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唐朝
吕元膺中唐 749 — 82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9—820 【介绍】: 郓州东平人字景夫
德宗建中元年,策贤良对问第。
安邑尉、迁殿中侍御史右司员外郎,出为蕲州刺史
宪宗元和中,擢给事中,俄为同州刺史
既谢,帝问政事,所对详洽,遂留,进御史中丞
累授东都留守,东都有李师道留邸,邸兵谋乱,事觉,元膺擒破之。
河中节度使,时方镇多姑息,独元膺秉正自将。
入拜吏部侍郎,正色立朝。
后以疾改太子宾客,卒。
元膺字景夫
郓州东平人
建中初策贤良高第。
贞元朝拜右司员外郎
出为蕲州刺史
宪宗朝拜吏部侍郎
以疾改太子宾客
元和十五年卒。
年七十二。
吏部尚书
田弘正中唐 746 — 82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6—821 【介绍】: 平州卢龙人字安道本名兴
田廷玠子,田承嗣侄。
宪宗元和七年魏博节度使田季安死,弘正为众拥立,听命于朝,继任节度使
吴元济叛,出兵讨伐。
后逼使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归唐,又讨平平卢淄青节度使李师道,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元和十五年诏拜成德军节度使
次年为原成德军都兵马使王庭凑所杀。
谥忠悯
宏正本名兴
字安道
平州人
田季安时为衙内兵马使
季安死。
众请宏正为帅。
与将吏约。
请归六州版籍于朝。
然后视事。
宪宗嘉之。
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魏州大都督府长史御史大夫上柱国沂国公
充魏博节度观察处置度支营田等使。
乃赐今名。
元和十四年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侍中
穆宗立
王承元以成德军请帅。
宏正中书令节度使
长庆元年
王庭凑所害。
年五十八。
册赠太尉
谥忠悯
高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渤海人
德宗贞元进士
李师道辟署判官
师道叛,引古今成败以劝之,不听,斥为濮州刺史
乃上书夸山东煮海之饶,得其地可以富国,师道谋悉露,乃诛于迁所。
主要活动
  • 德宗贞元,进士
武元衡中唐 758 — 81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8—815 【介绍】: 河南缑氏人,祖籍并州文水
字伯苍
武平一孙。
曾祖武载德,为武则天族弟。
德宗建中四年进士
历官比部员外郎左司郎中御史中丞
宪宗元和二年,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判户部事
封临淮郡公,出为剑南西川节度使,俭己宽民,比三年,上下完实。
八年,还朝秉政,力主削藩。
十年裴度用兵淮西吴元济王承宗请赦元济元衡叱之。
未几,被李师道所遣刺客刺死。
有《临淮诗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58—815 字伯苍缑氏(今河南偃师东南)人。
武则天曾侄孙。
德宗建中四年(783)进士第
监察御史华原县比部员外郎右司郎中御史中丞
宪宗元和二年(807)门下侍郎平章事封临淮郡公
旋出为西川节度使
八年复入相。
因力主削藩,遭藩镇忌恨,十年六月早朝,为淄青藩帅李师道遣刺客杀害。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其诗藻思绮丽,琢句精妙。
张为诗人主客》奉为“瑰奇美丽主”。
魏泰以为“武元衡律诗胜古诗,五字句又胜七字”(《临汉隐居诗话》)。
全唐诗》存诗2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
唐诗汇评
武元衡(758-815)字伯苍河南缑氏(今河南洛阳东南)人。
建中四年(783),登进士第
累辟使府
贞元中,历监察御史华原比部员外郎
贞元末,迁御史中丞
永贞中,贬右庶子,复为御史中丞
元和二年正月,自户部侍郎门下侍郎平章事
十月,授剑南西川节度使。
八年,复征为相。
十年六月,因力主对藩镇用兵,被藩镇遣刺客杀害。
元衡工五言诗,当世流传,往往被于管弦。
有《武元衡集》十卷,己佚。
全唐诗》存诗二卷。
武元衡(758~815) 唐代官员、诗人。
字伯苍唐代河南缑氏(今河南偃师)人,武则天玄侄孙。
建中四年(783)进士历官御史中丞户部侍郎门下平章事、剑南西川节度使,八年复为宰相
后遇刺身亡,赠司徒谥忠悯
全唐诗》录其诗197首,有《临淮集》《武元衡集》。
所作七律《送田三端公鄂州》,“鄂州杂诗碑”录存。
全唐诗补逸
武元衡字伯苍河南缑氏人
宪宗朝宰相,元和十年六月癸卯早朝,为盗所害,年五十八。
补诗一首。
元衡字伯苍
河南缑氏人
进士
德宗朝迁御史中丞
元和二年户部侍郎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检校吏部尚书
剑南节度使
封临淮郡公
八年知政事
王承宗上疏请赦吴元济
使人白事中书
元衡叱其悖慢。
承宗怒。
使盗害之。
司徒
谥忠悯
作品评论
瑰奇美丽主:武元衡
旧唐书本传
元衡工五言诗,好事者传之,往往被于管弦。
武元衡律诗胜古诗。
元衡诗,虽时见雕镌,不动机构,要非高斫之所深忌。
《唐诗品》
伯苍词锋艳发,如青萍出匣,所向辄利;意度鲜华,如芳兰独秀,采思绵绵。
五言长调,当时竟称绝艺。
其在元和诸子,自权相而下,丰美孤高,此当独步。
《艺苑卮言》
权德舆武元衡马戴刘沧五言,宵铁中铮铮者。
武相宦达后工诗,虽致理未绵,时复露鲜华之度。
主要活动
  • 783年,进士
  • 784年-789年,关内道坊州中部(陕西黄陵),掌书记,五月后,入鄜坊幕任掌书记
  • 790年-796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监察御史,是年,在长安任监察御史
  • 797年-799年,京畿道京兆府华原(陕西铜川),县令,丁母忧罢,或于是年任华原县令
  • 800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比部员外郎,是年,召至长安,授比部员外郎
  • 801年-803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右司郎中,在长安,迁右司郎中
  • 804年-805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御史中丞,在长安,是年,迁御史中丞
  • 805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御史中丞、山陵仪仗使,德宗崩后,武元衡为山陵仪仗使
  • 805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右庶子,在长安,三月,因与王叔文集团冲突被罢为右庶子
  • 805年-806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御史中丞,在长安,十月,复拜御史中丞
  • 806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户部侍郎,在长安,四月后,迁户部侍郎
  • 807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在长安,一月二十一日,武元衡拜相。唐宪宗有《授武元衡门下侍郎平章事制》、白居易有《除武元衡门下侍郎平章事制》
  • 807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兼判户部事,在长安,八月六日,兼判户部事
  • 807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吏部尚书、兼门下侍郎、平章事、成都尹、充剑南西川节度使,在长安,十月十三日,充剑南西川节度使。唐宪宗有《授武元衡西川节度使制》
  • 807年-812年,关内道坊州(陕西),节度使,是年,赴西川,途经坊州
  • 813年-815年,京畿道京兆府盩厔骆谷(陕西周至),门下侍郎、平章事,三月,至骆谷,重拜相。唐宪宗有《复授武元衡门下侍郎平章事》
魏国宪穆公主
简介
魏国宪穆公主唐德宗李适次女。
母不详。
初封义阳公主贞元二年(786年)许嫁成德节度使王武俊王士平
贞元十一年(795年)十月,正式出嫁。
贞元十二年(796年)五月廿七王士平郭暧因在唐代宗忌辰宴饮,被贬官。
之后,义阳公主任性不法,夫妻反目,唐德宗大怒,将义阳公主关在宫中,王士平拘禁在私邸。
义阳公主崇仁坊,王士平昌化坊。
贞元年间义阳公主去世,追封魏国宪穆公主
王士平唐宪宗时,举报侄子王承宗暗杀宰相武元衡的阴谋有功(其实是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所为),拜左金吾卫大将军
王智兴中唐 758 — 83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8—836 【介绍】: 怀州温人字匡谏
少骁锐。
累历滕、丰、沛、狄四镇将
宪宗元和间吴元济,伐李师道,以功进侍御史御史中丞
穆宗长庆初河朔乱,诏充武宁军节度使
文宗大和初,平李同捷叛,诏拜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册拜太傅封雁门郡王,进兼侍中
忠武、河中、宣武三节度
卒。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58—836 字匡谏怀州温(今河南温县)人。
德宗建中二年(781)徐州镇将,累立战功。
宪宗元和十五年(820)沂州刺史
穆宗长庆元年(821)武宁军节度副使二年节度使崔群
朝廷无奈授节钺
文宗大和三年(829)封雁门郡王
六年忠武军节度使七年移镇河中,九年移镇宣武
开成元年(836)卒。
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
全唐诗》存诗1首。
李诉
全唐诗续补遗
字符直临潭人
父晟,德宗时朱泚,收复京师,以功累官至司徒封西平王卒谥忠武
有筹略,善骑射
元和中以讨吴元济,为唐邓节度使
居半岁,雪夜入蔡州,擒元济,淮西平
山南东道节度使封凉国公
以破李师道,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累官至太子少保卒谥武
晟十五子,愿、宪、最有名。
刘总中唐 ? — 82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21 【介绍】: 幽州昌平人
刘济次子。
宪宗元和五年,以毒死其父得领军政,朝廷不知真相,仍诏嗣节度封楚国公,累进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吴元济李师道平,王承宗死,失支助,大恐。
晚年恐悸尤甚,请落发为僧,穆宗赐号大觉师
李光颜中唐 761 — 82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1—826 【介绍】: 河曲部落稽阿跌族人,字光远
李光进弟。
天资骠健,战有功,进兼御史大夫,历代、洺二州刺史
宪宗讨蔡,擢忠武军节度使
继进检校尚书左仆射
李师道,徙义成节度使
穆宗立,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敬宗初拜司徒河东节度使
卒赠太尉谥忠
裴度中唐 765 — 83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5—839 【介绍】: 河东闻喜人字中立
德宗贞元五年进士
宪宗元和时,历迁司封员外郎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力主削平藩镇。
唐师讨蔡,以视行营诸军。
还朝,遇刺伤首。
议者欲罢,帝不听,即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旋以相职督诸军力战,遂擒吴元济
河北藩镇大惧,由此归顺朝廷。
封晋国公
穆宗时,数出镇入相,以其用不用为天下重轻。
文宗时,罢为山南东道节度使,以病乞还东都,乃作别墅号绿野堂,与白居易刘禹锡觞咏其间。
官终中书令
卒谥文忠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65—839 字中立
排行十六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
德宗贞元五年(789)进士擢第
八年博学宏词科
十年复中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授河阴县
宪宗元和年间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力主削藩,被李师道所遣刺客斫伤,宪宗用之益坚,遂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十二年(817)督师讨平淮西封晋国公
十四年出为河东节度使
穆宗长庆二年(822)敬宗宝历二年(826)曾两次入相,后官至中书令
晚年留守东都,筑绿野堂以自适,与白居易刘禹锡等唱酬甚密。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方回曰:“裴晋公度累朝元老,于功名之际盛矣,而诗人出其门尤盛。
自为之诗,尤不可及。
”(《瀛奎律髓》卷一七)寄马赠张籍一事,诗坛传为佳话。
全唐诗》存诗1卷。
《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断句2。
唐诗汇评
裴度(765-839)字中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
贞元五年(789)进士第
又登宏辞科,补校书郎
贤良方正异等,调河阴
元和初,迁监察御史、钊南西川节度掌书记
四年,召为起居舍人
司封员外郎知制诰中书舍人御史中丞
十年拜相。
十二年率师平淮西吴元济,以功封晋国公
后为皇甫铸所构,出为河东节度使
长庆二年,守司徒,复知政事
又为李逢吉所陷,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
宝历二年,复知政事
大和四年,出镇襄州
八年,徙东都留守,加中书令
宦官擅权,乃治第洛阳集贤里,号绿野堂,与白居易刘禹锡以诗酒琴书相乐。
开成二年,复授河东节度使
四年,诏许还朝,卒。
有《裴晋公集》二卷。
全唐诗》存诗一卷。
全唐诗补逸
裴度字中立河东闻喜人
以讨平淮蔡,擒吴元济封晋国公
其后诛宦官刘克明,迎立文宗,屡秉国政,身系天下重轻者垂三十年,时人以比郭汾阳
开成四年卒,年七十五。
补诗一首。
字中立
河东闻喜人
贞元五年进士
宏词科
累拜中书舍人
御史中丞
元和十年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彰义军节度淮西宣慰招讨处置等使。
吴元济
还朝策勋。
金紫光禄大夫宏文馆大学士上柱国
封晋国公
知政事
出为河东节度使
宗敬宗朝凡三知政事
文宗立
门下侍郎集贤殿大学士太清宫使
侍中
中书令
薨年七十五。
册赠太傅
谥文忠
会昌元年加赠太师
作品评论
《蔡宽夫诗话》
晋公文字世不传,晚年与刘、白放浪绿野桥,多为唱和。
间见人文集,语多质直浑厚,计应似其为人,如“灰心缘忍事,霜鬓为论兵”之句,可谓深婉。
主要活动
  • 789年,进士
  • 792年,宏词科
  • 794年,贤良方正科
韩弘中唐 765 — 82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5—823 【介绍】: 颍川人,世居滑州匡城
明经不中,学骑射。
初事其舅刘玄佐为州,迁宋州南城将,后为宣武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
宪宗元和时,用兵淮西,拜诸军行营都统
阴为逗挠计,每诸将告捷,辄累日不怡。
吴元济平,加兼侍中
李师道诛,弘大惧,请入朝,拜司徒中书令
帝卒,冢宰
俄出为河中节度使,以疾请还。
卒谥隐
史宪诚中唐 ? — 82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29 【介绍】: 建康军人,其先出自奚部。
三世署魏博将。
宪诚始以材勇从军田弘正李师道,令为先锋济河,累拔城栅,以功兼御史中丞
穆宗长庆二年田布死,宪诚时为中军兵马使,擅总军务,朝命即以节度使授之
文宗大和时,累进秩检校司徒侍中,移镇河中,未及出城,为魏博军众所杀。
陈祜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
一作陈佑
或作陈祐,误。
德宗贞元九年(793)进士第
长庆中明州长史
事迹散见刘禹锡《赠同年陈长史员外》、《登科记考》卷一三。
全唐诗》存诗1首。
贞元九年进士
为淄青节度副大使李师道寮属。
师道叛。
抗节忤贼被囚。
主要活动
  • 793年,进士
李愬中唐 773 — 82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3—821 【介绍】: 陇右临洮人字元直
李晟子。
有筹略,善骑射
以父荫起家。
元和中兵讨吴元济,沉勇长算,推诚待士,能用其卑弱之势,雪夜入蔡州生擒元济
诏拜检校尚书左仆射,兼襄州刺史封凉国公
后破李师道,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累官至太子少保
卒赠太尉谥武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3—821 字元直陇右临洮(今青海乐都)人。
以父晟荫补协律郎,累迁卫尉少卿
德宗贞元十一年(795)右庶子
宪宗元和中出任坊、晋二州刺史,累迁宫苑闲厩使
十一年(816)拜唐邓节度使,率军讨吴元济
十二年袭破蔡州,擒吴元济,以功迁山南东道节度使封凉国公
累历徐州昭义、魏博三节度
穆宗长庆元年(821)以疾改太子少保十月卒,谥武
生平事迹详见新、旧《唐书》本传。
《全唐诗外编》存诗1首。
贾直言中唐 ? — 83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35 【介绍】: 河朔人
贾道冲子。
代宗时,其父坐事赐鸩将死,直言取鸩代饮,迷而踣,久乃苏。
帝怜之,减父死,俱流岭南
后为李师道府属。
师道不轨,提刀负棺入谏,师道怒,囚之。
刘悟既入,释其禁,辟署义成府。
每有过必争,故终身不亏臣节。
累迁太子宾客,卒。
何进滔中唐 ? — 84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40 【介绍】: 灵武人
少客魏州,委质军中,事田弘正为魏博将。
尝从讨李师道,以功兼侍御史
文宗大和三年史宪诚死,众推立之,诏拜留后,俄授节度使
居魏十余年,民安之。
卒谥定
郑还古中唐 ? — 84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郑州荥阳人号谷神子
初家青齐间,宪宗时徙居洛阳
元和间进士第,充河中从事
为同院所谤,贬吉州
曾与将军当家歌妓相爱。
后入京求官,选为国子博士
遣妓从嫁。
妓行至嘉祥驿而还古病卒。
时在武宗会昌二年以后。
能诗,又有志怪小说集《博异记》三卷。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42以后 号谷神子,郡望荥阳(今河南荥阳)
家于青、(今山东益都济南一带),李师道据淄青叛,郑还古徙家洛阳(今河南洛阳)
宪宗元和年间进士第,充河北从事,为同院所诽谤,贬吉州
将军当友善,并与柳家歌妓相爱。
后入京求官,选为国子博士
当遣妓从嫁,妓行至嘉祥驿而还古病卒。
事迹散见《因话录》卷三、《太平广记》卷一六八《郑还古》、卷三四八《李金质》、《唐诗纪事》卷四八等。
撰有传奇小说《博异记》。
全唐诗》存诗3首,《赠柳氏妓》颇传诵。
还古号谷神子
会昌时人。
(谨按博异记晁公武读书志以为冯廓撰胡应麟二酉缀遗以为诗人郑还古撰今据旧本博异记原题谷神子还古还古所著殷七七传又与此记相类当即博异记之逸篇故定从应麟说)
主要活动
  • 元和中,进士
郭航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莱州人
李师道辟署右职。
师道叛,郭昈为缯书藏衣絮间,使间道见李愿请兵。
白诸朝,议者疑师道使为之,不得报。
遂还所。
未几,师道疑事露,欲引决,曰:“事觉,吾独死,君无患。
”遂自杀。
郭昈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齐州人
进士第
李师道辟署判官
师道叛,高沐等切谏,师道怒,囚濮州凡十年。
师道出兵攻彭城郭航间道见李愿,请奇兵浮海持莱、淄州
白诸朝,不得报。
后唐军平师道,颇用策。
主要活动
  • 进士
刘从谏中唐 803 — 84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03—843 【介绍】: 怀州武陟人
刘悟子。
李师道署为门下别奏卒,知留后,以赂拜节度使
文宗大和初检校尚书左仆射,拜司空封沛国公
后入朝,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仇士良交恶。
武宗立,兼太子太师
性奢侈,无远略。
士良宠方渥,忧病卒。
从谏
泽潞节度使悟子。
悟卒。
从谏主留后。
宝历中昭义节度使
太和初司空
封沛国公
七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检校司徒太子太师
会昌三年卒。
年四十一。
太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