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唐朝
僧澄楚五代 889 — 95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9—959 【介绍】: 五代时僧。
俗姓宗
十岁于汴京相国寺出家,礼智明为师。
习新章律典,独趣深旨,时号律虎,请益者日众。
后晋高祖钦仰之,诏入内道场,赐紫,署真法大师
时以为新章律宗主。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姓宗氏
其乡里。
则未之闻也。
世守儒素。
母赵亦斋洁。
产楚之夕。
光烂一室。
邻落惊讶。
七岁偶入寺见佛像。
辄作礼。
归问其父曰。
夫以黄金色相。
坐莲华上。
岂佛独然。
馀者亦能如此否。
父曰。
蠢动含灵皆可得佛。
而况人哉。
梵欣然愿出家。
十岁即为相国寺明智弟子。
体貌岐嶷。
异群童。
识者知其为法门伟器。
既受具。
究习新章。
毗尼之奥。
独能深入。
时辈莫之敌。
因号律虎
王公大人。
日造门请益。
周天福间。
诏入内道场。
赐紫伽梨。
仍署号真法大师
充新章宗主。
凡妃主之入道者
皆为授戒。
显德六年十月十一日
首北面西。
无疾而终。
寿七十一。
夏五十。
释澄楚
姓宗氏
不知何许人也。
爰祖暨考。
偕贲丘园高蹈不仕。
母赵氏妊也。
忽畏膻臊之臭。
及乎诞生之夕。
光烂充室邻落咸惊。
洎当七岁亲党携之入寺。
见佛像辄嗟叹而作礼。
归家问父曰。
唯佛独尔馀者如何。
父曰。
蠢动皆佛何况人矣。
曰。
儿愿学佛聊报二亲劬劳。
其父默而许旃。
至十岁于相国寺智明为师。
未几有童子聚戏而招诱之。
曰汝何愚騃好嬉戏耶。
且雪山善财亦童子。
还如是否。
旁有闻者奇之曰。
子异日成法门伟器必矣。
受具已来习新章律部。
独能辄入毗奈耶窟穴。
然其击难酬答露牙伸爪。
时号律虎焉。
王公大人请益者日且众矣。
晋高祖闻而钦仰。
诏入内道场赐紫袈裟。
寻署大师号真法焉。
自此皇宫妃主有慕法者求出家。
落发度戒。
表里冰霜更无他物。
命为新章律宗主焉。
显德六年十月十一日无疾而终。
首北面西示佛涅槃相也。
俗龄七十一。
夏五十。
始末临坛度僧尼八千馀人。
门人慧照等。
西域法焚之。
得碎身分构砖塔缄藏之。
左街首座悟皎作舍利塔记焉。
系曰。
师明律时号宗主者何。
通曰。
律有三宗。
砺素宣是欤。
宗各有主故云也。
观夫是名也岂无稽古乎。
通曰。
宗主二字出阿含经也。
论曰。
原夫人有人法禁戒威仪是也。
天有天法光洁静虑是也。
我佛利见据于大千。
化境斯宽法门必众。
举其会要不过戒也。
定也慧也。
此三为路。
出其生死之乡。
专一为门通其涅槃之域。
若乃资乎急用在乎毗尼。
毗尼防闲三业。
三业皆净六尘自祛。
圣贤践修何莫由斯道也。
故论云。
生死流转者。
三缚缚心。
心难解脱。
当知此唯善说法律能令解脱。
非由恶说。
因是而窥。
禁律乃度世之检括也。
且夫菩萨戒净则彰离垢之名。
辟支戒完则引无师之智。
声闻戒足时俱解脱而可期。
内众戒坚招感人天之不坠。
由是观之。
戒法之时大矣哉。
自所推能从言索理。
则毗尼也。
木叉也。
因则声教律焉。
果则别解脱焉。
直以时论三世诸佛咸同制也。
横从界说十方净刹悉共行之。
所以优波离过去七佛咸以戒律嘱累之。
论云。
戒如捉贼。
善擒制也。
定如缚贼。
用机械也。
慧如杀贼。
清道路也。
以此成功立效。
克取究尽三菩提者。
决达清静之域也。
戒律之功。
功无与比。
矧以此在师而不在资。
唯闻佛制。
行内而不通外。
无许俗传。
故曰。
曲授秘方。
赐诸内众。
事有悬合物宜象求。
在乎家人严君设训。
家人嗃嗃同佛制教焉。
妇子嘻嘻同佛听门矣。
一听一制见其猛以济宽。
一阴一阳见其开物成务。
夫如是知戒律是佛之家法矣。
大则三聚感三身于果中。
小则形俱持尽形于因地。
受既如是。
随则若何。
有威仪焉。
有细行焉。
为有顺违乃生持犯。
由是繁广因事制宜。
及佛泥丸集成律藏初唯水乳相合一家之业无殊。
后则参辰各墟。
五部之分不类。
梦氎之占徵矣。
宗轮之论作焉。
剡浮树高分影犹归于月窟。
阿耨池溢下流。
须到于孟津
迨夫大教东传梵书西至。
甘露本天人之食。
汉土争尝。
金乌还海上之飞东方旧识。
除经已译问律何传。
后汉灵帝建宁三年
初翻义决律。
次有比丘诸禁律至。
曹魏时三藏游于许洛。
魏土僧无律范。
嘉平中译羯磨僧祇戒本。
此乃此方戒律之始也。
自尔萨婆多律先化关中
五分僧祇风行雨施。
迦叶遗部戒本独来。
婆粗富罗闻名而已。
况乎僧祇部者。
法显赍归诸师判注云。
是根本大众所传。
非是百载五宗也。
今著传家疑其未可何耶。
所览僧祇现本止三十卷。
文因有数疑。
一本小而末大(谓诸部文多僧祇卷略)二中不含五部意。
三不应大集悬记也。
或曰。
此略本传此方。
犹法华华严等经钜万亿颂中略出一分也僧祇亦尔。
又说昙无德律译有重单。
准僧传止觉口诵也。
若据律序有支领重译之文焉。
如此古今相竞且无指归。
以义交徵其辞必息。
寻律文本即知异同。
如众学戒初题云。
尸叉罽赖尼如破伊兰叶
言此是觉明本也。
如言式叉迦罗尼如破伊罗叶。
即是支领本也。
又一本三十卷。
一本六十卷。
谓纸墨分开不定非也。
分三十为六十。
不其太相悬谬矣。
若斯二译皂白已分。
复次元魏已前。
诸受戒者用四分羯磨纳戒。
及乎行事即依诸律为随何异乎执左氏经本专循公羊之传文也。
至魏孝。
文世。
法聪律匠。
于北台山始手披口释。
道覆律师随听抄记。
遂成义疏。
权舆既尔。
肯构繁乎。
天轮而只候中星。
大鼎而唯提附耳。
邺中法砺唐世怀素
新旧两名各擅其美。
乃成实有部受体双陈。
唯寻祖萨婆开宗独步。
其有终南上士澄照大师
肸蚃三生逡巡千里。
交接天人之际。
优游果證之中。
知无不为。
绳愆纠谬。
以护持教法为己任者。
实一代之伟人焉。
是以天下言行事者。
南山司南矣。
丁乎大历新旧疏家互相短长。
敕集三宗律师重加定夺。
如净为宗主判定二家。
建中中始言楷正。
号佥定疏是也
至今东京三宗并盛。
至于秉出没不伦。
殊涂同归。
师资尚异。
至若成公演化灵崿敷扬。
不离三辅之间。
俱僝百工之巧。
文纲道岸自北徂南。
发正辅篇从微至著。
道流吴会实赖伊人。
净公作评家之师。
源尚致感通之瑞。
或抗表论没官之物。
或成图證结界之非。
或杰立一方。
或才雄七众。
述锋芒之义记。
出豕亥之疑文。
或𣂊帖纷拿。
或整齐龃龉。
若匪乘时之哲。
便应逸气之英。
不令像运之中微降年唯永。
终使寿星之下照命唯长。
道假人扬其在兹矣。
近以提河水味转不如前。
座像尘埋仍观更没。
大小乘之交恶。
上中下之相凌。
活寄四邪行违七聚。
威仪既缺生善全亏。
谓律为不急之文。
放僧落自由之地。
马令脱辔象阙施钩。
不习律仪难调象马。
教法日见凌夷。
短则行果微亡。
折则年龄减少。
合夫洪范中凶短折也。
又曰。
慈父多败。
子脱或翻恶归善
变犯成持。
或众主之劝修。
或名师之训导
假王臣之外护。
教之中兴。
如是则同五福中之一寿五考终命欤。
又曰。
严家无格虏。
故云。
毗尼是正之寿命焉此科所班乃是鍊金液转还丹之手。
劝人服之。
使其近添其寿远则升仙。
故我世尊凡制一戒获其十利功德。
意在正法久住耳。
姓宗
诞生之夕。
光烂充室。
洎七岁。
亲党携之入寺。
见佛像。
辄嗟叹作礼。
归家问父曰。
唯佛独尔。
馀者如何。
父曰蠢动皆佛。
何况于人。
曰。
儿愿学佛。
聊报二亲劬劳。
其父许之。
至十岁。
相国寺智明为师有童子聚戏而招诱之。
曰。
汝何好嬉戏耶。
雪山善财亦童子。
还如是否。
旁有闻者奇之曰。
子异日成法门伟器必矣。
受具已来。
习新章律部。
辄入毗耶窟穴。
其击难酬答。
露牙伸爪。
时号律虎
王公大人请益者日众。
晋高祖闻而钦仰。
诏入内道场。
赐紫袈裟。
号真法大师
自此皇宫妃主。
有慕法者。
落发度戒。
命为新章律宗主焉。
显德六年十月十一日无疾而终。
师明律。
时号宗主者何。
律有三宗。
砺素宣是。
人有人法。
禁戒威仪是也。
天有天法。
光洁静虑是也。
要不过戒也。
定也慧也。
此三为路。
出其生死之乡。
专一为门。
通其涅槃之域。
若乃资乎急用。
在乎毗尼。
防闲三业。
三业皆净。
六尘自祛。
圣贤践修。
何莫由斯。
自此而推。
从言索理则毗尼也。
木叉也。
因则声教律焉。
果则别解脱焉。
直以时论。
三世诸佛。
咸同制也。
横之界说。
十方净刹。
悉共行之。
所以优波离过去七佛。
咸以戒律嘱累之。
李观中唐 766 — 79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6—794 【介绍】: 赵州人字元宾
李华从子。
德宗贞元中进士第
宏辞
太子校书郎
以文名。
属文不沿袭前人,时谓与韩愈相上下。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66—794 字元宾排行三十,郡望陇西(今甘肃临洮),家于吴(今江苏苏州)
德宗贞元八年(792)韩愈同榜登进士第,同年又举博学宏词科,授太子校书郎
旋返吴觐省,有《东还赋》记其事。
九年京师次年卒。
生平见韩愈李元宾墓铭》、《新唐书》本传。
李观为人敢于仗义执言,曾两次上书苏州刺史韦应物,为遭遇不幸者提出申诉,又乐于进贤,曾上书右补阙梁肃荐举孟郊崔宏礼。
文学能上承陈子昂元结所倡之“复古”精神,鄙弃浮靡文风,故韩愈谓其“文高乎当世。
”今存《李观集》3卷,外编2卷。
全唐诗》存诗4首,《全唐诗外编》补联句2。
唐诗汇评
李观(766-794)字元宾陇西(今属甘肃)人。
贞元八年(792),与韩愈欧阳詹王涯等同登进士第
又与裴度同举博学宏辞科,授太子校书郎
卒,孟郊以诗哭吊,韩愈为作墓志铭。
工文能诗。
唐末陆希声辑其遗文,为《李观文集》三卷,北宋赵昂复辑遗文为《外编》,今存。
全唐诗》存诗四首。
字元宾
检校吏部员外郎华从子。
贞元中博学宏词
太子校书郎
卒年二十九。
作品评论
高古奥逸主:孟云卿
……升堂六人李观、贾驰、李宣古曹邺刘驾、孟迟。
孟迟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德州平昌人字迟之
武宗会昌进士
工诗,长于绝句,以风流妩媚、韵律和谐称。
杜牧友善。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字迟之(一作叔之,又作须仲,恐均有误),平昌(今山东商河县西北)人。
文宗开成三年(838)宣城,与杜牧有唱和。
武宗会昌五年(845)进士第
后为浙西掌书记,以罹谗罢。
宣宗大中时,为淮南节度使崔郸奏为掌书记
生平散见《金华子》卷下、《唐诗纪事》卷五四、《郡斋读书志》卷四中、《唐才子传》卷七。
有诗名,尤工绝句。
辛文房称其诗“风流妩媚,皆宫商金石之声”(《唐才子传》)。
张为诗人主客》标举其诗,列孟迟为“高古奥逸主”之升堂者。
新唐书·艺文志四》、《郡斋读书志》卷四中均著录《孟迟诗》1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17首。
唐诗汇评
孟迟,生卒年不详,字迟之一云字叔之,平昌(今山东安丘)人。
开成中,游宣城,与杜牧交往。
会昌五年(845),登进士第
池州,时杜牧池州刺史,复与游,且有诗送。
后为浙西掌书记,以谗罢。
扬州淮南节度使崔铉召为掌书记
后不知所终。
有《孟迟诗》一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十七首,残句一。
作品评论
孟迟)有诗名,尤工绝句,风流妩媚,皆宫商金石之声。
高古奥逸主:孟云卿……升堂六人李观贾驰李宣古曹邺刘驾孟迟
杜牧之友善,牧之尝有《池州》诗,其间云:“……子提健笔来,势若夸父
九衢林马挝,千门织车辙。
秦台破心胆,黥阵惊毛发。
子既屈一鸣,余固宜三刖。”
曹邺唐 816 — 87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816—约875 【介绍】: 桂林阳朔人字业之,一作邺之
宣宗大中四年进士第
曾为天平节度使掌书记
懿宗咸通中太常博士,历祠部吏部郎中洋州刺史
刘驾为诗友,时称“曹刘”,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邺之桂州阳朔(今广西阳朔)人。
十年应试九落第,宣宗大中四年(850)始中进士
刘驾李频李洞郑谷等为诗友。
曾任天平军节度判官太常博士祠部郎中洋州刺史吏部郎中等职。
中年辞官南归,迁居于桂林阜财坊,隐居以终。
事迹散见《新唐书》之《白敏中传》、《高元裕传》与《唐诗纪事》卷六〇、《唐才子传》卷七等。
其诗富有社会内容,风格古朴刚健。
张为诗人主客》列之于“高古奥逸主”之“升堂”者。
今人梁超然、毛水清有《曹邺诗注》。
全唐诗》存诗1卷。
《全唐诗续拾》补诗3首。
唐诗汇评
曹邺,生卒年不详,字邺之桂林(今属广西)人。
和,屡举进士不第,后为韦悫所知,力荐于礼部侍郎裴休大中四年(850),登进士第
佐天平节度使幕。
咸通中,任大常博士,历主客员外郎祠部郎中,出为洋州刺史
乾符元年,官吏部郎中
后免官归,卒。
李频郑谷张𧏖李洞等交游。
其诗多古风,颇多讽谕之作。
有《曹邺诗》三卷,已佚。
后人辑《曹祠部》二卷行世。
全唐诗》编诗二卷。
作品评论
高古奥逸主:孟云卿……升堂六人李观贾驰李宣古曹邺刘驾孟迟
刘驾曹邺为友,俱攻古风诗。
既擢第,而不即出京,俟成名同去,果谐所志。
杨沔《曹邺古风诗序》
予尝见曹邺之《监察从兄》、《读李斯传》诸作于选集中,窃谓唐之诗人鲜出其右,恨不多得。
去冬,过阳朔衙推,雨岩陈君遗以全帙,凡若干首。
其意隽以永,其风肆以则,其欣戚感遇各得乎性情之正,读之不忍去手。
)为《四怨》、《三愁》、《五情》诗,雅道甚古……看榜日上主司诗云:“一辞桂岩猿,九泣都门月。
年年孟春至,看花如看雪。
”杏园宴间呈同年云:“歧路不在天,十年行不至。
一旦公道开,青云在平地。
”又云:“忽忽出九衢,童仆颜色异。
故衣未及换,尚有去年泪。
”又云:“永持共济心,莫起胡越意。
”佳句类此甚多,志特勤苦。
《唐诗品》
邺之诗得于乐府古辞,其《四怨》、《三愁》、《五情》之作,盖亦平子之流,综词虽拙,使人忘其鄙近。
其受知韦悫,殆不为过。
世晚类孤,游从缺丧,遂使幽兰丛委,不能自异于蘼芜间耳。
钟云:此君艳诗好手,以快情急响为妙,而少含蓄;若含蓄则不能妙,选者无处着手矣。采其妙处,则其馀当耐之,此看中晚诗法也。
《诗源辨体》
曹邺(五古)间学六朝,亦无足采。
《五朝诗善鸣集》
邺之诗说得出,说得尽,蕴藉少而透快多,有髓有神,少肤少肉。
费密《曹邺诗序》
曹邺诗,世所谓晚唐格卑者也。
然此等诗亦安得都废?
……读晚唐诗,当观其法之所自变,不取其辞;当观其意之所专注,不仿其声。
合百家之风骨,以成一美。
至于求雄浑而粗疏,欲藻丽而芜秽者,尤宜考辈诗以涤除之,使进于岑、韦、储、之姿态。
《龙性堂诗话初集》
晚唐曹邺中唐孟郊也。
逸情促节,似无时代之别。
曹邺刘驾,古诗皆无足取。
于濆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京兆长安人字子漪
武宗时始就试,曾游边塞。
懿宗咸通二年进士第,官终泗州判官
工诗,尤长于古风,颇有针砭时弊之作。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子漪,其先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武宗时曾入边塞。
懿宗咸通二年(861)进士第,仕途不达,官终泗州判官
生平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下》、《唐诗纪事》卷六一、《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唐才子传》卷八。
工诗,尤善古风,针砭时弊,抒发不平。
其诗多为五古,短小精悍,风格古朴,颇受乐府民谣影响。
胡震亨谓与曹邺等人诗“其源似并出孟东野,洗剥至极净极真”,“多有惬心句堪击节”(《唐音癸签》卷八)。
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于濆诗》1卷,《宋史·艺文志七》记其《古风诗》1卷。
全唐诗》存诗1卷。
今人梁超然、毛水清有《于濆诗注》。
唐诗汇评
于濆,生卒年不详,字子漪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会昌五年,应进士举咸通二年(861),方登进士第
曾官泗州判官
因不满于唐末颓靡诗矾,作《古风》三十首,以矫时弊。
有《于濆诗》一卷。
全唐诗》编诗一卷。
作品评论
于濆为诗,颇干教化。
《对花》诗云:“花开蝶满枝,花谢蝶还希。
惟行旧巢燕,主人贫亦归。”
)患当时作诗者拘束声律而入轻浮,故作古风三十篇以矫时俗,自号《逸诗》。
今一卷传世。
观唐诗至此间,弊亦极矣,独奈何国运将纼,士声日丧,文不能不如之。
嘲云戏月,刻翠粘红,不见补于采风,无少裨于教化,徒务巧于一联,或伐善于只字,悦心快口,何异秋蝉乱鸣也。
于濆邵谒刘驾曹邺等,能返棹下流,更唱瘖俗,置声禄于度外,患大雅之凌迟,使耳厌郑、卫,而忽洗云和;心醉醇醲,而乍爽玄酒。
所谓清清冷泠,愈病析醒,逃空虚者,闻人足音,不亦快哉?
处士戴颙春日携斗酒,往树下听黄鹂曰“此俗耳针砭,诗肠鼓吹”者,岂徒然哉!
于数子亦云。
《唐诗品》
子漪悯时轻格,力窥古调,然市游而被章甫,终骇俗目,泯泯无闻,几至沉晦。
今观其诗,虽有结构,而音节不朗,终愧曩之作者,岂风气囿诸情性,欲发而未扬耶?
《诗源辨体》
晚唐五言古,温、李而后,作者绝响……于濆苏拯,鄙陋益甚。
《载酒园诗话又编》
晚唐人,余最喜于濆曹邺
诗为钟、谭表章殆尽,诗至一篇不收,殊不可解……至其无关风化而工者,更不胜举。
其源出于储太祝,唯作短编,自才力不如。
特乃归途简净:《野蚕》《织素》,同体华阴;《里女》、《田翁》,追风谣谚。
按章虽少,古风所存,在晚唐自成一家之作。
邵谒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韶州翁源人
少为县吏,触县令怒,被逐。
遂截发悬于县门,发愤读书,博通经史。
懿宗咸通七年赴京,隶国子监
工诗,所作多刺时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韶州翁源(今广东翁源)人。
少为县小吏,因客至仓卒,不及迎侍,为县令所逐。
遂发愤读书,然应试不第。
懿宗咸通七年(866)国子监生国子助教温庭筠亟称之,张贴其诗30余篇,并评曰:“识略精微,堪裨教化;声词激切,曲备风谣。
标题命篇,时所难著。
”(《榜国子监》)不久遂登进士第
后赴官,不知所终。
生平事迹散见《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唐才子传》卷八。
长于五古,胡震亨邵谒曹邺刘驾等人诗“其源似并出孟东野,洗剥到极净极真”、“初看殊难入,细玩亦各有意在”,并称其诗“多有惬心句堪击节”(《唐音癸签》卷八)。
所作多有反映民生疾苦、感慨愤激之篇。
尤以《寒女行》、《岁丰》、《春日有感》、《自叹》等诗为突出。
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著录《邵谒集》1卷。
李希声诗话》记李秉彝家尝藏有邵谒诗80篇。
今已多佚。
全唐诗》存邵谒诗1卷,《全唐诗续拾》补收诗4首又3句。
全粤诗·卷一三
邵谒韶州翁源人
初贫贱,少为县厅吏。
客至,令目使支床者三,不应,令怒,瞪视曰:“咄,吏岂供汝支床者耶!
”遂掉臂而出,截髻著县门,发愤读书。
书堂距县十馀里,隐起水心。
平居双髻蓬然,如里中儿。
人多嗤之,不自沮,久之学成,为有司辟举,隶籍太学
苦吟,尤长于乐府。
唐懿宗咸通七年(八六六)温庭筠主试,榜其诗三十馀篇以彰之,由是释褐赴官,后不知所终。
存诗一卷。
黄佐嘉靖四十年刊《广东通志》卷五五、清孙可训修刘世骐续修康熙二十五年刊《新修翁源县志》卷七有传。
唐诗汇评
邵谒,生卒年不详,韶州翁源(今广东翁源)人。
少为县小吏,客仓卒至,招待不周,县令怒而逐之。
遂发愤读书,野服苦吟。
咸通七年,至京师,隶国子监
国子助教温庭筠悯棹寒苦,榜其诗三十馀首,并加赞语。
后不知所终。
有《邵谒集》一卷。
全唐诗》存诗一卷。
作品评论
)苦吟,工古调。
咸通七年京师,隶固子。
温庭筠主试,悯擢寒苦,乃榜诗三十馀篇,以振公道,曰:“前件进士,识略精微,堪裨教化,声词激切,曲备风谣.,标题命篇,时所难著,灯烛之下,雄词卓然。
城宜榜示众人,不敢独专华藻,仍请申堂,并榜礼部。”
《唐诗品》
邵群数奇分浅,发忿苦吟作古调,诗今传三十馀篇,即庭筠所榜以振公道者也。
其《寒女》、《别离》直似汉人语,虽质木盈馀,而缋藻乏缺;要之泗石未雕,终非俗品。
《诗源辨体》
邵谒(五古)学孟郊,而浅鄙者实多。
《载酒园诗话又编》
凡词不足者,须理有馀,所谓“大圭不琢”,非率直之谓。
邵谒诗真为粗硬,如顾氏所喜“朝看相送人,暮看相送人。
若遣折杨柳,此地无树根”,高柄所取“莫辞吊枯骨,千载长如此。
安知今日身,不是昔时鬼”,有何意味!
集中惟《汉宫井》一篇可存:“辘轳声绝离宫静,班姬几度照金井
梧桐老去残花开,优似当时美人影。”
聂夷中晚唐 837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37—? 【介绍】: 河东人,一说河南人字坦之
出身贫寒,备尝艰辛。
咸通十二年进士
久滞长安,补华阴
其诗多为五言,名篇有《咏田家》、《公子行》等。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37—884? 字坦之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
出身贫寒。
懿宗咸通十二年(871)进士第,后补华阴县
生平见《唐诗纪事》卷六一、《唐才子传》卷九、《北梦琐言》卷二。
其诗多为五言,大率为关心民生与讽谕时世之作。
名作有《咏田家》等。
胡震亨谓当时“以五言古诗鸣者,曹邺刘驾聂夷中于濆邵谒苏拯数家,其源似并出孟东野
洗剥到极净极真,不觉成此一体。
”而此数家中,“夷中语尤关教化”(《唐音癸签》卷八)。
全唐诗》存诗1卷。
唐诗汇评
聂夷中,生卒年不详,字坦之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一云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咸通十二年(871),登进士第
华阴县
有《聂夷中诗》二卷。
全唐诗》编诗一卷。
作品评论
咸通十二年高湜,榜内孤平者,夷中公乘亿许棠
夷中尤贫苦,精古诗。
夷中)性俭、盖奋身草泽,备尝辛楚,率多伤俗闵时之作,哀稼穑之艰难。
适值险阻,进退维谷,才足而命屯,有志卒爽,含蓄讽刺,亦有谓马。
古乐府尤得体,皆警省之辞,裨补政治,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正《国风》之义也。
晚季以五言古诗鸣者,曹邺刘驾聂夷中于濆邵谒苏拯数家。
其源似并出孟东野,洗剥到极净极真,不觉成此一体。
初看殊难入,细玩亦各有意在。
就中才颖较胜,夷中语尤关教化,三字亦多有惬心句堪击节,唯平平为似学究耳。
李于鳞云:“唐无五言古诗,而有其古诗。
”为初、盛言则过,以施此数子恰可。
聂夷中诗,有古直悲凉之气,但皆窃美于人。
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李绅诗也,但改一“田”字,上加以“父耕原上田,子𣃁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又如“生在绮罗下”、“君泪濡罗巾”,本东野《征妇怨》,移其次篇后四语于前,前篇则删前四句,第改“绿罗”为“绮罗”,“千里”为“万里”,“罗巾常在手”为“今在手”,“今得随妾身”为“日得随路尘”,“如得风”为“如烟飞”。
至“欲别牵郎衣”,则直用无所更定。
其源出于王无功储太祝
结思沉漉,但未苦吟。
田野诸诗,托情讽喻,亦有古谣谚之风。
取在晚唐,犹称作者。
苏拯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昭宗光化中,与考功郎中苏璞叙宗党,后投卷误触忌讳。
能诗。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
昭宗时人。
尝与考功郎中苏璞叙宗党,后因行卷误触忌讳,遂为璞所怒。
事迹见《唐摭言》卷一一。
孟郊为诗,所作如《织妇女》、《医人》、《水旱祷》、《蜘蛛谕》等,有反映生民疾苦、讽世劝善之旨。
然思想平庸,气骨萎弱。
辛文房谓“气卑格下,负鱼目唐突之惭”(《唐才子传》卷一〇)。
胡震亨亦谓其“平平,为似学究耳”(《唐音癸签》卷八)。
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著录《苏拯集》1卷,今已佚。
全唐诗》存诗1卷。
唐诗汇评
苏拯,生卒年里贯均未详。
昭宗光化中人。
全唐诗》存诗一卷。
作品评论
《唐诗品》
诗盖得于汉魏之流。
汉魏流为六代,既靡而不返;唐末诸子返六代为汉魏,则又木而无文。
其流之弊,亦势使然尔。
夫风气开朗,则宣文振藻,以扬盛丽,固风人之宗也。
不然则明堂徒设,而上阶由崇;朱弦欲鸣,而瓦缸可乱。
里有人文,将复奈何?
晚季以五言古诗鸣者,曹邺刘驾聂夷中于濆邵谒苏拯数家……唯平平,为似学究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