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唐朝
释慧超隋末唐初 546 — 622年12月6日
释慧超
姓汎氏
丹阳建元人。
禀怀温裕立性怀仁
弱龄厌俗。
自出家后。
诵法华经闻光州大苏山慧思禅师独悟一乘善明三观。
天台智者仙城命公
笃志幽寻积年请业。
行优智远德冠时贤。
思对众曰。
超之神府。
得忍人也。
及游衡岭
复与同途留诵经。
停亟移岁序。
自隋初廓定。
北入嵩高
饵药坐禅冀言终老。
太子勇。
召集名德总会帝城。
业行不群。
特留供养。
而恭慎凝摄不顾世华
及勇废免一无所涉。
晚移定水高振德音。
道俗归宗仰其戒范。
净业法师卜居蓝田谷悟真寺
有道躬事邀迎。
共隐八年倍勤三惠。
及大业承运。
禅定初基。
爰发诏书延入行道。
屡辞砭疾。
后许还山。
德感物情颇存汲引。
四川贵望一县官民。
莫不委质投诚请传香德。
并为经始伽蓝。
继综羞粒。
大唐伊始荣重于前。
京邑僧慧因保恭等。
情慕隐沦咸就栖止。
荫松偃石论详道义。
皆曰。
斯诚出要乐也。
后卧疾少时。
弟子跪问。
答曰。
吾之常也。
长生不欣夕死不戚。
乃面西正坐云。
第一义空清净智观。
言如入定奄遂长往。
春秋七十有七。
武德五年十二月六日也。
露骸石一月馀日。
颜色不变。
天策上将闻称希有。
遣人就视。
端拱如生。
九岁入道。
即诵法华五十馀年万有馀遍。
灵获瑞不可胜言。
弟子法成等。
为建白塔于寺之北峰焉。
僧义净初唐 635 — 713
释义净
字文明
姓张氏
范阳人也。
髫龀之时辞亲落发。
遍询名匠广探群籍。
内外闲习今古博通。
年十有五便萌其志。
欲游西域
法显之雅操。
玄奘之高风。
加以勤无弃时手不释卷。
弱冠登具。
愈坚贞志。
咸亨二年年三十有七。
方遂发足。
初至番禺得同志数十人。
及将登舶馀皆退罢。
奋励孤行备历艰险。
所至之境皆洞言音。
凡遇酋长俱加礼重。
鹫峰鸡足咸遂周游。
鹿苑祇林并皆瞻瞩。
诸有圣迹毕得追寻。
经二十五年历三十馀国。
以天后證圣元年乙未仲夏还至河洛。
得梵本经律论近四百部。
合五十万颂。
金刚座真容一铺。
舍利三百粒。
天后亲迎于上东门外。
诸寺缁伍具幡盖歌乐前导。
敕于佛授记寺安置焉。
初与于阗三藏实叉难陀翻华严经。
久视之后乃自专译。
庚子岁长安癸卯
福先寺及雍京西明寺
译金光明最胜王。
能断金刚般若。
弥勒成佛。
一字咒王
庄严王陀罗尼。
长爪梵志等经。
根本一切有部毗耶。
尼陀那目得迦。
百一羯磨摄等。
掌中取因假设。
六门教授等论。
及龙树劝诫颂。
凡二十部。
印度沙门阿你真那證梵文义。
沙门波崙复礼慧表智积等笔受證文。
沙门法宝法藏德感胜庄神英仁亮大仪慈训等證义
成均太学助教许观监护。
缮写进呈。
天后制圣教序令标经首。
和帝神龙元年乙巳
东洛内道场。
译孔雀王经
又于大福先寺出胜光天子香王菩萨咒一切庄严王经四部。
沙门盘度读梵文。
沙门玄笔受
沙门大仪證文。
沙门胜庄利贞證义
兵部侍郎崔湜给事中庐粲润文正字
秘书监驸马都尉杨慎交监护。
帝深崇释典。
特抽睿思制大唐龙兴三藏圣教序。
又御洛阳西门宣示群官新翻之
二年净随驾归雍京。
置翻经院于大荐福寺居之。
三年诏入内。
与同翻经沙门九旬坐夏。
帝以昔居房部幽厄无归。
祈念药师遂蒙降祉。
兹往泽重阐鸿猷。
因命法徒更重传译于大佛光殿。
二卷成文曰药师琉璃光佛本愿功德
帝御法筵手自笔受
睿宗永隆元年庚戌
大荐福寺出浴像功德耶杂事二众戒唯识宝生所缘释等二十部。
吐火罗沙门达磨
中印度沙门拔弩證梵义。
罽宾沙门达磨难陀證梵文。
居士东印度首领伊舍罗證梵本。
沙门慧积居士中印度释迦度颇多语梵本。
沙门文纲慧沼利贞胜庄爱同思恒證义
伞智积笔受
居士东印度瞿昙金刚迦湿弥罗国王子阿顺證译。
修文馆大学士李峤
兵部尚书韦嗣立中书侍郎赵彦昭
吏部侍郎卢藏用兵部侍郎张说中书舍人李乂二十馀人。
次文润色。
左仆射韦巨源右仆射苏瑰监护。
秘书大监虢王监护。
景云二年辛亥
复于大荐福寺译称赞如来功德神咒等
太常卿薛崇嗣监护。
天后久视迄睿宗景云
都翻出五十六部二百三十卷。
又别撰大唐西域法高僧传南海寄归内法传别说罪要行法受用三法水要法护命放生轨仪凡五部九卷。
又出一切有部跋窣堵。
即诸律中犍度跋渠之类。
盖梵音有楚夏耳。
约七十八卷。
净虽遍翻三藏
而偏攻律部。
译缀之暇。
曲授学徒。
凡所行事皆尚急
漉囊涤秽特异常伦。
学侣传行遍于京洛
美哉。
亦遗法之盛事也。
先天二年卒。
春秋七十九。
法腊五十九。
葬事官供。
所出跋窣堵唯存真本未暇覆疏。
而逼泥曰。
然其传度律与奘师抗衡。
比其著述净多文。
性传密咒最尽其妙。
二三合声尔时方晓矣。
今塔在洛京龙门北之高冈焉。
系曰。
译之言易也。
谓以所有易所无也。
譬诸枳橘焉。
由易土而殖。
橘化为枳。
枳橘之呼虽殊。
而辛芳𠏉叶无异。
又如西域尼拘律陀树。
东夏杨柳
名虽不同树体是一。
自汉至今皇宋。
翻译之人多矣。
晋魏之际。
西竺人来止称尼拘耳。
此方参译之士。
西僧杨柳
始体言意。
其后东僧往彼。
识尼拘是东夏
两土方言一时洞了焉。
唯西唯东。
二类之人未为尽善。
东僧往西学尽梵书。
解尽佛意始可称善。
传译者。
宋齐已还不无去彼回者。
若入境观风必闻其政者。
师法师为得其实。
此二师者两全通达。
其犹见玺文知是天子之书可信也。
周礼象胥氏。
通夷狄之言。
净之才智。
可谓释门之象胥也欤。
僧天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又云提云陀若那
华言天智
于阗国
永昌元年
始东戾。
天后洛阳
诏于魏国东寺翻译。
天授二年
出华严经。
法界无差别论等。
六部七卷。
沙门处一笔受
复礼缀文。
德感
慧俨。
法明
恒景等。
證义
释提云般若
或云提云陀若那
华言天智
于阗国人也。
学通大小解兼真俗。
咒术禅门无不谙晓水昌元年来届于此。
天后洛阳
敕令就魏国东寺(后改大周东寺)翻译。
即以其年己丑天授二年辛卯
出华严经法界无差别论等六部七卷。
沙门处一笔受
沙门复礼缀文。
沙门德感慧俨法明恒景證义
终年卒地莫得而闻。
僧息尘五代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姓杨氏
并州人也。
年十二。
梦金人引以入室。
觉而异之。
因恳白父母。
投草堂院出家。
诵经律。
达旦不寐。
年十七。
趋讲席。
听净名文义。
弱冠圆具。
尤循守轨范。
寻从崇福寺宗感法师胜集。
徒众骈拥。
及阐因明唯识等论。
其得人之盛。
辨才从式最为称首。
天祐间
李克用据有河东
请居大安寺净土院
脩治净业。
披阅藏典。
设无遮大斋。
前后五会。
委身狼虎。
裸体蚊䗈。
屡然手指。
以致精进。
寺奉观音菩萨像。
常炽七镫。
列香华供养。
俄下山。
授徒城内。
复施浴放生。
赈贫犒狱。
悬幡盖。
以严饰净明金藏二塔。
后唐长兴二年
又建三学院
以待遇宾友。
华严经八十一卷。
每字辄一拜。
大佛名经。
一百二十卷。
亦如之。
高祖受禅。
乃益顶载先佛中指骨舍利于凤翔府法门寺
学俱舍论于天柱寺法师楚伦。
六时礼佛。
手馀二指。
亦可谓勤矣。
天福之季。
示微疾而逝。
寿六十三。
腊四十四。
阇维塔舍利于晋水之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