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唐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65
【介绍】:
唐宗室。高祖第十七子。初封郐王,后改邓王。历任邓、梁、黄、寿、襄五州刺史,迁兖州都督。好学,善谈名理,与卢照邻为布衣交。卒谥康。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同州冯翊人。乔知之父。尚高祖女庐陵公主,拜驸马都尉。太宗贞观二十年,为夏州都督,与薛延陀战,败之。高宗显庆三年,为凉州刺史。上元二年,改华州刺史。官至同州刺史。有集,卢照邻为之作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巴西道士。居梓州,与卢照邻等交往。与女道士王灵妃相恋,后弃之,骆宾王代灵妃作诗责之。后至长安,居东明观。能诗,喜嘲谑论辩。高宗显庆中,敕与僧慧立、义褒论辩,连环不绝。五年,敕与洛阳僧静泰论辩,传荣四度无答,帝令给事王君德责之,令还梓州。有《道德真经注》。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626或627—684后
【介绍】:
唐婺州义乌人。七岁能诗,有神童之称。与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号四杰。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武则天光宅元年,徐敬业起兵扬州反则天,宾王为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宾王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22—684,有生于619、640等说
排行四,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出身寒门,其父为青州博昌令,早卒。7岁能诗。高宗朝,初为道王府属,后历任奉礼郎、东台详正学士、武功主簿、长安主簿,迁侍御史。为奉礼郎时,曾从军西域久戍边疆。塞外还,又曾宦游蜀中。调露元年(679)冬,因数上疏言事获罪下狱,次年秋下除临海(今属浙江)丞。睿宗文明中(684)随徐敬业起兵讨武后,作檄传之天下斥其罪。敬业兵败,宾王被诛(一说逃亡不知所之)。《本事诗·微异》言宋之问于灵隐寺吟诗,遇骆宾王隐迹为僧,为续“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等句,传播甚广,而不可信。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今人张志烈有《初唐四杰年谱》。宾王为“初唐四杰”之一,才情纵放,擅长七言歌行,《帝京篇》为代表作。其诗或自述仕途坎坷,或同情下层妇女爱情婚姻之不幸,或揭露上层统治者之骄奢淫逸,题材较为广泛。笔调宏肆,风格雄放。《全唐诗》编其诗为3卷。其诗集以清咸丰年间陈熙晋《骆临海集笺注》为最通行。
唐诗汇评
作品评论
《诗学渊源》
(宾王)诗不减齐梁诸人,而古质不及卢升之。近体如《北眺》、《夏日》诸作,立意炼辞,实开盛唐之先路。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50—693?
【介绍】:
唐弘农华阴人。幼聪明博学,善属文。十岁举神童,授校书郎。高宗永隆二年,充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武周初,坐事出为梓州司法参军。迁盈川令,卒于任。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四杰”。炯尝言“愧在卢前,耻居王后”,时议然之。有《盈川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50—693?
华阴(今陕西华阴)人。排行七,出身望族,然自称“吾少也贱”(《梓州官僚赞》)。高宗显庆四年(659)举神童,五年待制弘文馆。上元三年(676)补校书郎。武后垂拱元年(685),坐从祖弟神让参与徐敬业起兵讨武后之累,出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与宋之问同直习艺馆(宋之问《秋莲赋序》)。后为婺州盈川令,世称杨盈川,卒于官。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今人傅璇琮有《杨炯简谱》,张志烈有《初唐四杰年谱》。炯为“初唐四杰”之一,擅长五言律诗,以抒发追求边塞军功理想抱负为其特色,风格警劲豪放。诗集以四部丛刊影印10卷本《盈川集》(明童佩辑)为最通行,1980年中华书局排印。《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续拾》补入2首。
唐诗汇评
作品评论
《诗源辨体》
五言自汉魏流至陈、隋,日益趋下,至武德、贞观,尚沿其流,永徽以后,五、杨、卢、骆则承其流而渐进矣。四子才力既大,风气复还,故虽律体未成,绮靡未革,时中多雄伟之语,唐人之气象风格始见。……然析而论之,王与卢、骆绮靡者尚多,杨篇什虽寡,而绮靡者少,短篇则尽成律矣。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他日,崔融与张说评勃等曰:“勃文章宏放,非常人所及,炯、照邻可以企之。”说曰:“不然,盈川文如悬河,酌之不竭,优于卢而不减王。耻居后,信然;愧在前,谦也。”意炯当时必多长篇大什,而零落至此,惜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49或650—675或676
【介绍】:
唐绛州龙门人,字子安。王福峙子。六岁能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九岁作《指瑕》,擿颜师古注《汉书》之失。高宗麟德初,对策高第。任虢州参军。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犯罪当诛,遇赦革职,其父亦因之贬交趾令。上元二年赴交趾省父,途经南昌,撰《滕王阁序》,为世所称。旋因渡海堕水而卒。有诗名,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50—676,有生于649、648,卒于667等说
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望族,祖父王通为隋末大儒。王勃早慧,为时所称。高宗麟德三年(666)应制科,对策高第,拜朝散郎(据徐松《登科记考》卷二)。沛王李贤闻其名,召为府修撰,旋以戏檄英王鸡被斥出府。总章二年(669),入蜀漫游,诗文大进。咸亨四年(673)求补虢州参军,因匿杀官奴获罪,遇赦除名。上元二年(675)秋,赴交趾省父。次年秋,渡海堕水,惊悸而卒(据杨炯《王子安集序》、刘汝霖《王子安年谱》)。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年谱多家,以清姚大荣《王子安年谱》较为完备。今人张志烈有《初唐四杰年谱》。王勃自觉反对沿袭六朝余波“争构纤微,竞为雕刻”之上官体诗,“思革其弊”,并由“四杰”之共同努力,终使“积年绮碎,一朝清廓,翰苑豁如,词林增峻”(杨炯《王子安集序》)。其诗多抒发个人情志,亦有抨击时弊之作。擅长五言律诗、五言绝句。风格清新秀丽。诗文集以清蒋清翊《王子安集注》二十卷本为最通行。《全唐诗》存诗2卷,《全唐诗外编》及《续拾》补诗16首又1句。
唐诗汇评
作品评论
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安其最杰乎?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