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南北朝
释智远陈 495 — 571年12月1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七 摄念科
姓王族
太原
寓居陕服童子依荆州长沙寺禅坊。
沙门法京隶业。
既落发禀戒。
厉操敦行。
负帙杨辇建邺龙光僧绰。
以进慧学。
纪三藏克通。
梁建安侯萧正立
普明寺
请居之。
禅师慧湛
方以定学。
匡领徒属。
遂咨询其秘要焉。
乃历名山。
养志弘道。
后复遇沙门道会于龙盘。
而开决其妙。
则四威仪中不离正受。
开善寺
毕志泉石。
寂默自怡。
至老无竞于世。
太建三年十二月一日终。
寿七十七。
葬独龙山
沙门慧皓树碑。
五兵尚书萧济铭。
释智远
姓王族
太原寓居陕服
幼而聪颖早悟非常。
荆州长沙寺禅坊。
法京沙门之弟子也。
卓然独立靖记玄心。
至于戒年清洁逾厉而慧业未深。
遥想扬辇遂负[袌-包+矢]沿波达于建业
龙光僧绰一代英雄。
乃肆心仰旨专门受教。
学逾一纪。
解通三藏
梁建安侯萧正立
务兼内外兼弘孔释。
普明寺居之。
以伸供养之志也。
慧湛禅师
定品惟深晚学宗领。
遂具受秘法咨质玄观。
定水既澄慧门宜敞。
及研习大乘洞其根叶。
又历名山养志弘道。
沙门道会同集龙盘。
夙昔素心一期开决。
因住开善毕志山泉。
城阙不窥世华无涉。
守静自怡年老无舍。
陈太建三年十二月一日旦
终于此寺禅坊。
时年七十有七。
遗旨不令哭。
奄如入定。
乃窆于独龙之山。
新安寺沙门慧皓曰。
吾与伊人早同法门久禀戒道。
叹法桥之忽坏痛宝舟之已沈。
乃率庸才仰传实德。
五兵尚书萧济
鸿才硕学行洁名高为之铭颂。
善慧大士陈 497 — 569年4月24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九 神化科
萧齐建武四年。
丁丑五月八日。
婺州义乌双林乡傅宣慈家示生。
神光满室。
厥相异常。
稍长名翕字玄风。
年十六纳刘氏妙光为室。
产普建普成二子。
时则梁之天监间也。
年二十四。
从其父渔于稽亭浦父有所获辄投之水中。
父虽怒不恤也。
世传以为愚。
会有僧自天竺至。
嵩头陀访之曰。
我与汝同于毗婆尸佛所发愿。
今兜率宫衣钵见在。
何日当还。
因与之临水而照。
大士之影。
圆光宝盖炽然具足。
士笑曰。
众生未度。
我何以乐此哉。
因栖隐于松山绝顶。
躬耕以赡。
尝说偈曰。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或盗其所植物者。
大士遇之。
辄匿草中。
投之筠笼使盛去。
尽则偕众佣作夜则行道。
释迦金粟定光三如来。
相与周旋。
一日入定。
前有光作首楞严三昧字。
大通二年
估卖妻子获钱五万。
以设无遮大会。
时有慧集法师闻法解悟。
大士为弥勒应身。
大士恐其惑众遽呵止之。
六年正月二十八日
遣弟子傅暀致书于梁高祖曰。
双梼树下。
当来解脱。
善慧大士
白国主救世菩萨。
今欲条上中下善希。
能受持其上善者。
略以虚怀为本。
不著为宗。
亡相为因。
涅槃为果。
其中善者。
略以治身为本。
治国为宗。
天上人间。
果报安乐。
其下善者。
略以护养众生胜残去杀。
普今百姓。
俱禀六斋。
今闻皇帝崇法。
欲伸论义。
未遂襟怀。
故遣弟子傅暀告白。
暀因太乐令何昌投进。
昌曰。
慧约国师犹复置启。
翕是国民又非长老
殊不谦卑。
岂敢呈达。
暀烧手御路以效诚恳。
昌乃驰往同泰寺
皓法师皓劝速呈。
二月二十一日进书。
帝览之。
遽遣诏迎。
既至。
帝问。
从来师事谁邪。
曰从无所从。
来无所来。
师事亦尔。
昭明太子大士何不论义。
曰菩萨所说。
非长非短。
而广非狭。
非有边。
非无边。
如如正理。
复有何言。
帝又问。
何为真谛
曰息而不灭。
帝曰。
若息而不灭。
此则有色。
有色故钝。
若如是者。
居士不免流俗。
曰临财无苟得。
临难无苟免。
帝曰居士大识礼。
曰一切诸法。
不有不无。
帝曰。
谨受居士来旨。
曰大千世界。
所有色象。
莫不归空。
百川丛注。
不过于海。
无量妙法。
不出真如。
如来何故。
于三界九十六道中。
独超其最视一切众生。
有若赤子。
有若自身。
天下非道不安。
非理不乐。
帝默然。
大士辞退。
异日帝于寿光
殿请大士
讲金刚经。
大士登座执拍板唱经成四十九颂。
大同五年
奏舍宅于松山下。
因双梼树而创寺。
名曰双林。
其树连理祥烟。
周绕。
有双鹤栖止。
太清二年
大士誓不食。
取佛生日焚身供养。
至日白黑六十馀人。
代不食。
烧身三百人。
刺心沥血和香。
大士住世。
大士悯而从之。
承圣三年
复舍家资为众生。
供养三宝而说偈曰。
倾舍为群品。
奉供天中天。
仰祈甘露雨。
流澍普无边。
陈天嘉二年
大士松山顶绕连理树行道。
七佛相随。
释迦引前。
维摩接后。
唯释尊数顾共语。
为我补处也。
其山忽起黄云。
盘旋。
若盖。
因号云黄山时有慧和法师不疾而终。
嵩头陀柯山灵岩寺入灭。
大士悬知曰。
嵩公兜率待我。
决不可久留也。
时四侧华木。
方当秀实。
欻然枯悴。
太建元年己丑四月二十四日
示众曰。
此身甚可厌恶。
众苦所集。
须慎三业。
精勤六度。
若坠地狱。
卒难得脱。
常须忏悔。
又曰。
吾去已。
不得移寝床。
七日有法猛上人持像及钟来。
镇于此。
弟子问灭后形体若为。
曰山顶焚之。
又问。
不遂如何。
曰慎勿棺敛。
但垒甓作坛。
移尸于上。
屏风周绕。
绛纱覆之。
上建浮图。
以弥勒像。
处其下。
又问诸佛涅槃时皆说功德。
师之发迹可得闻乎。
曰我从第四天来。
为度汝等。
次补释迦
若传普敏者。
文殊也。
慧集者观音也。
何昌者阿难也。
是皆同来赞助我者。
故大品经曰。
有菩萨从兜率来。
诸根猛利。
疾与般若相应。
即吾身是也。
言讫趺坐而终。
寿七十有三。
寻猛师果将到。
织成弥勒像。
及九乳钟留镇之。
须臾不见。
大士道具十馀事见在。
晋天福九年甲辰六月十七日
钱王遣使发塔。
取灵骨一十六片。
紫金色及道具至府城龙山龙华寺寘之。
仍以灵骨塑其像。
僧慧思陈朝 515 — 577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 传宗科
武津李氏。
少以兹恕。
为乡闾重。
方家居。
梦梵僧劝之薙落遂从焉。
然所居寺污杂。
独清慎。
若素有所训饬者。
及禀具操行弥隆笃。
日诵法华经且千遍。
殆庵居野人烧庵。
因患疠疾。
复为缮治忏悔。
乃平差。
尝梦僧数百。
其一谓曰。
汝先受戒非胜。
既遇清众。
宜更翻坛加戒。
方唱羯磨。
忽惊寤。
由是常坐不卧。
悉见三生所行事。
于定中。
又梦。
弥勒弥陀为之说法。
又见其身。
与诸眷属。
人弥勒龙华会
独念以为我于释迦末法。
受持法华。
今值慈尊何其幸耶。
且瓶水常满。
天童侍卫
偶阅妙胜定经。
荐脩定学。
时禅师惠文方聚徒授法。
竟往咨询。
不惮劳苦。
昼则营务。
夜即摄心。
倏更冬夏。
了无所證。
来夏倍加勇猛。
始三七日。
发小静观。
即动八触。
本初禅。
已而障起。
四肢缓弱难行。
念此病者。
皆从业生。
业从心起。
业非可得。
反见心源。
如是观已。
颠倒想灭。
心性清净。
所苦销除。
旋发空定。
心境廓然。
夏竟无获。
自伤空过。
放身倚壁。
未及壁顷。
霍然开悟法花三昧。
大乘法门。
一念明达。
十六特胜。
背舍除入。
即得通彻。
后蒙鉴最等师印可。
四方景慕。
乃以大小乘中定慧等法。
用摄自他。
众杂谤兴。
奸谋鸩毒。
皆莫之害。
顾语其徒曰。
昔佛在世。
且不免焉。
而况我哉。
中州佛法。
不久有难。
吾思所以避之。
忽空中有声。
曰可往武当南岳
齐武平初
嵩阳
南至光州
时以梁孝元倾覆之乱。
路梗莫前。
姑止大苏山者数年。
然重法轻生之士。
虽当兵冲。
归之如市。
施利填委。
而供给裕。
造经开讲。
靡惮殷繁。
江陵智顗代讲次问。
一心具万行如何。
思曰。
此特大品次第意耳。
授汝以法花行法三七境界。
则汝向所疑判矣。
又问。
师所證地。
是十地耶。
曰非也。
吾十信铁轮位耳。
陈光大初
徙归南岳
每曰。
吾寄此山十载尔。
已往其必远游乎。
衡阳一岩下曰。
古寺基。
吾昔坐禅。
贼斩吾首。
自尔命终。
故有今身。
侍者从其言掘之。
果获砖瓦器用。
及骸骨等。
思奉骨敬礼。
为起塔焉。
居久之。
或以思北僧受齐募。
破坏南岳形胜
谗于上者。
遣使察之。
方两虎当道吼跃。
使惊却走。
数日更进。
思壹不以介意。
已而谋者三人。
其一暴死。
其二为𢮓狗啮死。
上因不复问。
初三谗之未死也。
思于山中一日蜂螫其额。
俄大蜂啮所螫者杀之。
而置首思前。
盖亦其徵验云。
诏住京师之栖玄寺。
寻游瓦棺。
冒雨不湿。
履泥不污。
僧正慧皓
遇诸途。
以为神。
举朝属目。
大都督吴明彻尤加敬。
间以犀枕赠。
夏侯孝威
明彻别将也。
欲见所赠枕。
偶到寺礼觐。
思遽语孝威曰。
欲见仪同枕乎。
命出示之。
一日孝威家。
忽空中有声曰。
急洒扫。
圣人至矣。
顷之思至。
大建九年。
戒弟子曰。
若有十人不惜身命。
常脩法花般舟念佛三昧方等忏悔。
及常坐等行者。
吾自供给。
如无。
吾当远去。
苦行事难。
如是三问。
略无答者。
因屏众敛念寂然。
其徒灵辨年尚幼。
恸哭声彻内外。
思忽开目曰。
汝是恶魔。
何故惊动娆乱吾耶。
出去。
乃复摄心端坐。
以尽。
众觉香气满室。
顶煖身软颜色如生。
陈太建九年。
六月二十二日也。
春秋六十有四。
思身相挺特。
牛象行视。
顶有肉髻。
行大慈悲。
奉菩萨戒。
至如衣被缯纩皮革。
多由损生。
故其属率易以布。
寒则艾纳。
凡所著作。
皆口授。
未尝刊治。
出四十二字门二卷。
无诤行门二卷。
释论玄随自意安乐行次第禅要三智观门各一卷。
行世。
释慧思
俗姓李氏
武津人也。
少以弘恕慈育知名。
闾里称言颂逸恒问。
尝梦梵僧劝令出俗。
骇悟斯瑞辞亲入道。
所投之寺非是练若。
数感神僧训令斋戒。
奉持守素梵行清慎。
及禀具足道志弥隆。
迥栖幽静常坐综业。
日惟一食不受别供。
周旋迎送都皆杜绝。
诵法华等经三十馀卷。
数年之间千遍便满。
所止庵舍野人所焚。
遂显厉疾求诚乞忏。
仍即许焉。
既受草室持经如故。
其人不久所患平复。
又梦梵僧数百形服瑰异。
上坐命曰。
汝先受戒律仪非胜。
安能开发于正道也。
既遇清众。
宜更翻坛祈请师僧三十二人。
加羯磨法具足成就。
后忽惊寤方知梦受。
自斯已后勤务更深。
剋念翘专无弃昏晓。
坐诵相寻用为恒业。
由此苦行得见三生所行道事。
又梦弥勒弥陀说法开悟。
故造二像并同供养。
又梦随从弥勒与诸眷属同会龙华
心自惟曰。
我于释迦末法受持法华。
今值慈尊感伤悲泣豁然觉悟。
转复精进灵瑞重沓。
瓶水常满供事严备。
若有天童侍卫之者。
因读妙胜定经。
叹禅功德。
便尔发心修寻定友。
禅师慧文
聚徒数百。
众法清肃道俗高尚。
乃往归依从受正法。
性乐苦节营僧为业。
冬夏供养不惮劳苦。
昼夜摄心理事筹度。
讫此两时未有所證。
又于来夏束身长坐系念在前。
始三七日发少静观。
见一生来善恶业相。
因此惊嗟倍复勇猛。
遂动八触发本初禅自此禅障忽起。
四肢缓弱不胜行步。
身不随心。
即自观察
我今病者皆从业生。
业由心起。
本无外境。
反见心源业非可得。
身如云影相有体空。
如是观已。
颠倒想灭。
心性清净。
所苦消除。
又发空定心境廓然。
夏竟受岁慨无所获自伤昏沈。
生为空过深怀惭愧。
放身倚壁。
背未至间霍尔开悟。
法华三昧大乘法门一念明达。
十六特胜背舍除入。
便自通彻不由他悟。
后往鉴最等师。
述己所證。
皆蒙随喜。
研练逾久前观转增。
名行远闻四方钦德。
学徒日盛机悟寔繁。
乃以大小乘中定慧等法。
敷扬引喻用摄自他。
众杂精粗是非由起。
怨嫉鸩毒毒所不伤。
异道兴谋谋不为害。
乃顾徒属曰。
大圣在世不免流言。
况吾无德岂逃此责。
责是宿作。
时来须受。
此私事也。
然我佛法不久应灭。
当往何方以避此难。
时冥空有声曰。
若欲修定。
可往武当南岳
此入道山也。
齐武平之初
背此嵩阳。
领徒南逝高骛前贤。
以希栖隐。
初至光州
值梁孝元倾覆国乱前路梗塞。
权止大苏山
数年之间归从如市。
其地陈齐边境。
兵刃所冲。
佛法云崩五众离溃。
其中英挺者。
皆轻其生重其法。
忽夕死庆朝闻。
相从跨险而到者。
填聚山林。
思供以事资。
诲以理味。
又以道俗福施。
造金字般若二十七卷金字法华。
琉璃宝函庄严炫曜。
功德杰异大发众心。
又请讲二经。
即而叙构。
随文造尽莫非幽赜。
后命学士江陵智顗
代讲金经。
至一心具万行处。
有疑焉。
思为释曰。
汝向所疑。
此乃大品次第意耳。
未是法华圆顿旨也。
吾昔夏中苦节思此。
后夜一念顿发诸法。
吾既身證不劳致疑。
即咨受法华行法。
三七境界难卒载叙。
又咨。
师位即是十地。
思曰非也。
吾是十信铁轮位耳。
时以事验。
解行高明根识清净。
相同初依能知密藏。
又如仁王。
十善发心长别苦海。
然其谦退言难见实故本迹叵详。
后在大苏。
弊于烽警。
山侣栖遑不安其地。
又将四十馀僧经趣南岳
陈光大六月二十二日也。
既至告曰。
吾寄此山正当十载。
过此已后必事远游。
又曰。
吾前世时曾履此处。
巡至衡阳值一佳所。
林泉竦净见者悦心。
思曰。
古寺也。
吾昔曾住。
依言掘之。
果获之房殿基墌僧用器皿。
又往岩下。
吾此坐禅。
贼斩吾首。
由此命终。
有全身也。
佥共寻觅。
乃得枯骸一聚。
又下细寻便获髅骨。
思得而顶之。
为起胜塔。
报昔恩也。
故其往往传事验如合契。
其类非一。
自陈世心学莫不归宗。
大乘经论镇长讲悟。
故使山门告集日积高名。
致有异道怀嫉密告陈主。
诬思北僧受齐国募掘破南岳
敕使至山。
见两虎咆愤。
惊骇而退。
数日更进。
乃有小蜂来螫思额。
寻有大蜂吃杀小者。
衔首思前飞扬而去。
陈主具闻。
不以诫意。
不久谋罔一人暴死。
二为猘狗啮死。
蜂相所徵。
于是验矣。
敕承灵应
乃迎下都止栖玄寺。
尝往瓦官。
遇雨不湿履泥不污。
僧正慧皓与诸学徒。
相逢于路。
曰此神异人。
如何至此。
举朝属目道俗倾仰。
大都督吴明彻
敬重之至奉以犀枕。
别将孝威
往寺礼勤。
在道念言。
仪同所奉枕者。
如何可见。
比至思所将行致敬。
便语曰。
欲见犀枕可往视之。
又于一日忽有声告。
洒扫庭宇。
圣人寻至。
即如其语。
须臾思到。
威怀仰之言于道俗。
故贵贱皂素不敢延留。
人船供给送别江渚。
思云。
寄于南岳止十年耳。
年满当移不识其旨。
及还山舍。
每年陈主三信参劳。
供填众积。
荣盛莫加。
说法倍常神异难测。
或现形小大。
或寂尔藏身。
或异香奇色祥瑞乱举。
临将终时。
从山顶下半山道场。
大集门学连日说法。
苦切呵责闻者寒心。
告众人曰。
若有十人不惜身命常修法华般舟念佛三昧方等忏悔常坐苦行者。
随有所须吾自供给必相利益。
如无此人吾当远去。
苦行事难竟无答者。
因屏众敛念。
泯然命终。
小僧云辩。
见气乃绝号吼大叫
思便开目曰。
汝是恶魔。
我将欲去。
众圣畟然相迎极多。
论受生处。
何意惊动妨乱吾耶。
痴人出去。
因更摄心谛坐至尽。
咸闻异香满于室内。
顶暖身软颜色如常。
陈太建九年六月二十二日也。
取验十年宛同符矣。
春秋六十有四。
江东佛法弘重义门。
至于禅法。
盖蔑如也。
而思慨斯南服。
定慧双开。
昼谈理义夜便思择。
故所发言无非致远便验因定发慧。
此旨不虚。
南北禅宗罕不承绪。
然而身相挺特。
能自胜持。
不倚不斜。
牛行象视。
顶有肉髻异相庄严。
见者回心不觉倾伏。
又善识人心鉴照冥伏。
讷于言过方便诲引。
行大慈悲奉菩萨戒。
至如缯纩皮革。
多由损生。
故其徒属服章。
率加以布。
寒则艾纳用犯风霜。
自佛法东流。
几六百载。
惟斯南岳慈行可归。
余尝参传译屡睹梵经。
讨问所被法衣。
至今都无蚕服。
纵加受法不示得成。
故知若乞若得蚕绵作衣。
准律结科斩舍定矣。
约情贪附何由纵之。
思所独断高遵圣检。
凡所著作口授成章。
无所删改。
造四十二字门两卷。
无诤行门两卷。
释论玄。
随自意。
安乐行。
次第禅要。
三智观门等五部各一卷。
并行于世。
姓李
武津人
少以弘恕慈育知名。
尝梦梵僧。
劝令出俗。
辞亲入道。
数感神僧。
训令斋戒。
奉持守素。
梵行清慎。
及禀具足。
道志弥隆。
迥栖幽静。
常坐综业。
日唯一食。
不受别供。
周旋迎送。
都皆杜绝。
诵法华等经。
三十馀卷。
数年之间。
千遍便满。
又梦梵僧数百。
形服瑰异。
上座命曰。
汝先受戒。
律仪为胜。
祈请师僧四十二人。
加羯磨法。
具足成就。
后忽惊悟。
方知梦受。
自斯已后。
勤务更深。
尅念翘专。
无弃昏晓。
坐诵相寻。
用为恒业。
由此苦行。
得见三生所行道事。
又梦弥勒。
弥陀。
说法开悟。
故造二像。
并仝供养。
又梦随从弥勒。
与诸眷属。
同会龙华
心自惟曰。
我于释迦末法。
受持法华。
今值慈尊。
感伤悲泣。
豁然觉悟。
转复精进。
灵瑞重沓。
瓶水常满。
供养严备。
若有天童侍卫之者。
因读妙胜定经。
叹禅功德。
便尔发心修定。
禅师慧文
道俗高尚。
乃往归依。
从受正法。
昼夜摄心。
又于来冬。
束身长坐。
系念在前。
始三七日。
发少静观。
见一生来。
善恶业相。
因此惊嗟。
倍复勇猛。
遂动八触。
本初禅。
自此禅障忽起。
四肢缓弱。
不胜行步。
身不随心。
即自观察
我今病者。
皆从业生。
业由心起。
本无外境。
反见心源。
业非可得。
身如云影。
相有体空。
如是观已。
颠倒想灭。
心性清净。
所苦消除。
又自伤生为空过。
深怀惭愧。
放身倚壁。
背未至间。
霍尔开悟。
法华三昧。
大乘法门。
十六特胜。
便自通彻。
后往鉴最等师。
述己所證。
皆蒙随喜。
研练逾久。
前观转增。
名行远闻。
四方钦德。
学徒日盛。
机悟日繁。
乃以大小乘中。
安慧等法。
敷扬引喻。
用摄自他。
时冥空有声曰。
若欲修定。
可往武当南岳
是入道山也。
齐武平之初
背此嵩阳。
领徒南逝。
初至光州
值梁孝元倾覆国乱。
前路挭塞。
权止大苏山
数年之间。
归从如市。
其地陈齐边境。
兵及所冲。
佛法云崩。
五众离溃。
其中英挺者。
皆轻生重法。
跨险而到者。
填聚山林。
思供以事资。
诲以理味。
又以道俗福施。
造金字般若。
二十七卷。
金字法华。
琉璃宝函。
壮严炫曜。
功德杰异。
大发众心。
又请讲二经。
即而叙搆。
后命江陵智顗
代讲金经。
至一心具万行处。
有疑焉。
思为释曰。
汝向所疑。
此乃大品次第意耳。
未是法华圆顿旨也。
吾昔夏中苦节思此。
后夜一念。
顿发诸法。
吾既身證。
不劳致疑。
即咨受法华。
行法三七。
又咨师位。
即是十地。
思曰。
非也。
吾是十信铁轮位耳。
时又将四十馀僧。
径趣南岳
陈光大二年。
六月二十二日。
至止告曰。
吾寄此山。
正当十载。
过此已后。
必事远游。
又曰。
吾前世时。
曾履此处。
巡至衡阳
直一佳明。
林泉疏净。
见者悦心。
思曰。
古寺也。
吾昔曾住。
依言掘之。
果获房殿基墌。
僧用器皿。
又往严下。
吾此坐禅。
贼斩吾道由此命终。
有全身也。
佥共寻觅。
乃得枯体一聚。
又下细寻。
便获髅骨。
思得而顶之为起胜塔。
敕承灵应
乃迎下都止栖玄寺。
尝往瓦官。
遇雨不湿。
履泥不污。
僧正慧皓
与诸学徒。
相逢于路曰。
此神异人。
如何至此。
举朝属目。
道俗倾仰。
大都督吴明彻
敬重之至。
奉以屖枕。
别将夏侯孝威
往寺礼觐。
在道念言。
仪同所奉枕者。
如何可见。
比至思所。
壮行致敬。
便语曰。
欲见犀枕。
可往视之。
又于一日。
忽有声告。
洒扫庭宇。
圣人寻至。
即如其语。
须臾思到。
威怌仰之。
人船供给。
送别江渚。
思云寄于南岳
止十年耳。
年满当移。
每年陈主。
三信参劳。
供填众积。
荣盛莫加。
说法倍常。
临将终时。
从山顶下半山道场。
大集门学。
连日说法。
苦切诃责。
闻者寒心。
因屏众敛念。
泯然命尽。
小僧灵辩。
见气乃绝。
号吼大叫
思便开目曰。
汝是恶魔。
我将欲去。
众圣畟然相迎。
极多论受生处。
何意惊动。
妨乱吾耶。
痴人出去。
因更摄心。
谛坐至尽。
咸闻异香。
陈太建九年六月二十二日
取验十年
宛同符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