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唐朝
张文琮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郡望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
魏州昌乐(今河南南乐)人。
好自写书,笔不释手。
太宗贞观中,为持书侍御史,迁复州亳州刺史
高宗永徽元年(650),征拜户部侍郎
四年,出为建州刺史,有惠政,卒于官。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陈子昂《唐故袁州参军李府君清河张氏墓志铭》。
新唐书·艺文志四》载《张文琮集》20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6首,《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
高正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广平人
官至卫尉卿
工诗书。
王羲之书法,睿宗爱其锋。
曾集陈子昂周彦晖、孙正隐诗,编为《高民三宴诗集》。
乔知之初唐 ? — 690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97 一说卒于690年,不确。
排行十二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
武后垂拱元年(685)曾随左豹韬卫将军北征同罗、仆固。
万岁通天元年(696)建安王武攸宜击契丹
陈子昂友情甚笃,与王无竞沈佺期李峤初唐诗人亦有唱酬。
乔知之早年曾隐居,北征时年已近半百,殆长陈子昂十余岁。
颇有平边壮图,为御史监军同城时,陈子昂草《为乔补阙突厥表》,可复按。
有宠婢为武承嗣所夺,知之作《绿珠篇》以寄情。
婢见之感愤自杀。
承嗣大怒,遂下狱死。
生平略见《旧唐书》本传、《朝野佥载》卷二、《本事诗》、《唐诗纪事》卷六。
全唐诗》存诗1卷。
王无竞初唐 652 — 705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52—705 字仲烈排行二东莱(今山东莱州)人。
有文才,仪凤二年(677)举下笔成章科,授赵州栾城县尉,历麟台正字,累迁监察御史
垂拱二年(686),随乔知之征同罗、仆固。
殿中侍御史
因临朝斥宰相宗楚客偶语,左迁太子舍人
预修《三教珠英》。
神龙初,因诃诋权贵,出为苏州司马
后坐交张易之等,再贬岭南,卒于广州
陈子昂交谊较深,与宋之问有唱和。
生平见孙逖太子舍人王公墓志铭》、《旧唐书》、《新唐书》本传。
全唐诗》存诗5首,《全唐诗外编》补诗4首。
以《巫山》较为著名。
唐诗汇评
王无竞(652—705),字仲烈东莱(今山东莱州)人。
弱冠擢下笔成章科,授栾城
累迁殿中侍御史,预修《三教珠英》,徙太子舍人,与陈子昂宋之问友善。
神龙初,贬苏州司马
复坐党张易之,流岭南,为仇家榜杀。
全唐诗》存诗五首。
薛瑶初唐 ? — 693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93 小字仙人子。
新罗(今朝鲜南部)人。
其父薛承冲,高宗时入唐,拜左武卫将军
15岁时,其父卒,遂出家为尼。
21岁还俗,嫁郭元振为妾。
后卒于通泉
陈伯玉集》卷六有其墓志。
全唐诗》存诗1首。
孔季诩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越州山阴人字季和
孔祯子。
武则天永昌元年,擢制科。
校书郎
陈子昂常称之,以为可比卫玠
官终左补阙
东方虬武周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武周时左史,尝云百年后可与西门豹作对。
陈子昂《寄东方左史修竹篇序》称其《孤桐篇》骨气端翔,音韵顿挫,有“正始”之音。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武后时左史礼部员外郎
武后游龙门,命群官赋诗,先成者赏锦袍。
诗先成,得锦袍,及宋之问诗成,左右称善,武后夺袍衣之。
事迹散见《元和姓纂》卷一、《隋唐嘉话》卷下。
诗有风骨,陈子昂尝称誉其《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
……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修竹篇序》)。
此诗今佚。
全唐诗》存诗4首,《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
唐诗汇评
东方虬,生卒年不详,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东南)武后朝,历左史礼部员外郎等职。
曾作《咪孤桐篇》,深得陈子昂赞贯,然其诗已佚。
全唐诗》存诗四首。
徐元庆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华州下邽人
武则天时,父为县尉赵师韫所杀,元庆变姓名为驿家保。
久之,师韫以御史舍亭下,元庆手杀之,自囚诣官。
则天欲赦其死,左拾遗陈子昂以为宜先正国典,后旌闾墓。
时韪其言,元庆竟弃市。
李崇嗣武周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不详。
排行三
武后时奉宸府主簿,圣历中,曾与沈佺期等奉敕于东观修书。
又曾任许州参军,与陈子昂有交游。
事迹散见沈佺期《黄口赞序》,陈子昂夏日晖上人房别李参军序》、《酬李参军崇嗣旅馆见赠》、《题李三书斋崇嗣》,《唐诗纪事》卷六。
全唐诗》存诗3首。
王适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幽州人
官至雍州司功参军
武则天时求高才,唯刘宪等四人入第二等。
陈子昂《感遇》诗,曰:“是必为海内文宗矣!
”乃请交于子昂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幽州(今北京西南)人。
武后时,敕吏部糊名考判,以求高才,入第二等。
官至雍州司功参军
晚年谪居蜀中,见陈子昂初写之诗,极为称道。
生平事迹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
旧唐书·经籍志下》、《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王适集》20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5首。
唐诗汇评
王适,生卒年不详,幽州(今北京)人。
武后时,敕吏部糊名考选人判,以求才彦,刘宪等相次判入第二等,官至雍州司功参军
曾谪居蜀中,时陈子昂初为诗,远见之惊曰:“此子必为文宗矣!
”有《王运集》二十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五首。
郭袭徵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袭微
京兆人
郭衍曾孙。
武则天时,与陆馀庆赵贞固卢藏用陈子昂杜审言宋之问毕构司马承祯释怀一友善,时号方外十友。
官至左拾遗
陈嘉言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武则天时酷吏。
大理评事监察御史
因按大狱有功,擢拜凤阁舍人
后因事下狱,得宗人陈子昂上书申理。
能诗。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均不详。
武后时,官至大理评事,因按大狱有功,自监察御史擢拜凤阁舍人
后因事下狱,陈子昂上书为之申理,卒。
中宗神龙元年(705)处治酷吏制文称:酷吏陈嘉言等虽已身死,并宜除名。
事迹散见陈子昂《为陈舍人让官表》、《申宗人冤狱书》及《旧唐书·中宗》、《旧唐书·来俊臣》。
全唐诗》存诗3首。
卢藏用初唐 ? — 713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子潜排行二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
初举进士,不调,隐于终南少室二山,而心冀徵召,时人称为“随驾隐士”。
武后长安中,召授左拾遗
中宗时,历中书舍人吏部侍郎黄门侍郎修文馆学士,转工部侍郎
玄宗先天元年(712)冬开元元年(713)春,迁尚书右丞
旋因附太平公主,流配岭南
昭州司户参军,迁黔州长史,50余岁卒于始兴
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
藏用善属文,工书,好琴棋,时称多能之士
少与陈子昂赵贞固友善,能终始交。
曾为陈子昂编集、撰序、作传,最先对陈子昂文学成就予以高度评价。
新唐书·艺文志》载著作多种,有文集30卷(《旧唐书》本传与《经籍志四》作20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8首。
张九龄唐 678 — 740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78—740 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
武后神功元年(697),登进士第,授校书郎
玄宗先天元年(712),中道侔科,授左拾遗
后历官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桂州都督集贤院学士中书侍郎等职。
开元二十一年(733)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翌年中书令,兼修国史
为著名贤相
二十四年,受李林甫排挤,罢相。
次年贬为荆州长史,在州以文史自娱,不戚戚于怀。
二十八年病卒。
年63岁(两《唐书》本传均作68岁,误)。
生平详见新、旧《唐书》本传及近年于韶关发现之《张九龄墓志铭》。
九龄工诗能文,文长于碑志,诗格调清雅,兴寄深婉,其《感遇》十二首,与陈子昂诗齐名。
施补华《岘佣说诗》云:“唐初五言古,犹沿六朝绮靡之习,唯陈子昂张九龄直接汉魏,骨峻神竦,思深力遒,复古之功大矣。
”至其古近体写景抒情诸作,清淡和雅,兴象玲珑,前人以为实开王、孟、储、韦一派。
诗薮》内编卷二云:“张子寿首创清淡之派,盛唐继起,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韦应物曲江之清淡,而益以风神者也。
”今存《曲江张先生文集》20卷。
全唐诗》存诗3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4首。
作品评论
《唐诗别裁》
唐初五言古渐趋于律,风洛未遒,陈正字起衰而诗品始正,张曲江继续而诗品乃醇。
《四库全书总目》
九龄守正嫉邪,以道匡弼,称开元贤相,而文章高雅,亦不在燕、许诸人下。
新唐书·文艺传》载徐坚之言,谓代文如轻缣素练,实济时用,而窘边幅。
今观其《感遇》诸作,神味超轶,可与陈子昂方驾;文笔宏博典实,有垂绅正笏气象,亦具见大雅之遗,局于当时风气,以富艳求之、不足以为定论。
闾丘均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益州成都(今四川成都)人。
中宗景龙中安乐公主所荐,拜太常博士
四年(710),安乐公主被诛,坐贬循州司仓,卒。
事迹见《旧唐书·陈子昂》。
能文善诗,以文章著称,与杜审言齐名(见杜甫《赠闾丘师兄》)。
旧唐书·经籍志下》著录《间丘集》30卷,《新唐书·艺文志四》作20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1首,《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
陆馀庆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苏州吴人
以博学称。
少与陈子昂宋之问等交游,虽才学不逮,而风流强辩过之。
举制策甲科。
武则天时,擢监察御史,累迁凤阁舍人
于寒品晚进,必悉力举荐。
人有过,辄面折,退无一言。
玄宗开元初,迁大理卿
官终太子詹事
卒谥庄
孙逖盛唐 696 — 761
作品评论
《载酒园诗话又编》
古人饯别,如《烝民》、《韩奕》,皆因事赠言,辞不妄发。
陈子昂《送崔著作融梁王东征》曰:“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为黩武之时言也。
孙逖《送李补阙河西节度判官》曰:“西戎虽献款,上策耻和亲”,为忘战之时言也。
唐诗送人之塞下者多矣,惟此二篇,缓私情,急公义,深合古意。
梁德裕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易州易县(今河北易县)人。
玄宗开元中左监门府兵曹参军开元末天宝初国子监四门助教
仕途不得意,乃效陈子昂《感遇》,作《感寓》2首,以抒怀才不遇之情。
事迹散见梁德裕《重修易县候台记》、《国秀集》目录、《石台孝经题名》(《金石萃编》卷八七)。
芮挺章选其《感寓》诗入《国秀集》,钟惺评曰:“非独情深,亦自贞正
”(《唐诗归》卷二四)《全唐诗》存诗2首。
李华唐 715 — 774
作品评论
《载酒园诗话又编》
李遐叔《杂诗》,虽不足以上继陈伯玉张子寿之《感遇》,要亦正声雅奏也。
《咏史》诗大有合于开元天宝中事,似非无为而作,恨用事多沓拖耳。
然如明扬仆伐朝鲜曰:“岛夷非敢乱,政暴地仍偏。
得罪因怀璧,防身辄控弦。
三军*裂土,万里讵闻天!
”说尽边臣邀功生衅之弊,岂有感于青海之役耶?
孟云卿盛唐 725 — ?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25?—? 排行九,郡望平昌(今山东商河县西北),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玄宗天宝中辞家应举,不第。
代宗永泰初进士及第,授校书郎
不久客游南海,大历初流寓荆州,后又漂泊广陵,平生栖栖南北,仕途失意。
生平散见元结《送孟校书往南海诗序》、《唐诗纪事》卷二五、《唐才子传》卷二。
曾与元结杜甫薛据韦应物交游。
云卿关心民瘼,词气怨恻,工五言诗。
元结编《箧中集》,入选孟诗最多。
高仲武中兴间气集》卷下选其诗六首,评曰:“祖述沈千运,渔猎陈拾遗
……当今古调,无出其右。
”《全唐诗》存诗1卷。
唐诗汇评
孟云卿(约725-?
),河南(今河南洛阳)人,郡望平昌(今山东商河西北)。
天宝中进士试落第。
永泰二年,为校书郎,将往南海,元结以诗文送之。
大历中,流寓荆州广陵等地。
八年犹在世。
云卿诗祖迷陈子昂沈千运,注重反映现实,为时所重。
乾元三年元结沈千运等七人诗为《箧中集》,云卿诗亦入选。
全唐诗》存诗一卷。
作品评论
孟云卿)祖述沈千运,渔猎陈拾遗,词意伤怨。
如“虎豹不相食,哀哉人食人”,方于《七哀》“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则云卿之句深矣。
虽效于沈、,才得升堂,犹未入室,然当今古调,无出其右,一时之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