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唐朝
高行周五代 885 — 95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5—952 【介绍】: 五代时妫州人,祖籍幽州字尚质
高思继子。
李克用思继兄弟,行周仅十余岁,刘仁恭收于帐下。
后唐庄宗灭梁,以功领端州刺史,迁振武军节度使,历镇彰武昭义
后晋高祖时,为西京留守安从进叛,以襄州行营都部署讨平之。
后汉高祖入汴,加中书令,为招讨使杜重威于邺封齐王
后周太祖践阼,加守尚书令
卒于位,谥武懿
行周字尚质
幽州人
后唐庄宗灭梁。
以功领端州刺史
同光末出守绛州
天成中颍州团练使
长兴初振武军节度使
历镇彰武昭义
晋祖时加同平章事
西京留守
镇天雄。
徙镇归德
出帝时加兼侍中
汉祖入立。
加守太傅中书令
李守贞天平节度使
邺都留守
加守太尉
封临清王
乾祐中加守太师
进封邺王
周祖入立。
改封齐王
广顺二年卒。
尚书令
追封秦王
谥武懿
朱庆馀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闽中人,一作越州人名可久,以字行。
敬宗宝历二年进士
秘书省校书郎
受知于张籍
工诗,有诗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名可久,以字行,排行大越州(今浙江绍兴)人。
敬宗宝历二年(826)进士第,官秘书省校书郎
曾客游边塞,仕途颇不得意。
张籍贾岛姚合顾非熊僧无可等交游。
其诗辞意清新,描写细致,风格与张籍相近,尤擅五律。
《宫词》、《近试上张水部》等最为传诵。
生平事迹散见《唐诗纪事》卷四六、《唐才子传》卷六。
有《朱庆馀诗》1卷,《全唐诗》存诗2卷。
唐诗汇评
朱庆馀,生年年不详,名可久,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绍兴)人。
长庆中,入京应试,谒水部员外郎张籍,藉爱其诗作,置之怀袖而推赞之,由是知名。
宝历二年(826),登进士第
秘书省校书郎,迁协律郎
西游洞庭,北历边塞。
贾岛姚合无可、颁非熊、李馀章孝标等交游唱酬,与白居易王建令狐楚蒋防亦有交往。
有《朱庆馀诗》一卷。
全唐诗》存诗二卷。
作品评论
清奇雅正主:李益……及门八人:僧良乂潘诚于武陵詹雄卫准僧志定、俞凫、朱庆馀
张洎《项斯诗集序》
吴中张水部为律格诗,尤工于匠物,字清意远,不涉旧体,天下莫能窥其奥,唯朱庆馀一人亲授其旨。
源流而下,则有任蕃陈标章孝标、倪胜、司空图等,咸及门焉。
庆馀绝句,为世所称赏,然他作皆不如此。
庆馀)得张水部诗旨,气平意绝,社中哲匠也。
有名当时。
朱庆馀诗,王荆公《百家选》多取之。
《唐诗品》
朱生文有精思,词有调发,意匠所遣,纵横得意。
亲承张水部意旨,遂擅名场,不能更扬其志,上窥“大雅”,岂非抱玉握珠而更有彬彬之叹者耶!
朱庆馀学诗于张籍,具体而微。
“旅雁捉孤岛,长天下四维”,猛句亦水部所少。
《唐诗归折衷》
敬夫云:庆馀受知于文昌,而得交阆仙,仍其选句亦兼之刻深、藉之娟秀而有之。
《载酒园诗话又编》
朱庆馀不能为古诗,即近体亦唯工于绝句。
《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
庆馀无古体,律格专学水部,表里浑化,他人鲜能及者。
断推上入室。
《诗学渊源》
庆涂学杜,寝追大历,晚唐诗人中殊不多见。
间有累句,是其所学过当之敝。
《唐诗概说》
庆馀诗思清意深,步趋王、孟。
释藏廙唐 796 — 878年10月12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姓程氏
衢州信安人
蚤岁志求出家。
元和中
长沙岳麓寺
依灵智律师落发。
长庆三年
登具戒于武陵开元寺智总律师所。
语同业曰。
教门繁广难寻。
然有总门而不探讨。
是可谓智乎。
于是游湘潭
登龙牙山
马素弟子。
方说法山中。
一日语曰。
蕴界不真。
有生非我。
子之正本。
当何所名。
复从谁得。
于言下领悟。
未几。
会昌之祸于乡里之柯山
大中六年
郡牧崔公寿。
别于郡之龙兴寺
构禅室以居之。
阅数年至嘉禾
众留居至德伽蓝。
崔公钧守姑苏
久闻名。
邀居南禅院
咸通八年
浙西廉使周公宝
命居招隐寺
秋反嘉禾永安寺。
盖信士吕京。
舍别墅以造者。
乾符中
盗冠充斥。
曰盗终不至此。
后果然。
五年十月十二日
安坐而化。
弟子号哭。
乃复苏。
明年三月望前。
遍别众以逝。
寿八十三。
腊五十六。
释藏廙俗姓程
衢州信安人也。
幼岁神气朗畅貌质魁然。
元和中告亲求出家。
志不可却。
直造长沙岳麓投灵智律师
请事剃染。
智师察其强愿不群。
乃摄度之。
既披法服寻于武陵开元寺智总律师受具足尸罗。
长庆三年也。
因听律范旋穷篇聚。
语同业曰。
教门繁广然有总门。
总门之急勿过舍筏。
遂遍参禅宗。
马素门下高足住龙牙山
法器。
异日告之曰。
蕴界不真佛生非我。
子之正本当何所名。
复从谁得。
一言领会千辙同归。
龙牙曰。
我法眼不蒙掩矣。
既遂所求大得安静。
却回柯山
盖避会昌之搜扬也。
至大中六年。
郡牧崔公寿重之。
于州龙兴寺别构禅室延居之。
数年北至嘉禾
信士归依请留住至德伽蓝。
又往姑苏
时崔公钧作守此郡。
名久
请居南禅院
咸通八年浙西廉使周公宝
命住招隐寺
其年秋却返嘉禾
信士吕京舍别墅造今永安院。
时乾符中群寇纷纭禅侣分散。
曰。
盗终不至此。
及期寇从别道行。
果无所损。
其先见如此。
五年十月十二日
满院阴云雉鸣乌噪。
安坐而化。
弟子号哭却稣。
至六年三月中辰前。
别众后终。
享年八十二。
僧腊五十六。
澹交作真赞。
至乾宁中僧神赞进状乞追谥号塔名。
名士吴重裕书碑。
喻凫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常州人
文宗开成五年进士第
官终乌程
去世时方中年。
以苦吟为诗,长于五律,与姚合贾岛李商隐有诗歌唱和,尤与方干善。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常州(今属江苏)人。
文宗开成五年(840)进士第,官终乌程
生平见《新唐书·艺文志四》、《吴兴志》卷一五、《唐诗纪事》卷五一、《唐才子传》卷七。
姚合贾岛李商隐等人交往唱和,后辈诗人皆称为“喻先辈”。
尤与方干善。
卒,有《哭喻凫先辈》诗,云:“日夜役神多捐寿,先生下世未中年”。
据此知其年寿甚促。
为诗苦吟,诗学贾岛
方干称其“所得非众语,众人那得知
才吟五字句,又白几茎髭”(《赠喻凫》)。
多作五律,胡震亨称“五言闲远朗秀,选句功深,自称无罗绮铅粉,殆亦实语”(《唐音癸签》卷八)。
辛文房亦谓“晚岁变雅,亦风靡,专工小巧,高古之气扫地,所畏者务陈言之是去耳”(《唐才子传》)。
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喻凫诗》1卷。
全唐诗》存诗1卷又1首。
《全唐诗逸》存断句3联。
《全唐诗续拾》补诗2句。
唐诗汇评
喻凫,生卒年不详,昆陵(今江苏常州)人。
开成五年(840)进士第,授校书
后官鸟程县,或云县
有诗名,与姚合顾非熊、方千、无可辈唱和。
有《喻凫诗》一卷。
全唐诗》编诗一卷。
作品评论
喻凫)有诗名。
晚岁变雅,亦风靡,专工小巧,高古之气扫地,所畏者务陈言之是去耳。
后来才子皆称“喻先辈”,向慕之情见见也。
《唐诗品》
坦之夙尚幽探,身多野寄,故其诗意清远,兴象疏越,虽在开成间而音调颇闲。
借非大家,故寥寥短律,不足骋其长步。
喻凫五言闲远朗秀,选句功深,自称无罗绮铅粉,殆亦实语。
《载酒园诗话又编》
喻凫贾岛为诗,人称之“贾喻”。
然观宋人所推“木落山城出,浡生海掉归”、“砚和青蔼冻,帘对白云垂”、唐人推其“沧州违钓约,紫阁负僧期”今集皆不载,固知散失者多矣。
唐喻凫以诗谒杜牧之不遇,曰:“我诗无绮罗铅粉,安得售?
”……喻凫今存诗六十三首,诚无绮罗铅粉语,然皆近体,无古风。
其近体格颇不高,警句亦罕……欲以此傲牧之,未可得也。
《中晚唐诗主客图》
喻凫专攻五言近体,前辈谓其效贾岛为诗,人称之“贾喻”。
今观之,信不虚也。
……推为入室二人。
清奇雅正主:李益……及门八人:僧良又、潘诚于武陵詹雄卫准僧志定喻凫朱庆馀
刘沧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汶阳人字蕴灵
体貌魁梧,善饮酒,尚气节,好论古今事。
工诗,尤长七律。
屡举进士宣宗八年方及第,时发已白。
华原,迁龙门令。
有《刘沧诗》一卷。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蕴灵汶阳(今山东宁阳北)人。
体貌魁梧,尚气节,善饮酒,好论古今之事,令人终日不厌。
屡举进士不第,宣宗大中八年(854)方登进士第,时已白发。
华原县,迁龙门县
生平散见《新唐书·艺文志四》、王安石唐百家诗选》卷一九、《唐诗纪事》卷五八、《唐才子传》卷八。
善七律,诗作拗峭,诚为晚唐律体之变。
其诗多怀古之作,《长洲怀古》、《咸阳怀古》等诗颇为人所称道。
范晞文谓其“序怀感之意,得讽兴之体”(《对床夜语》卷二)。
辛文房亦称其“诗极清丽,句法绝同赵嘏许浑”(《唐才子传》)。
新唐书·艺文志四》、《郡斋读书志》卷四中均著录《刘沧诗》1卷。
全唐诗》存诗1卷。
唐诗汇评
刘沧,生卒年不详,字蕴灵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初,屡应进士举不第,曾漫游齐鲁吴越荆楚、巴蜀等地。
大中八年(854),登进士第,授华原,时已白发苍苍。
后官龙门令。
工七律,风格与许浑赵嘏相近。
有《刘沧诗》一卷。
全唐诗》编诗一卷。
作品评论
刘沧)诗颇清丽,句法绝类赵嘏
赵嘏刘沧七言,间类许浑,但不得其全耳。
马戴晚唐诸人之上,刘沧吕温亦胜诸人。
刘蕴灵大中八年进士,其诗乃尚有大历以前风味。
所以高于许浑者无他,太工而贪对偶,刘却自然顿挫耳。
)体貌魁梧,尚气节,善饮酒,谈古今令人终日喜听。
慷慨怀古,率见于篇……诗极清丽,句法绝同赵嘏许浑,若出一综综然。
元和后律体屡变,其间有卓然成家者,皆自鸣所长,若李商隐之长于咏史,许浑刘沧之长于怀古,此其著也。
……(许)用晦之《凌歊台》、《洛阳城》、《骊山》、《金陵》诸篇,与乎蕴灵之《长洲》、《咸阳》、《邺都》等作,至今古废兴,山河陈迹,凄凉感慨之意,读之可为一唱而三叹矣。
三子者,虽不足以鸣乎大雅之音,亦变风之得其正者矣。
《唐诗品》
刘沧一卷止七言律,音节促促,无远大语。
唐至大中间,国体伤变,气候改色,人多商声,亦愁思之感也。
唐七律……许浑刘沧角猎俳偶,时作拗体,又一变也。
刘沧诗长于怀古,悲而不壮,语带秋意,衰世之音也欤?
《诗源辨体》
刘沧集,七言律之外,惟五言律一篇。
其诗气格声韵与于武陵五言相类,而意亦多露,亦晚唐一家,严沧浪云“刘沧亦胜诸人”是也。
然以二集观,虽调多一律,却少斧凿痕。
《载酒园诗话又编》
龙门极有高调,且终卷无败群者,但精出处亦少。
高柄置之于“正变”,与义山用晦并列,便是唐玄宗之重萧蒿。
《古欢堂杂著》
刘沧许浑琢句之秀,拗字之工,亦称杰作
《漫堂说诗》
七言律……中、晚之钱、刘、李义山刘沧,亦悠扬婉丽,沨沨乎雅人之致。
《全唐刘氏诗》
刘沧刘威独多七言律,崇尚景物,为后世写景者所宗。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高廷礼盛许刘沧,今观怀古诸篇,全不争工,起讫殆无一篇完善。
《唐诗五七言近体五七言绝句选评》
刘沧)诗品在许用晦下。
《石园诗话》
谓“刘沧七言律,音节促促,无远大语”,则非也……“半壁楼台秋月过,一川烟水夕阳平”,“霜落雁声来紫寒,月明人梦在青楼”,语亦远大。
僧义存唐末五代初 822 — 90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22—908 【介绍】: 唐僧。
泉州南安人
俗姓曾
年十七出家,谒芙蓉山照大师
后北游吴、楚、、燕、,受具足戒于幽州宝刹寺。
懿宗咸通中芙蓉山,后住雪峰山广福院,因称雪峰义存
方僧人,云集法席,门徒常数千人。
僖宗赐号真觉大师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22—908 俗姓曾泉州南安(今福建南安)人。
12岁出家,17岁落发。
宣宗大中间,北游吴楚、梁宋等地,于幽州受戒。
后至武陵,嗣德山宣鉴
懿宗咸通六年(865)归住福州芙蓉山。
后于福州西二百里雪峰山建院而居,世称雪峰和尚
僖宗时赐号真觉大师
四方禅侣从学者,常年有1500人,历40年而不衰。
唐末五代间,其门人遍布闽粤江浙一带,开云门、法眼二宗。
祖堂集》卷七、《宋高僧》卷一二、《景德传灯录》卷一六有传。
《续藏经》有《雪峰义存禅师语录》二卷,录其谈禅之语,并录诗偈43首。
《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姓曾氏
泉之南安人
家世奉佛。
九岁求脱俗。
父母以其幼。
未许也。
年十二。
父游莆田之玉润寺。
侍焉。
寺有律师庆玄。
操行峻特。
见而遽拜之曰。
我师也。
遂留不肯归。
十七年落发。
芙蓉山照大师
会昌之祸。
遂遁止其所。
久之大中既中兴大法。
北游吴楚梁宋燕秦。
受具戒于幽州之宝刹寺。
历揽名山。
遍扣禅会。
卒获益于武陵德山
咸通六年
始营雪峰之居。
天下锡衲响应影随。
乾符中
观察使京兆韦公。
中和中
司空颍川陈公。
俱仰入府。
问道要。
或以闻之僖宗皇帝
遣闽人陈延效赐紫伽梨。
真觉师号。
岁辛亥
杖屦游丹丘四明
明年王氏审知
始以侍中
据有其地。
适不在。
若相避然。
后二年
还自吴。
王氏大加礼异。
斋僧构宇。
设像铸钟。
复时迎而馆之于府之东西甲第。
或油幢。
临席听法。
其熊罢之士。
渔猎之民。
皆变情易行。
薰其德而善矣。
僧问。
祖意教意是同是别。
云。
阇梨行脚为什么事。
问僧。
近离什么处。
僧云离浙中。
云。
船来陆来。
僧云。
二途不涉。
云。
争得到者里。
僧云有什么隔碍。
便打。
上堂。
举拂子云
者个为中下。
僧问上上人来如何。
举拂子。
僧云。
道者个为中下。
以拂子蓦口打。
因举六祖风幡话。
乃云。
大小祖师。
龙头蛇尾。
好与二十柱杖。
时大原孚上座侍立。
闻之咬齿。
云我适来与么道。
也好与二十柱杖。
戊辰年。
春三月示疾。
王使医以药进。
却不受。
夏五月二日夜乃灭。
寿八十七。
腊五十九。
其月十五日入塔。
嗣其法者。
玄沙师备
云门文偃
洞岩可休。
鹅湖智孚。
长庆慧棱
鼓山神晏
释义存
长庆二年壬寅生于泉州南安县曾氏。
自王父而下皆友僧亲佛清净谨愿。
生而鼻逆荤血。
乳抱中或闻钟磬或见僧像。
其容必动。
以是别垂爱于膝下。
九岁请出家。
怒而未允。
十二从家君游蒲田玉润寺。
律师庆玄持行高洁。
遽拜之曰。
我师也。
遂留为童侍焉。
十七落发来谒芙蓉山照大师
见而奇之。
故止其所。
宣宗中兴释氏。
其道也涅而不缁。
其身也袖然而出。
北游吴楚梁宋燕秦。
受具足戒于幽州宝刹寺。
讫巡名山扣诸禅宗。
突兀飘飖云翔鸟逝。
爰及武陵一面德山。
止于珍重而出。
其徒数百咸莫测之。
德山曰。
斯无阶也吾得之矣。
咸通六年归于芙蓉之故山。
其年圆寂大师亦自沩山拥徒至于怡山王真君上升之地。
其徒孰(就师已嗣德山)累累而疑关。
拒而久之。
则有行实者。
始以同而议曰。
我之道魏魏乎。
法门围绕之所不可造次。
其地宜若布金之形胜可矣。
府之西二百里有山焉。
环控四邑峭拔万仞。
崷崒以支圆碧。
培楼以𤫽群青。
怪石古松栖蛰龟鹤。
灵湫邃壑隐见龙雷。
山之巅先而雪盛而寒。
其树皆别垂藤萝。
䒠茸而以为之衣。
交错而不呈其形奇姿异景不可殚状。
虽霍童武夷无以加之。
实闽越之神秀而古仙之未攸居。
诚有待于我也。
祈以偕行去。
秋七月穿云蹑藓陟险升幽。
将及之。
曰。
真吾居也。
其夕山之神果效灵。
翌日岩谷爽朗烟霞飞动。
云庵既立月构旋隆。
繇是柅法轮于无为。
树空门于有地行实乃请名其山曰雪峰
以其冬雪夏寒取鹫岭猴江之义。
斯则庚寅逮于乙未
以山而道任。
山以而名出。
天下之释子不计华夏。
趋之若召。
乾符中观察使京兆韦公。
中和中司空颖川陈公。
每渴醍醐而不克就饮。
交使驰恳。
为之入府从人愿也。
其时内官有复命于京语其道。
其侪之拔俗悟空者。
请蜕浮华而来脱屣。
僖宗皇帝闻之。
翰林学士访于闽人陈延效得其实奏。
于是乃锡真觉大师之号。
仍以紫袈裟俾延效授焉。
受之如不受。
衣之如不衣。
居累
辛亥岁遽然杖屦。
其徒启而不答。
云以随之。
东浮于丹丘四明
明年王侍中之始据闽越。
乃洗兵于法雨致礼于禅林。
馥存之道常东望顶手。
后二年自吴还闽大加礼异。
闽王王氏誓众养民之外雅隆其道。
凡斋僧构刹必请问焉。
为之增宇设像。
铸钟以严其山。
优施以充其众。
时则迎而馆之于府之东西甲第。
每将俨油幢聆法论未尝不移时。
仅乎一纪勤勤恳恳。
熊罴之士因之投迹檀那。
渔猎之逸其或弭心鳞羽。
戊辰年春三月示疾。
闽王走医。
医至粒药以授曰。
吾非疾也。
不可罔子之工。
卒不饵之。
其后札偈以遗法子。
函翰以别王庭。
夏五月二日鸟兽悲鸣云木惨悴。
其夜十有八刻时灭度
俗寿八十有七。
僧腊五十有九。
其月十五日塔而藏之。
尔日奔走闽之僧尼士庶。
巷无居人。
闽王涟如出涕。
且曰。
师其舍予一何遽乎。
子延禀躬祭奠之。
复斋僧焉。
存之行化四十馀年。
四方之僧争趋法席者不可胜算矣冬夏不减一千五百。
徒之环足其趋也。
驰而愈离。
辩而愈惑。
其庶几者。
一曰师备
拥徒于玄沙(今安国也)次曰可休。
拥徒于越州洞岩
次曰智孚。
拥徒于信州鹅湖
其四曰惠棱。
拥徒于泉州招庆。
其五曰神晏
福州之鼓山分灯化物。
皆膺圣奖赐紫袈裟。
而玄沙级宗一大师焉。
系曰。
雪峰道也恢廓乎骏奔四海学人。
所出门生形色不类何邪。
玄沙乘楞严而入道。
识见天殊。
其犹谚曰青成蓝蓝谢青
师何尝在明经
故有过师之说。
一则雪峰自述塔铭。
已尽其致也。
一则玄沙安立三句决择群见。
极成洞过欤。
今江表多尚斯学。
此学虚通无系了达逍遥勿拘。
知乘急也。
雪峰化众切乎杜默禅坐。
知戒急也。
其能各舍一缓以成一全。
则可乎。
罗隐唐末 833 — 90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33—909 【介绍】: 馀杭人,一说新城人,又作新登人字昭谏号江东生
本名横,以十举进士不第,改今名。
以诗文名于当世。
不受朱温徵召。
镇海军节度使钱镠辟为掌书记,后迁节度判官给事中等。
有《谗书》、《江东甲乙集》等。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33—910 本名横字昭谏号江东生余杭新城(今浙江富阳)人。
排行十五
进士,十余年不第。
懿宗咸通十一年(870)始为衡阳主簿
僖宗乾符三年(876)因父殁丁忧回乡。
除服又往游京师广明中黄巢攻陷长安,归隐于池州梅根浦。
梁太祖(朱全忠)曾以谏议召,不至。
镇海节度使钱镠光启三年(887),表奏为钱塘,迁著作郎掌书记
昭宗天祐三年(906)节度判官
后梁开平二年(908)给事中次年盐铁发运副使
寓于萧山十二月病卒。
生平见沈崧罗给事墓志》(《罗氏宗谱》引),《吴越备史》卷一,《旧五代史》本传以及《五代史补》卷一、《唐诗纪事》卷六九、《唐才子传》卷九等。
今人汪德振有《罗昭谏年谱》。
善小品文,多讽世之作。
其《谗书》5卷颇享盛名。
诗与宗人罗虬罗邺齐名,称江东三罗。
又与杜荀鹤陆龟蒙吴融郑谷等以诗往还。
诗风近于元白,雄丽坦直,通俗俊爽,诗句脍炙人口,如“今朝有酒今朝醉”、“为谁辛苦为谁甜”等,至今传为口语。
擅长咏史,各体中尤工七律。
洪亮吉云:“七律至唐末造,惟罗昭谏最感慨悲凉,沉郁顿挫,实可远绍浣花(杜甫),近俪玉溪(李商隐),……迥非他人所及。
”(《北江诗话》卷六)七绝亦有特色。
书目记载有《江东集》、《甲乙集》及其他著作多种。
今人雍文华校辑《罗隐集》(中华书局),最为完备。
今人潘慧惠有《罗隐集校注》。
全唐诗》存诗11卷又1首,《全唐诗逸》补诗1首。
《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4首,断句17。
唐诗汇评
罗隐(833-909)字昭谏自号江东生新城(今浙江富阳)人。
本名横大中咸通中屡举进士不第,遂改名隐
宗人罗邺罗虬齐名,时号“三罗”。
咸通末,为湖南观察使于瑰掌书记,官衡阳主簿
又为淮南李蔚从事
广明中,避乱归乡里。
光启三年镇海节度使钱镠表为钱塘,迁著作郎节度掌书记,转司勋郎中,充节度判官
后梁开平二年,授给事中
次年,迁盐铁发运使
卒。
工诗文。
咸通八年,曾自编其杂文为《谗书》,皆抗争愤激之言,词锋犀利,今存。
有诗集《甲乙集》十卷,亦存。
清人辑有《罗昭谏》八卷。
全唐诗》编诗十一卷。
全唐诗补逸
罗隐字昭谏馀杭人
后梁太祖开平三年卒,年七十七。
补诗一首。
字昭谏
馀杭人
屡举不第。
光启三年
吴越王钱镠表奏为钱塘
著作郎
掌书记
天祐三年判官
梁开平二年给事中
发运使
是年卒。
年八十馀。
作品评论
罗隐梁开平中累征夕郎不起。
罗衮小天倅大秋姚公使两浙以诗赠曰:“平日时风好涕流,《谗书》虽盛一名休。
寰区叹屈瞻天问,夷貊闻诗过海求。
向夕便思青琐拜,近年寻伴赤松
何当世祖从人望?
早以公台命卓侯。
答曰:“昆仑水色九般流,饮即神仙憩即休。
敢恨守株曾失意?
始知缘木更难求。
鸰原谩欲均馀力,鹤发那堪问旧游!
遥望北辰当上国,羡君归棹五诸侯。”
邺王罗绍威文学,好儒士,每命幕客作四方书檄,小不称旨,坏裂抵弃,自劈笺起草,下笔成文。
又癖于七言诗。
江头有罗隐,为钱镠客,绍威伸南阮之敬。
以所著文章诗赋酬寄,绍威大倾慕之,乃目其所为诗集曰《偷江东》。
今邺中人士,多有讽诵。
(罗)常献卷于郑相公畋。
郑女妙于篇什,每读诗,至“张华谩出如丹语,不及刘侯一纸书”,未尝不于父前三复,似慕其才。
相国或一日因到宅,遂留从容,命女下帘窥之。
女见为人迂差,永不复吟诗矣。
罗隐)诗名于天下,尤长于咏史,然多所讥讽,以故不中第,大为唐宰相郑畋李蔚所知。
《续唐三体诗》引《西清诗话》
人才高下,各有分限。
少陵太白当险阻艰难、流离困踬,杰然出语自高。
罗隐诸人,向用偏伯之国,夸雕逞奇,虽欲高,而意未尝不卑。
譬之秦武阳气慨全燕,见秦王则战掉失色;淮南王虽为神仙,谒帝犹轻其举止。
此岂由素习哉!
天禀自然,不可强力至也。
)少英敏,善属文,诗笔尤俊拔,养浩然之气……恃才忽睨,众颇憎忌。
自以当得大用,而一第落落,传食诸侯,因人成事,深怨唐室。
诗文多以讥刺为主,虽荒祠木偶,莫能免者。
)工诗、长于咏物。
罗隐诗虽是晚唐,如“霜压楚莲秋后折,雨催蛮酒夜深酤”,亦自婉畅可讽。
《诗源辨体》
律诗由盛唐变至钱、刘,由钱、刘变至柳宗元许浑韦庄郑谷李山甫罗隐,皆自一源流出;体虽渐降,而调实相承,故为正变。
《五朝诗善鸣集》
虽曰邺、齐名,毕竟于邺
《载酒园诗话又编》
温、李俱善作骈语,故诗亦绮丽。
隐之表启不减两生,诗独带粗豪气,绝句尤无韵度,酷类宋人,不知尔时何以名重至此!
邺州罗绍威至自号其集为《偷江东》,青州王师范遣使赉礼市求其一篇,然犹武人。
令狐滈登第,贺之,其父绹曰:吾不喜汝及第,喜汝得罗公一篇耳。
郑畋女频诵其诗,窥其貌寝乃已。
由今视之,亦何烦尔乎?
《载酒园诗话又编》
亦时有警句,但不能首尾温丽。
《唐音审体》
昭谏生于有唐末造,其亡已入五代矣。
今体诗气雄调响,罕与为匹。
然唐人蕴藉婉约之风,至昭谏而尽;宋人浅露叫嚣之习,至昭谏而开。
文章气运,于此可观世变。
戴京曾《罗昭冻集序》
罗昭谏诗,言中有响,《三百篇》后颇寓讽谏之意。
或者以其语多平易而忽之,要之胜填词豪艳而无当于兴感者什佰矣。
况其精邃自然处,正复不让唐之初、盛。
“三罗”其名,为最,虬次之,邺斯下矣。
罗昭谏为三罗之杰。
调高韵响,绝非晚唐琐屑,当与韦端己同日而语。
七律至唐未造,惟罗昭谏最感慨苍凉,沉郁顿挫,实可以远绍浣花,近俪玉溪
盖由其人品之高,见地之卓,迥非他人所及。
次则韩致尧之沉丽,司空表圣之超脱,真有念念不忘君国之思。
孰云吟咏不以性情为主哉!
吴子华之悲壮,韦端己之凄艳,则又其次也。
《雨村诗话》
五代自以韩偓韦庄二家为升堂入室,然执牛耳者必推罗江东。
其诗坚浑雄博,亦自老杜得来,而绝不似西江派之貌袭。
人称之者少,何也?
皮、陆辈雕文刻镂,近乎土木偶人,少生趣矣。
专裁七律,是郑都官一流,不得其源所出。
伤乱情多,时见言旨,第词无蓄意,风格告衰。
卢文纪五代 876 — 95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76—951 【介绍】: 五代时京兆万年人字子持
形貌魁伟,语音高朗。
后唐末帝时择相,书清望达官数人姓名,投琉璃瓶中,以箸挟之,首得文纪之名,即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后晋时吏部尚书太子少傅,迁太子太傅
后汉时太子太师,致仕。
北周建国,即拜司空于家,卒。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76—951 字子持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后梁时累官刑部侍郎集贤殿学士
后唐明宗时,任御史中丞,迁工部尚书
于邺为其所辱,自经死,坐贬石州司马
长兴末,累擢太常卿
末帝清泰元年(934),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后晋时,罢为吏部尚书,迁太子少傅
后汉时,转太子太师
后周建国,拜司空
广顺元年(951)卒。
事迹散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三上》,《旧五代史》、《新五代史》本传。
全唐诗》存诗1首。
文纪字子持
京兆万年人
少举进士
事梁为刑部侍郎集贤殿学士
后唐明宗时御史中丞
工部尚书
末帝即位。
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晋祖入立。
罢为吏部尚书
累迁太子少保致仕。
周祖入立。
即拜司空于家。
卒年七十六。
司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