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唐朝
李茂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宗室。
李元礼子。
淮南王
险薄无行,父姬有美色,及父疾,逼之,又屏斥侍卫,断父药膳,致父馁终。
事泄,流振州而死。
李昌符晚唐 ? — 88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7 【介绍】: 唐人
李昌言弟。
僖宗中和四年昌言病,表昌符凤翔节度使留后
昌言卒,制以为凤翔节度使
光启三年,反,犯大安门,不克,奔陇州
旋被诛。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晚唐有两李昌符:一为膳部郎中,有诗集行世;一昭宗时凤翔节度使,以叛伏诛。
二人了不相涉,兹指前者。
昌符(生卒年不详),字岩梦(一作若梦,误)。
或云出大郑王房,敬宗时宰相李程曾孙(《新唐书·宗室世系表上》)。
懿宗咸通四年(863)进士第(见《唐诗纪事》卷七〇、《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唐才子传》卷八)。
而据《唐摭言》卷一〇,咸通十一年李频京兆府试时,昌符郑谷许棠等10人与府试,人谓之“十哲”(又称“咸通十哲”),则其登第之年似已迟至咸通十一年后。
僖宗朝曾任膳部郎中
曾作《婢仆诗》50首,皆中婢仆之讳,盛传京师,亦因而为御史弹劾其为文轻薄,遂谪官。
王世贞谓其《婢仆诗》“曲尽形容,颇见才致。
”(《艺苑卮言》卷八)。
事迹见《北梦琐言》卷一〇、《唐才子传》卷八。
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续拾》补1句。
唐诗汇评
李昌符,生卒年不详,字岩梦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
淮南王李神通裔孙。
进士举,久不第,因出一奇,作《婢仆诗》五十首,行卷公卿间,遂于咸通四年(863)进士第
累官至膳部员外郎郎中
郑谷李洞友善。
工诗,与张乔、许裳等合称“咸通十哲”。
有《李昌符诗集》一卷。
全唐诗》存诗一卷。
作品评论
唐咸通中前进士李昌符有诗名,久不登第,常岁卷轴,怠于装修。
因出一奇,乃作《婢仆诗》五十首,于公卿间行之。
其间有诗云:“春娘爱上酒家楼,不怕归迟总不忧。
推道那家娘子卧,且留教住待梳头。
”又云:“不论秋菊与春花,个个能噇空肚
无事莫教频入库,一名闲物要些些。
”诸篇皆中婢仆之讳。
浃旬京城盛传,为妳妪辈怪骂腾沸,尽要掴其面。
是年登第。
与夫桃杖、虎靴,事虽不同,用奇即无异也。
(晶符)工诗,在长安郑谷酬赠……尝作《奴婢》诗五十首,有云“不论秋菊与春花,个个能噇空肚
无事莫教频入库,每般闲望要些些”等句。
后为御史劾奏、以为轻薄为文,多妨政务,亏严重之德,唱诽戏之风;谪去,匏系终身。
《唐诗品》
开成以后,作者内无含意,外无宗声。
当时元气既漓,人才削薄,其致使然耳。
昌符既仕中朝,殆欲矫迹词林,以图拙构,而才非宗匠,意靡所骋,传之后世,只见狼疾。
《艺苑卮言》
李昌符《婢仆诗》五十韵,路敬延《稚子诗》一百韵,皆可鄙可笑者,然曲尽形容,颇见才致。
《载酒园诗话又编》
李昌符写景最为刻划,而无蹇涩之态,胜诸苦吟者多矣……《晓行》“破月衔高岳,流星拂晓空”,《题友人屋》“数家分小径,一水截平芜”,皆若目击。
主要活动
  • 863年,进士
罗隐唐末 833 — 90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33—909 【介绍】: 馀杭人,一说新城人,又作新登人字昭谏号江东生
本名横,以十举进士不第,改今名。
以诗文名于当世。
不受朱温徵召。
镇海军节度使钱镠辟为掌书记,后迁节度判官给事中等。
有《谗书》、《江东甲乙集》等。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33—910 本名横字昭谏号江东生余杭新城(今浙江富阳)人。
排行十五
进士,十余年不第。
懿宗咸通十一年(870)始为衡阳主簿
僖宗乾符三年(876)因父殁丁忧回乡。
除服又往游京师广明中黄巢攻陷长安,归隐于池州梅根浦。
梁太祖(朱全忠)曾以谏议召,不至。
镇海节度使钱镠光启三年(887),表奏为钱塘,迁著作郎掌书记
昭宗天祐三年(906)节度判官
后梁开平二年(908)给事中次年盐铁发运副使
寓于萧山十二月病卒。
生平见沈崧罗给事墓志》(《罗氏宗谱》引),《吴越备史》卷一,《旧五代史》本传以及《五代史补》卷一、《唐诗纪事》卷六九、《唐才子传》卷九等。
今人汪德振有《罗昭谏年谱》。
善小品文,多讽世之作。
其《谗书》5卷颇享盛名。
诗与宗人罗虬罗邺齐名,称江东三罗。
又与杜荀鹤陆龟蒙吴融郑谷等以诗往还。
诗风近于元白,雄丽坦直,通俗俊爽,诗句脍炙人口,如“今朝有酒今朝醉”、“为谁辛苦为谁甜”等,至今传为口语。
擅长咏史,各体中尤工七律。
洪亮吉云:“七律至唐末造,惟罗昭谏最感慨悲凉,沉郁顿挫,实可远绍浣花(杜甫),近俪玉溪(李商隐),……迥非他人所及。
”(《北江诗话》卷六)七绝亦有特色。
书目记载有《江东集》、《甲乙集》及其他著作多种。
今人雍文华校辑《罗隐集》(中华书局),最为完备。
今人潘慧惠有《罗隐集校注》。
全唐诗》存诗11卷又1首,《全唐诗逸》补诗1首。
《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4首,断句17。
唐诗汇评
罗隐(833-909)字昭谏自号江东生新城(今浙江富阳)人。
本名横大中咸通中屡举进士不第,遂改名隐
宗人罗邺罗虬齐名,时号“三罗”。
咸通末,为湖南观察使于瑰掌书记,官衡阳主簿
又为淮南李蔚从事
广明中,避乱归乡里。
光启三年镇海节度使钱镠表为钱塘,迁著作郎节度掌书记,转司勋郎中,充节度判官
后梁开平二年,授给事中
次年,迁盐铁发运使
卒。
工诗文。
咸通八年,曾自编其杂文为《谗书》,皆抗争愤激之言,词锋犀利,今存。
有诗集《甲乙集》十卷,亦存。
清人辑有《罗昭谏》八卷。
全唐诗》编诗十一卷。
全唐诗补逸
罗隐字昭谏馀杭人
后梁太祖开平三年卒,年七十七。
补诗一首。
字昭谏
馀杭人
屡举不第。
光启三年
吴越王钱镠表奏为钱塘
著作郎
掌书记
天祐三年判官
梁开平二年给事中
发运使
是年卒。
年八十馀。
作品评论
罗隐梁开平中累征夕郎不起。
罗衮小天倅大秋姚公使两浙以诗赠曰:“平日时风好涕流,《谗书》虽盛一名休。
寰区叹屈瞻天问,夷貊闻诗过海求。
向夕便思青琐拜,近年寻伴赤松
何当世祖从人望?
早以公台命卓侯。
答曰:“昆仑水色九般流,饮即神仙憩即休。
敢恨守株曾失意?
始知缘木更难求。
鸰原谩欲均馀力,鹤发那堪问旧游!
遥望北辰当上国,羡君归棹五诸侯。”
邺王罗绍威文学,好儒士,每命幕客作四方书檄,小不称旨,坏裂抵弃,自劈笺起草,下笔成文。
又癖于七言诗。
江头有罗隐,为钱镠客,绍威伸南阮之敬。
以所著文章诗赋酬寄,绍威大倾慕之,乃目其所为诗集曰《偷江东》。
今邺中人士,多有讽诵。
(罗)常献卷于郑相公畋。
郑女妙于篇什,每读诗,至“张华谩出如丹语,不及刘侯一纸书”,未尝不于父前三复,似慕其才。
相国或一日因到宅,遂留从容,命女下帘窥之。
女见为人迂差,永不复吟诗矣。
罗隐)诗名于天下,尤长于咏史,然多所讥讽,以故不中第,大为唐宰相郑畋李蔚所知。
《续唐三体诗》引《西清诗话》
人才高下,各有分限。
少陵太白当险阻艰难、流离困踬,杰然出语自高。
罗隐诸人,向用偏伯之国,夸雕逞奇,虽欲高,而意未尝不卑。
譬之秦武阳气慨全燕,见秦王则战掉失色;淮南王虽为神仙,谒帝犹轻其举止。
此岂由素习哉!
天禀自然,不可强力至也。
)少英敏,善属文,诗笔尤俊拔,养浩然之气……恃才忽睨,众颇憎忌。
自以当得大用,而一第落落,传食诸侯,因人成事,深怨唐室。
诗文多以讥刺为主,虽荒祠木偶,莫能免者。
)工诗、长于咏物。
罗隐诗虽是晚唐,如“霜压楚莲秋后折,雨催蛮酒夜深酤”,亦自婉畅可讽。
《诗源辨体》
律诗由盛唐变至钱、刘,由钱、刘变至柳宗元许浑韦庄郑谷李山甫罗隐,皆自一源流出;体虽渐降,而调实相承,故为正变。
《五朝诗善鸣集》
虽曰邺、齐名,毕竟于邺
《载酒园诗话又编》
温、李俱善作骈语,故诗亦绮丽。
隐之表启不减两生,诗独带粗豪气,绝句尤无韵度,酷类宋人,不知尔时何以名重至此!
邺州罗绍威至自号其集为《偷江东》,青州王师范遣使赉礼市求其一篇,然犹武人。
令狐滈登第,贺之,其父绹曰:吾不喜汝及第,喜汝得罗公一篇耳。
郑畋女频诵其诗,窥其貌寝乃已。
由今视之,亦何烦尔乎?
《载酒园诗话又编》
亦时有警句,但不能首尾温丽。
《唐音审体》
昭谏生于有唐末造,其亡已入五代矣。
今体诗气雄调响,罕与为匹。
然唐人蕴藉婉约之风,至昭谏而尽;宋人浅露叫嚣之习,至昭谏而开。
文章气运,于此可观世变。
戴京曾《罗昭冻集序》
罗昭谏诗,言中有响,《三百篇》后颇寓讽谏之意。
或者以其语多平易而忽之,要之胜填词豪艳而无当于兴感者什佰矣。
况其精邃自然处,正复不让唐之初、盛。
“三罗”其名,为最,虬次之,邺斯下矣。
罗昭谏为三罗之杰。
调高韵响,绝非晚唐琐屑,当与韦端己同日而语。
七律至唐未造,惟罗昭谏最感慨苍凉,沉郁顿挫,实可以远绍浣花,近俪玉溪
盖由其人品之高,见地之卓,迥非他人所及。
次则韩致尧之沉丽,司空表圣之超脱,真有念念不忘君国之思。
孰云吟咏不以性情为主哉!
吴子华之悲壮,韦端己之凄艳,则又其次也。
《雨村诗话》
五代自以韩偓韦庄二家为升堂入室,然执牛耳者必推罗江东。
其诗坚浑雄博,亦自老杜得来,而绝不似西江派之貌袭。
人称之者少,何也?
皮、陆辈雕文刻镂,近乎土木偶人,少生趣矣。
专裁七律,是郑都官一流,不得其源所出。
伤乱情多,时见言旨,第词无蓄意,风格告衰。
主要活动
  • 进士
  • 861年-871年,河东道蒲州(山西永济),幕僚,在令狐绹幕
  • 871年-872年,江南西道衡州衡阳木居士庙(湖南衡阳),主簿,夏,得衡阳县主簿
  • 873年-884年,淮南道扬州(江苏扬州),幕僚,在淮南节度使李蔚幕
  • 885年-887年,江南东道润州京口甘露寺(江苏镇江),从事,本年入润州周宝幕为从事,冬登甘露寺赏雪,有诗投周宝
  • 887年,江南东道杭州(浙江杭州),县令,秋,有诗送周大夫
  • 888年,江南东道杭州(浙江杭州),秘书省校书郎,钱镠表荐罗隐任秘书省著作郎,并以著作郎辟为镇海军节度掌书记
  • 889年-899年,江南东道杭州(浙江杭州),观察判官,约于本年任观察判官;杜荀鹤自池州游钱塘,有诗献隐,隐有诗表达作为观察判官之感慨
  • 900年-905年,江南东道杭州(浙江杭州),检校户部郎中兼御史中丞,十二月,左补阙韦庄奏请昭宗特赐罗隐进士第并录升三署郎中;朝廷派使者授隐“检校户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衔,隐有诗
  • 906年-908年,江南东道杭州(浙江杭州),司勋郎中,充镇海军节度判官、副使,转司勋郎中,充镇海军节度判官、副使;秋作诗酬答罗绍威
  • 909年,江南东道杭州(浙江杭州),盐铁发运使,迁盐铁发运使;十二月十三日巳时,殁于西阙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