部外郎判转。
牒据两街传律断昙清义为正。
天下声唱。
勇执纪纲能干城矣。
后著记号显宗焉。
系曰。
清公南山宗崛起别峰。
人咸景仰。
与嵩悟二公遇于必争之地。
果得俊。
矧夫阆苑也僻用律文三隅不反。
既成图状。
学者流传致其嵩公如填海底。
至大中玄畅公荐加褒贬贬嵩。
之转沈尾闾中矣。
释清彻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初莫知何所从来。
周游律肆。
密护根门。
然学无常师。
惟善所在。
则服膺焉。
始亲吴之开元寺北院道恒律师
其造诣深远。
华望硕德。
无不推称。
元和八年
乃摭诸家要当之说。
南山钞。
著集义记。
凡二十卷。
至十年告毕。
豫章武昌晋陵多传诵之。
释清彻
未知何许人也。
周游律肆密护根门。
即无常师唯善是与。
初于吴苑开元寺北院道恒律师亲乎阃奥深该理致。
而钟华望无不推称。
宪宗元和八年癸巳中。
约志著记二十卷。
亦鸠聚诸家要当之说。
南山钞号集义焉。
或云后堂。
至十年毕简。
豫章武昌晋陵讲士多行此义。
尝览此记。
繁广是宗。
未知其终。
系曰。
彻公言行无乃太简乎。
通曰。
繁略有据名实录也。
太史公可弗欲广三五之世事耶。
盖唐虞之前史氏淳略。
后世何述焉。
今不遂富赡职由此也。
又与弗来赴告不书同也。
诸有繁略不均。
必祛诮让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