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释智则” 相关资源
人物库 唐朝
僧鉴空中唐 759 — 835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姓齐氏
吴郡人
始名君房
世儒者。
读书通大意。
不务记忆。
而著述中时病尤困。
家贫。
干谒吴楚诸侯。
无所遇。
得钱才盈贯。
则疾作。
尽费以医药。
然后愈。
元和初
钱唐
属岁大侵。
念丐午餐于天竺寺
孤山寺西。
则饿困不能进。
坐湖堤上。
雪涕长喟。
俄有梵僧笑其傍曰。
法师秀才
旅游趣向亦足未。
于是闻其呼之异也。
而疑之。
姑应之曰。
足矣。
且师呼法师
谓谁欤。
梵僧曰。
子曾不忆诵法华经于洛京之同德寺乎。
曰。
吾生年已四十五矣。
足迹未尝一印洛京地
又何知夫同德寺哉。
曰子方且为饥火所烧。
宜不能知也。
遽探囊出一枣如拳许。
曰此吾国所产。
上智食之。
能了知三际。
智则仅了前生。
掬水咽之。
遂枕石而寝。
寤则洞忆同德讲经事。
如昨日。
即问曰。
震和尚安在。
曰攀缘未断。
再生蜀中为僧。
今则断矣。
曰神上人安在。
曰宿愿力故。
扬化无佛法地。
悟法师安在。
曰渠尝于香山石佛像前发愿。
以为苟不證无上菩提者。
当为武士
以纾国难。
今闻已仕为大将军矣。
梵僧因复语曰。
当时俦侣并我与子凡五人。
就中获解脱者。
惟我耳。
其三人虽未出生死。
而犹以进脩。
不致下劣。
独子以广说异端于狮子座上。
学者。
使于理。
妄起分别。
且怠于律己。
或缺戒珠。
果报宜然。
无足恨者。
遽拜曰。
和尚慈悲。
幸垂哀救。
梵僧探囊出一镜。
背面莹彻。
曰夫世间贵贱之分。
人生脩短之期。
若佛法之盛衰兴替。
览此可知也。
一览谢曰。
谨佩诲饬。
梵僧仍纳镜囊中而去。
行十许步。
竟失所往。
是夕投师落发于灵隐寺
受具参方。
行益孤峻。
大和元年
洛阳龙门天竺寺
河东理说其事。
偶曰。
我寿至七十七。
腊三十二。
持钵乞食。
馀有九年
死后则佛法其衰乎。
理诘之。
默不加答。
乃索笔题经藏北垣曰。
兴一沙衰恒河沙
兔而罝犬而拿。
牛虎相交角与牙。
宝檀终不灭其花。
后不知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