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唐朝
司马头陀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习堪舆家言,历览洪都诸山。
一日,至奉新百丈禅师,告湖南见一山,乃一千五百善知识所居之地。
百丈问可住否,答以和尚骨相非彼山主。
时华林觉为首座,询之亦不许。
一见典坐灵祐(沩山),谓为山主人。
后果如其言。
僧义福初唐 ? — 704
释义福
姓姜氏
潞州铜鞮人也。
幼慕空门累世务。
初止蓝田化感寺处方丈之室。
凡二十馀年未尝出房宇之外。
后隶京师慈恩寺
道望高峙倾动物心。
开元十一年从驾往东都经蒲虢二州。
刺史及官吏士女。
皆赍幡花迎之所在。
途路充塞。
拜礼纷纷瞻望无厌。
二十年卒。
有制谥号曰大智禅师葬于伊阙之北。
送葬者数万人。
中书侍郎严挺之躬行丧服。
若弟子焉。
又撰碑文。
神秀禅门之杰。
虽有禅行得帝王重之无以加者。
而未尝聚徒开法也。
洎乎普寂始于都城。
传教二十馀载。
人皆仰之。
东洛
召其徒戒其终期。
兵部侍
郎张均太尉房琯礼部侍郎韦陟常所信重。
是日皆预造焉。
乃升堂为门人演说。
且曰。
吾没日昃当为此决别耳。
久之张谓房曰。
某夙岁饵金丹未尝临丧。
言讫张遂潜去。
房曰。
与张公游有年矣。
张公将有非常之咎名节皆亏。
向来若终此法会足以免祸。
惜哉。
乃提房手曰。
必为中兴名臣。
其勉之。
言讫而终。
后张均陷贼庭也受其伪官
而房翼戴两朝毕立大节。
皆终福之言矣。
释行思
姓刘氏
庐陵人也。
濡润厥躬贞谅其性。
出尘之后纳戒已还。
破觚求圆斲雕为朴。
厥志天然也。
韶阳大鉴禅师
一言蔽断犹击蒙焉。
既了本心。
地祇迭告还复吉州阐化。
方禅客繁拥其堂。
开元二十八年十二月十三日入灭于本生地。
敕。
谥大师号
洪济
塔曰归真。
其塔会昌中例从堙毁后法嗣者重崇树之。
僧无相唐 680 — 756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新罗国王之子也。
开元十六年
汎海舶东至京师
既廷对。
诏隶禅定寺
后入资中
智诜禅师
有契悟。
先见异僧处寂
知其来厚遇之。
且授以则天所赐磨纳九条衣。
嘱之曰。
幸毋忘。
因遁居溪谷间。
每燕坐辄五日。
始出定。
偶一夕有二黑犊。
交角跪床下。
稍复移近。
觉一手毛而甚冷。
自相袖入。
扪摸至腹。
又尝大雪昉霁。
二虎饿剧外来。
为循抚。
裸卧其前以待啖。
虎则遍嗅首足而去。
久之。
发长衣弊。
猎者疑其非人类。
将射而复辍。
天宝末
以故旧。
见上皇行在所
成都县扬翌以为妖。
命吏逮。
吏之至者。
皆战剽莫能前。
大风卒起。
沙石穿帘幕。
飘掷听事。
翌惧扣头悔罪。
乃已。
檀越四合。
于是净众大慈菩提宁国等伽蓝作矣。
而独常居净众后院云。
寻凿寺前地为小池二。
曰左羹右饭也。
缺资费则淘浚之。
以来供施屡验。
树浮图门外。
尤峻拔。
植稚柏其下曰。
齐浮图寺当毁。
会昌之变。
始信。
或有以樵㸑愿役寺中。
而不取佣直者。
然亦不识其何自而至也。
盖相之出家而入中国也。
诸兄亦丧逝随尽。
国人乃立其弟。
其弟常恐归以废己。
使客至成都
狙刺
一夕樵㸑者。
得而杀之。
竟遁去。
闻而叹曰。
仇对有在。
于我乎何累焉。
至德元年五月十九日
无疾而终。
春秋七十七。
塔号东海大师
乾元间
刺史韩汯撰碑。
释无相
新罗国人也。
是彼土王第三子。
于本国正朔年月生。
于群南寺落发登戒。
开元十六年泛东溟至于中国到京。
玄宗召见隶于禅定寺
后入蜀资中智诜禅师
处寂者。
异人也。
则天曾召入宫赐磨纳九条衣。
事必悬知且无差跌。
未至之前。
曰。
外来之宾明当见矣。
汝曹宜洒扫以待。
间一日果至。
寂公与号曰无相
中夜授与摩纳衣。
如是入深溪谷岩下坐禅。
有黑犊二交角盘礴于座下。
近身甚急毛手入其袖。
其冷如冰扪摸至腹。
殊不倾动。
每入定多是五日为度。
忽雪深有二猛兽来。
自洗拭裸卧其前。
愿以身施其食。
二兽从头至足嗅匝而去。
往往夜间坐床下搦虎须毛。
既而山居稍久衣破发长。
猎者疑是异兽将射之复止。
后来入城市。
昼在蒙间夜坐树下。
真行杜多之行也。
人渐见重。
为构精舍于乱墓前。
长史章仇兼琼来礼谒之属明皇违难入
入内殿供礼之。
成都县杨翌。
疑其妖惑。
乃帖追至。
命徒二十馀人曳之。
徒近身一皆战慄心神俱失。
顷之大风卒起沙石飞飏直入厅事。
飘帘卷幕。
杨翌叩头拜伏踹而不敢语。
忏毕风止。
奉送旧所。
由是遂劝檀越造净众大慈菩提宁国等寺。
外邑兰若钟塔不可悉数。
先居净众本院。
后号松溪是欤。
成都也。
忽有一力士称舍力伐柴供僧厨用。
相之弟本国新为王矣。
惧其却回其位危殆将遣刺客来屠之。
已冥知矣。
忽日供柴贤者暂来谓之曰。
今夜有客曰灼然。
又曰。
莫伤佛子。
至夜薪者持刀挟席。
坐禅座之侧。
逡巡觉壁上似有物下。
遂跃起以刀一挥。
巨胡身首分于地矣。
后门素有巨坈。
乃曳去瘗之。
复以土拌灭其迹而去。
质明令召伐柴者谢之。
已不见矣。
尝指其浮图前曰。
此树与塔齐寺当毁矣。
会昌废毁。
树正与塔等。
又言。
寺前二小池
左羹右饭。
斋施时少则令淘浚之。
果来供设。
其神异多此类也。
至德元年建午月十九日无疾示灭。
春秋七十七。
临终或问之曰。
何人可继住持乎。
乃索笔书百数字。
皆隐不可知。
谐而叶韵。
记莂八九十年事。
验无差失。
先是武宗废教。
成都止留大慈一寺。
净众例从除毁。
其寺巨钟乃移入大慈矣。
洎乎宣宗中兴释氏。
其钟却还净众。
以其钟大隔江。
计功两日方到。
明日方欲为斋辰。
去迎取巳时已至。
推挽之势直若飞焉。
咸怪神速非人力之所致也。
原其相之舍利分塑真形。
尔日面皆流汗。
上足李僧以巾旋拭。
有染指者。
其汗颇咸。
乃知相之神力自曳钟也。
变异如此。
一何伟哉。
后号东海大师塔焉。
乾元三年资州刺史韩汯撰碑。
至开成中李商隐梓州四證堂碑。
为一證也。
释圆脩唐 735 — 833年9月22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闽之潘氏子。
蚤年祝发。
即纳戒于嵩阳会善寺研穷经论。
俄礼大智海禅师百丈山
遂明心要。
居无何。
浮杯抵吴越
秦望山
有盘屈可坐者。
因跏趺其上。
风雨霜露无所避。
虽鹊巢其旁相安也。
如是阅四十寒暑。
世谓鸟窠和尚云。
郡太守至。
闻其名。
计不可以屈致。
必躬造其下见之。
元和初裴公常棣尤加敬爱。
始治庵其地。
请为众说法。
且造招贤伽蓝。
以待燕息。
太和七年。
癸丑岁九月二十二日。
凝然归寂
寿九十九。
腊八十。
葬之石甑山下。
岳沙门惟贞铭其塔。
释圆脩
姓潘氏
福州闽人也。
生而岐嶷长而俊迈。
忽思拔俗寻事名师。
剔发变衣。
年满于嵩阳会善寺纳戒。
既而仪表容与日新厥德。
研穷经论。
俄约观方。
百丈山海禅师根教相符遂明心要。
持杯振锡而抵于杭。
秦望山峻极之势有长松枝繁结盖。
遂栖止于巅。
时感鹊复巢于横枝。
物我都忘。
羽族驯狎。
由兹不下近四十秋。
每一太守到任。
则就瞻仰。
号鸟窠禅师焉
元和初邦伯裴常棣酷重其道。
请下结庵者至于三四。
或为参请者说法。
裴侯命八属宰官同力造伽蓝。
移废额曰招贤。
以居之。
太和七年癸丑岁九月二十二日端坐怡然归寂
享年九十九。
腊八十。
杭之累政良守无不倾重。
税驾树阴请谈玄极。
不觉更仆移辰矣。
今塔在石甑山下。
南岳僧唯贞为塔铭焉。
近有盗发其塔。
且多怪异。
止收得铭志而已。
僧道标中唐 740 — 823
释道标
富阳人也。
俗姓秦氏
其远祖与羸同姓。
世为汧陇大族。
及晋东渡衣冠随之。
后为杭人也。
其高曾至王父。
皆沿以儒素不甘为吏。
故州里尊奉之。
生则孤明。
长而深趣。
老而坚固。
盖良善之因有自来矣。
年七岁时神清气茂不杂凡童。
倏有大沙门手摩其顶曰。
孺子目秀如青莲。
得非我释氏之威凤乎。
苟能舍家必有善称。
不然乘云霓薄天汉。
吾不可得而知也。
父允其请。
遂为灵隐山白云峰海和尚弟子。
妙高之上唯日月是丽。
娑竭之宫固云雷斯蓄。
至德二年诏白衣通佛经七百纸者。
命为比丘
首中其选。
即日得度。
蒙配天竺寺焉。
永泰初受具品于灵光寺律师
登以护戒严谨为时所推毗奈多罗之言罔不该贯。
凡度人戒计六坛为众紏绳。
经一十二载。
置田亩岁收万斛。
置无尽财与众共之。
贞元中以寺务克丰。
我宜宴息。
乃择高爽得西岭之下。
葺茅为堂。
不干人事。
养浩气焉。
经行之外尤练诗章。
辞体古健比之潘刘。
当时吴兴有昼。
会稽灵澈
相与詶唱递作笙簧。
故人谚云。
霅之昼能清秀。
越之洞冰雪。
杭之摩云霄。
每飞章寓韵。
夕华时。
彼三上人当四面之敌。
所以辞林乐府常采其声诗。
由是右庶子姑臧李公益书云。
重名之下果有斯文。
西还京师有以誇耀。
景陵陆羽云。
夫日月云霞为天标。
山川草木为地
推能归美为德
居闲趣寂为道标
名实两全品藻斯当。
尔后声价轶于公卿间。
故与之深者有相国李公吉甫大司空严公绶。
右仆射韩公皋
礼部侍郎吕公渭
滑毫节制卢公群。
襄阳节制孟公简
同州刺史李公敷。
凤翔尹孙公璹。
浙东廉使贾公全中书舍人白公居易
隋州刺史刘公长卿
户部侍朗丘公丹。
外郎裴枢。
秘阁严维
小谏朱放越。
廉问薛戎夕。
卢元辅
常州释元浩
润州南容
金华释乾辅。
吴门释光严。
上都释智崇等。
并心交尘外分契林中。
万境在空驱之为射御。
五峰满眼立之为疆场。
文雄而再鼓不衰。
神王而一战自胜者也。
长庆三年示有微疾。
六月七日归灭于所居兰若。
至冬十月三日葬于旧山春秋八十有四。
法腊五十八。
弟子如玢如𧦬行俭省言常俭智猷日超等。
皆得师之法。
仿仰不遑。
空围绕于栴檀恨满盈于石室。
至今杭民谓之西岭和尚矣。
开成五年郑素卿录德行刊碑颂。
立于天竺山之东墟存焉。
释道通中唐 741 — 813年7月15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庐江何氏。
童年貌重迟。
见佛像僧仪。
必礼敬。
天宝初试经获度千泉之南安
盖侍父宦游所在也。
既进具。
大寂禅师一公于建阳佛迹岩及南康龚公山
密契深领。
有不可知者。
贞元二年
因谒石头禅师迁公。
益进所学。
四年大寂将入灭。
曰。
玉石之山。
资汝道业。
遇可居之。
伏牛自在禅师
观览京洛
至唐别。
见一山葱茜可爱。
问之乡人曰。
此紫玉山也。
陟其巅则有石紫色。
莹然如玉。
乃叹曰。
兹非先师之所记欤。
遂挂锡解囊其间。
参学之徒雾拥。
僧问。
如何出得三界。
答曰。
里许。
得多少时也。
进曰毕竟如何出得。
答曰。
青山不碍白云飞。
于頔相公问。
教中道。
黑风吹其船舫。
飘堕罗刹鬼国。
如何是飘堕罗刹鬼国。
咄曰。
于頔客作汉。
问这般事作么。
变色。
指曰。
飘堕罗刹鬼国也。
一日又问。
如何是佛。
相公
应诺。
曰。
切忌别求。
刺史李公道古寻为伽蓝。
弟子金藏别从百丈海禅师扣请。
元和八年
偶归省。
喜曰。
汝来也。
此山有主矣。
遽拽主丈去。
襄州道俗迎奉之。
是年七月十五日
无疾而逝。
春秋七十三。
释道通
姓何氏
庐江人
其为童也持重寡辞。
见佛形像必对礼叹咏不舍。
因父宦于泉州南安
便求舍丱披缁诵经。
合格敕度之。
天宝初载也。
道一禅师肇化建阳佛迹岩聚徒。
往焉。
一师于临川南康龚公山
亦影随而去。
然誓游方吴越之间。
明山谷靡不登陟。
迨乎回锡江西泐潭山门。
励心僧务不惮勤苦。
贞元二年南岳石头禅师
犹采缕加朱蓝之色也。
四年大寂禅师垂欲归化
昌言曰。
夫玉石润山秀利益汝道业。
遇可居之。
闻此言。
且同隐谶。
殊不详练。
其年秋伏牛山自在禅师同游京洛
回至唐州西。
有山峰孤林密四绝人烟实有尘外之趣。
乃问乡人。
云此山是紫玉山
通方忆大寂之悬记。
我合居是峰也。
乃陟崔嵬见山脊有石方正其色紫玉莹然。
叹曰号紫玉者合其称也。
先师之言非虚记也。
挂锡解囊。
参学之徒雾集。
始则诛茅构舍。
刺史李道古作意为建禅宫焉。
元和八年弟子金藏出参礼百丈海禅师
回见
愀然作色。
汝其来矣。
此山有主也。
曳杖径去襄州
道俗皆迎至七月十五日无疾而终。
春秋八十三。
一云故相国于頔最所归心尚书李翱礼重焉。
僧太毓中唐 747 — 826
释太毓
姓范氏
金陵人也。
年才一纪志在出家。
乃礼牛头山忠禅师而师事焉。
于是勇猛精进求其玄旨。
法器外朗神㦗内融。
虽明了一乘而具足万行。
往雍京安国寺进受具戒。
袖然出众。
加复威仪整肃妙相殊特。
如大海之不可测。
如虚空之不可量。
巡礼道场摄心净域。
虽智能通达不假因师。
而印可證明必从先觉。
遂谒洪井大寂禅师
睹相而了达法身。
刹那而顿成大道。
于时天下佛法极盛无过洪府
下贤圣比肩得道者
其数颇众。
与天彻禅师大宣教禅师大智禅师
皆昆仲也。
既而南北观方曾无告惮。
俾广闻见闲养圣胎耳。
元和十三年止于毗陵义兴芙蓉山。
故得名于山焉。
为缘作因有应无著。
故所居感化所至悦随。
道俗相望动盈万数。
自此江南之人悟禅理者多矣。
相国崔公群坐失守出分司
后为华州由三峰出镇宣城
其地虽迩其人则遐。
崔公深乐礼谒。
致命诚请。
以感念而现大悲为心莫不果欲随缘游方。
顺命宝历元年至于宛陵禅定寺
所以随顺而扬教也。
至明年告归齐云山
九月合朔色相不动而示灭于山之院。
享年八十。
僧腊五十八。
是日也天地如惨草木如摧。
鸟兽悲啼云泉断咽。
缁徒士庶孺慕充穷。
十月栖神于院之庭。
从其宜也。
弟子至孚契真清斡等。
慨吾师示灭而后学徒存。
太和二年
相国韦处厚素尚玄风道心惇笃。
以事奏闻。
天子爰降德音褒以殊礼。
追谥号塔名。
越州刺史陆亘摛翰论撰焉。
陈诩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一作陈翊字载物福州闽县(今福建福州)人。
德宗贞元九年(793)泉州,与欧阳詹等过往唱酬。
十三年进士第
宪宗元和九年(814)江西从事,后官终户部郎中知制诰
事迹散见其《洪州百丈山故怀海禅师塔铭》、欧阳詹泉州刺史席公宴邑中赴举秀才东湖亭序》、《新唐书·艺文志四》、《淳熙三山》卷二六、《登科记考》卷一四。
全唐诗》存诗7首,《全唐诗续拾》补收2句。
陈翊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陈诩,生卒年不详。
一作陈翊字载物福州闽县(今福建福州)人。
德宗贞元九年(793)泉州,与欧阳詹等过往唱酬。
十三年进士第
宪宗元和九年(814)江西从事,后官终户部郎中知制诰
事迹散见其《洪州百丈山故怀海禅师塔铭》、欧阳詹泉州刺史席公宴邑中赴举秀才东湖亭序》、《新唐书·艺文志四》、《淳熙三山》卷二六、《登科记考》卷一四。
全唐诗》存诗7首,《全唐诗续拾》补收2句。
僧神赞中唐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福州(今属福建)人。
中唐时禅僧
初于本州大中寺出家,后至洪州,嗣百丈怀海
归住福州古灵寺,世称古灵和尚
聚徒10余年而卒。
祖堂集》卷一六、《景德传灯录》卷九有传。
后书录诗偈1首。
《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僧性空中唐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中唐时禅僧
百丈怀海
后住潭州石霜山。
景德传灯录》卷九有传,并存其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释普岸中唐 770 — 843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姓蔡氏
汉东人也。
弱龄颖慧。
性脩洁。
荤膻之物未尝入口。
出就师传。
通经义。
秉翰摅辞。
有可观者尝入僧舍。
览佛经。
味玩不能已。
叹曰。
出世之法。
非造次可及。
即辞亲。
百丈山怀海禅师
咨询心要。
久之落发登戒品。
寻受记莂。
已而出世安六寿山院。
示众云。
神光不昧。
万古徽猷。
入此门来。
莫存知解。
大和中振策东游天台
遍览形胜。
平田之地乃卜筑焉。
有僧到参。
打一柱杖。
其僧近前。
把住柱杖
老僧适来造次。
僧却打一柱杖。
云。
作家作家。
僧礼拜把住云。
阇梨造次。
僧大笑。
云者个师僧。
今日败阙也。
又尝有偈云。
大道虚旷。
常一真心。
善恶勿思。
神清物表。
随缘饮啄。
亦复何为。
会昌三年
集弟子垂训而灭。
寿七十四。
弟子全亮唯约等。
释普岸
姓蔡氏
汉东人也。
冲弱之龄。
迥然聪敏。
骨目奇秀。
天生不嗜荤膻。
长有出尘之意。
其父严毅训授经籍渐通其义。
秉翰伸辞宛然华藻。
因入僧舍暂执经卷。
乃叹曰。
佛法玄微非造次可及。
决志辞亲。
怀海禅师百丈山
毳纳之人骈肩累足。
时号大丛林焉。
叩其关。
摄受之。
日随普请施役。
夜独执烛诵经。
曾不惮劳。
遂谐剃染。
及升戒品。
便习禅那壁坐忘疲。
观心恒务。
瞻卜附风而香远。
[虥-儿+巾]猫逢兽而吼高。
学者成围。
请于安陆寿山院坐道场矣。
如是环拱可四百馀众。
执器听瞿沙之说。
投筹待鞠多之度。
大利群机得道者众。
大和年中谓众曰。
吾山水之游未厌。
诸人勿相留滞。
天台赤城
道猷曾止息焉。
华顶石梁
智者昔降魔矣。
将游之也。
襄阳逦迤而来。
沃洲天姥入天台之西门。
得平川谷中峰名大舍
号平田是也
观其山四舍郁翠。
东西山石门
而有三井龙潭
东入石桥圣寺
乃是绿身道猷尊者结茅居此。
未几见虓虎乳子。
瞪目而视
以杖按其头曰。
贫道闻此山是神仙窟宅罗汉隐居。
今欲寄此安禅。
檀越勿相惊挠。
经宿领子而去。
大和七年癸丑十月二十七日营构丈室。
携一童侍给薪水耳。
八年春禅侣辐凑众力义成此院。
号平田焉
开成中宛是大道场。
会昌三年七月告众入灭。
春秋七十四。
度弟子全亮。
俗姓陈氏
悟师之道得凤之毛。
一人唯约。
上元入灭。
肉身不朽。
迁塔于是山。
前此寺置五百罗汉殿。
永嘉全亿长史画半千形像。
每一迎请必于石桥宿夜焚香。
具幢盖螺钹引导入于殿。
香风送至。
幡幢之势前靡而入门即止。
石梁圣寺在石桥之里。
梵呗方作香霭始飘。
先有金色鸟飞翔后林树。
石畔见梵僧。
或行或坐。
或招手之状。
或卧空之形。
眴息之间千变万化。
汉南国王钱氏频年施供养。
祥瑞极繁。
今上太平兴国三年
于滋福殿宣问两浙僧正赞宁石桥长广量度。
一皆实奏。
帝叹嗟久之。
至八年福田寺道者自询誓断腕然鍊乞重造此寺。
乃宣内殿头高品卫绍钦张承贵革故规制。
若化出天宫焉。
师影堂在寺之右。
僧灵祐唐 771 — 85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1—853 【介绍】: 唐僧。
福州长溪人俗姓赵
依本郡法恒律师出家,受具足戒,学大小乘经律。
年二十三往江西参拜怀海,为上首弟子。
宪宗元和末,至潭州沩山,独栖七年
后建同庆寺,受相国裴休尊崇,世称“沩山灵祐”。
卒谥大圆禅师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1—853 俗姓赵福州长溪(今福建霞浦)人。
冠年出家。
后至江西,嗣百丈怀海而得禅机。
宪宗元和末,卜居潭州沩山,建寺传学,历40余年,受学者甚众。
世称沩山和尚
卒谥大圆禅师
其禅法后由仰山慧寂承传,开沩仰一宗,为唐季禅门五宗之一。
全唐文》卷八二〇收郑愚撰碑铭。
祖堂集》卷一六、《宋高僧》卷一一、《景德传灯录》卷九有传,并存其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姓赵
福州长溪人
童稚时嬉戏庭中。
俄有云气盘礴。
天乐清亮。
神圣仙真之状。
出没空际。
顷焉一叟貌类罽宾
挹其父而谓曰。
汝子来处高胜。
必当重光佛运。
此群灵所以标异也。
且弹指作声数四而去。
执役于法恒律师
弱冠薙落。
越三年具戒。
学毗尼于钱唐沙门义宾
天台国清寺
寒山拾得。
为说偈曰。
千山万水。
遇潭即止。
获无价宝。
赈恤穷子。
遂谒江西百丈大智禅师
一日侍立次。
百丈云。
汝拨炉中。
有火否。
拨云无。
丈躬起深拨得小火。
举以示之云。
者个聻。
有省。
礼谢呈所解。
丈云此是暂时岐路耳。
经云欲见佛性义。
当观时节因缘。
时节既至。
方知己物不从他得。
故祖师云。
悟了同未悟。
无心得无法。
但除虚妄凡圣等心而已。
若是心法。
元自备是。
汝今既尔。
善自护持。
司马头陀
湖南来。
百丈谓之曰。
老僧可沩山否。
答云沩山奇绝。
聚千五百众。
和尚是骨人。
彼是肉山。
然非和尚住也。
丈云吾众中。
莫有人住得否。
答云待历观之。
丈乃令侍者首座
典座来。
头陀首座不许。
典座云。
此正是沩山主也。
首座有愠色。
丈即指净瓶。
问云。
不得唤作净瓶。
你二人唤作什么。
首座云。
不得唤作木𣔻。
典座踢倒净瓶。
丈笑曰。
首座输却山子也。
首座即华林。
典座也。
丈遂遣沩山
既营梵宇。
连帅李景让
奏寺额号同庆
相国裴公休
亦尝咨询玄奥。
由是天下学者辐辏焉。
示众云。
夫道人之心。
质直无伪。
无背无面。
无诈妄心行。
一切时中。
视听寻常。
更无委曲。
但情不附物即得。
从上诸圣。
只是说浊边过患。
若无许多恶觉情见想习之事。
便唤作无事道人
有何不可。
时有僧问。
顿悟之人更有脩否。
答云。
若真悟得本。
脩与不脩。
是两头语。
如今初心虽从缘得个入处。
犹有无始以来习气。
未能顿净。
须教渠净除现业流识。
即是脩也。
不道别有法。
教渠脩行。
从闻入理。
闻理深妙。
心自圆明。
不居惑地。
纵有百千妙义。
抑扬皆当。
此乃得座披衣。
自作活计时也。
以要言之。
则实际理地。
不受一尘。
万行门中。
不舍一法。
若也单刀趣入。
凡圣情尽。
体露真常。
事理不二。
即如如佛。
仰山
从何处归。
仰云田中。
云。
禾好刈也未。
仰云。
好刈也。
云。
作青见。
作黄见。
作不青不黄见。
仰云。
和尚背后是什么。
云子还见么。
仰拈起一穗禾云。
和尚何曾问著者个。
云此是鹅王择乳。
睡次。
仰山问讯。
面向壁。
仰云。
和尚何得如此。
转身云。
我适来得一梦。
试与我原看。
仰山取一盆水。
洗面。
少顷香严来问讯。
云。
我适来得一梦。
寂子原了。
汝更原看。
香严点一碗来。
云。
二子见解。
过于鹙子。
大中癸酉正月九日
盥漱毕。
趺坐而灭。
寿八十三。
腊五十九。
葬于栀子园。
四镇比庭行军泾原等州节度使右散骑常侍卢简求撰碑。
进士李商隐题额。
释灵祐
俗姓赵
祖父俱福州长溪人也。
丱年戏于前庭。
仰见瑞气祥云徘徊盘郁。
又如天乐清奏真身降灵。
衢巷谛观耆艾莫测。
俄有华巅之叟。
状类罽宾之人。
谓家老曰。
此群灵众圣标异此童佛之真子也。
必当重光佛法。
久之弹指数四而去。
以椎髻短褐依本郡法恒律师
执劳每倍于役。
冠年剃发三年具戒。
时有钱塘上士义宾
授其律科。
及入天台寒山子于途中。
乃谓曰。
千山万水遇潭即止。
获无价宝赈恤诸子顺途而念。
危坐以思。
旋造国清寺遇异人拾得。
申系前意信若合符。
遂诣泐潭谒大智师
顿了祖意。
元和末随缘长沙
因过大沩山遂欲栖止。
与郡郭十舍而遥。
夐无人烟比为兽窟。
乃杂猿猱之间。
橡栗充食。
浃旬有山民见之群信共营梵宇。
襄阳连率李景让统摄湘潭
愿预良缘乃奏请门号同庆寺
相国裴公相亲道合。
为遭会昌之澄汰。
又遇相国崔公慎由
崇重加礼。
大中癸酉岁正月九日盥漱毕。
敷座瞑目而归灭焉。
享年八十三。
僧腊五十九。
迁葬于之右栀子园也。
四镇北庭行军泾原等州节度使右散骑常侍卢简。
求为碑。
李商隐题额焉。
僧寰中唐 780 — 862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姓卢氏
河东蒲阪人。
少为书生。
年二十五。
偕计甲科。
然未惬所志。
欲再试礼部。
而适丁母忧
因庐墓所。
服阕竟。
出家于北京童子寺
岁未二周。
而诸经通习。
遂造嵩岳
受具戒。
复淹贯律部。
后诣百丈山大智海公
而究见性之指焉。
俄结庵南岳常乐寺之绝顶。
谏议大夫崔公。
尤推重。
为别创方丈。
一日南泉至问。
如何是庵中主。
答云苍天苍天。
泉云苍天且置。
如何是庵中主。
答云会即便会。
莫忉怛。
泉拂袖去。
钱唐止大慈山。
山居浙江上。
地斥卤砂砾。
无所得水。
将去而他。
忽有虎跪地出泉。
甘洌可饮。
识者以为神。
而众亦大集。
上堂云。
山僧不会答话。
只能识病。
有一僧出前立云。
远有病么。
请师识。
便下座。
归方丈。
赵州问。
般若以何为体。
答云。
般若以何为体。
州大笑而出。
中明日见赵州扫地次。
问般若以何为体。
州置帚大笑抚掌。
便归方丈。
有僧辞往江西
云。
我劳汝得否。
僧云劳什么。
云劳汝将取老僧去。
僧云。
更有过于和尚者。
亦不能将去得。
便休。
其僧后举似洞山
山云。
阇梨争合恁么道。
僧云。
和尚作么生。
洞云将得。
洞又问其僧云。
大慈别有什么言句。
僧云。
有时示众云。
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
说得一尺。
不如行得一寸。
洞云我不恁么道。
僧云作么生道。
洞云。
说取行不得底。
行取说不得底。
会废教因民服。
徙戴氏引墅。
大中初
诏除前禁。
复仪相。
太守刘公加礼敬。
丛社之盛。
不减畴昔。
咸通三年二月十五日
嘱累毕。
怡然坐逝。
寿八十三。
腊五十四。
其冬克塔而窆焉。
师名寰中
姓卢氏
蒲坂人也。
生有异相。
其声如钟。
出家于并州童子寺
受心印于百丈海禅师
结茅于南岳
一日南泉至。
问如何是庵中主。
云。
苍天苍天。
泉云。
苍天且置。
如何是庵中主。
云。
会即便会。
莫忉忉。
泉拂袖而出。
赵州问般若以何为体。
云。
般若以何为体。
赵州大笑而出。
师明日见赵州扫地。
问般若以何为体。
赵州置帚。
附掌大笑。
师便归方丈。
师后住浙江大慈山。
上堂示众云。
山僧不解答语。
只能识病。
又云。
说得一丈。
不如行取一尺。
说得一尺。
不如行取一寸。
时学者甚众。
山素缺水。
师拟飞锡。
夜梦神人告曰。
勿他之。
我移南岳小童子泉就师取用。
诘旦见二虎以爪跑于地。
泉自涌出。
味甘如饴。
僧自南岳至。
乃曰小童子泉涸矣。
故东坡题诗云。
亭亭石塔东峰上。
此老初来百神仰。
虎移泉眼趁行脚。
龙作浪花供抚掌。
至今游人灌濯罢。
卧听空阶环佩响。
故知此老如此泉。
莫作人间去来想。
咸通三年三月十五日无疾而逝。
寿八十三。
腊五十四。
僖宗性空大师定慧之塔。
赞曰。
履践真实  心悟无际  南泉赵州  激扬酬对 居乏寒泉  虎跑以济  惟德斯彰  风清日丽
僧昙晟中唐 782 — 841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钟陵建昌之王氏。
昉临蓐。
胞衣缁色。
右袒状。
父母。
已知其不可累。
以世事。
小学之岁。
遂令依石门薙染。
既登具品。
即执侍大智海禅师百丈山
历二十年。
续见药山俨禅师
一日药山问。
汝除在百丈。
更到什么处来。
云到广南来。
山云。
见说广州城东门外。
有一团石。
被州主移。
却是否。
云。
非但州主。
合国人移亦不动。
山又问。
闻汝解弄狮子。
是否。
云是。
山云。
弄得几出。
云六出。
山云。
我亦弄得。
云。
和尚弄得几出。
山云。
弄得一出。
云。
一即六六即一。
后到沩山
沩山问。
长老药山
弄狮子是否。
云是。
沩云。
长弄耶。
还有置时。
云。
要弄即弄。
要置即置。
沩云。
置时狮子在什么处。
云。
置也置也。
僧问从上诸圣。
什么处去。
良久云。
作么作么。
又问。
暂时不在。
如同死人。
如何。
云。
好埋却。
煎茶次。
道吾问。
煎茶与阿谁。
云。
有一人要。
吾曰。
何不教伊自煎。
云。
幸有某甲在。
住云岩后。
一日诸众曰。
有个人家儿子。
问著无有道不得底。
洞山云。
它家屋里有多少典籍。
云。
一字也无
洞云。
争得恁么多知。
云。
日夜不曾眠。
道吾问。
大悲千手眼如何。
云。
如无灯时。
把得枕子。
作么生。
吾云。
我会也我会也。
云。
作么生会。
吾云。
通身是眼。
一日扫地次。
沩山云。
太区区生。
云。
须知有不区区者。
沩云。
恁么即有第二月也。
竖起扫帚云。
是第几月。
沩低头去。
问僧。
什么处来。
僧云。
石上语话来。
云。
石还点头否。
僧无对。
代云。
和尚未问时。
却点头。
洞山乞眼睛。
云。
汝底与阿谁去也。
洞云。
良价无。
云。
有汝向什么处著。
洞无语。
云。
乞眼睛底是眼否。
洞云。
非眼。
咄之。
大和三年。
己酉十月二十七日。
示灭。
谥无相
塔号净胜云。
释昙晟
俗姓王氏
钟陵建昌人也。
始生有自然胎衣。
右袒犹缁服焉。
遂请出家于石门
年满具法。
参见百丈山海禅师
二十年为侍者
同庆喜法必我闻身若中涓心居散位。
续受药山举发全了无疑。
化徒孔勤。
受益者众。
太和三年己酉十月二十七日示灭。
敕谥大师号无相
塔名净胜焉。
系曰。
商那和脩。
华言胎衣也。
以其生带衣而诞以缯肉。
而非幼为绷褓长且称身。
出家成法服。
至入灭阇维方为煨烬焉。
师之有胎衣止不及为婴儿已往之服耳。
此近叔离尼商那尊者也。
思过半矣。
何邪师去圣悬远。
和修佛灭百年。
将胎衣示有行果之徒也。
以胞袒络化其教理之世。
不其难乎。
故曰思过半矣。
僧希运唐 ? — 85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
闽人
幼出家于黄檗山寺,额间隆起,号为肉珠
晚谒江西马祖马祖已示寂,乃往石门百丈师
观察使裴休迎住龙兴寺
宣宗大中间示寂,谥断际禅师
有《语录》。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福州闽县(今福建福州)人。
幼于洪州黄檗山出家。
曾游天台山,终嗣百丈怀海
后仍归黄檗精舍,世称黄檗和尚
裴休对之礼敬有加。
武宗会昌二年(842)裴任江西观察使宣宗大中二年(848)任宣歙观察使时,皆迎其至镇居住。
大中间卒于山,赐谥断际禅师
希运论禅,倡直指单传心要。
其门人义玄开临济宗,影响颇大。
祖堂集》卷一六、《宋高僧》卷二〇、《景德传灯录》卷九有传。
其语录由裴休编为《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1卷,另有《黄檗断际禅师广陵录》1卷。
全唐诗》录其与宣宗联句诗,置宣宗名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闽人
蚤年即出家高安之黄檗山。
具戒后。
参询遍至。
尝偕一僧。
天台道中
娓娓谈笑。
皆颖脱可念。
目光闪烁。
旁射注前。
遇大溪横沮。
方过雨湍涨。
不可揭厉度。
于是乃卸笠支杖而伫。
其僧趣之。
曰度去好。
久伫奚为。
诡曰。
要度自度。
毋督我。
俄而其僧竟度。
如履平陆
既登彼岸。
招手曰。
度来度来。
遥咄曰。
自了汉。
早知如此。
必斮折汝胫。
其僧隔水礼谢曰。
真大乘法器也。
我不如。
我不如。
竟去不复见。
又尝游京师
午则分卫檀越家。
久候屏著间。
未有所得。
闻一姥谇语其内曰。
太无厌生。
意以为未有所施。
而谓之无厌。
其必有说焉。
已而姥使童子召入置食。
问曰。
师亦曾见百丈山海禅师乎。
当今第一善知识也。
且老妾五障之身。
忝于慧忠国师处有省。
以师巍巍堂堂之相。
宁自弃哉。
自是见百丈。
问曰。
从上宗乘如何指示。
百丈良久。
云。
恁么则后人断绝去也。
丈云。
将谓汝是个人。
遽起入方丈。
有省。
随后入云。
希运特来。
丈云。
若尔则他后不得孤负老僧
丈一日问
什么处去来。
云。
山下拾菌子来。
丈云。
还见大虫么。
便作虎声。
丈拈斧子作斮势。
打丈一掴。
丈吟吟而笑。
即上堂云。
大雄山下有大虫
老汉今日亲遭一口。
汝等诸人好看。
南泉
普请择菜。
泉问。
什么处去来。
云。
择菜去来。
泉云。
将什么择。
举起刀子。
泉云。
大家择菜去。
一日泉谓曰。
老僧偶作得牧牛歌。
长老和。
云。
某甲自有师了。
辞泉。
泉门送。
提起子云
长老身才没量大。
笠子太小生。
云。
虽然如此。
大千世界。
总在里许。
泉云王老师聻。
戴笠子便去。
后居洪之大安寺
众奔辏。
相国裴公休方廉问其地。
迎至州问道。
且作传心法要一编。
接置于座。
略不披阅。
良久云会么。
公云不会。
云。
若便恁会去。
犹较些子。
裴公由是深加尊奉。
凡仕官所在。
必执弟子礼。
邀致阐演。
尝赠之诗曰。
曾传达士心中印。
额有圆珠七尺身。
挂锡十年栖蜀水
浮杯今日渡章滨。
一千龙象随高步。
万里香花结胜因。
拟欲事师为弟子。
不知将法付何人。
大中间
终于所住寺。
谥断际
塔号广业。
事具传灯录。
释全植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姓芮
光州人
幼依州之荣光禅寺沙门大智诵习。
而卒获薙染。
受具后。
即游洛阳禅会。
洞彻心法。
然后结茆于淮之都梁山
以聚徒阐化。
既而太守文卿迎于治之长寿寺
以便瞻礼。
文卿问。
将来佛法。
隆替若何。
曰。
真实之物。
振古振今。
未尝败坏。
有为之法。
四相迁流。
因当堙厄。
君侯翘足可见。
此盖预言武宗之毁教也。
顷之终。
年九十三。
门人建塔立碑。
会昌四年。
甲子九月七日乃克葬。
僧道虔五代
禅师名道虔
刘氏。
福州侯官人也。
容姿开豁明济。
气压丛林。
至霜华。
诸禅师见之。
谓人曰。
此道人从上宗门爪牙也。
殁时。
侍者
众请堂中第一座。
住持。
方议次。
犯众曰。
未可。
须明先师意旨。
乃可耳。
众曰。
先师何意。
曰。
只如道。
古庙香炉。
一条白鍊如何会。
第一座曰。
是明一色边事。
曰。
果不会先师意。
于是第一座者。
起炷香誓曰。
我若会先师意。
香烟灭则我脱去。
不然烟灭不能脱。
言卒而脱去。
拊其背曰。
坐脱立亡不无。
首座会先师意。
即未也。
庐于普会塔之旁。
三年而去。
经行于末山之下。
崇福寺
僧问无间中人。
行什么行。
曰。
畜生行。
曰。
畜生复行什么行。
曰。
无间行。
曰。
此犹是长生路上人。
曰。
汝须知有不共命者。
曰不共什么命。
曰长生气不常。
复曰。
大众还得命么。
欲知命。
流泉是命。
湛寂是身。
千波竞起。
是文殊境界。
一亘晴空。
是普贤床榻。
其次借一句子。
是指月。
于中事是话月。
从上宗门中事。
节度使符信
且如先德。
未建许多名目。
指陈已前。
人约什么体格商量。
这里不假三寸。
试话会看。
不假耳根试采听看。
不假两眼试辨白看。
所以道。
声前抛不出。
句后不藏形。
尽乾坤都来。
是汝当人个自体。
向什么处。
安眼耳鼻舌。
莫向意根下。
图度作解。
尽未来际。
亦未有休歇分。
所以古人道。
拟将心意学玄宗
大似西行却向东。
先是马大师
殁于豫章开元寺
门弟子怀海智藏辈。
葬舍利于石门
亦庐塔十馀年。
乃沿冯川上车轮峰。
司马头陀留止。
因不复还石门
虔自九峰往游焉。
遂成法席。
为泐潭第一世。
遗踪也。
吴顺义初
告众安坐而化。
塔于寺之西。
号圆寂
谥大觉禅师
得法上首殷禅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