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唐朝
李白盛唐 701年1月16日 — 762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排行十二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其先隋末窜于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出生于此。
中宗神龙元年(705)随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
今人多从此说。
近人陈寅恪谓其先为西域胡人陇西李氏乃伪托(《李太白氏族之疑问》)。
其出生地亦多异说,或谓生于条支(今阿富汗加兹尼),或谓生于焉耆碎叶(今新疆库尔勒焉耆回族自治县),亦有谓武后神功年间迁蜀而生于蜀中者。
曾官翰林供奉,因称“李翰林”。
贺知章誉为“天上谪仙”,后人又称“李谪仙”。
在蜀中度过青少年时代,玄宗开元十二年(724)出蜀漫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西入长安,北上太原,先后隐居安陆(今属湖北)徂徕山(在今山东)。
天宝元年(742)奉诏入供奉翰林
因得罪权贵,三载(744)赐金还山。
此后漫游梁宋、齐鲁,南游吴越,北上幽燕。
今人或谓天宝十二载(753)曾第三次入,学术界多以为开元年间天宝初两次入,不承认三入长安;亦有不承认开元年间曾入长安者。
天宝末安禄山叛乱,李白应召入永王李璘幕府,王室内讧,李璘兵败被杀,李白受累入狱,获释不久又被定罪流放夜郎肃宗乾元二年(759)三月于途中白帝城遇赦,返回江夏,重游洞庭、皖南。
上元二年(761),闻李光弼出镇临淮,时已届暮年,仍欲从军,半道病还,宝应元年(762)卒于当涂(今属安徽马鞍山)
代宗即位,曾以左拾遗召,其时已卒。
生平事迹详见魏颢李翰林集序》、李阳冰《草堂集序》、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及新、旧《唐书》本传。
年谱及考證生平之著作甚多,清人王琦、黄锡圭均有《李太白年谱》,今人有詹锳《李白诗文系年》,郁贤皓《李白丛考》,安旗、薛天纬李白年谱》等。
李白一生以大鹏自喻,以“安社稷”、“济苍生”为己任,欲以布衣取卿相,不愿从科举入仕,然始终未能得志。
诗与杜甫齐名,杜甫饮中八仙歌》曾咏及,《沧浪诗话》誉之为“仙才”。
作品散失甚多,今存近千首。
内容丰富,有要求报效祖国、功成身退而发泄不得志之悲愤感情者,如《行路难》、《将进酒》等;有揭露政治黑暗、忧虑国事者,如《古风五十九首》、《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有蔑视权贵、鄙弃富贵者,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江上吟》等;有同情人民疾苦者,如《宿五松山下荀媪家》、《丁都护歌》等;有描绘高山大川自然风光者,如《蜀道难》、《望庐山瀑布》等;有歌唱爱情友谊者,如《长干行》、《黄鹤楼孟浩然广陵》等。
李白论诗主张天真自然,追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之境界。
其绝句感情真挚,形象明朗,语言朴素,意境含蓄,韵味深长。
其乐府歌行名篇则熔《庄》《骚》为一炉(龚自珍《最录太白集》),“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以俊逸高畅为贵”(《艺苑卮言》卷四),感情激荡,形象雄伟,气势磅礴,色彩绚烂,常借神话传说,多用比兴、夸张手法,具有“风雨争飞,鱼龙百变”、“云从空,随风变灭”(《唐宋诗醇》卷六)之特色,形成独特之“纵逸”(《河岳英灵集》卷上)风格。
前人论李白诗歌之历史地位,常与杜甫并列。
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胡应麟则云:“才超一代者李也,体兼一代者杜也。
李如星如日揭,照耀太虚,杜若地负海涵,包罗万汇。
”(《诗薮》卷四)李集今存宋本《李太白文集》两种,皆诗文合刻,30卷。
一藏日本静嘉堂文库,有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影印本;一藏北京图书馆,为残本,缺卷十五至二十四,以缪曰芑本配。
清康熙年间缪曰芑曾据前一种翻刻,世称缪本。
注本今存元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25卷;明胡震亨《李诗通》(与《杜诗通》合称《李杜诗通》)21卷;明朱谏撰《李诗选注》13卷,将200余首指为伪作,另编《李诗辨疑》2卷;清王琦李太白全集》36卷,诗文合编,末6卷为附录,最为通行。
今人瞿蜕园、朱金城李白校注》以王注本为基础,参校各本,旁搜唐宋以来诗话、笔记以及今人研究成果,加以评笺补充,考订谬误,较详备。
近年又有安旗主编《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和詹锳主编《李白全集校注汇释评》两种问世。
今人研究著作主要有詹锳《李白诗论丛》、王运熙等《李白研究》、罗宗强《李杜略论》、裴斐李白十论》、郁贤皓《李白考论》等。
中华书局曾选择部分单篇论文于1964年出版《李白研究论文》。
资料汇编有裴斐与刘善良编《李白资料汇编(金元明清之部)》。
全唐诗》存诗25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36首、断句10。
李绅唐 772 — 846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2—846 字公垂
润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
排行二十时称李二十
又因其短小精悍,朋辈间昵称“短李”。
6岁丧父,母卢氏教以经义。
宪宗元和元年(806)进士第,释褐授国子助教,弃而南归,润州观察使李锜辟为从事
次年谋反,不从命,被囚,诛乃免。
校书郎右拾遗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御史中丞户部侍郎等职。
敬宗初立,因李逢吉构陷,贬端州司马
宝历初,因赦徙江州长史
文宗大和二年(828)滁州刺史四年寿州刺史
七年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同年擢浙东观察使
九年再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开成元年(836)河南尹,同年转宣武军节度使五年出镇淮南
武宗会昌二年(842)入朝,同平章事判度支,进尚书右仆射封赵郡公
四年再次节度淮南六年卒于任所,赠太尉谥文肃
卒后因吴湘案,诏削三官,子孙不得仕。
生平详见沈亚之李绅传》及新、旧《唐书》本传。
今人卞孝有《李绅年谱》。
善为歌诗,乡赋之年,其诗作已传诵人口。
曾撰有《新题乐府二十首》,元稹赞其“雅有所谓,不虚为文”,“病时”“尤急”。
元、白先后仿效,分别成《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与《新乐府》50首,促成中唐诗坛之新乐府运动,实为倡导者。
早年以诗文与元稹白居易相交善。
晚年因政见与李德裕相合,故共进退。
明胡震亨评其诗云:“揽笔写兴,曲备一生穷泰之感,亦令披卷者代为怃然。
”(《唐音癸签》卷七)《古风二首》传诵至今,几家喻户晓。
有《追昔游》3卷、杂诗1卷传世。
今人王旋伯有李绅诗注》。
全唐诗》存诗4卷。
《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7首,断句6。
施肩吾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希圣号栖真子
睦州分水(今浙江桐庐西北分水镇)人。
曾寓居吴兴(今浙江湖州)常州武进(今江苏武进),故亦称吴兴人,或常州人
宪宗元和十五年(820)进士第,因自伤孤寒,深惧仕途险恶,遂不待除授,即离京东归。
酷好道教神仙之术。
洪州(今江西南昌)西山为道家十二真君羽化之所,慕其真风,遂栖止以终。
生平散见《唐摭言》卷八、《唐诗纪事》卷四一、《唐才子传》卷六等。
为人风流少检,好为冶游香艳之词,故胡震亨称其“章句尚艳硕,乏韵致”(《唐音癸签》卷七)。
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0首,断句4。
殷尧藩中唐 ? — 836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36以后 排行二十三
苏州嘉兴(今浙江嘉兴)人。
宪宗元和九年(814)杨汉公荐,登进士第,官协律郎
敬宗宝历中为浙西节度判官
永乐福州从事
文宗大和七、八年(833、834)以侍御史湖南观察使李翱从事
韦夏卿之女流落潭州为舞妓,殷尧藩赋诗相赠,李翱得知,即日择士嫁之,一时传为美谈。
九年同州刺史刘禹锡参佐
事迹散见《云溪友议》卷上、《唐摭言》卷八、《唐诗纪事》卷五一。
白居易雍陶许浑相唱和。
张为诗人主客》列广大教化主及门之一。
胡震亨称其诗“有葩艳,微嫌肉丰。
鹳鹊楼》一律,独茂硕而婉,不愧初唐遗则”(《唐音癸签》卷七)。
全唐诗》存诗1卷,混入、明人之作甚多。
蒋吉
全粤诗·卷一九
蒋吉岭南人
事见清李调元《全五代诗》卷六一。
今从北京故宫博物馆藏明胡震亨清康熙刊配补钞本《唐音统签》卷七四七辑得其诗十五首,参校清李调元《全五代诗》卷六一所录同题诗。
喻凫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常州(今属江苏)人。
文宗开成五年(840)进士第,官终乌程
生平见《新唐书·艺文志四》、《吴兴志》卷一五、《唐诗纪事》卷五一、《唐才子传》卷七。
姚合贾岛李商隐等人交往唱和,后辈诗人皆称为“喻先辈”。
尤与方干善。
卒,有《哭喻凫先辈》诗,云:“日夜役神多捐寿,先生下世未中年”。
据此知其年寿甚促。
为诗苦吟,诗学贾岛
方干称其“所得非众语,众人那得知
才吟五字句,又白几茎髭”(《赠喻凫》)。
多作五律,胡震亨称“五言闲远朗秀,选句功深,自称无罗绮铅粉,殆亦实语”(《唐音癸签》卷八)。
辛文房亦谓“晚岁变雅,亦风靡,专工小巧,高古之气扫地,所畏者务陈言之是去耳”(《唐才子传》)。
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喻凫诗》1卷。
全唐诗》存诗1卷又1首。
《全唐诗逸》存断句3联。
《全唐诗续拾》补诗2句。
韩琮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
字成封(一作代封)。
穆宗长庆四年(824)进士第,初任陈许节度使王茂元判官,后任司封员外郎
宣宗大中五年(851)前后擢户部郎中,迁中书舍人
十二年湖南观察使,待将士不以礼,被逐。
懿宗咸通中仕至右散骑常侍
事迹见李商隐《为举人韩郎中琮启》、《旧唐书·柳仲郢》、《新唐书·艺文志四》、《唐才子传》卷六、《唐诗纪事》卷五八。
有诗名,韦庄《又玄集》、韦縠才调集》皆选其诗。
明胡震亨称其“咏物七字,著色巧衬,是当行手”(《唐音癸签》卷八)。
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续拾》补4首,断句1。
薛逢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陶臣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
武宗会昌元年(841)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
宣宗大中三年(849)擢为万年尉,历侍御史尚书郎
以持论鲠切,为刘瑑所排,出为巴州(一云嘉州)刺史
懿宗咸通时,复斥为绵二州刺史
召为太常少卿、历给事中,官终秘书监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旧五代史》卷六八、《唐诗纪事》卷五九、《唐才子传》卷七。
今人谭优学有《薛逢行年考》。
工诗善赋,以才名著于时。
所作《凿混沌》、《真珠帘》等赋大为时人所称。
尤工七律。
胡震亨称其“殊有写才,不虚俊拔之目。
长歌似学白氏,虽以此得名,未如七律多警”(《唐音癸签》卷八)。
辛文房则谓其“天资本高,学力亦赡,故不甚苦思。
豪逸之态,长短皆卒然而成,未免失浅露俗”(《唐才子传》卷七)。
亦擅法书,陶宗仪称其“书法浑厚奇秀”(《书史会要》卷五)。
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薛逢诗集》10卷,《别纸》13卷。
郡斋读书志》卷四中著录《薛逢歌诗》2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六、卷一九则记其《四六集》1卷、《薛逢集》1卷,诸书皆已散佚。
全唐诗》存薛逢诗1卷。
《全唐诗续拾》补收诗2首,断句1。
姚鹄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居云蜀(今四川)人。
早年隐于蜀中,常出入好士公卿之幕。
武宗会昌三年(843),以宰相李德裕之荐,登进士第
懿宗咸通十一年(870),累官至台州刺史
事迹散见杜光庭历代崇道记》、《唐摭言》卷三、《玉泉》、《唐诗纪事》卷五五、《唐才子传》卷七。
元辛文房谓其“吏材文价,俱不甚超”(《唐才子传》)。
明胡震亨则称其诗如“入河残日雕西尽”、“雪坛当醮月孤明”等为“清拔不可多得”(《唐音癸签》卷八)。
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其诗1卷,《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
韦庄唐末至五代 836 — 910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36—910,有生于847、857、860等说 字端己谥文靖,后人因称韦端己韦文靖
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东北)人。
远祖韦待价,相武后,四世祖韦应物(夏承焘说)。
幼居樊川,侨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后移居虢州与洛北乡间。
晚年居成都浣花溪杜甫草堂遗址,后人又称“韦浣花”。
孤贫力学,才敏过人。
曾长期流落江南
应试多次,昭宗乾宁元年(894)始中进士
释褐为校书郎
三年后,谏议大夫李询诏使蜀,聘为判官随行。
光化三年(900),除左补阙,曾奏请李贺贾岛温庭筠陆龟蒙等十人追赠进士及第或赠官。
天复元年(901)为西蜀王建掌书记三年蜀使朝贡京师
天祐三年(906)西蜀安抚副使,劝王建称帝,以功拜相。
武成三年(910)八月,卒于成都花林坊。
晚年崇佛,家供维摩居士
生平事迹散见《十国春秋》本传、《唐诗纪事》卷六八、《唐才子传》卷一〇及《北梦琐言》、《蜀梼杌》等书,诗中亦有自叙。
今人有年谱数种,以夏承焘韦庄年谱》为翔实。
韦庄为晚唐五代重要词人与诗人。
其词今存50余首,清艳绝伦,被称为“初日芙蓉春日”(周济《止庵论词杂著》),与温庭筠齐名,史称温韦,为花间派之代表词人。
其诗今存300余首,主要写诗人流离飘泊之经历与离别思乡之情绪,对黄巢起义前后之战乱有较真实之描写。
其中以《秦妇吟》最为有名,诗人因之被称为“《秦妇吟》秀才”。
今人颜廷亮、赵以武辑有《秦妇吟研究汇录》。
韦庄诗风清丽飘逸,“体近雅正”(《唐音癸签》卷八),近体诗尤为后人称道。
其七律,明胡震亨称曰“条畅”,清贺裳赞曰“秾丽”。
七绝造诣尤高,于晚唐诗人中仅次于杜牧李商隐
但也有人讥韦诗“浅薄”(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二),“义乏闳深”(胡震亨语)。
全唐诗》录存韦庄诗6卷,《全唐诗外编》补收2首。
韦庄之作品,生前已由其弟韦蔼编成《浣花集》,今存者已非原编。
而经今人向迪琮校订之《韦庄集》最为完备。
注本有李谊韦庄集校注》、聂安福韦庄集笺注》。
韦庄光化三年编成《又玄集》3卷,为今存“唐人选唐诗”之重要选本。
李山甫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
懿宗咸通中累举进士不第。
僖宗时,流寓河朔间。
光启时,依魏博节度使乐彦祯判官,时嗣襄王李煴乱,彦祯使山甫往见镇州王镕,欲合幽、邢、沧诸镇同盟拒,卒未成。
山甫以仕途不得意,且怨朝中大臣,遂怂恿彦祯子从训伏兵劫杀宰相王铎
后落拓不知所终。
生平事迹散见《新唐书·乐彦祯》、《南部新书》卷丁、《唐诗纪事》卷七〇、《唐才子传》卷八。
山甫落魄有不羁才,能为青白眼
文笔雄健,名著一方。
为诗多有托讽。
辛文房称其“诗文激切,耿耿有奇气,多感时怀古之作”(《唐才子传》)。
尤长于七律,“语不忌俚”(胡震亨唐音癸签》卷八)。
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李山甫诗》1卷、《李山甫赋》2卷,今皆佚。
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3首。
于武陵唐末至五代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名邺,以字行。
杜曲(今陕西长安县南)人。
宣宗大中时,举进士不第,往来商、洛、巴、蜀间。
不慕荣贵,卖卜于市,隐居自适。
山僧道士、隐者交往。
后至潇湘,爱其风景,欲卜居而不成,遂归老嵩阳别墅。
生平事迹散见《唐诗纪事》卷五八及卷六三、《郡斋读书志》卷四中、《唐才子传》卷八。
武陵工诗,尤长五律。
元辛文房称“兴趣飘逸多感。
每终篇一意,策名当时”(《唐才子传》卷八)。
明胡震亨谓其“拟项斯马戴未足,方储嗣宗司马札有余”(《唐音癸签》卷八)。
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于武陵诗》1卷、《于邺诗》1卷。
全唐诗》存于武陵诗1卷、于邺诗1卷。
《全唐诗续拾》补收诗1首。
苏拯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
昭宗时人。
尝与考功郎中苏璞叙宗党,后因行卷误触忌讳,遂为璞所怒。
事迹见《唐摭言》卷一一。
孟郊为诗,所作如《织妇女》、《医人》、《水旱祷》、《蜘蛛谕》等,有反映生民疾苦、讽世劝善之旨。
然思想平庸,气骨萎弱。
辛文房谓“气卑格下,负鱼目唐突之惭”(《唐才子传》卷一〇)。
明胡震亨亦谓其“平平,为似学究耳”(《唐音癸签》卷八)。
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著录《苏拯集》1卷,今已佚。
全唐诗》存诗1卷。
僧齐己唐末至五代 864 — 937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64—937? 俗姓胡名得生湖南长沙(今湖南长沙)人。
幼孤,7岁至大沩山寺牧牛。
性颖悟,往往取竹枝画牛背为小诗,颇为僧人称赏,遂剃度为僧。
道林寺约10年,自号“衡岳沙门”。
后又徙居庐山东林寺
后梁龙德元年(921),于入蜀途中为南平王高从诲遮留于江陵,命作僧正,遂居龙兴寺
性好放逸,爱乐山水,懒谒王侯。
乃作《渚宫莫问诗》以寄意。
约卒于后晋天福三年(938)前。
生平散见孙光宪《白莲集序》、《宋高僧传》卷三〇、《五代史补》卷三、《唐诗纪事》卷七五、《唐才子传》卷九。
己工诗,多才艺,能琴棋,擅书法,颇有诗名。
当时诗人如贯休孙光宪曹松沈彬方干等人多与之唱和。
所作《早梅》诗有“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之句,郑谷改“数枝开”为“一枝开”。
己深为钦服,称为“一字师”。
其诗多为登临题咏、酬和赠别之作,颇为时人推重,间亦流露佛教厌世之情,诚为唐末五代著名诗人。
孙光宪称其“趣尚孤洁,词韵清润,平淡而意远”。
至云“江之南,汉之北,缁儒业缘情者,靡不希其声彩”(《白莲集序》)。
明胡震亨亦评其诗“清润平淡,亦复高远冷峭”(《唐音癸签》卷八)。
己又曾与郑谷黄损等人共定葫芦、辘轳、进退等近体诗用韵诗格,又曾摭古人诗联,以类分为风、赋、比、兴、雅、颂。
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著录《白莲集》10卷、《风骚指(旨)格》1卷,今传。
白莲集》有汲古阁本、《四部丛刊》影明抄本。
全唐诗》存诗10卷。
《全唐诗续拾》补诗3首,断句4,又与牟儒联句诗1首。
周濆五代末宋初
全粤诗·卷二一
周濆连州人
周渭之弟。
事见清李调元《全五代诗》卷六一。
直斋书录解题》收其集一卷,已佚。
今从故宫博物馆藏明胡震亨清康熙刊配补钞本《唐音统签》卷七四七辑得其诗四首,参校《全唐诗》卷七七一、清温汝能嘉庆十八年刻本《粤东诗海》卷四、《粤东诗海补遗》卷一所录同题四首,又从明《永乐大典》卷二八○九辑得一首,共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