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唐朝
释慧朗唐 662 — 725年9月21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新定遂安人
年二十二。
志祈薙落。
而未遇其师。
或谓衢之北山有善南宗者。
则趋之。
而其人曰。
吾非汝师也。
其必往天台乎。
至剡之石城寺
见一翁。
貌奇古。
神气秀爽。
曰。
子何之。
天台求佛大法尔。
因同行数十里。
憩林树间。
翁告之曰。
法常寂然。
尚奚庸远适哉。
汝于乡里有缘。
宜归以阐化。
毋后也。
言毕而隐。
亦豁然心悟。
乃复峰啄涧饮数载。
而后居邑之慧安寺
以白衣。
行头陀法。
未几秦望山无故振动。
大龟出焉。
见者咸以为异。
寻有僧𧦬自云门来。
身脩八尺四寸。
隆鼻大目。
而光采射人
通思益大品维摩等经。
兼融贯诸论。
众敬之如神。
愿事以为师。
𧦬徵维摩义。
答殊超迈。
景龙中
乡里吴川县余少兴。
新昌县余仁等十数家为檀越。
轮请降临。
一夕忽睹神光从其顶出。
旁烛山川盈数十里。
由是𧦬公反以师礼视
升座为说法。
变化莫测。
道俗欣庆。
叹曰。
昔者山动龟出。
其祥非为𧦬公明矣。
自是四方学者云萃。
开元四年
州牧李思绚。
卜于龙山之阳。
建伽蓝以延之。
大设戒坛
广邀律德。
光州岸公会稽超公咸在。
具足戒。
而道益尊矣。
七年刺史韦利器服膺向化。
八年歙州长史许思恭迎至治所。
每升座。
有熊随众聚敬。
伏于前若听伏。
十三年。
九月二十一日。
会门人告逝。
且曰。
吾当三生此地。
今才一生尔。
言讫。
如入禅定。
寿六十四。
禀遗命苶维建塔。
大历十二年
其嗣法弟子开元寺道钦慧祐道禅
龙兴寺𧦬海。
宁国寺进玉。
越州宝林寺有沛远整。
杭州竹林寺行等
立碑。
新定太守萧定撰文
司马刘长卿书。
刺史李揆篆额。
释慧朗
新定遂安人也。
年二十有二。
衢州北山遇南宗顿教之首将请为师。
乃逆相谓曰。
汝久积净业吾非汝师。
可往天台当逢哲匠。
至剡溪石城寺见一禅翁
莫知其来。
鹤发冰肤目如流电。
声含钟律神合太虚。
乃问曰。
子将何之。
答曰。
欲往天台求佛大法。
因同行十数里憩林树下。
而指训之曰。
法常寂然彼亦如也。
何必随远。
当化有缘宜归本生度无量众。
言毕求之无方。
豁然本心悟佛知见。
林栖谷饮凡经数载。
乃却归故邑慧安寺
净名白衣服非法服纯陀工巧心如佛心。
骊珠尚潜师子未吼。
弱丧之终涉川迷津。
一日秦望山林岭振动俄有大龟呈质。
咸相谓言。
此何祥也。
寻有禅僧曰𧦬。
自会稽云门而来。
身长八尺四寸。
高鼻大目睛光射人
明大品思益维摩等经。
兼博通诸论。
众曰。
神僧也。
大龟应乎此也。
秘菩萨行请之为师。
𧦬徵维摩经义。
答曰。
如日照萤火海沃牛迹耳。
𧦬公深器之。
曰真净名也。
景龙中乡人吴川县余少兴宗党新昌县余仁等十数家。
咸共宗事递请降临。
一夕忽睹神光从项而出。
旁烛山川盈十数里。
含情之类罔不归依。
𧦬公加师资之礼。
由兹反拜请登座。
乃先示法身遍同群有。
次明遍化一切皆如。
道俗欣然而各叹曰。
昔山之震动龟之敩祥。
非𧦬公之应明矣。
至是四方学禅观者臻萃开元四年州牧李思绚。
于龙山之阳建伽蓝。
延以居之。
方大设戒坛广邀律德。
光州岸公会稽超公而为上首。
既而发希有心受具足戒。
珠圆月满内外俱明。
遍临坛为戒师。
旋请益。
学士
众情加重。
道在益尊。
七年刺史韦利器深心归向。
八年歙州长史许思。
恭请往治所。
升法座。
何熊伏于前。
闻钟而来。
众散而去。
时皆惊惧虞其搏攫。
原其有听法之心耳。
其驯猛兽也若此。
十三年九月二十一日告门人曰。
吾将去矣。
吾三生此州今一生矣。
言讫俨然而寂。
春秋六十四。
禀遗命茶毗建塔。
学者既多。
颖脱则开元寺道饮慧祐道禅
龙兴寺𧦬海。
宁国寺进玉。
越州宝林寺有沛远整。
杭州竹林寺行等
并传朗之法。
相继若瓜瓞然。
至大历十二年
新定太守萧定述碑。
司马刘长卿书。
刺史李揆篆额。
所谓俱是名公盛誇全美有矣。
刘处约武周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宣州(今安徽宣城)人。
诗人刘长卿祖父。
历任吏部员外郎吏部郎中等职。
约于武后时玄宗初年在世。
生平事迹散见《元和姓纂》卷二、《郎官石柱题名考》卷四。
永乐大典》卷三〇〇五引《玉台后集》录存刘处约诗1首。
另《吟窗杂录》卷三七收《亡奴诗》2句,《全唐诗》录作刘夷道诗。
李颀盛唐 690 — 751
作品评论
唐人七言律,以李东川王右丞为正宗,杜工部为大家,刘文房为接武。
丘为唐 702 — 79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苏州嘉兴人
玄宗天宝初进士第
累官太子右庶子
奉养继母,以孝闻。
年八十余致仕,母犹无恙。
诗,与王维刘长卿友善。
卒年九十六。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嘉兴(今属浙江)人,初累举不第,归山读书数年,于玄宗天宝二年(743)进士及第
王维刘长卿相友善。
以孝敬继母闻名于世。
人谦恭揖让,举动有礼。
累官太子右庶子,96岁卒,时德宗贞元年间
生平见《新唐书·艺文志四》、《唐才子传》卷二。
有集已佚。
全唐诗》存诗13首,多写田园风物。
《全唐诗外编》补诗5首。
唐诗汇评
丘为(约702一约797),嘉兴(今属浙江)人。
累举进六不第,归山读书数年,天宝二年(743)方登进士第
累官太子右庶子,以左散骑常侍致仕。
年卒九十六。
诗长于五言,与王维刘长卿友善唱和。
有《丘为集》,已佚。
全唐诗》存诗十三首。
邬载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曾从萧颖士学。
玄宗时进士试,屡下第。
至天宝十三载,方登进士第
历微官,遂浪迹江湖,不知所终。
有诗名,与钱起刘长卿友善。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排行三
尝从萧颖士学。
玄宗时累试不第,“十年失路”(钱起《送邬三落第还乡》)。
至天宝十三载(754),始进士及第
尝任侍御史,至江南巡灾。
后浪迹江湖,不知所终。
生平事迹见《唐诗纪事》卷二七。
邬载有诗名,与钱起刘长卿友善,钱、刘均有诗惋叹邬载怀才不遇之遭际。
全唐诗》存诗1首。
张谓唐 711 — 780
作品评论
钟云:七自律,诗家所难。
盛唐以庄严雄浑为长,至其痴重处,亦不得强为之佳,耳食之夫,一概追逐,滔滔可笑。
张谓变而流丽清老。
可谓善自出脱。
刘长卿与之同调,俗人泥长卿中唐,此君,盛唐也,犹不足服其口耶?
初唐七言律,尽有如此风致者,因思“气格”二字,蔽却多少人心眼,阻却多少人才情。
皇甫冉盛唐 715 — 768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17?—770? 字茂政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
10岁能属文,张九龄深器之,后又获萧颖士李华奖掖。
玄宗天宝十五载(756)进士第,授无锡
代宗大历初王缙河南节度使,辟为掌书记,官至右补阙
生平见《新唐书》本传、《艺文志四》《皇甫冉诗集》注,独孤及《唐故左补阙安定皇甫公集序》。
刘长卿严维刘方平相善,有唱酬。
诗巧于文字,发调新奇,远出情外”(高仲武中兴间气集》卷上),五七律风格清迥,为时所重。
有《皇甫冉诗集》3卷,为其弟曾编定,独孤及作序,称有350篇。
全唐诗》编为2卷,仅存230篇,已非其旧。
《全唐诗外编》《全唐诗续拾》补诗6首。
樊晃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阳湖阳人
玄宗时进士第,又中书拔萃科
累历祠部度支员外郎
天宝中,为汀州刺史
代宗大历间,任润州刺史,与诗人刘长卿皇甫冉友善。
曾辑杜甫诗为《杜工部小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其名又误作樊冕楚冕樊光
郡望南阳湖阳(今河南唐河西南湖阳镇),句容(今属江苏)人。
玄宗时进士第,又中书拔萃科
初任硖石主簿,又曾任祠部度支员外郎
天宝中,为汀州刺史,历兵部员外郎
代宗大历时润州刺史
与诗人刘长卿皇甫冉友善,有诗唱和。
善诗,有诗名于当时。
殷璠曾收其诗入《丹阳》,芮挺章国秀集》亦选入其诗。
曾集杜甫诗为《杜甫小集》,并为作《杜工部小集序》。
事迹散见《新唐书·林蕴》、《元和姓纂》卷四、《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一四及卷二二。
全唐诗》存诗1首、断句1联。
钱起唐 718 — 780
作品评论
天宝以还,钱起刘长卿并鸣于时,与前诸家实相羽翼,品格亦近似。
至其赋咏之多,自得之妙,或有过焉。
钟云:钱诗精出处,虽盛唐妙手不能过之,亦有秀于文房者。
泛览全集,冗易难读处实多,以此知诗之贵选也。
盛唐之后,中唐之初,一时雄俊,无过钱、刘。
然五言秀绝,固足接武,至于七言歌行,则独立万古,已被杜公占尽,仲文文房皆浥右丞馀波耳。
然却亦渐于转调伸缩处,微微小变。
诚以熟到极处,不得不变,虽才力各有不同,而源委未尝不从此导也。
僧皎然唐 720 — 800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20?—798前 字清昼,晚年以字行,俗姓谢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人。
自称谢灵运十世孙,实为谢安十二世孙。
玄宗天宝三载(744)前后出家于润州江宁长干寺七载登戒于常州福业寺。
天宝后期曾漫游各地名山,安史之乱后定居湖州,与历任州县长吏、过往士大夫及江南隐士词客交游唱酬不绝。
曾与刘长卿李季兰陆羽朱巨川阎伯均灵澈刘禹锡孟郊陆长源韦应物等人唱酬。
其唱酬活动之最著称者在大历八年十二年(773-777)颜真卿时刺湖州,召集包括皎然在内共32位文人修撰韵编类书《韵海镜源》,并以颜、皎为中心,形成一个多达95人之联唱诗人群,其唱和作品结集为《吴兴集》10卷。
受其师守真影响,皎然对律宗、天台宗、密宗、南北禅宗兼收并蓄,自大历后期起则日益倾心于南宗禅。
生平事迹见《宋高僧传》本传,今人贾晋华有《皎然年谱》。
文章清丽,诗名甚著,并长于诗歌理论。
有《昼上人集》(又题《皎然集》、《杼山》)10卷,于頔编于贞元八年,今存。
另著有论诗著作《诗式》5卷,今存;《诗议》(一作《诗评》)3卷,今存1卷。
又有《儒释交游传》、《内典类聚》40卷、《号呶子》10卷、《茶诀》1篇,今皆不传。
全唐诗》存诗7卷,另收其所参与联句诗22首,《全唐诗续拾》补2首。
作品评论
《唐七律隽》
皎公诗婉隽,不特为诗僧冠,可与文房仲文并辔中原。
萧华唐 ? — 764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64? 籍贯不详。
萧嵩子。
玄宗开元中历仕司勋郎中给事中工部侍郎
卒,袭封徐国公
天宝末兵部侍郎
禄山乱起陷贼,伪署魏州
魏人美其惠政,朝廷乃正授魏州刺史
及归,仍以污贼自请降试秘书少监,寻迁尚书右丞,擢河中尹,充河中晋绛节度使
上元二年(761)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宝应元年(762)李辅国辅国矫命罢相,贬峡州员外司马,后量移江州刺史
代宗广德中卒于任所。
生平详见新、旧《唐书》本传、刘长卿《祭萧相公文》。
全唐诗》存诗1首。
秦系唐 725 — 80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越州会稽人字公绪
玄宗天宝末避乱剡溪自称东海钓客
后结庐于泉州南安九日山号南安居士
注《老子》,弥年不出。
刘长卿韦应物友善,以诗相赠答。
东渡秣陵
年八十余卒。
有诗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20?—800? 字公绪号东海钓客排行十四越州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玄宗天宝中赴京应试未第,天宝末避乱归,隐居剡山
德宗建中元年(780)泉州九日山,三、四年间归隐越州
贞元七年(791)徐泗节度张建封征为从事检校校书郎
十六年返居润州茅山,未几卒。
生平事迹见《新唐书》本传、宋高似孙剡录》卷三本传、《唐诗纪事》卷二八、宋李昭𤣱《跋秦系诗》、宋刘克庄《跋秦系诗》。
近人赵昌平有《秦系年表》(附《秦系考》)。
工诗,以五言著称。
韦应物赠诗云:“五言今日为君休”。
(《答秦十四校书》)与刘长卿唱酬甚密,二人唱和诗曾编成《征君校书刘随州唱和集》,权德舆为之序曰:“彼汉东守(刘长卿)尝自以为五言长城,而公绪用偏伍奇师,攻坚击众,虽老益壮,未尝顿锋。
”《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续拾》补收诗1首。
唐诗汇评
秦系(约725-约805),字公绪越州会猜(今浙江绍兴)人。
天宝末进士不第。
至德中隐居剡溪
大历五年薛嵩辟为右卫率府仓曹参军,辞不就。
大历末,因与妻谢氏离异获谤,迁居泉州南安,结庐九日山,穴石为砚,注《老子》,弥年不出。
刺史薛播往见之,岁时致牛酒。
建中末,返会稽
贞元七年徐州节度使张建封荐,就加校书郎
晚年隐居茅山,年八十余年。
刘长卿韦应物戴叔伦皎然等友善,唱和甚多。
有《秦系诗》一卷。
全唐诗》编诗一卷。
作品评论
权德舆《秦征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集序》
刘长卿)尝自以为“五言长城”,而公绪用偏伍奇师,攻坚击众,虽老益壮,未尝顿锋。
词或约而旨深,类乍近而致远,若珩佩之清越相激,类组绣之元黄相发,奇采逸响,争为前驱。
李昭圮《跋秦系诗》
辞意清远,讽而不怨,有古诗人之风。
一时与游者钱起韦应物刘长卿鲍防耿湋,皆知名士,独权德舆深爱之,非所谓大音希声、大味必淡者欤?
《唐诗别裁》
刘长卿自谓“五言长城”,欲以偏师攻之。
然诗格近幽涩,未之许也。
《大历诗略》
公绪人品高,诗品中中,而权载之文房“五言长城”,秦以偏师攻之,其亦别有意在耶?
包佶唐 727 — 792
全唐诗补逸
包佶字幼正包融之子。
天宝六载杨护榜进士第,累官至秘书监
刘长卿窦叔向善。
补诗一首。
作品评论
天才赡逸,气宇清深,心醉古经,神和大雅,诗家斫轮也。
刘长卿窦叔向诸公皆莫逆之爱。
阎敬爱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一作阎敬受
生卒年不详。
郡望荥阳(今属河南)
历官御史
曾作诗题濠州高塘馆。
至德二载十一月苏州别驾睦州刺史
未几卒,刘长卿有祭文。
事迹见《封氏闻见记》卷七、《南部新书》卷庚、《严州图经》卷一。
全唐诗》存诗1首。
僧灵一唐 728 — 762
作品评论
灵一为)越中云门寺律师,持律甚严,以清高为世所推,尤善声诗,与刘长卿皇甫冉严维相倡和。
戴叔伦唐 732 — 789
作品评论
其源出于沈休文,选韵笙和,谐音玉节,清歌平调,亦复睦耳关神。
七言古风,如月林虚籁,晴霄霞绮,自然清丽,不杂微尘。
五律高言壮阔,情语婉绵,在孟襄阳刘随州之亚。
李康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代宗大历前后在世。
刘长卿为友。
睦州江东时,长卿为诗送之。
编选《玉台后集》十卷,以续南朝梁徐陵玉台新咏》,收录梁陈至唐玄宗天宝间诗人二百零九人诗六百七十首,并收自作诗八首。
佚。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玄宗天宝年间,续徐陵玉台新咏》,收录梁萧子范迄唐张赴209人诗670首,编成《玉台后集》。
代宗大历十二年(777)前后,出使江东刘长卿有《严陵钓台李康成江东使》诗。
事迹散见《郡斋读书志》卷四、《文献通考》卷二四八引刘克庄语。
康成自选诗8首,载入《玉台后集》,其《河阳店家女》一首长达52韵,“若欲与《木兰》、《孔雀东南飞》之作方驾者。
”(《文献通考》引刘克庄语)《全唐诗》存诗4首,《全唐诗续拾》补2句。
唐诗汇评
李康成,生年年里贯均未详。
刘长卿有《严陵钓台李康成江东使》诗,知二人同时。
曾编选自梁萧子范以下至唐张赴二百零九人所著乐府歌诗六百七十首为《玉台后集》,以续徐陵玉台新咏》,并自载己诗八首,已佚。
全唐诗》存诗四首,残句二。
邹绍先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邓州新野(今河南新野)人。
肃宗至德二载(757)苏州,与刘长卿严维游。
代宗大历十二年(777)河南租庸判官
其后行迹无考。
事迹散见《元和姓纂》卷五、严维《留别邹绍先刘长卿》、张继洪州邹绍先河南租庸判官》。
全唐诗》存诗1首。
韦应物中唐 737 — 79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7—791? 【介绍】: 京兆万年人
韦待价曾孙。
初以三卫郎玄宗,后折节读书,肃宗时太学
代宗永泰中,为洛阳丞,迁京兆府功曹
德宗建中二年,累除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寻改江州刺史,追赴阙,迁左司郎中
贞元初,复出为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
后罢居苏州永定寺,斋心屏除人事。
工诗,与顾况刘长卿等相酬唱。
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合称“王孟韦柳”,或与陶渊明合称“陶韦”。
有集。
韩翃
作品评论
韩员外诗,匠意近于史,兴致繁富,一篇一咏,朝士珍之,多士之选也。
如“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又“客衣筒布润,山舍荔枝繁”,又“疏帘看雪卷,深户映花关”,方之前载,芙蓉出水,未足多也。
其比兴深于刘员外,筋节成于皇甫冉也。
唐人评韩翃诗,谓“比兴深于刘长卿,筋节减于皇甫冉”。
比兴,景也,筋节,情也。
《诗辩坻》
君乎长篇,天才逸丽,兴逐笔生,复工染缀,色泽秾妙,在天宝后,文房仲文俱当却席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