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唐朝
释定光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出家隶成都福感寺。
即俗所谓大石寺也。
阿育王舍利塔在焉。
始塔在寺西南。
天宝之季。
章仇兼琼来为长史
剑门
见一人长丈馀。
持戟遮马曰。
我福感寺护塔神也。
闻公捧檄视郡事。
故此奉迎。
然有小事。
欲以诉公。
惟公其幸听之。
今塔所处地未极善。
请迁之东北四十二步。
则可尔。
且下有大石。
愿勿掘也。
仇许诺。
到郡才数日。
即以所见。
白府主。
议迁塔。
命先掘地。
果得大石。
不可动。
虽镵凿之。
辄复平满如故。
于是遣胥卒。
夜候其旁。
见白彘数十。
以喙拥碎石塞錾凿处。
随以舌舐。
则坚刚如铁。
固非人力比也。
卒迁塔如神所诉。
而寺以石名。
武宗既废教。
反儒服。
宣宗立法门愈益振。
获归寺。
力起颓弛。
寻募赤金万馀斤。
铸大钟。
鼓籥之次。
忽有烟焰五色如虹蜺。
分两道出塔相轮上。
荏苒遍空界。
观者讶之。
释定光者。
不知何许人也。
爰从入法厥性弗拘。
粝食断中粗襦卒岁。
方于庸蜀化导有缘。
事或多魔教钟中𠘶。
俄遭武宗毁废例反儒宗。
及乎佛日重晖僧伦咸序。
同缔构寺宇。
因铸大钟计赤金万馀斤。
尔日鼓籥灰飞投炉火炽。
有祥烟两道。
自浮图相轮最高处出。
冉冉射上若虹蜺焉。
万人引望五色腾凌。
相感如然信鼓斯应。
其塔是阿育王藏舍利之所。
大和初南蛮蒙傞颠剽掠入益城。
分蛮卒舍于寺内。
廊庑皆烹炙熏灼。
僧皆奔迸。
时塔顶出四道浓烟。
分穗直上空虚
至夜蛮蜑睹此奇异。
乃禁止污秽。
此塔先在西北四十馀步。
天宝末长史章仇兼琼赴在。
剑门见一人长一丈馀。
持戟当路。
兼琼惊问。
对曰。
某是大石寺护塔神。
故来奉迎。
且有少事咨祈大夫也。
缘大石寺塔在西南未为极善。
今请移东北四十二步。
伏望便掘石此下以镇舍利。
兼琼曰。
此易耳。
遂隐厥形。
到府数日。
乃令量其地处先掘。
果得巨石。
其深无际。
促石匠数十人錾凿之。
至夜辄填满遣人潜伺之。
见有白彘数十。
以喙推石末塞之。
随以舌舐其坚如铁铜矣。
章仇止令勿凿。
遂移塔于今所。
金华旧寺基也。
钟亦移入新寺焉。
僧无相唐 680 — 75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0—756 【介绍】: 唐时新罗僧
本为新罗国王子,于本国出家受戒。
玄宗开元十六年,渡海入唐。
长安玄宗召见,住禅定寺
后入,至资州智诜
僧处寂名其为无相
山居修禅定,久而入城市,昼居冢间,夜坐树下。
信士为构精舍。
玄宗蜀时,迎入内殿。
后居成都净众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新罗国王之子也。
开元十六年
汎海舶东至京师
既廷对。
诏隶禅定寺
后入资中
智诜禅师
有契悟。
先见异僧处寂
知其来厚遇之。
且授以则天所赐磨纳九条衣。
嘱之曰。
幸毋忘。
因遁居溪谷间。
每燕坐辄五日。
始出定。
偶一夕有二黑犊。
交角跪床下。
稍复移近。
觉一手毛而甚冷。
自相袖入。
扪摸至腹。
又尝大雪昉霁。
二虎饿剧外来。
为循抚。
裸卧其前以待啖。
虎则遍嗅首足而去。
久之。
发长衣弊。
猎者疑其非人类。
将射而复辍。
天宝末
以故旧。
见上皇行在所
成都县扬翌以为妖。
命吏逮。
吏之至者。
皆战剽莫能前。
大风卒起。
沙石穿帘幕。
飘掷听事。
翌惧扣头悔罪。
乃已。
檀越四合。
于是净众大慈菩提宁国等伽蓝作矣。
而独常居净众后院云。
寻凿寺前地为小池二。
曰左羹右饭也。
缺资费则淘浚之。
以来供施屡验。
树浮图门外。
尤峻拔。
植稚柏其下曰。
齐浮图寺当毁。
会昌之变。
始信。
或有以樵㸑愿役寺中。
而不取佣直者。
然亦不识其何自而至也。
盖相之出家而入中国也。
诸兄亦丧逝随尽。
国人乃立其弟。
其弟常恐归以废己。
使客至成都
狙刺
一夕樵㸑者。
得而杀之。
竟遁去。
闻而叹曰。
仇对有在。
于我乎何累焉。
至德元年五月十九日
无疾而终。
春秋七十七。
塔号东海大师
乾元间
刺史韩汯撰碑。
释无相
新罗国人也。
是彼土王第三子。
于本国正朔年月生。
于群南寺落发登戒。
开元十六年泛东溟至于中国到京。
玄宗召见隶于禅定寺
后入蜀资中智诜禅师
处寂者。
异人也。
则天曾召入宫赐磨纳九条衣。
事必悬知且无差跌。
未至之前。
曰。
外来之宾明当见矣。
汝曹宜洒扫以待。
间一日果至。
寂公与号曰无相
中夜授与摩纳衣。
如是入深溪谷岩下坐禅。
有黑犊二交角盘礴于座下。
近身甚急毛手入其袖。
其冷如冰扪摸至腹。
殊不倾动。
每入定多是五日为度。
忽雪深有二猛兽来。
自洗拭裸卧其前。
愿以身施其食。
二兽从头至足嗅匝而去。
往往夜间坐床下搦虎须毛。
既而山居稍久衣破发长。
猎者疑是异兽将射之复止。
后来入城市。
昼在蒙间夜坐树下。
真行杜多之行也。
人渐见重。
为构精舍于乱墓前。
长史章仇兼琼来礼谒之属明皇违难入
入内殿供礼之。
成都县杨翌。
疑其妖惑。
乃帖追至。
命徒二十馀人曳之。
徒近身一皆战慄心神俱失。
顷之大风卒起沙石飞飏直入厅事。
飘帘卷幕。
杨翌叩头拜伏踹而不敢语。
忏毕风止。
奉送旧所。
由是遂劝檀越造净众大慈菩提宁国等寺。
外邑兰若钟塔不可悉数。
先居净众本院。
后号松溪是欤。
成都也。
忽有一力士称舍力伐柴供僧厨用。
相之弟本国新为王矣。
惧其却回其位危殆将遣刺客来屠之。
已冥知矣。
忽日供柴贤者暂来谓之曰。
今夜有客曰灼然。
又曰。
莫伤佛子。
至夜薪者持刀挟席。
坐禅座之侧。
逡巡觉壁上似有物下。
遂跃起以刀一挥。
巨胡身首分于地矣。
后门素有巨坈。
乃曳去瘗之。
复以土拌灭其迹而去。
质明令召伐柴者谢之。
已不见矣。
尝指其浮图前曰。
此树与塔齐寺当毁矣。
会昌废毁。
树正与塔等。
又言。
寺前二小池
左羹右饭。
斋施时少则令淘浚之。
果来供设。
其神异多此类也。
至德元年建午月十九日无疾示灭。
春秋七十七。
临终或问之曰。
何人可继住持乎。
乃索笔书百数字。
皆隐不可知。
谐而叶韵。
记莂八九十年事。
验无差失。
先是武宗废教。
成都止留大慈一寺。
净众例从除毁。
其寺巨钟乃移入大慈矣。
洎乎宣宗中兴释氏。
其钟却还净众。
以其钟大隔江。
计功两日方到。
明日方欲为斋辰。
去迎取巳时已至。
推挽之势直若飞焉。
咸怪神速非人力之所致也。
原其相之舍利分塑真形。
尔日面皆流汗。
上足李僧以巾旋拭。
有染指者。
其汗颇咸。
乃知相之神力自曳钟也。
变异如此。
一何伟哉。
后号东海大师塔焉。
乾元三年资州刺史韩汯撰碑。
至开成中李商隐梓州四證堂碑。
为一證也。
释无相
新罗国人也。
是彼土王第三子。
玄宗召见隶于禅定寺无相
遂入深溪谷岩下坐禅。
有黑犊二交角盘礴于座下。
近身甚急。
毛手入其袖。
其冷如冰。
扪摸至腹。
殊不倾动。
每入定多是五日为度。
忽雪深有二猛兽来。
自洗拭裸卧其前。
愿以身施其食。
二兽从头至足嗅匝而去。
往往夜间坐床下搦虎须毛。
既而山居稍久衣破发长。
猎者疑是异兽将射之复止。
复构精舍于乱墓间。
成都县杨翌。
疑其幻惑。
乃追至。
命徒二十馀人曳之。
徒近身一皆战慄心神俱失。
顷之大风卒起。
沙石飞飏直入厅事。
飘帘捲幕。
杨翌叩头拜伏喘不敢语。
忏毕风止。
奉送旧所。
成都也。
忽有一力士称舍力伐柴供僧厨用。
相之弟本国新为王矣。
惧其却回其国危殆。
将遣刺客来屠之。
已冥知矣。
忽曰。
供柴贤者暂来谓之曰。
今夜有客曰灼然。
又曰。
莫伤佛子。
至夜薪者持刀挟席。
坐禅座之侧。
逡巡觉壁上似有物下。
遂跃起挥刀。
巨胡身首分于地矣。
后门素有巨坑。
乃曳去瘗之。
复以土拌灭其迹而去。
质明令召伐柴者谢之。
已不见矣。
尝指其浮图前曰。
此树与塔齐。
塔当毁矣。
会昌废毁正与塔齐。
又言。
寺前二小池
左羹右饭。
斋施时少则令淘浚之。
果来供设。
其神异多此类也。
至德元年卒。
寿七十七。
杨国忠盛唐 ? — 75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6 【介绍】: 蒲州永乐人本名钊
杨贵妃堂兄。
早年从军,迁至金吾卫兵曹参军
玄宗天宝初杨贵妃得宠,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乃引国忠僚佐,遣入玄宗监察御史
后兼领十五使,专判度支事,出入禁中,日加宠幸。
以事陷王鉷,代为御史大夫权京兆尹赐名国忠
鲜于仲通益州长史,率精兵八万讨南诏,全军陷没。
又使司马李宓再讨,再败,宓战死。
二役丧师二十万众,国忠皆隐其败,以捷书上闻。
天宝十一载李林甫卒,代为右相,兼领四十余使,又专判度支吏部三铨,淫纵不法,权倾内外。
十四载安禄山以诛国忠为名叛乱,国忠玄宗西奔,至马嵬驿,兵变被杀。
国忠
太真妃从祖兄。
本名钊
元宗为改今名。
因诸女弟得召。
金吾兵曹参军闲厩判官
累迁京兆尹兵部侍郎
自请领剑南节度
俄加本道兼山南西道采访处置使
御史大夫
吏部
李林甫右相
文部尚书集贤院大学士监修国史崇元馆大学士太清太微宫使
封魏国公
徙封卫。
册拜司空
安禄山反。
以诛国忠为名。
元宗幸蜀。
国忠从。
马嵬
兵士争刃之。
枭首以徇。
范元凯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资州内江(今四川内江)人。
约于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至天宝五载(746)间为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从事
馀无考。
事迹散见其《章仇公(兼琼)席上咏真珠姬》、《四川通志》卷一二二、《内江县志》卷三。
元凯有文名,与兄崇凯号梧桐双凤。
全唐诗》存诗1首。
《全唐诗外编》补1首。
许远盛唐 709 — 75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9—757 【介绍】: 杭州盐官人字令威
许敬宗曾孙。
章仇兼琼剑南,辟为从事
高要
安禄山反,玄宗召任睢阳太守,与张巡协力守城,被围数月,外援不至,粮尽,城陷被俘,械送洛阳,不屈死。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09—757 字令威杭州盐官(今浙江海宁西南)人。
高宗时宰许敬宗曾孙。
初为碛西支度判官
玄宗天宝间剑南节度从事
被诬贬为高要,遇赦归。
天宝十五载(756)睢阳太守,累加侍御史、本州防御使
张巡固守睢阳,抵御安史判军1年余。
肃宗至德二载(757)十月,城破被俘。
押至洛阳后,为叛军杀害。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海昌胜迹志》卷二存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杭州盐官人
右相敬宗曾孙。
从军河西
为碛西支度判官
劾贬高要
安禄山反。
召拜雎阳太守
累加侍御史本州防禦使
贼将尹子奇攻城。
张巡姚訚固守。
城陷被害。
荆州大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