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南北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47—422
【介绍】:
名一作静。南朝宋会稽山阴人,字季恭。刘裕东征孙恩,屡至会稽,靖曲意礼接,赡给甚厚。刘裕讨平桓玄,以为会稽内史,止浮华,罚游惰,境内肃清。累迁吴兴太守。晋安帝义熙八年,复为会稽内史,修饰学校,督课诵习。十二年,从刘裕北伐,平关、洛,拜侍中。刘裕代晋称帝,加开府仪同三司,让不受,卒以为赠。
全后魏文·卷二十六
莫提为镇东将军,封武昌王。(《魏书》未见。《太武纪》真君八年有征东将军武昌王提,疑即其人。又《穆崇传》有宗人丑善子莫提为中山太守,除宁南将军、相州刺史,假阳陵侯。卒。乃道武时人,官爵亦不合,非即此。)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63—422
【介绍】:
即宋武帝。南朝宋开国君主。祖籍彭城,东晋时迁居京口。字德舆,小字寄奴。家贫,少年时以贩履、耕种、捕鱼为业。初为北府兵将领,从刘牢之镇压孙恩起兵。晋安帝义熙元年,击败桓玄,任侍中、车骑将军,都督诸军事,执朝政。出兵灭南燕,回师击破卢循、徐道覆,继又剪除刘毅,西攻谯纵,收巴蜀。又出兵关中,灭后秦。官至相国,封宋王。晋恭帝元熙二年,代晋称帝,国号宋,改元永初。为政崇尚俭约,严禁世家大族隐匿户口田地,实行“庚戌土断”,集权中央。在位三年卒。谥武,庙号高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63—422
【介绍】:
南朝宋东海郯人,字豫之。少随谢玄讨苻坚,以功封关内侯。屡从刘裕征战破孙恩、卢循,斩徐道覆,讨司马休之,有功,迁辅国将军、山阳太守,封望蔡县男。入宋,迁太子右卫率。
杯渡者。不知姓名。常乘木杯渡水。人因目之。初在冀州不修细行。神力卓越世莫测其由。尝于北方寄宿一家。家有一金像。渡窃而将去。家主觉而追之。见渡徐行。走马逐之不及。至于孟津河浮木杯于水。凭之渡河。不假风棹轻疾如飞。俄而及岸达于京师。见时可年四十许。带索褴缕殆不蔽身。言语出没喜怒不均。或严冰叩冻洗浴。或著履上山。或徒行入市。唯荷一芦圌(音遄)子更无馀物。尝从延贤寺法意道人处。意以别房待之。后欲往瓜步江。于江侧就航人。告渡不肯载之。复累足杯中顾盻言咏。杯自然流直渡北岸。向广陵遇村舍李家八关斋。先不相识。乃直入斋堂而坐。置芦圌于中庭。众以其形陋无恭敬之心。李见芦圌当道。欲移置墙边。数人举不能动。渡食竟提之而去。笑曰。四天王李家。于时有一竖子窥其圌中。有四小儿并长数寸。面目端正衣裳鲜洁。于是追觅不知所在。后数日乃见在西界蒙笼树下坐。李礼拜请还家。日日供养。渡不甚持斋。饮酒啖肉。至于辛鲙。与俗无异。百姓奉上或受不受。沛国刘兴伯为兖州刺史。遣使要之。负圌而来。兴伯使人举视。十馀人不胜。伯自看唯见一败衲及一木杯。后还李家。复得二十馀日。清旦忽云。欲得一袈裟。中时令办。李即经营。至中未成。渡云。暂出。至瞑不返。合境闻有异香。疑之为怪。处处觅渡。乃见在北岩下敷败袈裟于地卧之而死。头前脚后皆生莲华。极鲜香。一夕而萎。邑共殡葬之。后数日有人从北来云。见渡负芦圌行向彭城。乃共开棺靴履存焉。既至彭城遇有白衣黄欣。深信佛法见渡礼拜。请还家。家至贫但有麦饭而已。渡甘之怡然止得半年。忽语欣云。可觅芦圌三十六枚。吾须用之。答云。此间止可有十枚。贫无以买。恐不尽办。渡曰。汝但检觅宅中应有。欣即穷检。果得三十六枚。列之庭中。虽有其数亦多破败。比欣次第熟视皆已新完。渡密封之。因语欣令开乃见钱帛皆满。可堪百许万。识者谓是杯渡分身他土所得䞋施。回以施欣。欣受之皆为功德经一年许辞去。欣为办粮食。明晨见粮食具存。不知渡所在。后东游入吴郡。路见钓鱼师。因就乞鱼。鱼师施一喂者。渡手弄反覆还投水。游活而去。又见网师更从乞鱼。网师瞋骂不与。渡乃拾取两石子掷水中。俄而有两水牛斗其网中。网既碎败不复见牛。渡亦已隐。行至松江。乃仰盖于水中乘而渡岸经涉会稽剡县登天台山。数月而返京师。少时游止无定。请召或往不往时南州有。陈家。颇有衣食。渡往其家甚见迎奉。闻都下复有一杯渡。陈父子五人咸不信。往都下看之。果如其家杯渡。形相一种。陈设一合蜜姜及刀子薰陆香手巾等。渡即食蜜姜都尽。馀物宛在膝前。其父子五人恐是其家杯渡。即留二弟停都守视。馀三人还家。家中杯渡如旧膝前亦有香刀子等。但不啖蜜姜为异尔。乃语陈云。刀子钝可为磨之。二弟还都云。彼渡已移灵鹫寺。其家忽求黄纸两幅作书。书不成字。合同其背。陈问上人作何券书。渡不答。竟莫测其然。时吴部民朱灵期使高丽。还值风舶飘经九日。至一洲边。洲上有山。山甚高大。入山采薪。见有人路。灵期乃将数人随路告乞。行十馀里闻磬声香烟。于是共称佛礼拜。须臾见一寺甚光丽。多是七宝庄严。又见十馀石人。乃共礼拜还反。行少许闻唱导声。还住更看。犹是石人。灵期等相谓此是圣僧。吾等罪人不能得见。因共竭诚忏悔。更往乃见真人。为灵期等设食。食味是菜。而香美不同世食。竟共叩头礼拜。乞速还至乡。有一僧云。此间去都乃二十馀万里。但令至心不忧不速也。因问灵期云。识杯渡道人不。答言。甚识。因指北壁有一壶挂锡杖及钵云。此是杯渡住处。今因君以钵与之。并作书著函中。别有一青竹杖。语灵期云。但掷此杖置舫前水中。闭船静坐。不假劳力必令速至。于是辞别。令一沙弥送至门上。语云。此道去行七里至船。不须从先路去也。如言西转行七里许至船即具如所示。唯闻舫从山顶树木上过。都不见水。经三日至石头淮而住。亦不复见竹杖所在。舫入淮至朱雀。乃见杯渡骑大航兰以捶捶之曰。马马何不行。观者甚多。灵期等在舫遥礼之。渡乃自下舫取书并钵。开书视之字无人识者。渡大笑曰。使我还耶。及钵掷云中还接之曰。我不见此钵四千年矣。渡多在延贤寺法意处。时世以此钵异物竞往观之。有庾常婢偷物而叛。四追不擒乃问杯渡。云已死。在金城江边空冢中。往看果如所言。孔宁子时为黄门侍郎。在家患痢。遣信请渡。渡咒竟云。难差。见有四鬼皆被伤截宁子泣曰。昔孙恩作乱家为军人所破。二亲及叔皆被痛酷。宁子果死。又有齐谐妻胡母氏病。众治不愈。后请僧设斋。斋座有僧劝迎杯渡。渡既至一咒。病者即愈。齐谐伏事为师。因作传记。其从来神异不可备纪。元嘉三年九月辞谐入东。留一万钱物寄谐倩为营斋。于是别去。行至赤山湖患病而死。谐即为营斋。并接尸还葬建康覆舟山。至四年有吴兴邵信者。甚奉法。遇伤寒病无人敢看。乃悲泣念观音。忽见一僧来云。是杯渡弟子。语云。莫忧家师寻来相看。答云。渡死已久。何容得来。道人云。来复何难。便衣带头出一合许散。与服之病即差。又有杜僧哀者。住在南岗下。昔经伏事杯渡。儿病甚笃。乃思念恨不得渡与念神咒。明日忽见渡来。言语如常。即为咒病者便愈。至五年三月渡复来齐谐家。吕道惠闻而怛之杜天期水丘熙等。并见皆大惊。即起礼拜。渡语众人言。年当大凶可勤修福业。法意道人甚有德。可往就之。修立故寺以禳灾祸也。须臾门上有一僧唤渡。便辞去云。贫道当向交广之间不复来也。齐谐等拜送慇勤于是绝迹。顷世亦言时有见者。
杯度者。不知姓名。常乘木杯度水。因而为目。初见在冀州。不修细行。神力卓越。世莫测其由来。尝于北方寄宿一家。家有一金像。度窃而将去。家主觉而追之。见度徐行走马逐而不及。至孟津河浮木杯于水。凭之度河。无假风棹。轻疾如飞。俄而度岸。达于京师。见时可年四十许。带索褴缕殆不蔽身。言语出没喜怒不均。或严冰扣冻而洒浴。或著屐上床。或徒行入市。唯荷一芦圌子更无馀物。乍往延贤寺法意道人处。意以别房待之。后欲往延步江。于江侧就航人告度。不肯载之。复累足杯中顾眄吟咏。杯自然流直度北岸。行向广陵遇村舍有李家八关斋。先不相识。乃直入斋堂而坐。置芦圌于中庭。众以其形陋无恭敬心。李见芦圌当道。欲移置墙边。数人举不能动。度食竟提之而去。笑曰。四天王李家于时有一竖子。窥其圌中。见四小儿。并长数寸。面目端正衣裳鲜洁。于是追觅不知所在。后三日乃见在西界蒙笼树下坐。李跪拜请还家。月日供养。度不甚持斋。饮酒啖肉。至于辛鲙与俗不殊。百姓奉上或受不受。沛国刘兴伯为兖州刺史。遣使要之。负圌而来。兴伯使人举视。十馀人不胜。伯自看唯见一败纳及一木杯。后还李家复得三十馀日。清旦忽云。欲得一袈裟中时令办。李即经营至中未成。度云暂出至冥不反。合境闻有异香。疑之为怪。处处觅度。乃见在北岩下铺败袈裟于地卧之而死。头前脚后皆生莲华。华极鲜香。一夕而萎。邑人共殡葬之。后数日有人从北来云。见度负芦圌行向彭城。乃共开棺唯见靴履。既至彭城。遇有白衣黄欣深信佛法。见度礼拜请还家。其家至贫。但有麦饭而已。度甘之怡然止得半年。忽语欣云。可觅芦圌三十六枚。吾须用之。答云。此间正可有十枚。贫无以买。恐不尽办。度曰。汝但检觅宅中应有。欣即穷检果得三十六枚。列之庭中。虽有其数亦多破败。比欣次第熟视皆已新完。度密封之。因语欣令开。乃见钱帛皆满可堪百许万。识者谓是杯度分身他土所得䞋施回以施欣。欣受之皆为功德。经一年许度辞去。欣为办粮食。明晨见粮食具存。不知度所在。经一月许复至京师。时潮沟有朱文殊者。少奉法。度多来其家。文殊谓度云。弟子脱舍身没苦。愿见救济。脱在好处愿为法侣。度不答。文殊喜曰。佛法默然已为许矣后东游入吴郡。路见钓鱼师。因就乞鱼。鱼师施一喂者。度手弄反覆还投水中。游泳而去。又见鱼网师。更从乞鱼。网师瞋骂不与。度乃捻取两石子掷水中。俄而有两水牛斗其网中。网既碎败不复见牛。度亦已隐。行至松江。乃仰盖于水中乘而度岸。经涉会稽剡县登天台山。数月而反京师。时有外国道人名僧祛吒。寄都下长干寺住。有客僧僧悟者。与吒同房宿。于窗隙中见吒取寺刹捧之入云然后将下。悟不敢言。但深加敬仰。时有一人姓张名奴。不知何许人。不甚见食而常自肥悦。冬夏常著单布衣。祛吒在路行见张奴。欣然而笑。祛吒曰。吾东见蔡豚。南讯马生。北遇王年。今欲就杯度。乃与子相见耶。张奴乃题槐树而歌曰。濛濛大象内。照曜实显彰。何事迷昏子。纵惑自招殃。乐所少人往。苦道若翻囊。不有松柏操。何用拟风霜。闲预紫烟表。长歌出昊苍。澄灵无色外。应见有缘乡。岁曜毗汉后。辰丽辅殷王伊余非二仙。晦迹于九方。亦见流俗子。触眼致酸伤。略谣观有念。宁曰尽矜章。祛吒曰。前见先生禅思幽岫。一坐百龄。大悲熏心。靖念枯骨。亦题颂曰。悠悠世事。或滋损益。使欲尘神。横生悦怿。惟此哲人。渊觉先见。思形浮沫。瞩影遄电。累踬声华。蔑丑章弁。视色悟空。玩物伤变。舍纷绝有。断习除恋。青条曲荫。白茅以荐。依畦啜麻。邻崖饮荐。慧定计照。妙真曰眷。慈悲有增。深想无倦。言竟各去。尔后月日不复见此二人。传者云。将僧悟共之南岳不及。张奴与杯度相见。甚有所叙。人所不解。度犹停都少时。游止无定。请召或往不往。时南州有陈家颇有衣食。度往其家甚见料理。闻都下复有一杯度。陈家父子五人咸不信。故下都看之。果如其家杯度形相一种。陈为设一合蜜姜及刀子熏陆香手巾等。度即食蜜姜都尽。馀物宛在膝前。其父子五人恐是其家杯度。即留二弟停都守视。馀三人还家。家中杯度如旧。膝前亦有香刀子等。但不啖蜜姜为异。乃语陈云。刀子钝可为磨之。二弟都还云。彼度已移灵鹫寺。其家度忽求黄纸两幅作书。书不成字。合同其背。陈问上人作何券书。度不答。竟莫测其然。时吴郡民朱灵期。使高骊还值风。舶飘经九日。至一洲边。洲上有山。山甚高大。入山采薪。见有人路。灵期乃将数人随路告乞。行十馀里闻磬声香烟于是共称佛礼拜。须臾见一寺甚光丽。多是七宝庄严。见有十馀僧。皆是石人不动不摇。乃共礼拜还反。行步少许闻唱导声。还往更看。犹是石人。灵期等相谓。此是圣僧。吾等罪人不能得见。因共竭诚忏悔。更往乃见。真人为期等设食。食味是菜而香美不同世。食竟共叩头礼拜乞速还至乡。有一僧云。此间去都乃二十馀万里。但令至心不忧不速也。因问期云。识杯度道人不。答言甚识。因指北壁。有一囊挂锡杖及钵云。此是杯度许。今因君以钵与之。并作书著函中。别有一青竹杖。语言。但掷此杖置舫前水中。闭船静坐。不假劳力必令速至。于是辞别。令一沙弥送至门上。语言。此道去行七里便至舫。不须从先路也。如言西转行七里许至舫。即具如所示。唯闻舫从山顶树木上过。都不见水。经三日至石头淮而住。亦不复见竹杖所在。舫入淮至朱雀门。乃见杯度骑大船栏以杖捶之曰。马马何不行。观者甚多。灵期等在舫遥礼之。度乃自下舫取书并钵。开书视之。字无人识者。度大笑曰。使我还那。取钵掷云中。还接之云。我不见此钵四千年矣。度多在延贤寺法意处。时世以此钵异物竞往观之。一说云。灵期舫漂至一穷山。遇见一僧来云。是度上弟子。昔持师钵而死治城寺。今因君以钵还师。但令一人擎钵舫前一人正拖。自安隐至也。期如所教果获全济。时南州杯度当其骑栏之日。尔日早出至晚不还。陈氏明旦见门扇上有青书六字云。福德门灵人降。字劣可识其家杯度遂绝迹矣。都下杯度。犹去来山邑多行神咒。时庾常婢偷物而叛。四追不擒。乃问度。度云已死在金城江边空冢中。往看果如所言。孔宁子时为黄门侍郎。在廨患痢。遣信请度。度咒竟云。难差。见有四鬼皆被伤截。宁子泣曰。昔孙恩作乱家为军人所破。二亲及叔皆被痛酷。宁子果死。又有齐谐妻胡母氏病。众治不愈。后请僧设斋。斋坐有僧聪道人。劝迎杯度。度既至一咒。病者即愈。齐谐伏事为师。因为作传记其从来神异大略与上同也。至元嘉三年九月辞谐入京。留一万钱物寄谐倩为营斋。于是别去。行至赤山湖患痢而死。谐即为营斋。并接尸还葬建业之覆舟山。至四年有吴兴邵信者。甚奉法。遇伤寒病无人敢看。乃悲泣念观音。忽见一僧来云。是杯度弟子。语云。莫忧家师寻来相看。答云。度师已死。何容得来。道人云。来复何难。便衣带头出一合许散。与服之。病即差。又有杜僧哀者。住在南冈下。昔经伏事杯度。儿病甚笃。乃思念恨不得度练神咒。明日忽见度来。言语如常。即为咒病者便愈。至五年三月八日度复来齐谐家。吕道慧闻人怛之。杜天期水丘熙等并共见皆大惊。即起礼拜度。语众人言。年当大凶可勤修福业。法意道人甚有德。可往就其修立故寺以禳灾祸也。须臾闻上有一僧唤度。度便辞去云。贫道当向交广之间不复来也。齐谐等拜送慇勤。于是绝迹。顷世亦言时有见者。既未的其事。故无可传也。
释法意。江左人。好营福业起五十三寺。晋义熙中钟山祭酒朱应子。先是孙恩建义之党窜居此山。分其外地少许。与意为寺号曰延贤寺。后杯度去来此寺云。此处寻有诸变。后时当好地对天堂易为福业。俄为野火所烧。后齐谐及张寅等。藉杯度之旨。语在度传。乃与意共行山地更欲修立。而无水不可住。意惟杯度之言。乃竭诚礼忏。乞西方池水。经于三日恳恻弥至。忽闻空中有声扑然著地。意恐是金帛。试令人掘。入二尺许泫然清流遂成涧不绝。于是立寺。意后不知所终。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33
【介绍】:
南朝宋彭城武原人,字道豫。东晋末,从刘裕镇压孙恩起事,迁司马、南郡太守。入宋,随刘义隆(宋文帝)西镇,为南蛮校尉。佐守荆楚,垂二十载,为士庶所怀。宋文帝即位,为中领军,委以戎政。封建昌县公。元嘉三年迁南豫州刺史。七年率军北伐,攻取北魏滑台、虎牢、洛阳。至冬,河水冰封,魏兵反攻,军实尽弃,败归,下狱免官。明年,起为护军将军。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77—419
【介绍】:
南朝宋彭城人,字世之。从刘裕镇压孙恩,辟以为郡主簿。后封安丘县五等侯。征广固,讨卢循,平成都。以功封永新县男。累迁右卫将军。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77—422
【介绍】:
南朝宋吴兴武康人,字敬士。沈田子弟。少有大度,博览群书,留心文义。东晋末,从刘裕破孙恩、卢循,杀徐道覆,征讨刘毅、司马休之。安帝义熙十二年,又从裕北伐。次年兵进潼关,威震关中。累官镇西咨议,建威将军、河东太守。及刘裕代晋建宋称帝,封汉寿县伯,除府咨议参军。卒谥怀伯。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80—426
【介绍】:
南朝宋陈郡阳夏人。谢景仁从弟。初随伯父吴兴太守谢邈在郡,邈为孙恩所害,还都。东晋安帝元兴中,为著作佐郎。追随刘裕,为从事中郎。累迁晋陵太守。尝于年终,将江陵县狱囚悉释归家,使过正三日而归狱。至期,竟无逃亡者。入宋,迁侍中,转会稽太守。深达治体,不拘文法。阔略苛细,务存纲领。贵族豪士,莫敢犯禁。除比伍之坐,判久系之狱。卒官。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42
【介绍】:
北魏河内温人,自称司马元显之子。归魏,官青、徐二州刺史,封东海公。袭刘裕军,多所虏获。官至侍中、都督青徐兖三州诸军事、征东将军、青兖二州刺史,后阵亡。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代人,宣穆皇后之兄。父刘眷为北部大人,帅部落归魏,从兄刘显杀眷代立,又谋逆,事败奔慕容麟。罗辰率众奔道武帝,拜南部大人。从平中原,以前后勋封永安公,除征东将军、定州刺史。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宋人。永嘉郡吏。孙恩起兵,永嘉太守司马逸之被害,妻子并死,人莫敢收尸。佥以家财买棺敛逸之等六丧,送还都,葬毕乃归乡里。宋文帝元嘉中,老病卒。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宋吴郡人。宋初为郡吏。母好食锅底焦饭,在役,恒带一囊,每煮食辄录其焦以贻母。孙恩乱,聚得数升,败逃中以此得活。母昼夜泣涕而失明,遗还,再拜号咽,母目豁然而明。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时人。柔然族。景穆帝皇后之兄。太武帝时降魏。文成帝太安二年为平北将军,赐爵河东王。官征东将军、评尚书事,卒。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一名宗之。南朝宋吴兴人。父随孙恩入海,被害,尸骸不收。母兄并饿死。法宗年小流散,至十六,方得还。单身勤苦,霜行草宿,营葬母兄,俭而有礼。入海求父尸,闻说至亲以血沥骨当悉渍浸,乃操刀见沿海枯骸则刻肉灌血,如此十余年,臂胫无完皮,终不能逢。遂终身不娶,衰绖守墓。宋孝武帝孝建初,扬州辟为文学从事,不就。
君主 | 庙号 | 谥号 | 年号 | 统治时间 | 注 |
---|---|---|---|---|---|
萧衍 | 高祖 | 武帝 | 502年—549年 | ||
天监 | 502年四月—519年 | ||||
普通 | 520年—527年三月 | ||||
大通 | 527年三月—529年九月 | ||||
中大通 | 529年十月—534年 | ||||
大同 | 535年—546年四月 | ||||
中大同 | 546年四月—547年四月 | ||||
太清 | 547年四月—549年 | 三年五月萧纲即位沿用 |
全梁文·卷一
帝姓萧讳衍字叔达,小名练南,兰陵武进中都里人,齐高帝族孙,永明初为巴陵王南中郎法曹行参军,历卫将军王俭东阁祭酒,随王镇西咨议参军,隆昌初为宁朔将军,镇寿春,除太子庶子给事黄门侍郎,明帝即位,封建阳男,历右军晋安王司马进陵太守,入为博士太子中庶子,领羽林监,镇石头,寻拜辅国将军雍州刺史,永元末进征东将军,和帝即位,为尚书左仆射,加征东大将军,假黄钺,进中书监、大司马、录尚书、骠骑大将军、扬州刺史,都督中外诸军事,封梁公,加九锡,位相国,进封梁王,以中兴二年四月受禅,改元七:天监、普通、大通、中大通、大同、中大同、太清。在位四十八年,谥曰武皇帝,庙号高祖,有《周易讲疏》三十五卷,《尚书大义》二十卷,又十一卷,《毛诗发题序义》一卷,《礼记大义》十卷、《钟律纬》六卷,《孝经义疏》十八卷,《孔子正言》二十卷,《通史》四百八十卷,《老子讲疏》六卷,《兵书钞》一卷,《兵书要钞》一卷,《金策》三十卷,《围棋品》一卷,《棋法》一卷,《集》三十二卷,《诗赋集》二十卷,《净业赋》三卷,《杂文集》九卷,《别集目录》二卷。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25
【介绍】:
北魏博陵人。少以勇壮闻。随祖、父留居江南,仕于南齐,为缘淮游军,兼任濠口戍主。孝文帝太和中投北魏。帝以其胆气过人,兼有谋略,常遣征讨,屡立战功,除征东将军、荆州刺史。宣武帝永平中大败南朝梁军于淮南,拜平南将军,光禄大夫。孝明帝正光五年进爵新丰子。正光六年参与镇压胡琛农民军,大败,中流矢,被杀。
全后魏文·卷二十三
光韶,亮从父弟。太和中为司空行参军兼秘书郎,掌校华林御书。明帝初,除青州中从事,后为司空骑兵参军,又兼司徒户曹。出为济州辅国府司马,迁青州平东府长史,入为司空从事中郎。解职归。孝庄初,为东道军司,寻徵辅国将军、廷尉少卿。未至,除太尉长史,加左将军,迁廷尉卿。永安末,解职归。后除征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不起。卒年七十一。孝静初,赠散骑常侍、骠骑将军、青州刺史。
全后魏文·卷三十三
宪字仲轨,敷弟子。太和初,袭父式爵濮阳侯,又降为伯。拜秘书中散,迁散骑侍郎,拜赵郡太守。转授骁骑将军、尚书左丞,寻兼吏部郎中。迁长史兼司徒左长史、定州大中正。寻迁河南尹。永平中,出为左将军、兖州刺史。坐事除名。正光中,拜光禄大夫,复本爵濮阳伯。出为安西将、行雍州刺史。寻除七兵尚书,加抚军将军。孝昌初,假镇东将军、徐州都督。除征东将军、扬州刺史、淮南大都督。为梁武帝所执,寻遣归。付廷尉,赐死。永熙中,赠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尚书令、定州刺史。谥曰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