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南北朝
释法盛南朝宋 368 — 439
本姓李
垄西人。
寓于高昌
九岁出家。
勤精读诵。
每曰。
吾三坚未树。
五众生灭。
合会有离。
皆由痴爱。
若不断三毒。
何求勉脱。
年造十九。
沙门智猛
从外国还。
述诸神迹。
因有志焉。
辞二亲。
率师友。
与二十九人。
远诣天竺
经历诸国。
寻觅遗灵。
及诸应瑞。
礼拜供养。
以申三业。
□忧长国东北。
见牛头栴檀弥勒像。
身高八寻。
一寻是此国一丈也。
灭度后四百八十年中。
有罗汉名可利难陀。
为济人故。
舛兜率天。
写佛真形。
印此像也。
常放光明。
四众伎乐四时笑乐。
远人皆卒从像悔过。
愿无不剋。
得初道果。
岁有十数。
与诸方道俗五百人。
愿求舍身。
必见弥勒。
此愿可谐。
香烟右旋。
须臾众烟合成一盖。
右转三匝。
渐渐消尽(云云)。
释法建北魏
广汉雒县人
姓朱
诵经一千卷。
仍多闲暇。
遨游偶俗忽复闭门。
则累日不出。
无所食矣。
唯闻诵经。
然小声吟讽。
音不外彻。
有人倚壁。
窃听临响。
但闻亹亹溜溜。
伏流之吐波。
武陵王东下。
令弟规。
益州
魏遣将军尉迟迥来代蜀。
规既降款。
城内大有名僧。
皆被拘禁。
至夜忽有光明。
遣人寻光。
乃见诸僧并睡。
法建端坐诵经。
光从口出闻。
自到所。
顶礼坐听。
至旦始休。
问曰。
法师昨夜所诵。
名作何经。
答曰。
华严经下帙十卷。
曰。
何不从头诵之。
答曰。
贫道诵次到此耳。
曰。
法师诵得几许。
答曰。
贫道发心欲诵一藏。
今始得千卷。
欲试之。
曰屈总诵一遍。
应不劳损耶。
报曰。
读诵经典。
沙门常事。
岂惮劳苦。
乃设高座。
令诸僧众并执本听。
法建登座为诵。
或似急流之注峻壑。
其吐纳音句。
呼噏气息。
或类清风之入高松。
聪明者。
才闻馀音。
情疏意逸者。
空望尘躅。
七日七夜。
数已满千。
犹故不止。
起谢曰弟子兵将不得久停。
请从此辞。
诸僧因并释散。
既出。
叹息曰。
自如来灭度后。
阿难号为总持
岂能过此。
蜀中乃有如此人。
所以常保安乐。
奇哉奇哉。
年八十终。
释道法南朝宋 ? — 474
释道法
姓曹
燉煌人
起家入道。
专精禅业。
亦时行神咒。
后游成都
至王休之费铿之请为兴乐香积二寺主
训众有
常行分卫不受别请及僧食。
乞食所得。
常减其分以施虫鸟。
每夕辄脱衣露坐以饴蚊虻。
如此者累年。
后入定见弥勒放齐中光照三途果报。
于是深加笃励。
常坐不卧。
元徽二年于定中灭度
平坐绳床貌悦恒日。
僧瑾南朝宋
僧瑾
姓朱
沛国人
隐士建之第四子。
少善庄老及诗礼。
后行至广陵见昙因法师
遂稽首一面伏膺为道。
游学内典博涉三藏。
后至京师龙光道生
复依凭受业。
初憩治城寺。
宋孝武敕为湘东王师。
苦辞以疾。
遂不获免。
王从请五戒甚加优礼。
先是智斌沙门
初代昙岳为僧正
斌亦德为物宗善三论及维摩思益毛诗庄老等。
后义嘉构衅。
时人谗斌云。
为义嘉行道。
遂被摈交州
湘东践祚。
是为明帝
仍敕使为天下僧主
给法伎一部亲信二十人月给钱三万。
冬夏四时赐并车舆吏力。
凡诸外镇皆敕与。
辞。
四方献奉。
并问僧正得未。
其见重如此。
性不蓄金皆充福业。
起灵根灵基二寺。
以为禅慧栖止。
明帝末年颇多忌讳。
故涅槃灭度之翻。
于此暂息。
凡诸死亡凶祸衰白等语。
皆不得以对。
因之犯忤而致戮者十有七八。
每以匡谏恩礼遂薄。
汝南周颙入侍帷幄尝谓颙曰。
陛下比日所行殊非人君举动。
俗事讽谏无所复益。
妙理深谈弥为奢缓。
唯三世苦报最切近情。
檀越傥因机候正当陈此而已。
帝后风疾。
数加针灸痛恼无聊。
辄召颙及殷洪等。
说鬼神杂事以散胸怀。
颙乃习读法句贤愚二经。
每见谈说辄为言先。
帝往往惊曰。
报应真当如此。
亦宁可不畏。
因此犯忤之徒屡被全宥。
之所因为得人也。
宋元徽中卒。
春秋七十有九。
复有沙门昙度
续为僧主
琅琊人
善三藏及春秋庄老易。
宋世祖太宗并加钦赏。
少帝乖礼。
亦行藏得所。
举动无忤。
止于新安寺
同寺又有释玄运者。
亦精通大小乘。
张永张融并升堂问道。
姓朱
沛国人
隐士逮之第四子也。
少善庄老。
及诗礼。
后行至广陵
见昙因法师
遂稽首伏膺。
游学内典。
博涉三藏。
后至京师
龙光道生
复依受业。
初憩冶城寺。
宋孝武敕为湘东王师。
王从请五戒。
甚加优礼。
湘东践祚。
是为明帝
仍敕为天下僧主
给法伎一部。
亲信二十人。
月给钱三万。
冬夏四赐。
并车舆吏力。
性不蓄金。
皆充福业。
起灵根灵基二寺。
以为禅慧栖止。
明帝末年
颇多忌诵。
故涅槃灭度之幡。
于此暂息。
凡诸死亡凶祸衰白等语。
皆不得以对。
因之犯忤而致戮者。
十有七八。
汝南周颙。
入侍帷握。
谓颙曰。
陛下比日所行。
讽谏无益。
唯三世苦报。
最切近情。
檀越倘因机候。
正当陈此。
帝后风疾数加。
痛恼无聊。
辄召颙及殷洪等。
说鬼神杂事。
以散胸怀。
颙乃习读法句。
贤愚二经。
每见谈说。
辄为言先。
帝往往惊曰。
报应真当如此。
亦宁可不畏。
因此犯忤之徒。
屡被全宥。
宋元徽中卒。
春秋七十有九。
释慧约南梁 452 — 535年9月16日
释慧约
字德素
姓娄
东阳乌场人也。
祖世蝉联东南冠族。
有占其茔墓者云。
后世当有苦行得道者帝王焉。
母刘氏梦。
长人擎金像令吞之。
又见紫光绕身。
因而有孕。
便觉精神爽发思理明悟。
及载诞之日。
光香充满身白如雪。
时俗因名为灵粲。
故风鉴贞简神志凝静。
抚尘之岁有异凡童。
惟聚沙为佛塔。
叠石为高座。
七岁便求入学。
即诵孝经论语。
乃至史传披文见意。
宅南有果园。
邻童竞采常以为患。
乃舍己所得空拳而返。
乡土以蚕桑为业。
常怀悲恻。
由是不服缣纩。
季父憙畋猎化终不改。
常叹曰。
飞走之类去人甚远。
好生恶死此情何别。
乃绝膻腥。
叔父遂避于他里恣行剿戮。
梦赤衣使者。
手持矛戟谓曰。
汝终日杀生。
菩萨教化又不能止。
促来就死。
惊觉汗流。
诘旦便毁诸猎具深改前咎。
复至常所猎处。
见麋鹿数十头。
腾倚随之。
若有愧谢者。
所居僻左不尝见寺。
世崇未闻佛法。
而宿习冥感心存离俗。
忽值一僧访以至教。
彼乃举手东指云。
剡中佛事甚盛。
因乃不见。
方悟神人。
至年十二始游于剡。
遍礼塔庙肆意山川。
远会素心多究经典。
故东境谣曰。
少达妙理娄居士
宋泰始四年
上虞东山寺辞亲剪落。
时年十七。
事南林寺沙门慧静
于宋代僧望之首。
律行总持。
特进颜延年司空何尚之所重。
又随住剡之梵居寺。
服勤就养年踰一纪。
及静之云亡。
尽心丧之礼。
服阕之后。
却粒岩栖。
饵以朮。
蠲疾延华深有成益。
齐竟陵王作镇
风德雅相叹属。
时有释智秀昙纤慧次等。
并名重当锋同集王坐。
既后至年未隆。
王便敛躬尽敬。
众咸怀不悦之色。
曰。
此上人方为释门领袖
岂今日而相待耶。
故其少为贵胜所崇也如此。
齐中书郎汝南周颙为
钦服道素侧席加礼。
钟山雷次宗旧馆造草堂寺
亦号山茨
屈知寺任。
此寺结宇山椒疏壤幽岫。
虽邑居非远。
而萧条物外。
既冥赏素诚。
便有终焉之托。
颙叹曰。
山茨约主清虚满世。
齐太宰文简公褚渊
太尉文宪公王俭
佐命一期功高百代。
钦风味道共弘法教。
尝请讲净名胜鬘。
亦请开法花大品。
遇疾昼寝见胡僧云。
菩萨当至。
寻有道人来者是也。
俄而造焉。
遂豁然病愈。
即请受五戒。
齐给事中娄幼瑜
少有学术。
约之族祖也。
每见辄趣为礼。
或问。
此乃君族下班
何乃恭耶。
曰。
菩萨出世方师于天下。
岂老夫敬致而已。
时人未喻此旨。
王文宪深以为然。
孝通冥感思归遄返。
而二亲丧亡。
并及临诀。
孺慕婴号不交人世。
积时停乡以开慈道。
后还都又住草堂
少傅沈约
隆昌中外任。
携与同行。
在郡惟以漠自娱。
禅诵为乐。
异香入室猛兽驯阶。
常入金华山采桔。
或停赤松涧游止。
时逢宿火乍属神光。
程异不思故略其事。
道士德静
于馆暴亡。
传云。
山精所弊。
乃要大治祭酒居之。
妖犹充斥。
长山令徐伯超立议。
移居曾未浃旬。
而神魅弭息。
后昼卧见二青衣女子。
从涧水出礼悔云。
夙障深重堕此水精。
昼夜烦恼。
即求授戒。
自尔灾怪永绝。
及沈侯罢郡。
相携出都。
还住本寺。
恭事勤肃礼敬弥隆。
文章往复相继晷漏。
以沈词藻之盛出当时。
临官莅职。
必同居府舍。
率意往来。
未尝以朱门蓬户为隔。
齐建武中谓沈曰。
贫道昔为王褚二公供养。
遂居令仆之省。
檀越为之当复入地矣。
天监元年沈为尚书仆射
启敕请入省住。
十一年丹阳尹。
无何而叹。
有忧生之嗟。
报曰。
檀越福报已尽。
贫道未得灭度词旨悽然。
俄而沈殒。
故其预契未然皆此类也。
既而留心方等研精九部。
皆蕴匮胸襟陶蓥怀抱。
显说弘通当仁不让。
劬劳汲引隆益群品。
皇帝斲彫文璞。
信无为道发菩提心。
搆重云殿。
以戒业精微功德广。
既为万善之本。
实亦众行所先。
譬巨海百川之长。
若须弥群山之最。
三果四向缘此以成。
十力三明因兹而立。
帝乃博采经教撰立戒品。
条草毕举仪式具陈。
制造圆坛用明果极。
以为道资人弘理无虚授。
事藉躬亲民信乃立。
且帝皇师臣大圣师友。
遂古以来斯道无坠。
农轩宪章仁义。
况理越天人之外。
义超名器之表。
德高人世道被幽冥。
允膺阇梨之尊。
属当智者之号。
逡巡退让情在固执。
慇勤劝请辞不获命。
天监十一年始敕引见。
事协心期道存目击。
自尔去来禁省礼供优给。
至十八年己亥四月八日
天子发弘誓心受菩萨戒。
乃幸等觉殿。
降彫玉辇。
屈万乘之尊。
申在三之敬。
暂屏衮服恭受田衣。
宣度净仪曲躬诚肃。
于时日月贞华天地融朗。
大赦天下率土同庆。
自是入见别施漆榻。
上先作礼然后就坐。
皇储以下爰至王姬。
道俗士庶咸希度脱。
弟子著籍者凡四万八千人。
尝授戒时有一乾鹊。
历阶而升。
状若餐受。
至说戒毕然后飞腾。
又尝述戒。
有二孔雀驱斥不去。
敕乃听上。
徐行至坛俛颈听法。
上曰。
此鸟必欲灭度别受馀果。
矜其至诚更为说法。
后数日二鸟无何同化。
又初授戒。
夜梦从草堂寺以绵罽席路。
直至台门。
自坐禅床。
去地数丈。
天人围绕为众说法。
以事而详。
黄帝之梦往华胥。
同目连之神登兜率。
至人行止孰能议之。
而爱悦闲静祥华虚室。
寺侧依栖咸生慈道。
故使麇麚群于兕虎。
凫鹜狎于鹰鹯。
飞走腾伏自相驯扰。
非夫仁泽潜化。
孰能如此者乎。
居闲室忽有野媪。
赍书数卷置经案上。
无言而出。
并持异树自植于庭云。
青庭树也。
曰。
此书美也不我俟看。
如其恶也亦不劳视经七日又见一叟请书而退。
此树叶绿花红扶疏尚在。
又感鸟。
身赤尾长形如翡翠。
相随栖息出入树间。
中大通四年梦见旧宅。
白壁朱门赫然壮丽。
仍发愿造寺。
诏乃号为本生焉
大同一年又敕。
改所居竹山里。
为智者里。
缙云旧壤传芳图谍。
山川灵异擅奇函夏。
福地仙乡此焉攸立。
饭饵松朮三十馀年。
布艾为衣过七十载。
鸣谦立操擅望当时。
乃以大同元年八月
使人伐门外树枝曰。
舆驾当来勿令妨路。
人未之测。
至九月六日现疾。
北首右胁而卧。
神识恬愉了无痛恼。
谓弟子曰。
我梦四部大众幡花罗列空中迎我凌云而去。
福报当讫。
至十六日敕遣舍人徐俨参疾。
答云。
今夜当去。
至五更二唱香满室左右肃然。
乃曰。
夫生有死自然恒数。
勤修念慧勿起乱想。
言毕合掌便入涅槃。
春秋八十有四。
六十三
天子临诀悲恸。
僚宰辍听览者二旬有一。
其月二十九日
于独龙山宝志墓左𡒨之。
卧疾。
见一老公执锡来入。
及迁化日。
诸僧咸卜寺之东岩
帝乃改葬独龙。
抑其前见之叟。
志公相迎者乎。
又临终夜所乘青牛忽然鸣吼泪下交流。
至葬日敕使牵从部伍发寺至山。
吼泪不息。
又建塔之始。
白鹤一双绕坟鸣泪声其哀婉。
后三日欻然永逝。
下敕竖碑墓左。
王筠为文。
释慧约
字德素
姓娄氏
东阳乌伤人也。
祖世为东南仕族。
有占其茔墓者云。
后世当有苦行得道者帝王焉。
母留氏梦长人擎金像令吞之。
又见紫光绕身。
因而有孕。
便觉精神爽发思理明悟。
及载诞之日。
光香充满身白如雪。
俗因名为灵粲。
儿童时聚沙为佛塔。
垒石为高座。
七岁便求入学。
即诵孝经论语。
乃至史传披文见意。
宅南有果园邻童竞采常以为患。
乃舍己所得空拳而返。
乡土以蚕桑为业。
常怀悲恻。
由是不服缣纩。
季父喜畋腊化终不改。
常叹曰。
飞走之类去人甚远。
好生恶死此情何别。
乃绝膻腥。
叔父遂避于他里恣行剿戮。
梦赤衣使者手持矛戟。
谓曰。
汝终日杀生。
菩萨教化又不能止。
捉来就死。
惊觉汗流。
旦便毁诸猎具深改前咎。
复至常所猎处。
见麋鹿数十头腾倚随船。
若有愧谢者所居。
僻左不尝见寺忽值。
一僧访以至教彼乃。
举手东指云剡中。
佛事甚盛因仍。
不见方悟。
神人至年。
十二始游于剡遍礼。
塔庙肆意。
山川远会。
素心多究。
经典宋泰。
始四年于上虞东山寺辞亲剪落时年。
十七事南。
林寺沙门慧静
住剡之梵居寺。
服勤就养年踰一纪。
及静之亡。
尽心丧之。
礼服阕之。
后却粒岩栖饵以朮。
蠲疾延年深有成益。
齐太宰文简公褚渊
尝请讲净名胜鬘。
遇疾昼寝。
见梵僧云。
菩萨当至。
寻有道人来者是也。
俄而造焉。
遂豁然病愈。
即请受五戒。
齐给事中娄幼瑜少有学术。
约之族祖也。
每见辄起为礼。
或问。
此乃君族下班
何乃恭耶。
曰。
菩萨出世方师于天下。
岂老夫致敬而已。
时人未喻此旨。
王文宪深以为然。
后还都又住草堂
少傅沈约
隆昌中外任携与同行在郡。
惟以漠自娱禅诵为乐。
异香入室猛兽驯阶。
常入金华山采结。
或停赤松涧。
道士德静
于馆暴亡。
传云。
山精所毙。
乃要大治祭酒居之。
妖犹充斥。
长山令徐伯超立议请移居。
曾未浃旬而神魅弭息。
后昼卧见二青衣女子从涧水出。
礼悔云。
夙障深重。
堕此水精。
昼夜烦恼。
即授以归戒。
自尔灾怪永绝。
天监十八年己亥四月八日
天子发弘誓心受菩萨戒。
乃幸等觉殿。
皇储已下爰至道俗士庶。
咸希度脱。
弟子著录者凡四万八千人。
尝受戒时。
有一乾鹊历阶而升。
状若餐受。
至说戒毕然后飞腾。
又尝述戒有二孔雀。
驱斥不去。
敕乃听上。
徐行至坛俛颈听法。
上曰。
此鸟必欲灭度别受馀果。
矜其至诚更为说法。
无何二鸟同化。
居闲室。
忽有野媪赍书数卷置经案上。
无言而出。
并持异树自植于庭云。
青庭树也。
曰。
此书美也不俟看之。
如其恶也亦不劳视。
七日又见一叟请书而退。
此树叶绿花红扶疏尚在。
又感异鸟身赤尾长形如翡翠。
相随栖息出入树间。
大通四年梦见旧宅白壁朱门赫然壮丽。
仍发愿造寺。
诏乃号为本生焉
又敕改所居竹山里为智者里。
大同元年八月使人伐门外树枝曰。
舆驾当来勿令妨路。
人未之测。
至九月六日现疾北首右胁而卧。
神识恬愉了无痛恼。
谓弟子曰。
我梦四部大众幡花罗列空中迎我凌云而去。
福报当讫。
至十六日敕遣舍人徐俨参疾。
答曰。
今夜当去。
至五更二唱。
异香满室。
左右肃然。
乃曰。
夫生有死自然恒数。
勤修念慧勿起乱想。
言毕合掌便入涅槃。
春秋八十有四。
六十三
初卧疾时。
见一老公执锡来入。
及迁化日诸僧咸卜寺之东岩
帝乃改葬独龙。
抑其前见之叟则志公相迎者乎。
又临终夜所乘青牛。
忽然鸣吼泪下交流。
至葬日敕使牵从部伍。
发寺至山吼泪不息。
又建塔之始白鹤一双。
绕坟鸣泪声甚哀惋。
后三日欻然永逝。
昙无最北魏
昙无最
姓董氏
武安人也。
灵悟洞微餐寝玄秘。
少禀道化名垂朝野。
为三宝之良将。
即像法之金汤。
讽诵经论坚持律部。
偏爱禅那心虚静谧。
时行汲引咸所推宗。
兼博贯玄儒尤明论道。
故使七众望尘奄有繁闹。
最厌世情重将捐四部。
行施奖诲多以戒禁为先。
丞动物机信用云布。
曾于邯郸崇尊寺说戒。
徒众千馀。
并是常随门学。
至四月三十日布萨行筹依位授受。
常计之外乃长六十。
最居坐端深怪其异。
既无外众通夕怀疑。
明旦重推。
有人见从邯郸城西而来者。
并异伦大德。
衣服正帖翔步闲雅。
亦有见从鼓山东面而来。
或于中路逢者皆云。
往赴崇尊听僧说戒。
如是数般节级勘其年齿相扶人数多少洽满六十焉。
故知道会圣心。
是幽灵遐降。
竹林群隐明非妄承。
最德洽释宗屡当时望。
后敕住洛都融觉寺。
寺即清河文献怿所立。
廊宇充溢周于三里。
最善弘敷导。
妙达涅槃华严。
僧徒千人常业无怠。
天竺沙门菩提留支见而礼之。
号为东土菩萨
尝读最之所撰大乘义章
每弹指唱善。
翻为梵字。
寄传大夏
彼方读者皆东向礼之为圣人矣。
然其常以弘法为任。
元魏正光元年
明帝加朝服大赦。
请释李两宗上殿。
斋讫侍中刘腾宣敕。
诸法师等。
道士论义。
时清道馆道士姜斌。
与最对论。
帝问。
佛与老子同时不。
姜斌曰。
老子西入化胡
佛时以为侍者
文出老子开天经。
据此明是同时。
最问曰。
老子周何王而生。
何年西入。
斌曰。
周定王三年
楚国陈郡苦县厉乡曲人里。
九月十四日夜生。
简王四年为守藏吏。
敬王元年八十五。
见周德陵迟。
遂与散关令尹喜
西入化胡
约斯明矣。
曰。
佛当周昭王二十四年四月八日生。
穆王五十二年二月十五日灭度
计入涅槃经三百四十五年始到定王三年
老子方生。
生已年八十五。
至敬王元年凡经四百三十年。
乃与尹喜西遁。
此乃年载悬殊。
无乃谬乎。
斌曰。
若如来言出何文纪
曰。
周书异记汉法本内传。
并有明文。
斌曰。
孔子制法圣人。
当时于佛迥无文志何耶。
曰。
孔氏三备卜经。
佛之文言出在中备。
仁者识同管窥览不弘远。
何能自达。
帝遣尚书令元又宣敕。
道士姜斌论无旨。
宜令下席。
又议。
开天经是谁所说。
中书侍郎魏收
尚书郎祖莹
就观取经。
大尉萧综太傅李寔。
卫尉许伯桃。
吏部尚书邢栾。
散骑常侍温子升等。
一百七十人。
读讫奏云。
老子止著五千文。
馀无言说。
臣等所议。
姜斌罪当惑众。
帝时加斌极刑。
西国三藏法师菩提留支苦谏。
乃止配徒马邑
最学优程举继乎魏史。
藉甚声移肆通国
遂使达儒朝士降阶设敬接足归依。
佛法中兴惟其开务。
后不测其终。
姓董
武安人
少禀道化。
名垂朝野。
讽诵经论。
坚持律部。
偏爱禅那。
心虚静谧。
时行汲引。
咸所推宗。
兼博贯玄儒。
尤明论道。
最厌世情重。
将捐四部。
行施奖诲。
多以戒禁为先。
曾于邯郸崇尊寺说戒。
徒众千馀。
并是常随门学。
至四月三十日
布萨行筹。
依位授受。
常计之外。
增长六十。
最居座端。
深怪其异。
既无外众。
通夕怀疑。
明旦重推。
有人见从邯郸城西而来者。
并异伦大德。
衣服正怙。
翔步闲雅。
亦有见从鼓山东面而来。
或于中路逢者。
皆云往赴崇尊。
听僧说戒。
如是数般节级
勘其年齿相扶。
人数多少。
恰满六十。
是幽灵遐降也。
后敕住洛都融觉寺。
廊宇充溢。
周于三里。
最善弘敷导。
妙达涅槃华严。
僧徒千人。
常业无怠。
天竺沙门菩提留支。
见而礼之。
号为东土菩萨
尝读最之所撰大乘义章
每弹指唱善。
翻为梵字。
寄传大夏
彼方读者。
皆东向礼之为圣人。
然其常以弘法为任。
元魏正光元年
明帝加朝服大赦。
请释李两宗上殿。
斋讫。
侍中刘滕宣敕。
诸法师等。
道士论义。
时清通观道士姜斌。
与最对论。
帝问佛与老子同时不。
姜斌曰。
老子西入化胡成佛。
佛以为侍者
文出老子开天经。
据此明是同时。
最问曰。
老子同何王而生。
何年西入。
斌曰。
周定王三年
楚国陈州苦县厉乡曲人里。
九月十四日夜生。
蕳王四年为守藏吏。
敬王元年
年八十五。
见周德陵迟。
遂与散关令尹喜
西入化胡
约斯明矣。
曰。
佛当周昭王
二十四年。
四月八日生。
昭王五十二年。
二月十五日灭度
计入涅槃。
经三百四十五年。
始到定王三年
老子方生。
生已年八十五。
至敬王元年
凡经四百三十年。
乃与尹喜西遁。
此乃年载悬殊。
无乃谬乎。
斌曰。
若如来言。
出何文纪
曰。
周书异记。
汉法本内传。
并有明文。
斌曰。
孔子制法。
圣人当明。
于佛迥无文志何耶。
曰。
孔氏三备十经。
佛之文言。
出在中备。
仁者识同管窥。
览不弘远。
何能自达。
帝遗尚书令元又宣敕。
道士姜斌。
论无宗旨。
宜令下席。
又议开天经。
是谁所说。
中书侍郎魏收
尚书郎祖莹
就观取经。
太尉肖综。
太傅李实
卫尉许伯桃。
吏部尚书邢栾。
散骑常侍温子升等。
一百七十人。
读讫奏云。
老子止著五千文。
馀无言说。
臣等所议。
姜斌罪当惑众。
帝时加斌极刑。
西国三藏法师
菩提留支。
苦谏乃止。
配徒马邑
最学优魏史。
籍甚腾声。
遂使达儒朝士
降阶设敬。
接足归依。
佛法中兴。
惟其开务。
后不测其终。
僧法上北齐 495 — 580
释法上
姓刘氏
朝歌人也。
五岁入学。
七日通章。
六岁随叔寺中观戏。
情无鼓舞。
但礼佛读经。
而声气爽拔。
众人奔绕倾渴观听。
年登八岁。
略览经诰薄尽其理。
九岁得涅槃经披而诵之。
即生厌世。
至于十二投禅师道药而出家焉。
因游相土寻还汲乡。
又往东都栖遑务道。
神气高爽照晓词论。
所在推之咸谓圣沙弥也。
后潜林虑胡山寺诵维摩法花。
才浃二旬两部俱度。
因诵求解。
还入洛阳
博洞清玄名闻伊滏。
年暨学岁创讲法花。
酬抗疑难无不叹伏。
善机问好徵覈。
决通非据昌言胜负。
而形色非美。
故时人谚曰。
沙弥若来。
高座逢灾也。
后值时俭衣食俱乏。
专意涅槃无心饥冻。
故一粒之米加之以菜。
一衣为服兼之以草。
练形将尽而精神日进。
乃投光师而受具焉。
性戒夙成不劳师导。
勤勤谛理无失寸阴。
忽闻父病寻往觐之。
既至即殂。
一宿同止明旦赴洛。
度母及姊将入邺都
时属大荒投奇无指。
听法心猛委而南旋。
夏听少林秋还漳岸。
母子相见。
不觉潸然。
既慧业有闻众皆陈请。
乃讲十地地持楞伽涅槃等部。
轮次相续并著文疏。
又偏洞算数明了机调。
纲纪法化难继其尘。
故时人语曰。
京师极望。
道场法上
斯言允矣。
年阶四十游化怀卫。
魏大将军高澄奏入在邺。
微言一鼓众侣云屯。
戒山峻峙慧海深。
德可轨人。
威能肃物。
故魏齐二代历为统师。
昭玄一曹纯僧录
令史员置五十许人。
所部僧尼二百馀万。
而上纲领将四十年。
道俗欢愉朝庭胥悦。
所以四方诸寺咸禀成风。
崇护之基罕有继釆。
既道光遐烛。
乃下诏为戒师。
文宣常布发于地令上践焉。
天保二年又下诏曰。
仰惟慈明缉宁四海。
欲报之德。
正觉是凭。
诸鸷鸟伤生之类。
宜放于山林。
即以此地为太皇太后经营宝塔。
废鹰师曹为报德寺
斯即碎荡邪雾载清佛海
当时昌盛自古推焉。
总担荷并得缉谐。
内外阐扬皂白咸允。
非斯柱石。
孰此栋梁哉。
且而景行既宣。
逸向遐被。
致有高句丽国大丞相王高德
乃深怀正法崇重大乘。
欲播此释风被于海曲。
然莫测法教始末缘由西徂东壤年世帝代。
故具录事条。
遣僧向邺。
启所未闻事。
叙略云。
释迦文佛入涅槃来。
至今几年。
又于天竺几年方到汉地。
初到何帝年号是何。
又齐陈佛法谁先传告。
从尔至今历几年帝。
远请具注。
并问十地智论等人法所传。
答略云。
佛以姬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岁生。
十九出家。
三十成道。
穆王二十四年癸未之岁。
穆王闻西方有化人出。
便即西入而竟不还。
以此为验。
四十九年在世。
灭度已来至今齐代武平七年丙申
凡经一千四百六十五年。
后汉明帝永平十年
经法初来。
魏晋相传至今流布。
广答缘绪。
文极指订。
今略举梗槩。
以示所传。
末敕住相州定国寺
而容德显著感供繁多。
所得世利造一山寺。
本名合水
邺之西山
今所谓修定寺是也。
山之极顶造弥勒堂。
众所庄严备殚华丽。
四事供养百五十僧。
及齐破法湮。
僧不及山寺。
私隐俗服习业如常。
愿若终后觐睹慈尊。
如有残年愿见隆法。
更一顶礼慈氏如来。
而业行精专幽明感遂。
属隋运将动佛日潜离。
深果宿心喜遍心府。
羸瘦微笃。
设舆坐之。
袈裟覆头。
弟子扛举往升山寺。
合掌三礼右绕三周。
便还山舍诵维摩胜鬘。
卷讫而卒于合水故戾。
春秋八十有六。
周大象二年七月十八日也。
形量过人苕然众表。
百千众中孤起颈现。
衣服率素纳补为宗。
五条祇支由来以布。
法衣瓶钵以外更无馀财。
生不屦乘步以毕命。
门人成匠。
任情所学。
不私己业。
偏用训人。
言常含笑罪不加杖。
未任已前仪服通混。
一知纲统制样别行。
使夫道俗两异。
有功焉。
制寺立净亦始于此。
故释门东敞。
能扇清风。
莫与先矣。
天保之中
国置十统。
有司闻奏事须甄异。
文宣乃手注状云。
上法师可为大统
馀为通统。
故帝之待遇事之如佛。
凡所吐言无不承用。
又遵重戒禁。
愿常宣说尽报行之。
每至布萨晨旦。
致厚供设礼请僧。
及年高声变恐烦于众。
岁暮之夕犹遵此法。
其奉信也如此。
撰增一数法四十卷。
并略诸经论所有名教。
始从一法十百千万有若数林。
寔传持之要术也。
又著佛性论二卷大乘义章六卷。
文理冲洽详略有闻。
又撰众经录一卷。
包举品类耳。
并行于世。
有弟子法存者。
本是李老。
齐天保屏除归于释种。
明解时事分略有据。
乃擢为合水寺都维那
当有齐之盛。
每年三驾皆往山寺有所觐礼。
六军既至供出僧厨。
存随事指撝前后给济三宫并足。
后终于隋初。
灵裕法师资学有承。
为之本传。
僧崖北周
僧崖
姓牟氏
祖居涪陵
晋义熙九年
朱龄石伐涪陵獽三百家。
随军平讨。
因止于广汉金渊山谷。
即其后也。
而童幼少言不杂俳戏。
每游山泉必先礼而后饮。
或谛视不瞬。
坐以终日。
人问其故。
答曰。
是身可恶。
我思之耳。
后必烧之。
及年长从戎。
毅然刚正。
尝随伴捕鱼。
得己分者用投诸水。
谓伴曰。
杀非好业。
我今举体皆现生疮。
誓断猎矣。
遂烧其猎具。
时獽首领数百人。
共筑池塞。
资以养鱼。
率家僮往彼观望。
忽有异蛇长尺许。
头尾皆赤。
须臾长大乃至丈馀。
围五六尺。
獽众奔散。
蛇便趣水。
举尾入云。
赤光遍野。
久之乃灭。
寻尔众聚。
具论前事。
曰。
此无忧也。
但断杀业。
蛇不害人。
又劝停池堰。
众未之许。
俄而堤防决坏。
时依悉禅师
施力供侍虽充驱使而言语讷涩举动若痴。
然一对一言时合大理
经留数载无所异焉。
至玄冬之月。
禅师患足冷。
命之取火。
乃将大炉炎炭。
直顿于前。
禅师责之曰。
痴人何烦汝许多火。
乃正色答曰。
须火却寒。
得火嫌热。
孰是痴人。
情性若斯何由得道。
禅师谓曰。
汝不畏热。
试将手置火中。
即应声将指置火中。
振吒作声。
卒烟涌出。
都不改容。
禅师阴异之。
未即行敬。
又以他日。
诸弟子曰。
耐火。
共推之火炉。
被烧之处皆并成疮。
而忻笑自如。
竟无痛色。
诸弟子等具咨禅师
禅师唤来谓曰。
汝于此学佛法。
更莫漫作举动或乱百姓。
答曰。
若不苦身焉得成道。
如得出家一日便足。
禅师遂度出家。
自为剃发。
但觉鬓须易除犹如自落。
禅师置刀于地。
摄衣作礼曰。
崖法师来。
为我作师。
我请为弟子。
谦谢而已。
既法衣著体。
四辈尊崇归命输诚。
无所吝惜。
或有疾病之处。
往到无不得除。
三十年间大弘救济。
年踰七十心力尚强。
周武成元年六月
益州城西路首。
以布裹左右五指烧之。
有问烧指可不痛耶。
曰。
痛由心起。
心既无痛。
指何所痛。
时人同号以为僧崖菩萨。
或有问曰。
似有风疾。
何不治之。
答曰。
身皆空耳。
知何所治。
又曰。
根大有对。
何谓为空。
答曰。
四大五根复何住耶。
众服其言。
孝爱寺兑法师者。
有大见解。
发迹。
乃率弟子数十人往彼礼敬。
解衣施之顾大众曰。
真解波若非徒口说。
由是道俗通集倍加崇信。
如是经日。
左手指尽火次掌。
骨髓沸上涌。
将灭火焰。
乃以右手残指。
挑之。
有问其故。
曰。
缘诸众生不能行忍。
今劝不忍者忍不烧者烧耳。
兼又说法劝励。
令行慈断肉。
虽烟焰俱炽以日继夕并烧二手。
眉目不动。
又为四众说法诵经。
或及诸切词要义。
则颔头微笑。
时或心怠。
私有言者。
顾曰。
我在山中初不识字。
今闻经语。
句句与心相应。
何不至心静听。
若乖此者则空烧此手。
何异樵头耶。
于是大众懔然莫不专到。
其后复告众曰。
末劫轻慢心转薄淡。
见像如木头。
闻经如风过马耳。
今为写大乘经教故烧手灭身。
欲令信重佛法也。
阖境士女闻者皆来绕数万匝。
夷然澄静。
容色不动。
频集城西大道。
谈论法化。
初有细雨殆将沾渍。
便敛心入定。
即云散月明。
而烧臂掌骨五枚如残烛烬。
忽然各生并长三寸。
白如珂雪。
僧尼佥曰。
若菩萨灭后。
愿奉舍利起塔供养。
乃以口啮新生五骨。
㧋而折之。
吐施大众曰。
可为塔也。
至七月十四日
忽有大声状如地动天裂。
人畜惊骇。
于上空中或见犬羊龙蛇军器等象。
少时还息。
人以事问曰。
此无苦也。
惊睡三昧耳。
吾欲舍身。
可办供具。
时孝爱寺导禅师
戒行清苦耆年大德。
舍六度锡杖并及紫被赠
入火揵为。
僧渊远送班纳。
意愿随身。
于时人物諠扰。
施财山积。
初不知二德所送物也。
至明日平旦。
忽告侍者法陀曰。
汝往取师锡杖紫被及纳袈裟来为吾著之。
便往造焚身所。
于时道俗十馀万众拥舆而哭。
曰。
但守菩提心。
义无哭也。
便登高座为众说法。
时举目视于薪𧂐。
欣然独笑。
乃倾右胁而寝。
都无气息。
状若木偶。
起问曰。
时将欲至。
仍下足白僧曰。
佛法难值宜共护持。
先所积柴叠以为楼。
高数丈许。
上作乾麻小室以油润之。
缓步至楼。
绕旋三匝。
礼拜四门便登其上。
冯栏下望令念般若。
有施主王撰惧曰。
我若放火便烧圣人。
将获重罪。
阴知之。
告撰上楼。
臂摩顶曰。
汝莫忧造楼得罪。
乃大福也。
促令下火。
皆畏之置炬著地。
以臂挟炬。
先烧西北次及西南。
麻燥油浓赫然炽合。
于盛火中放火设礼。
比第二拜。
身面焦炘。
重复一礼。
身踣炭上。
及薪尽火灭。
骨肉皆化。
惟心尚存。
赤而且湿。
肝肠脾胃犹自相连。
更以四十车柴烧之。
肠胃虽卷。
而心犹如本。
法师乃命收取葬于塔下。
今在宝园寺中。
初未烧前。
有问者曰。
菩萨灭度愿示瑞相。
曰。
我身可尽心不坏也。
众谓心神无形不由烧荡。
及后心存。
方知先见留以一心之不朽也。
自生及终。
频现异相。
有数十条。
曾于一家将欲受戒。
无何笑曰。
将舍宝物生疑虑耶。
众相推问。
杨氏妇欲施银钗。
恐夫责及。
因决舍之。
有孝爱寺僧佛与者。
偏嗜饮啖流俗落度。
舆后。
私发愿曰。
今值圣人誓断酒肉。
及返至寺见黄色人曰。
汝能断肉大好。
汝若食一众生肉。
即食一切众生肉。
若又食者。
即食一切父母眷属肉矣。
必欲食者当如死尸中虫。
虫即肉也。
又曰。
有六时念善大好。
若不能具一时亦好。
如是一念其心亦好。
皆能灭恶也。
见其言词真正音句和雅。
将欲致问。
不久而灭。
于是佛与翘心精进绕塔念诵。
又闻空中声曰。
汝勤持斋。
愿令众生得不食身。
又令饿鬼身常饱满。
观其感被皆力也。
初登柴楼。
沙门僧育在大建昌寺门。
见有火光高四五丈广三四丈。
从地而起。
上冲楼边。
久久乃灭。
又初焚日。
州寺大德沙门宝海问曰。
等是一火。
何故菩萨受烧都无痛相。
曰。
众生有相故痛耳。
又曰。
常云代众生受苦。
为实得不。
答曰。
既作心代受。
何以不得。
又曰。
菩萨自烧。
众生罪熟各自受苦。
何由可代。
答曰。
犹如烧手一念善根。
即能灭恶。
岂非代耶。
普法师又问曰。
二家共诤大义。
终莫之决。
一云。
佛智缘无相理。
理是缘境。
智是能缘。
一云。
除倒息妄即是真谛
何者为定。
曰。
佛即无相。
无别异相。
海法师曰。
佛即无相。
无相之相本无异相。
若如此者。
菩萨即释迦观音。
曰。
我是凡夫。
誓入地狱。
代苦众生。
愿令成佛耳曰。
前佛亦有此愿。
何故早已成佛。
答曰。
前佛度一时众生尽也。
又问。
药王等圣。
何故成佛。
今菩萨独未成佛。
而救众生。
是则前佛殊堕。
答曰。
前段众生已得药王意。
今众生未得我意。
由我始化如将落之花也。
故其应对一时。
皆此之类。
乃谓侍者智炎曰。
灭度后。
好供养病人。
并难可测其本。
多是诸佛圣人乘权应化。
自非大心平等。
何能恭敬。
此是实行也。
坐中疑非圣人者。
乃的呼其人名曰。
诸佛应世形无定方。
或作丑陋诸疾乃至畜生下类。
檀越慎之勿妄轻也。
及将动火也皆睹异相。
或见圆盖覆
有三道人处其盖上。
或见五色光如人形像在四门者或见柴楼之上如日出形并两诸花。
大者如两斛兜许。
小者钟乳片。
五色交乱纷纷而下。
接取非一。
枨触皆消。
又闻大鼓磤磤深远。
久久方息。
灭后。
郫县人于郫江边。
见空中有油络舆。
在其上。
身服班纳黄。
偏袒紫被捉锡杖。
后有五六百僧。
皆罩竹伞乘空西没。
潼州灵果寺僧慧策者。
灭度
乃为设大斋。
故市中。
于食前忽见黑云从东南来翳日荫会。
仍两龙毛五色分明长者尺五短犹六寸。
又雨诸花幡香烟满空缤纷。
大众通见。
又初收心舍利至常住寺中。
皆见花丛含盛。
光荣庭宇。
又阿迦腻吒寺僧慧胜者。
抱病在床。
不见焚身。
心怀怅恨。
将一沙弥来。
帕裹三斛许香并檀屑。
分为四聚以绕于
下火焚香。
怖曰。
凡夫耳。
未能烧身也。
曰。
无怖用熏病耳。
煨烬既尽即觉爽健。
又请现瑞。
答曰。
我在益州诡名耳。
真名光明遍照宝藏菩萨。
从觉后。
力倍于常。
有时在于外村。
设会。
自唱导曰。
潼州福重。
道俗见瑞。
我等障厚都无所见。
因即应声。
二百许人悉见天花如雪纷纷满天映日而下。
至中食竟。
花形渐大如七寸盘。
皆作金色。
明净耀日。
四众竞接都不可得。
或缘树登高。
望欲取之。
皆飞上去。
成都民王僧贵者。
焚后举家断肉。
后因事故将欲解素。
私自评论。
时属二更
忽闻门外唤檀越声。
比至开门见一道人
语曰。
慎勿食肉。
言情酸切。
行啼而去。
从后走趁。
似近而远。
忽失所在。
又焚后八月中
獽人牟难当者。
于就峤山顶行猎。
搦箭声弩举眼望鹿。
忽见骑一青麖。
猎者惊曰。
汝在益州已烧身死。
今那在此。
曰。
谁道许诳人耳。
汝能烧身。
不射猎得罪也。
汝当勤力作田矣。
便尔别去。
又至冬间。
兄子于溪中忽闻山谷喧动。
若数万众。
举望见从以两僧。
执锡杖而行。
因追及之。
欲捉袈裟。
曰。
汝何劳捉我。
乃指前鸡猪曰。
此等音声皆有诠述。
如汝等语。
他人不解。
馀国言音汝亦不解。
人畜有殊皆有佛性。
但为恶业故受此形。
汝但力田莫养禽畜。
言极周委。
故其往往现形豫知人意。
率皆此也。
具如沙门忘名集。
及费氏三宝录。
并益部集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