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唐朝
僧可止唐末至五代 860 — 934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姓马氏
范阳高丘人。
年十二。
悯忠寺法贞律师
见之。
从其父母乞。
为弟子。
年十五。
以息慈。
真定听学。
时大华严寺楚法师
善因明论。
执卷座下三遍。
即领悟。
众推许焉。
老宿维摩和尚
门人之秀拔者。
曰。
幽州沙弥其人也。
维摩遂质。
以胜军北量。
辞莫能屈。
因请就恒阳阐化。
缁素悦服。
年十九。
抵五台登具戒。
感文殊放光烛身。
已而归宁乡里。
旦日行道。
以报地恩。
年二十三。
游并部。
益进法华百法等义。
景福中。
以因明论。
长安庄严寺
一唱数载。
乾宁三年
贡诗。
昭宗皇帝赐紫衣。
仍应制内殿。
未几。
刘仁恭为本道所管。
上表乞放还。
然其父之与师皆物故。
而母独无姜。
于是致母其所居房。
行诵青龙疏。
乞食以供晨夕。
如是三载
无倦色。
晋阳李氏。
遣兵出飞狐围燕。
城中谷贵。
持钵所得。
不足济。
忽巨蟒出其房。
矫首顾视。
如喜状。
同院居晓。
博物释子也。
曰。
吾闻蛇目不瞬。
今瞬其龙乎。
遽焚香祷之曰。
傥获檀越。
以营甘旨。
则神龙所加被多矣。
居数日。
燕帅之子。
制胜司徒者。
召以供养。
俄而燕破。
上避乱中山
节度使王处直
素钦渴其誉。
请安置开元寺
月给禄有经。
天成三年
师复中山
招讨使王宴休。
丞相冯道书。
河南尹秦王从荣所留。
奏赐文智大师号。
住持长寿净土院
应顺元年。
正月二十二日。
示微疾。
称念阿弥陀佛而逝。
寿七十五。
腊五十六。
茶毗。
塔遗骨于龙门山广化寺东南隅
风神峭拔。
节操孤峻。
读书于所业外。
李典籍。
莫不该综。
制作尤长于律诗。
长安逍遥园芜漫不治念曰岂姚秦独能为童寿翻译地乎。
卒奏重脩焉。
赐额草堂寺
其在洛诵金刚经。
虽䢇极弗废。
平生游处。
终南崆峒间。
三山诗集。
盛行于世。
释可止
姓马氏范阳大房山高丘人也。
年甫十二迥有出俗之心。
悯忠寺法贞律师
年十五为息慈。
辞师往真定习学经论。
时大华严寺有仁楚法师讲因明论。
执卷服膺三遍。
精义入神众推俊迈。
有老宿维摩和尚者。
释门之奇士也。
楚师曰。
门人秀拔孰者为先。
曰有幽州沙弥者。
温故知新厉精弗懈。
于是求见。
遂质问胜军比量。
随难应变辞不可屈。
维摩曰。
后生可畏。
契经所谓虽小不可欺也。
遂率力请开讲恒阳
缁素无不钦羡焉。
迨十九岁抵五台山求戒。
于受前方便感文殊灵光烛身已而归宁父母及师。
于寺敷演。
二十三往并部。
习法华经百法论。
景福年中至河池
有请讲因明。
后于长安庄严寺化徒数载。
乾宁三年进诗昭宗
赐紫袈裟。
应制内殿。
本道刘仁恭者。
据有北门控扼蕃汉。
闻止之名移书召归故乡。
其父与师相次物故。
母犹在堂。
持盂乞食以供甘旨。
行诵青龙疏三载
文彻忽有巨蟒见于房。
矫首顾视似有所告。
时同院僧居晓博物释子也。
且曰。
蛇则目睛不瞬。
今其动乎。
得非龙也。
焚香祝之曰。
贫道念青龙疏营斋养母。
苟实龙神轸念。
希值一檀越。
居数日。
燕师家子曰制胜司徒
召申供养。
庄宗遣兵出飞狐以围之。
历乎年载百谷勇贵。
顿释忧惧。
未几燕陷。
刘氏父子俘归晋阳
避乱中山
节度使王处直素钦名誉。
请于开元寺安置。
逐月供俸。
著顿渐教义钞一卷见行于代。
天成三年戊子王师问罪定州陷焉。
招讨使王晏休得瀛王冯道书令寻
既见以车马送至洛京
河南尹秦王从荣优礼待之。
奏署大师号文智焉。
于长寿净土院住持。
应顺元年甲午正月二十二日忽微疾作。
召弟子助吾往生念弥陀佛。
奄然而化。
俗年七十五。
僧腊五十六。
闰正月二日茶毗收遗骨。
至清泰二年四月八日建塔于龙门山广化寺东南隅
风神峭拔戒节孤高。
百家子史经目无遗该博之外尤所长者近体声律诗也。
有赠樊川长老诗。
流传人口。
定州中山太原互相疑贰诸侯兼并。
王令方欲继好息民。
因命僧斋于庆云寺
会有献白鹊者。
曰。
人诗客试为咏题。
即席而成。
后句云。
不知谁会喃喃语。
必向王前报太平。
王欣然。
诗人李洞者。
风骨僻异。
贾阆仙之模式。
景福中在河池相遇。
三篇。
宰相孙公渥赵公马公裔孙窦学士梦徵符侍郎蒙李侍郎详。
唱予和汝
埙篪韵谐。
顷在长安
讲罢游终南山逍遥园
姚秦什法师译经之地。
年代寖深鞠为茂草。
且曰。
吾为释子忍不兴乎。
昭宗乞重修。
帝允仍旧赐草堂寺额。
后请樊川净休禅伯
聚徒谈玄矣。
及在洛也讲外长诵金刚经不知纪极。
昔多居终南山崆峒山
故有三山集诗三百五十篇。
盛行于时。
弟子修文修智修行微见师之道焉。
卢导五代 866 — 94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66—941 【介绍】: 五代时范阳人字熙化
唐末举进士,为监察御史
唐亡事后梁,累迁左司郎中侍御史
后唐明宗召拜谏议大夫,迁中书舍人
潞王李从珂以兵犯京师宰相冯道草疏劝进,固拒之。
后仕后晋吏部侍郎,卒于任。
僧恒超五代 877 — 94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77—949 【介绍】: 五代僧。
范阳人俗姓冯
通“六籍”,尤善《》、《楚辞》。
后梁太祖乾化三年五台山受戒。
末帝龙德间,于棣州开元寺置院讲经,历二十余载,学徒百余人。
后汉相国冯道重之,奏赐紫衣,自此忽忽不乐,卒。
赐号德正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77—949 俗姓冯范阳(今北京西南)人。
15岁已通六籍,诗调新奇。
后投驻跸寺出家。
后梁末帝乾化三年(913)五台山受戒。
因两河兵事,遂于魏博并汾间学大小乘经律论。
龙德二年(922)驻锡棣州开元寺
置院讲经论20余年,声闻齐鲁之间。
宰相冯道表奏于后汉高祖赐紫衣,又赐号德正
宋高僧传》卷七有传。
全唐诗》存诗1首。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姓冯氏
范阳人
世业儒。
而货殖累钜万。
幼有异志。
年十五。
入庠校。
工文艺。
尤善骚律。
一日偶阅佛经。
乃叹曰。
人生富贵。
幻泡尔。
复何足恤。
遽往依驻跸寺大德剃染。
未几。
本师云逝。
服其丧。
以孝称。
梁乾化三年
获登具于五台
且将行迈以究所闻。
而兵阻两河间
龙德二年
遂挂锡无棣开元寺
久之别构院。
以事开演。
迄三十馀载不替。
是宜遐迩臻集。
而缁素慕向也。
以故秀造质问。
守牧扣访。
辄使童子辞谢而已。
州将李君。
欲表乞紫衣师号。
不可。
且曰。
苟尔则吾必在卢龙塞外矣。
丞相冯道
知其为族人。
卒奏赐之号德正
自是忽忽不乐。
乾祐二年二月三日
以微恙卒。
春秋七十三。
腊三十五。
维。
收舍利起塔以葬。
释恒起。
姓冯氏
范阳人也。
祖父不仕。
世修儒道。
而家富巨万。
生而聪慧。
居童稚群不贪戏弄。
年十五早通六籍尤善风骚。
辞调新奇播流人口。
忽一日因阅佛经洗然开悟。
乃叹曰。
人生富贵喻等幻泡。
唯有真乘可登运载。
遂投驻跸寺出俗。
未周三祀方议进修昼夜不疲。
而属师亡。
亦遵释氏丧仪。
守礼无怠。
孝悌之名燕人所美。
梁乾化三年五台山受木叉戒。
由是陟遐自迩。
切问近思。
俄徵伐木之章。
且狎或人之友。
结契远求名匠。
阻两河间
兵未罢路不通。
南则梁祖。
北则庄宗
抗衡于轻重之前。
逐鹿在存亡之际。
当是时也。
止于本州魏博并汾之间。
学大小乘经律论。
计七本讲通思于雍洛。
梁宋名师杳然隔绝。
虽然巡历非远宏畅殊精。
瓶满见知翼飞名字。
是故并部息尘中山贞辩夫二人者。
言行俱臻證修有位。
一见叹曰。
义龙之头角悉完备矣。
待飞奋而为霖雨焉。
其为硕德题目多此类也。
龙德二年挂锡于无棣
曰。
此则全齐旧壤邹鲁善邻。
遂止开元伽蓝东北隅
置院讲诸经论。
二十馀年宣导。
各三十馀遍。
节操高迈举措舒徐。
缁素见之无不怯惧。
声无叱咤语不夸奢。
自然而然。
且非威势凌𨏦之所得也。
前后州牧往来使臣
向誉钦风修名执刺。
相礼重者止令童子。
辞以讲贯罕曾接对。
初有所慊终伏其高。
齐鲁之间造秀不远数百里。
造其门以诘难。
诸公一睹容傍听议论。
参乎子史證以教宗。
或问因明。
答以诗一首。
辞新理妙皆悉叹降。
郡守李君素重高风。
欲飞章举赐紫衣。
闻惊愕遂命笔为诗云。
虚著褐衣老。
浮杯道不成。
誓传经论死。
不染利名生。
厌树遮山色。
怜窗向月明。
他时随范蠡
一棹五湖清。
李君令人劝勉愿结因缘。
确乎不拔。
且曰。
而其复尔则吾在卢龙塞外矣。
郡将闻而止。
相国瀛王凭道闻其名知是乡关宗人
先遗其书。
序以归向之意。
曰。
贫道闲人早舍父母剋志修行。
本期弥勒知名。
不谓浪传于宰衡之耳也。
于吾何益。
门人敦喻。
不得已而答书。
具陈出家之人岂得以虚名薄利而留心乎。
瀛王益加郑重。
表闻汉祖
遂就赐紫衣。
自此忽忽不乐。
乾祐二年仲春三日微疾。
数辰而终于本院。
院众咸闻天乐沸空。
乃升兜率之明證也。
春秋七十三。
僧腊三十五。
门人洞徵与学徒百馀人持心丧。
倾城士庶僧尼会送城外。
具茶毗礼收舍利二百馀颗。
分施之外缄五十颗于本院。
起塔以葬之。
瀛王未知。
别奏赐师号曰德正
乃刊敕文于石塔焉。
王延五代 880 — 952
字世美
郑州长丰人
梁相李琪荐为即墨
冯道作相。
召拜左补阙
累迁刑部尚书
太子少保致仕
卒年七十三。
刘岳五代
字昭辅
其先辽东襄平人
洛阳
少举进士
事梁。
历官侍御史
贞明初翰林学士
累迁户部侍郎
后唐庄宗入汴。
均州司马
寻授太子詹事
明宗即位
兵部吏部侍郎
冯道
秘书监
太常卿
卒年五十六。
吏部尚书
张锡五代至宋初 ? — 96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1 【介绍】: 五代宋初福州闽县人
后梁末,棣州刺史刘君铎辟为军事判官
后唐庄宗同光末权知州事,时赵在礼举兵,即出省钱赏军,皆大悦,一郡独全。
后为淄川,不畏强御,专务爱民。
冯道奏召为监察御史,出为陕、虢观察判官
后晋出帝开运二年,拜右补阙
开封府判官浚仪,并以清节闻。
宋初,官给事中
冯道幕客五代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五代时人
冯道镇南阳时,有酒户投状乞修孔庙,幕客题诗状后。
全唐诗》收此诗。
出自宋李颀《古今诗话》。
石重睿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后晋高祖石敬瑭第七子。
貌似敬瑭
敬瑭病重,托之于冯道
敬瑭死,大臣议立出帝
重睿检校太保开封尹,后拜雄武军节度使
契丹后晋,从出帝北迁,不知所终。
冯吉五代至宋初 919 — 96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9—963 【介绍】: 洛阳人字惟一
冯道子。
后晋高祖天福初,以荫补秘书省校书郎,迁户部郎中等职。
后周世宗显德中,累官太常少卿
嗜学,善属文,工草隶,雅好琵琶。
然性佻簿,每朝士宴集,虽不召亦常自至,酒酣即弹琵琶,弹罢赋诗,诗成起舞,时人谓之“三绝”。
宋初,受诏撰述《明宪皇太后谥议》,见称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