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唐朝
僧慧昭初唐 526年五月 — ?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不知何许人。
元和十一年
武陵开元寺
时有陈广者。
方以孝廉调官此郡。
见之。
悲且喜曰。
陈君何来之晚乎。
广愕然。
心以为素不相识。
而讶见之晚。
岂无所谓哉。
因请其说。
曰。
讵容仓卒。
他日当为子索言之。
一夕广诣宿。
遂对床倾倒所蕴。
曰我刘氏子。
孝文帝玄孙也。
曾祖鄱阳休业
祖士弘。
并详史传。
先人以文学
齐竟陵王子良所知。
仕至会稽
吾生于梁普通七年五月
年三十。
筮仕陈宣帝
时旋弃去。
沈彦文游。
长沙王叔坚
始兴王叔陵
皆致宾客
张声势。
趋附权宠。
吾偕彦文
处长沙门下。
始兴之诛。
吾辈亦从而逝矣。
橡栗以供。
旦暮短褐。
以禦寒暑。
匿深林穷谷。
乐天命。
未几。
而一老沙门过之曰。
二君骨相皆奇。
然刘君尤寿。
彦文再拜。
愿得所饵药。
僧笑竟别。
且告吾曰。
世俗务名利。
徒劳苦耳。
愿复奚所成就哉。
吾念独释氏之道。
其庶几。
君尚勉旃。
吾于是奉命。
罔敢或坠。
十五年
陈亡。
故后主诸王长安
吾遂率彦文乞丐。
西上谒吊长沙
瓜州宿。
晋昌互羌塞。
数年长沙殂。
又数年彦文亡。
吾始依会稽之佛寺。
而落发焉。
则又去彦文之亡。
已二十年。
而吾固百岁矣。
虽容体枯瘠。
而筋力不衰。
尚日行百里。
唐受禅。
偶𢹂一僧。
再游京师
武德六年
天下混一。
僭叛举戡定。
吾获遍历河洛江淮三蜀五岭之胜。
所历辄徘徊久之。
以尽其趣。
逮今兹则二百九十年矣。
然吾身虽艰难验岨所备尝。
而未始一日有负薪之忧。
元贞之季。
挂锡是寺。
夜梦长沙谓吾曰。
后十年
我六世孙广
当与子相见。
子其幸教之。
寤而记其梦于书筴间。
去年已盈其数。
而询之往来者。
则君犹未至也。
每怅然。
以梦语之谬。
岂意识君于今日哉。
且君颧耏眉目。
切肖长沙
是宜发吾何来晚之叹也。
因出书策示其记处。
悲帵涕泣数行下。
广拜愿即为弟子。
奉杖屦。
昭曰。
第图之未可也。
明日当再来。
广明日诣昭。
则昭遁矣。
大和初
广巴州
道遇昭于山南逆旅。
广夜拜灯下。
逝从游。
无他志。
昭许之。
蚤作而昭逸。
广徒太息而已。
释道林隋末唐初 ? — 624
师名道林
富阳潘氏。
母梦日光入口有娠。
诞时异香满室。
遂名香光。
幼出家。
长安西明学华严。
代宗诏国一禅师至阙。
师谒之。
得法南归。
西湖秦望山
有大松树盘屈如盖。
乃止其上。
时人因以鸟窠名之。
复有鹊巢其侧。
自然驯狎。
元和中
刺史白居易入山访之。
问曰。
师之住处何其危险耶。
曰。
太守危险尤甚。
曰。
余忝郡守
何险之有。
曰。
薪火相交。
识性不停。
得非险乎。
公悦。
以偈问曰。
特入空门问苦空。
敢将禅事叩禅翁
为当梦是浮生事。
为复浮生是梦中。
师答曰。
来时无迹去无踪。
去与来时事一同。
何须更问浮生事。
祇此浮生是梦中。
衣衲穿弊。
寒暑不更。
经历年岁。
未常下山。
长庆四年入灭。
塔于北山喜鹊寺。
赞曰。
去险就平  世俗同律  璇室雕宫  倾危相袭 至人无心  险平如一  谓余不信  巢鹊可质
□行式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失姓。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
白居易刘禹锡裴度张籍等人同时。
全唐诗》存其所作联句3首。
白金銮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华州下邽人
白居易女。
十岁书《北山移文》示家人。
居易方买终南紫石欲开文士传,遂辍以勒之。
陈鸿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字大亮
曾居京兆盩厔,与白居易为友。
德宗贞元中太常第。
宪宗元和六年,撰《大统纪》。
文宗大和三年,官主客郎中
又作传奇《长恨歌传》,记唐玄宗杨贵妃故事。
《东城老父传》、《开元升平源》,亦传为鸿所作。
樊素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女子。
白居易
善歌。
白诗有“樱桃樊素”之句。
皇甫松
作品评论
广大教化主。
白居易
……及门十人:费冠卿皇甫松殷尧藩施肩吾、周光范、祝天膺、徐凝朱可名陈标童翰卿
李戡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宗室子弟。
字定臣
幼孤,十岁即好学。
明六经,举进士,就礼部试,吏唱名乃入,勘耻之,遂返江东,隐于阳羡
常恶诗多纤艳不逞,而世竟重之,乃集诗之类古者,断为唐诗,以讥正其失。
有《唐诗》三卷。
李升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云举江夏(今湖北武昌)人。
学炼气养形之术,与元稹白居易友善。
百余岁方卒。
全唐诗》存诗1首。
此诗又作吕岩诗。
卢言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洛阳人
文宗开成二年,为驾部员外郎,与白居易曾祓禊洛滨。
户部考功郎中
宣宗大中二年,为大理卿,奉诏重审吴湘案,偏袒牛党,致李德裕坐贬崖州
约卒于懿宗时
著《卢氏杂说》一卷,多记中晚唐间朝野遗闻。
唐衢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世称善哭
进士,久而不第。
能为歌诗。
见人文章有所伤叹者,读讫必哭,涕泗不已。
每与人言论,既相别,发声一号,音辞哀切,闻者莫不凄然泣下。
尝客游太原,预军,酒酣言事,抗音而哭,一席不乐,为之罢会。
白居易尝赠以诗。
王梵志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卫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人。
桂苑丛谈》谓其生于隋时,为黎阳人王德祖收养;《云溪友议》卷下则谓其“生于西域林木之上,因以梵志为名”。
二书记载皆涉神异,不尽可信。
敦煌写卷王道《祭杨筠文》称其为“通玄学士”。
生活时代大致在唐初数十年间。
据诗中自述可知,其家境初时颇殷富,幼时多读诗书,成年后家业败落,晚况颇萧条。
曾有妻室儿女,中年后皈信佛教。
享年可能达七、八十岁。
王梵志诗歌以说理议论为主,多据佛理教义以劝诫世人行善止恶,对世态人情颇多讽刺与揶揄,对社会问题间亦有所涉及。
诗风平易浅显,多用村言俚语,时带诙谐幽默之趣,常寓生活哲理于嘲谐戏谑之间,寄嘻笑怒骂于琐事常谈之中。
其诗在民间流传广泛,在诗坛上曾产生不小影响。
寒山、拾得、庞蕴等人所作诗偈,皆承其绪余而有所发展。
王维皎然白居易等诗人亦曾受其影响。
其诗在两《唐书》中未曾著录。
日本国见在书目录》成书之时相当于唐末,已载有《王梵志诗》2卷,知唐时已传至日本
宋史·艺文志七》曾著录《王梵志诗集》1卷,今不存。
唐宋人所著《诗式》、《历代法宝记》、《云溪友议》、《鉴诫录》、《林间录》、《冷斋夜话》、《梁溪漫志》等书中收录其诗20多首。
全唐诗》未收其诗。
敦煌遗书中唐五代写本有王梵志诗歌抄本约30种。
1925年刘复校理巴黎所藏两种抄本,收入《敦煌掇琐》。
1935年郑振铎校录1卷,收入《世界文库》。
此前,日本所编《大正藏》中,亦收有其诗1卷。
王梵志诗始为世人注意。
1983年,中华书局出版今人张锡厚王梵志诗校辑》,据28种写本录王诗336首,并予校订注释,一时颇称完备。
此书出版后,俄罗斯所藏列一四五六卷王梵志诗始公布于世。
张锡厚将此卷与另一写本拼合,另得诗60余首,刊于《文学遗产》1988年第六期。
199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项楚《王梵志诗校注》,收诗390首,最为完备。
吴二娘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歌妓。
白居易《寄殷协律》有“吴娘暮雨萧萧曲,自别江南更不闻”之句。
白居易自注:“江南吴二娘曲云:暮雨萧萧郎不归。”
萧悦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协律郎人称萧协律
善画,名擅当世。
白居易为《题画》诗云:“举头忽见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
”其推称如此。
小蛮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白居易家妓。
善舞,居易尝为诗有“杨柳小蛮腰”句。
居易年既高迈,而小蛮方丰艳,因作杨柳之词以托意。
姚月华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女诗人。
生平不详。
后人有《月华本传》,记其事迹,谓幼失母,忽梦月轮坠于妆台,觉而能诗。
后随父至扬子江,观端午龙舟之戏,为书生杨达所见,以诗传情。
二人遂以诗酬和,往来无间。
姚父忽迁江右,仓皇成行,月华仅及寄诗留别。
杨达遍寻江右,终不可得。
月华本传》已逸,《琅嬛记》引有逸文。
事迹另见《情史类略》卷三、《名媛诗归》卷一〇。
全唐诗》存诗6首,其中《怨诗寄杨达》二首,出《才调集》卷一〇,原题作《古怨二首》;《怨诗效徐淑体》出《乐府诗集》卷四二,可信为其作。
其余三首,《有期不至》为白居易诗,《楚妃怨》为张籍诗,皆出后人依托。
其事迹或亦出于后人附会。
唐诗汇评
姚月华,生卒年里贯均未详。
后人有《月华本传》记其事迹,谓幼失母,尝梦月轮坠于妆台,觉而能诗。
后随父至杨子江,与邻舟书生杨达以诗传情,终木能结合。
事出附会与否,不可考。
全唐诗》存诗六首,有白居易张籍诗混入。
周元范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句曲(今江苏句容)人。
曾与白居易唱和,张为诗人主客》列广大教化主白居易之及门。
事迹见《唐诗纪事》卷五六。
全唐诗》存诗1首,断句2联。
《全唐诗逸》补诗1首,断句2联。
郭震初唐 656 — 713
作品评论
唐人歌行烜赫者,郭元振《宝剑篇》、宋之问龙门行》、《明河篇》、李峤汾阴行》、元稹《连昌辞》、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卢令《月蚀》、李贺《高轩》,并惊绝一时。
李颀盛唐 690 — 751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90?—754? 郡望赵郡(今河北赵县)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第,曾官新乡
辛文房唐才子传》云是东川人,误。
近世承之,定其为四川三台(一说,云南会泽)人,讹误尤甚。
参稽李颀诗歌,知为河南颍阳(今河南登封)一带人。
东川实指颍水一支流。
有别业在其旁,入仕前后均久居于此。
后人因多称“李东川”。
李颀早年出入两京,结交贵游,希冀用世。
不成,乃闭户10年,折节读书。
及第、释褐后,可能先任朝中卑职,继授新乡,因久不得调,愤而归隐,直至去世。
隐居时于学佛读经、求仙炼丹颇为醉心。
生平见《唐才子传》卷二,今人谭优学《李颀行年考》(见《唐诗人行年考》)、傅璇琮《李颀考》(见《唐代诗人丛考》)。
李颀盛唐著名诗人,其边塞诗、人物素描诗、音乐诗、咏史怀古诗等均有佳作。
尤擅七律、七古二体。
七律7首,乃该体发展成熟时期之佳构,形式规范,声调洪亮,风格朗畅,尤为明人所尊崇。
高柄认为其体“声调最远,品格最高”,“足为万世法程”(《唐诗品汇》卷二)。
王世贞称之为盛唐四位七律能手之一(《艺苑卮言》卷四)。
前后“七子”无不摹拟仿作,故沈德潜云:“明嘉、隆诸子专尊李颀”(《说诗晬语》)。
李颀七古气势奔放,跌宕多姿,“转接奇横”(《三唐诗品》),酣畅恣肆。
胡应麟将其与高适岑参王维并称,视为李、杜前盛唐之代表作家(《诗薮》内编卷三)。
清王闿运认为其七古兼具卢仝之奇峭,白居易之浅近,李、杜之宏赡(《湘绮楼说诗》卷六)。
综而言之,李颀诗歌丽而不缛,豪不失粗,“风骨高华”(《诗薮》内编卷四),“骨秀神清”(《三唐诗品》卷二),无愧为盛唐名家。
全唐诗》存诗3卷。
《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断句2。
高适盛唐 700 — 765
作品评论
《师友诗传续录》
问:高、岑似微不同,或高优于岑乎?
答:唐人齐名,如王孟、钱刘、、皮陆,皆约略相似,唯李杜、高岑迥别。
高悲壮而厚,岑奇逸而峭。
钟伯敬谓高、岑诗如出一手,大谬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