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释智藏” 相关资源
人物库 唐朝
僧慧苑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
京兆人
少出家,礼华严法藏为师。
深达法义,遂为上首门人
该通内外,尤精于华严宗说。
曾依《宝性论》立四种教。
著有《华严经音义》二卷,为世所重。
慧苑
京兆人
华严藏法师上首弟子。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京兆人
少师贤首法藏
禀受华严宗指。
乃依宝藏论。
丘四种教。
一迷真异执教则凡夫也。
二真一分半教则二乘也。
三真一分满教则初心菩萨也。
四真具满教则初地菩萨也。
夫如来藏在众生。
未尝不有而能识之者。
盖寡如生盲人之未尝识其父母妻子也。
诸师处判。
或依或违。
且集诂训二卷。
专以音释一家文义云。
释慧苑
京兆人也。
少而秀异蔚有茂才
厌彼尘寰投于净域。
礼华严法藏为师。
陶神练性。
未几深达法义。
号上首门人也
有勤无惰内外该通。
华严一宗尤成精博。
依宝性论立四种教。
为有四类不识如来藏。
如生盲人。
则凡夫声闻辟支初心菩萨也。
一迷真异执教当凡夫。
二真一分半教当二乘。
三真一分满教当初心菩萨。
四真具满教当识如来藏者也。
诸师处判或依或违。
然其纲领教乘一家之说。
次以新译之经未有音释披读之者取决无从。
遂博览经书恢张诂训。
撰成二卷。
俾初学之流不远求师览无滞句旋晓字源。
然禀从贤首之门。
不负庭训之美也。
僧泰钦南唐 ? — 97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4 【介绍】: 五代时僧。
魏州人
初住洪州双林院,次住洪州蓝山护国院及金陵龙光院。
晚住金陵清凉院,嗣法眼文益
世称法灯和尚
南唐李煜曾从其问法。
善以歌诗演法。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74 魏州(今河北大名)人。
五代南唐时禅僧世称法灯和尚
初住洪州双林院,次住洪州蓝山护国院及金陵龙光院。
晚住金陵清凉院,嗣法眼文益
后主李煜曾向其问法。
景德传灯录》卷二五、《五灯会元》卷一〇有传。
景德传灯录》卷三〇存《古镜歌》3首,《禅门诸祖师偈颂》存《拟寒山诗》10首。
《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泰钦
字法灯
魏府人也。
辩才无碍。
入法眼之室。
虽解悟逸格。
未为人知。
性忽略不事事。
尝自清凉。
遣化维扬。
不奉戒律。
过时未归。
一众传以为笑。
法眼遣偈往呼之。
既归。
使为众烧浴。
一日法眼问大众曰。
虎项下金铃。
何人解得。
对者皆不契。
适自外至。
法眼理前语问之。
谓大众何不道系者解得。
于是人人改观。
法眼曰。
汝辈这回笑渠不得也。
出世。
初住洪州双林。
次迁上蓝护国院。
未几。
李国主
请住清凉道场。
乃曰。
山僧
本拟深藏山谷。
遣日过生。
缘清凉老人有不了底公案。
所以出来。
为他了却。
若有人问。
便说似伊。
时一僧出问。
曳杖击之。
僧曰。
我有何过。
曰。
祖祢不了。
殃及儿孙。
国主从容问曰。
先师有何不了公案。
曰。
现分析者。
国主骇之。
开宝七年六月示疾。
告众曰。
老僧住持。
将逾一纪。
每承国王助发。
至于檀越道侣主事小僧
皆赤心为我。
默而难言。
或披麻带布。
甚违吾道。
我之遗骸。
但于南山智藏和尚左右。
乞一坟冢。
升沈皎然不沦化也。
又示众曰。
但识口必无咎。
纵有咎因汝有。
珍重。
二十四日
安坐而逝。
齐安和尚中唐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中唐禅僧
华严智藏
初住黄州,后移住凤翔
馀不详。
景德传灯录》卷一〇有传,并收录齐安和尚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