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唐朝
沈千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吴兴人,居汝北
工诗,气格高古,士流皆敬慕之,号为沈四山人
玄宗天宝中,数应举不第。
时年齿已迈,遨游襄、邓间,干谒名公。
仍不得志,还山中别业。
肃宗时卒。
元结曾编七人诗为《箧中集》,以其为首。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排行四吴兴(今浙江湖州)人。
家贫,寓居汝北
玄宗天宝中屡举不第,有终隐之志,士流敬之,号曰沈四逸人沈四山人
肃宗立,曾议备礼征致千运,辞未应。
卒于至德乾元间
生平散见高适《赠别沈四逸人》、《唐诗纪事》卷二二、《唐才子传》卷二。
今人孙望《箧中集作者事辑》有沈千运条。
千运工旧体诗,质朴高古,独写真意,力矫时习,元结编《箧中集》,以千运诗置于首,评曰:“独挺于流俗之中,强攘于已溺之后。
凡所为之,皆与时异。
”《全唐诗》存诗5首。
唐诗汇评
沈千运,生卒年不详,吴兴(今属浙江)人,居于汝北(约今河南临汝)。
家贫,天宝中,屡举进士不第,游襄、邓间。
又游濮上,与高适交游。
年已五十,尚无寸禄,遂归隐。
人称“沈四山人”或“沈四逸士”。
肃宗时,备礼徵召,辞不应,卒。
千运工旧体诗,气格高古。
乾元三年元结编《箧中集》,以千运诗为首,赞其能“独挺于流俗之中”。
全唐诗》存诗五首。
作品评论
元结《箧中集序》
风稚不兴,几及千岁……近世作者,更相沿袭,拘限声病,喜尚形似,且以流易为词,不知丧于雅正。
然哉彼则指咏时物,会谐丝竹,与歌儿舞女,生污惑之声于私室可矣,若今方直之士、大雅君子,听而诵之,则未见其可矣。
吴兴沈千运,独挺于流俗之中,强攘于已溺之后,穷老不惑,五十馀年,凡所为文,皆与时异,故朋友后生,稍见师效,能侣类者,有五六人。
千运吴兴人
工旧体诗,气格高古,当时士流,皆敬慕之,号为“沈四山人”。
沈千运刊落文言,冷然独写真意,元次山甚推重之。
其同调有王季友于逖孟云卿张彪赵微明元融数人。
《历代五言诗评选》
千运为诗,力矫时习,一出雅正……《箧中集千运为之冠。
钱起唐 718 — 78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710—约780 【介绍】: 吴兴人字仲文
大历十才子之一。
诗与郎士元齐名,时称:“前有沈、,后有钱、郎。
玄宗天宝九载进士
所作《省试湘灵鼓瑟》诗末二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为世传诵。
肃宗乾元中蓝田县,与王维相过从。
司勋员外郎司封郎中,终考功郎中世称钱考功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10?—782? 字仲文排行大
吴兴(今浙江湖州)人。
玄宗天宝十载(751)进士第(一说九年),释褐授秘书省校书郎
安史乱,逃难在外,肃宗至德二载(757)长安肃宗还京。
乾元元年(758)前后任蓝田县,与隐居终南山王维酬唱,得王维称许。
宝应二年(763)后入朝任司勋员外郎司封郎中,终考功郎中太清宫使
传附《旧唐书·钱徽》,事迹见《极玄集》卷上、《新唐书·卢纶》、《嘉泰吴兴》卷一六、《唐才子传》卷四等。
今人傅璇琮有《钱起考》。
钱起诗才清逸,为“大历十才子”之冠。
因久历台阁,诗多应景献酬之作。
长于饯送,与郎士元齐名,时称“前有沈、,后有钱、郎”。
达官贵人出使作牧而无二人诗祖饯者,时论鄙之。
其诗不甚接触社会现实,有粉饰太平之倾向。
然艺术水平较高,高仲武称其“体格新奇,理致清赡”(《中兴间气集》卷上),列于大历诗人之首。
其诗众体兼擅,不拘一格。
歌行风华流丽,为大历翘楚;古诗清空工致,在盛唐浑厚质朴外别开一境。
近体闲雅纤秀,语言洗练,足以代表大历诗风。
五绝《蓝田溪杂咏二十二首》步武王维《辋川集》,别有恬淡趣味,颇为人称道。
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诗1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著录《钱考功集》10卷。
今人王定璋有《钱起诗集校注》。
全唐诗》存诗4卷,混入其孙钱珝诗多首,如《江行无题一百首》、《同程九早入中书》、《赴章陵酬李卿赠别》、《罢章陵令山居过中峰道者二首》等。
今人吴企明《钱起钱珝诗考辨》一文有辨析。
《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8首,断句2。
唐诗汇评
钱起,生卒年不详,字仲文吴兴(今属浙江)人。
天宝十载(751)进士第
释褐授秘书省校书郎
乾元中蓝田,与王维频有唱和。
大历中,官司勋祠部员外郎,迁考功郎中
建中末贞元初卒。
工诗,与郎士元齐名,时称“钱郎”。
又与卢纶韩翃吉中孚司空曙苗发耿湋崔峒李端夏侯审合称“大历十才子”。
有《钱起诗》一卷。
今有《钱考功集》十卷行世,其中《江行无题一百首》等乃其曾孙钱珝诗误入。
全唐诗》编诗四卷。
全唐诗补逸
钱起字仲文吴兴人
天宝十载李巨榜及第。
大历中,与韩翃李端辈号十才子
补诗一首。
吴兴人
天宝十年进士
释褐秘书省校书郎
大历中司勋员外郎司封郎中
考功郎中
作品评论
员外诗,体格新奇,理致清赡。
越从登第,挺冠词林,文宗右丞,许以高格,右丞没后,员外为雄。
芟齐宋之浮游,削梁陈之靡嫚,迥然独立,莫之与群。
且如“鸟道挂疏雨,人家残夕阳”,又“牛羊上山小,烟火隔林疏”,又“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皆特出意表,标雅古今。
又“穷达恋明主,耕桑亦近郊”,则礼义克全,忠孝兼著,足可弘长名流,为后楷式。
士林语曰:前有沈、,后有钱、郎。
大历来,自丞相已下出使作牧,无钱起郎士元诗祖送者,时论鄙之。
钱起郎士元齐名,时人语曰:“前有沈、,后有钱、郎。
”然郎岂敢望钱哉!
中书遇雨》诗云:“云衔七曜,雨拂九门来。
”《宴李监宅》云:“晚钟过竹静,醉客出花迟。
”《罢官后》云:“秋堂入闲夜,云月思离居。
”《对雨》云:“生事萍无定,愁心云不开。
”亦可谓奇句矣。
士元诗岂有如此句乎?
《赠盖少府新除江南》云:“客路寻常随竹影,人家大抵傍山岚。
”《题王季友半日村别业》云:“长溪南路当群岫,半景东邻照数家。
”此何等语!
余读其诗,尽帙未见有可喜处,以是知不及远甚。
天宝以还,钱起刘长卿并鸣于时,与前诸家实相羽翼,品格亦近似。
至其赋咏之多,自得之妙,或有过焉。
《批点唐诗正声》
钱诗亦有奇趣,盖刘为主盟,而钱为尸祝矣。
排律自钱起以后,自是一格,中间随珠、燕石俱在,观者少失淘洗,便坠迹蹊径矣。
钱、刘七言近体,两联多用虚字,声口虽好,而格调渐下,此文随世变故尔。
钱仲文七言律,《品汇》所取十九首,上四字虚者亦强半。
钟云:钱诗精出处,虽盛唐妙手不能过之,亦有秀于文房者。
泛览全集,冗易难读处实多,以此知诗之贵选也。
诗至钱、刘,遂露中唐面目。
钱才远不及刘,然其诗尚有盛唐遗响。
《唐诗韵汇》
唐诗七律……钱仲文清新闲雅,风趣一变。
唐七言律……钱、刘稍加流畅,降为中唐,又一变也。
《诗源辨体》
钱、刘才力既薄,风气复散……五七言律造诣兴趣所到,化机自在。
《唐诗品汇删》
流利清隽,钱、刘亦可式也。
《唐诗归折衷》
敬夫云:刘颇闲婉,其失也浮;钱稍峭厉,其失也滞。
似正相反,不知当时何以钱、刘并称。
《唐诗别裁》
仲文五言古仿佛右丞,而清秀弥甚。
右丞所以高出者,能冲和,能浑厚也。
《大历诗略》
钱起诗尽有裴、王意,其失也浅。
储、王作清诗,定有厚气裹其笔端。
(《小澥草堂杂论诗》仲文五言稍近宣城,亦工调,顾语多轻俊,体质不厚,为逊储、王。
《大历诗略》
仲文诗如芷珠春色,精丽绝尘,右丞以后,一人而已。
《四库全书总目》
大历以还,诗格初变,开、宝浑厚之气渐远渐漓,风调相高,稍趋浮响。
升降之关,十子实为之职志。
郎士元,其称首也。
然温秀蕴藉,不失风人之旨,前辈典型,犹有存焉。
《说铃》
予谓中唐七言律诗,……唯钱员外规模摩诘,差属秾丽。
《唐诗笺要》
理致清淡,仲文之长。
高仲武称其芟齐宋之浮游,削梁陈之靡嫚,未免太过。
盛唐之后,中唐之初,一时雄俊,无过钱、刘。
然五言秀绝,固足接武,至于七言歌行,则独立万古,已被杜公占尽,仲文文房皆浥右丞馀波耳。
然却亦渐于转调伸缩处,微微小变。
诚以熟到极处,不得不变,虽才力各有不同,而源委未尝不从此导也。
仲文七律,平雅不及随州,而撑架处转过之。
《岘佣说诗》
大历钱.刘古诗亦近摩诘,然清气中时露工秀,淡字、远字、微字皆不能到,此所以日趋于薄也。
其源出于谢朓,清新扬采,寥然远音。
《登高》、《愁望》、《苦雨》、《秋夜》诸篇,茜逸神清,宛然齐秀。
《行路难》、《秋夜长》,亦梁陈之选也。
五律则“山来樵路”、“岸去花林”,与老杜“青惜峰峦”、“黄知橘柚”体境同工,不徒“江上峰青”、湘灵千古。
元结唐 719 — 77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9—772 【介绍】: 河南鲁山人字次山自称浪士亦号猗玕子漫郎漫叟聱叟
元延祖子,元德秀族弟。
玄宗天宝进士,由国子司业苏源明荐于肃宗,召为右金吾兵曹参军,历仕山南西道节度参谋水部员外郎道州刺史容管经略使
有吏才,卓有政声。
文章戛戛自异,变排偶绮靡之习。
有集,又编沈千运王季友等七人诗为《箧中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15—772,旧说生于723,误 字次山自称元子又号猗玗子(猗玗,或作猗犴、琦开,今从《新唐书》本传)、浪士漫郎漫叟聱叟等。
先世本鲜卑拓拔氏,北魏孝文帝时改姓元
其先居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鲁山(今属河南)
17岁始从学于宗兄元德秀
天宝十三载(754)进士第,复举制科。
安史乱起,率家南下避难。
乾元二年(759),以右金吾兵曹参军监察御史,充山南东道节度参谋,一度代摄荆南节度使事,有战功。
后历任道州(治今湖南道县)、容州(治今广西北流)刺史,加授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甚著。
大历四年(769)因母丧辞归。
七年复入朝,病逝长安,赠礼部侍郎
生平详见颜真卿元君表墓碑铭》及《新唐书》本传。
元结诗文兼擅,为中唐古文运动与新乐府运动之先导者。
其诗多自写胸次、针砭现实之作,诗风简古,淳淡自然,所作《舂陵行》、《贼退示官吏》,曾受杜甫推崇。
元好问曾云:“浪翁水乐无宫徵,自是云山韶濩音。
”(《论诗绝句》)唯“朴质处过甚”(清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一)。
所选《箧中集》体现其反对“拘限声病,喜尚形似”(《箧中集序》)之诗学主张。
其文亦自成一家。
著有《元子》10卷、《猗玗子》1卷、《文编》10卷,今已佚。
湛若水辑有《元次山文集》,今人孙望校订之《元次山集》更为详核。
全唐诗》存诗2卷,《全唐诗续拾》补诗3首又2句。
唐诗汇评
元结(719-772)字次山自号漫叟聱叟
鲁山(今属河南)人。
年十七,折节读书,师事从兄元德秀
天宝十二载(753),登进士第
安史乱起,举家南奔,避难于猗犴洞(在今湖北大冶)。
乾元二年苏源明荐为右金吾兵曹参军山南东道节度参谋,抗击史思明
水部员外郎荆南节度判官
代宗初,召为著作郎,后出守道州招抚流亡,颇有政声。
容州都督
卒。
反对当世“拘限声病,喜尚形似”之风,编录沈千运等七人诗二十四首为《箧中集》,今存。
其所著《元子》十卷、《文编》十卷等均已散佚。
后人辑有《元次山文集》十卷行世。
全唐诗》编诗二卷。
词学图录
元结(719-772) 字次山号漫叟聱叟
鲁县(今河南鲁山)人。
新乐府运动先行者。
有集十卷,今编诗二卷,有《欸乃曲》等词。
河南人
天宝十三载进士
右金吾兵曹参军
监察御史
山南西道节度参谋
以讨史思明功迁监察御史里行
水部员外郎
代宗立
道州刺史
容管经略使
左金吾卫将军
卒年五十。
礼部侍郎
作品评论
欧阳修《唐元结华阳岩铭》
元结,好奇之士也。
其所居山水,必自名之,唯恐不奇。
而其文章用意亦然,而气力不足,故少遗韵。
性耿介,有忧道悯世之思,逢天宝之乱,或仕或隐,自谓与世聱牙。
岂独其事而然,其文辞亦如之。
然其辞义幽约,譬古钟磬不谐于里耳,而可寻玩。
在当时名出萧、李下,至韩愈称数唐之文人,独及云。
元结)性梗僻,深憎薄俗,有忧道悯世之心,《中兴颂》一文,灿烂金石,清夺湘流
作诗著辞,尚聱牙。
天下皆知敬仰。
湛若水《元次山集序》
余自北游,观艺于燕冀之都,得《元子》而异焉。
欲质不欲野,欲朴不欲陋,欲拙不欲固,卓然自成其家者也。
唐之大家,风斯下矣,其骎骎手中古而不已矣乎!
其泯而不传,将文末之世而已乎!
元结诗每有真性,浅而可讽。
钟云:元次山诗,溪刻直奥,有异趣,有奇响,在盛唐中自为调。
不读此,不知古人无所不有;若掩其姓名以示俗人,决不以为盛唐人作矣。
又云:不知者笑其稚朴,知者惊其奇险,当观其意法深老处。
又云:只是一字不肯近人。
《诗源辨体》
元结五言古,声体尽纯,在李、杜、岑参外另成一家。
《与刘侍御宴会诗序》云:“文章道丧久矣。
时之作者,烦杂过多,歌儿舞女,且相喜爱,系之《风》《雅》,谁道是耶?
”故其诗不为浮泛,关系实多;但其品高性洁,激扬太过,故往往伤于讦直。
中如《贱士吟》、《贫妇词》、《下客谣》等,质实无华,最为淳古。
其他意在匠心,故多游戏自得,而有奇趣。
盖上源渊明,下开白、苏之门户矣,惜调多一律耳。
《诗源辨体》
元结《箧中集序》谓:“近世作者,更相沿袭,拘限声病。
”故其五言古极意洗削,声体之纯,远胜光羲诸子。
但矫枉太过,往往有稚朴戆直之句。
唐诗人能以真朴自立门户者,唯元次山一人。
次山不唯不似唐人,并不似元亮
次山自有次山之真朴,此其所以自立门户也。
《载酒园诗话又编》
疏率自任,元次山之本趣也,然亦有太轻太朴者。
酬赠、游宴诸诗,须分别存之;唯悯贫穷、悲兵燹之言,宜备矇瞍之诵,为人牧者,尤宜置之座右。
次山伟长而有获。
《唐诗别裁》
次山诗自写胸次,不欲规模古人,而奇响逸趣,在唐人中另辟门径,前人譬诸古钟磬不谐里耳,信然。
元次山诗悠然自适,一种冲穆和平之味,又在少陵以上。
高古浑穆,老杜甘处其下,王摩诘更不必言。
韦苏州略近,而矜贵终让一筹。
《小澥草堂杂论诗》
元次山朴素中更饶妩媚。
元次山诗,在唐人中又是一格,所谓“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四库全书总目》
性不谐俗,亦往往迹涉诡激……颇近古之狂。
然制行高洁,而深抱悯时忧国之心;文章戛戛自异,变排偶绮靡之习。
杜甫尚和其《舂陵行》,称其可为天地万物吐气。
晁公武谓其文如古钟磬,不谐俗耳。
高似孙谓其文章奇古,不蹈袭。
盖唐文在韩愈以前毅然自为者,自结始,亦可谓耿介拔俗之姿矣。
皇甫堤尝题其《浯溪中兴颂》曰:“次山有文章,可惋只在晬。
然长于指叙,约洁有馀态。
心语适相应,出句多分外,于诸作者间,拔戟成一队。
”其品题亦颇近实也。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元次山古调独弹,冰襟雪抱,令人不敢亵玩。
《艺概•诗概》
元、韦两家皆学陶。
苏州犹多一“慕陶直可庶”之意,吾尤爱次山以不必似为真似也。
其源出于应德琏刘公干
《贫妇》、《农臣》、《下客》诸篇,托风深微,扑而不野。
《闵荒》、《舂陵》,古思同颉。
杂言七字,别具风味,正如未下盐豉,千里莼羹。
《石遗室诗话》
次山五言古,开香山讽谕之体。
陈兆奎《王志》
附案:次山道州诸作,笔力遒劲,充以时事,可诵可谣,其体极雅。
少陵气势较博,而深永匀饬不若也。
戎昱中唐 744 — 80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荆南人,一说扶风人
进士第
一说举进士不第。
代宗大历中卫伯玉荆南,辟为从事
后又入湖南观察使崔瓘桂管观察使李昌幕府
虔二州刺史
工诗,多感伤身世之作。
又工书。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4?—800? 荆南(今湖北荆州)人。
肃宗上元代宗永泰(760—766)间,来往于长安洛阳、赵、泾州陇西等地。
大历元年(766),见岑参成都
次年东下至江陵荆南节度使卫伯玉辟为从事
五年后十数年间,先后依附于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
德宗建中三年(782)曾任侍御史
次年出为辰州刺史
贞元七年(791)前后为虔州刺史
晚年似曾任永州刺史
生平见《新唐书·艺文志四》、《唐才子传》卷三。
今人傅璇琮有《戎昱考》、谭优学有《戎昱行年考》。
戎昱诗风沉郁,多伤乱、述怀之作,胡震亨谓与杜甫相接(《唐音癸签》卷二六)。
严羽称“戎昱之诗,有绝似晚唐者”(《沧浪诗话》),则谓与聂夷中杜荀鹤相通。
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断句2。
唐诗汇评
戎昱,生卒年不详,荆南(今湖北江陵)人,或云扶风(今陕西兴平东南)人。
曾佐颜真卿幕。
宝应元年,经滑州洛阳长安,遇王季友,同作《苦哉行》。
卫伯玉荆南,辟为从事
大历中,入湖南崔瓘幕,后又佐桂管李昌巙幕。
建中中,返长安供职御史台
贬为辰州刺史,后又官虔州刺史贞元十三年左右在任,卒。
有《戎昱集》五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一卷。
德宗时人。
元和朝官朗州刺史
作品评论
戎昱盛唐为最下,已滥觞晚唐矣。
戎昱之诗有绝似晚唐者。
时天彝《唐百家诗选评》
戎昱稍为后辈,多军旅离别之思,造语益巧,用意益浅矣。
诗在盛唐,格气稍劣,中间有绝似晚作。
然风流绮丽,不亏政化,当时赏音,暄传翰苑,固不诬矣。
《唐诗品》
使君诗,锐情古作,力洗时波。
当时作者类以质木自胜,君独远扬风力,近郁天藻,词既流美,复协声调。
《苦哉行》、《泾州出师》等作,铿然金石之奏,虽越石感乱,明远戍边,何以过之?
后之论者,多采列新声而忽古意,混称于建中以后作者,不几听乐而卧诸鸿蒙者乎?
《十三唐人诗》
戎昱诗在中唐,矫矫拔俗……诸篇靡不深情远致,清丽芊眠。
《大历诗略》
戎昱戴叔伦诗,品既不高,体又不健,只以指事陈词婉切动人,不可谓非唐音之夙好者。
戎昱诗亦卑弱,《沧浪诗话》谓“盛唐为最下,已滥觞晚唐”是也。
戎昱卫伯玉之辟,当是大历初年,其为刺史,仍在建中时,应入中唐,不应入盛唐
其源出于邱希范庾子山,倩骨清言,达情婉至。
律绝清新,自是中唐本色,而天然韵骨,含态生恣,大历之常词,乃晚唐之极思也。
《诗学渊源》
其诗辞旨清拔,多感慨之作。
乐府尤以气质胜;七律则承子美之遗规,开白傅之先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