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唐朝
金刚仙
金刚仙者。
西域人也。
居于清远峡山寺。
能梵音弹舌摇锡而咒物。
物无不应。
善囚拘鬼魅束缚蚊螭。
动锡杖一声。
召雷立震。
是日峡山寺李朴者。
持斧剪巨木。
刳而为舟。
忽登山见一盘石上有穴。
睹一大蜘蛛足广丈馀。
四蛇齧卉窒其穴而去。
俄闻林木有声暴猛吼骤。
工人惧而缘木伺之。
果睹枳首之虺长可数十丈。
屈曲蹙怒环其蛛穴。
东西其首。
俄而跃西之首吸穴之卉团。
而飞出颖脱俱尽。
后回东之首大画其目大呀其口。
吸其蜘蛛蜘蛛驰出。
以足擒穴之口。
翘屈其毒。
丹然若火。
焌虺之咽喉去虺之目。
虺懵然而复苏。
举首又吸之。
蛛不见更毒虺。
虺遂倒于石而殒。
蛛跃出缘虺之腹咀。
内齿折二头俱出丝而囊之。
跃出穴去。
讶之返峡山寺金刚仙
仙乃祈验穴振环杖而咒之。
蛛即出于僧前俨若神听。
及引锡触之。
蛛乃殂于穴侧耳。
及夜僧梦见老人捧匹帛而前曰。
我即蛛也。
复能织耳。
礼僧曰。
愿为福田之依。
语毕遂亡。
僧及觉布已在侧。
其于精妙奇巧非世茧丝之所能制也。
僧乃制而为衣。
尘垢不触。
后数年僧欲往番禺泛舶归天竺
乃于峡山金锁潭畔摇锡大呼而咒水。
俄而水辟见底矣。
以澡瓶张之。
有一泥鳅鱼可长三寸许。
跃入瓶中。
语众僧曰。
此龙矣。
吾将至海门以药煮为膏涂足则渡海若履坦途。
是夜有白衣叟挈转关榼诣寺。
家人传经曰。
金刚仙好酒。
此榼一边美酝一边毒醪。
其榼即晋惠帝曾用酖牛将军者也。
今有黄金百两奉公。
为持此酒毒其僧也。
是僧无何。
取吾子欲为膏恨伊之深痛贯骨髓。
但无计而奈何。
传经喜受金与酒。
得转关之法诣金刚仙
仙持杯向口次。
忽有数岁小儿跃出就手覆之。
日酒是龙所将来而毒师耳。
僧大骇诘传经。
传经遂不敢隐。
僧乃问小儿曰。
尔何人而相救。
儿曰。
我昔日之蛛也。
今已离其恶业。
而托生为人七稔矣。
吾之魂稍灵于常人。
知师有难故飞魂奉救。
言讫而没。
众僧聆之。
共礼金刚仙
求舍其龙子。
僧不得已而纵之。
后仙果泛舶归天竺矣。
释道简晚唐
禅师名道简
其先范阳人
史失其氏。
天姿粹美。
闲静寡言。
童子剃落。
受满分戒。
遍游丛席。
造云居。
膺禅师
与语连三日。
大奇之。
而诫令。
刻苦事众。
于是躬探井臼。
司樵㸑。
遍掌寺务。
不妨商略古今。
众莫有知者。
以腊高为堂中第一座。
先是高安洞山
有神灵甚。
膺公住三峰时受服役。
既来云居
神亦从至。
舍于枯树之下。
而树茂。
号安乐树神
属膺将顺寂。
主事僧白曰。
和尚即不讳。
谁可继者。
曰堂中
主事僧意不在
谓令拣选。
可当说法者。
佥曰第二座可。
然且摄礼。
先请
岂敢当也。
既申请。
无所辞让。
即自持道具。
入方丈。
摄众演法自如。
主事僧大沮。
知之。
一夕遁去。
安乐树神者号泣。
诘旦众追至庄。
悔过迎归。
闻空中连呼。
和尚来也。
僧问。
如何是和尚家风。
曰随处得自在。
维摩岂不是金粟如来
曰是。
曰为什么却在释迦会下听法。
曰他不争人我。
问如何是朱顶王菩萨。
曰问这赤头汉作么。
问横身盖覆时如何。
曰还盖得么。
问蛇子为什么吞却蛇。
师曰。
在理何伤。
问诸佛道不得处。
和尚还道得么。
曰汝道。
什么处诸圣道不得。
问路逢猛虎时如何。
曰千人万人不逢。
偏汝便逢。
问独宿孤峰时如何。
曰闲著七间僧堂不宿。
阿谁教汝孤峰独宿。
问古人云。
若欲保任此事。
直须向高高山顶立。
深深海里行。
旨如何。
曰高峰深海迥绝孤危。
似汝闺閤中软暖么。
又问。
丛林多好论。
尊贵边事如何。
曰要汝知唐天子不书断。
会么。
契悟精深。
履践明验。
而对机应物。
度越格量。
天下宗之。
师寿八十馀。
无疾而化。
庐州张崇为建塔于本山。
赞曰。
阳明安。
尝疏药山之语曰。
高高山上标不出。
深深海底藏不没。
其儿孙遵承之。
以为妙得其旨。
及闻云居之言。
则如真虎踞地而吼。
百兽震恐。
乃悟明安所示。
裴旻之虎也。
予为作偈曰。
高高山上立。
深深海底行。
道人行立处。
尘世有谁争。
无间功不立。
渠侬尊贵生。
詶君颠倒欲。
枯木一枝荣
禅师道简
其先范阳人
史失其氏。
天姿粹美。
闲静寡言。
童子剃发。
受满分戒。
遍游丛席。
造云居谒膺禅师
与语连三日。
大奇之。
戒令刻苦事众。
遂躬操井臼。
司樵爨。
遍掌寺务。
不妨商略古今。
众莫有知者。
以腊高为堂中第一座。
先是高安洞山
有神灵甚。
膺公往三峰。
时受服役。
既来云居
神亦从至。
舍于枯树下。
树茂。
号安乐树神
属膺将顺寂。
主事僧白曰。
和尚即不讳。
谁可继者。
曰。
堂中
主事僧。
意不在
谓令拣选可当说法者。
佥曰。
第二座可然。
且摄礼先请
岂敢当也。
既申请。
无所辞让。
即自持道具入方丈。
摄众演法自如。
主事僧大沮。
师知之。
一夕遁去。
安乐树神号泣。
诘旦众追至庄。
悔过迎归。
闻空中连呼。
和尚来也。
僧问。
如何是和尚家风。
曰。
随处得自在。
维摩岂不是金粟如来
曰是。
曰。
为甚么却在释迦会下听法。
曰。
他不争人我。
问如何是朱顶王菩萨。
曰。
问这赤头汉作么。
问横身盖覆时如何。
曰。
还盖得么。
问蛇子什么吞却蛇师。
曰。
在理何伤。
问。
诸佛道不得处。
和尚还道得么。
曰。
汝道什么处道不得。
问。
路逢猛虎时如何。
曰。
千人万人不逢。
偏汝便逢。
问。
独宿孤峰时如何。
曰。
闲著七间堂。
谁教汝孤峰独宿。
问。
古人云。
若欲保任此事。
直须向高高山顶立。
深深海里行。
意旨如何。
曰。
高峰深海。
迥绝孤危。
似汝闺阁中软暖么。
又问。
丛林多好论尊贵边事如何。
曰。
要汝知唐天子。
不会书断会么。
契悟精深。
履践明验。
而对机应物。
度越凡量。
天下宗之。
寿八十馀。
无疾而化。
庐州张崇
为建塔本山。
系曰。
同安丕禅师者。
与师同为膺公嫡嗣。
难兄弟也。
之嗣曰同安志。
志之嗣曰梁山缘观
自观。
皆失考生。
缘不及传。
观之子。
则为大阳玄矣。
别具膺公
见宋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