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南北朝
释净渊南梁 436 — 506
净渊
本姓时
钜鹿人也。
幼有成人之智五六岁时尝聚沙为塔刻木作像。
烧香拜敬弥日不足。
每闻人言。
辄难尽取其理究。
二十出家。
恋慕膝下。
不食不寝。
饮水持斋。
谏晓不从。
终竟七日。
自尔之后蔬食长斋。
戒忍精苦不由课励。
师友嗟敬远近称誉。
文帝大相钦礼。
四事供养。
信驿重沓。
年七十一。
天监五年卒也。
陈道谭南梁 ? — 548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陈道谭 昭烈王 陈景帝长子557年追封
简介
陈道谭(?
-548年),又名陈谈先南梁吴兴郡长城县下若里人,陈文赞的长子。
陈休先南北朝 ? — 549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陈休先 忠壮王 陈景帝第三子557年追封
简介
陈休先(?-549年),陈景帝陈文赞幼子。
高祖陈霸先母弟。
杜龛南梁 ? — 55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6 【介绍】: 南朝梁京兆杜陵人
杜岑子。
少骁勇,善用兵,与诸父同归元帝封中庐县侯
王僧辩王琳等破侯景,授东扬州刺史,累迁南豫州刺史
梁贞阳侯天成元年陈霸先袭杀王僧辩吴兴郡抗命,数败陈茜军。
好饮酒,终日恒醉,部将杜泰降陈茜,尚醉不觉,被杀。
僧真谛陈朝 499 — 569
拘那罗陀
陈言亲依
或云波罗末陀
译云真谛
并梵文之名字也。
本西天竺优禅尼国人焉。
景行澄明器宇清肃。
风神爽拔悠然自远。
群藏广部罔不厝怀。
艺术异能偏素谙练。
虽遵融佛理。
而以通道知名。
远涉艰关无惮夷险。
历游诸国。
随机利见。
梁武皇帝
德加四域盛唱三宝。
大同中
直后张氾等。
送扶南献使返国。
仍请名德三藏大乘诸论杂华经等。
真谛远闻行化仪轨圣贤。
搜选名匠惠益民品。
彼国乃屈真谛并赍经论。
恭膺帝旨。
既素蓄在心涣然闻命。
大同十二年八月十五日
达于南海
沿路所经。
乃停两载。
太清二年闰八月
始届京邑
武皇面申顶礼。
宝云殿竭诚供养。
欲传翻经教不羡秦时
更出新文有逾齐日。
属道销梁季寇羯凭陵。
法为时崩不果宣述。
乃步入东土。
又往富春陆元哲。
创奉问津将事传译。
招延英秀沙门宝琼等二十馀人。
翻十七地论。
适得五卷。
而国难未静。
侧附通传。
至天保三年
侯景请。
还在台供养。
于斯时也。
兵饥相接。
法几颓焉。
会元帝启祚承圣清夷。
乃止于金陵正观寺。
愿禅师等二十馀人。
翻金光明经。
三年二月
还返豫章
又往新吴始兴
后隋萧太保
度岭至于南康
并随方翻译。
栖遑靡托。
陈武永定二年七月
还返豫章
又止临川晋安诸郡。
真谛虽传经论。
道缺情离本意不申。
更观机壤。
遂欲汎舶往楞伽修国。
道俗虔请结誓留之。
不免物议遂停南越。
便与前梁旧齿。
重覆所翻。
其有文旨乖竞者。
皆镕冶成范始末伦通。
至文帝天嘉四年
扬都建元寺沙门僧宗法准僧忍律师等。
建业标领。
钦闻新教。
故使远浮江表亲承劳问。
欣其来意。
乃为翻摄大乘等论。
首尾两载覆疏旨。
而飘寓投委无心宁寄。
又汎小舶至梁安郡
更装大舶欲返西国
学徒追逐相续留连。
太守王方奢。
述众元情重申邀请。
又且修人事。
权止海隅
伺旅束装未思安堵。
至三年九月
发自梁安汎舶西引。
业风赋命飘还广州
十二月中上南海岸。
刺史欧阳穆公頠
延住制旨寺。
请翻新文。
顾此业缘。
西还无措乃对沙门慧恺等。
广义法门经及唯识论等。
穆公薨没。
世子纥重为檀越。
开传经论。
时又许焉。
而神思幽通量非情测。
尝居别所四绝水洲。
纥往造之。
岭峻涛涌未敢淩犯。
乃铺舒坐具。
在于水上加坐其内如乘舟焉。
浮波达岸。
既登接对而坐具不湿。
依常敷置。
有时或以荷叶
拓水乘之而度。
如斯神异其例甚众。
至光太二年六月
厌世浮杂情弊形骸。
未若佩理资神早生胜壤。
遂入南海北山将捐身命。
智恺正讲俱舍。
闻告驰往。
道俗奔赴相继山川。
刺史又遣使人。
伺卫防遏。
躬自稽颡致留三日
纡本情。
因尔迎还止于王园寺。
时宗诸僧。
欲延还建业
杨辇硕望。
恐夺时荣乃奏曰。
岭表所译众部。
多明无尘唯识。
言乖治术有蔽国风。
不隶诸华可流荒服。
帝然之。
南海新文有藏陈世。
太建元年遘疾。
少时遗诀。
严正勖示因果。
书传累纸。
其文付弟子智休。
正月十一日午时迁化。
时年七十有一。
明日于潮亭焚身起塔。
十三日僧宗法准等。
各赍经论还返匡山
东夏
虽广出众经。
摄论。
故讨寻教旨者。
通览所译。
则彼此相发绮缋辅显。
故随处翻传亲注疏解。
依心胜相。
后疏并是僧宗所陈。
躬对本师重为释旨。
增减或异大义无亏。
宗公别著行状。
广行于世。
梁时逢丧乱。
感竭运终道津静济。
流离弘化随方卷行。
至于部帙或分译人时别。
今总历二代共通数之。
故始梁武之末。
陈宣即位。
凡二十三载。
所出经论记传。
六十四部。
合二百七十八卷。
微附华饰盛显隋唐。
曹毗别历及唐贞观内典录。
馀有未译梵本书并多罗树叶。
凡有二百四十甲。
若依陈纸翻之。
则列二万馀卷。
今见译讫。
止是数甲之文。
并在广州制旨王园两寺。
知法宝弘博。
定在中天。
识量玼琐。
诚归东夏
何以明之。
见译藏经减三千卷。
生便弃掷习学全希。
用此量情情可知矣。
传度摄论。
宗恺归心。
穷括教源铨题义旨。
游心既久怀敞相承。
又面对阐扬情理无伏。
一日气属严冬。
衣服单疏。
忍噤通霄门人侧席。
恺等终夜静立奉侍。
咨询言久情諠有时眠寐。
恺密以衣被覆之。
潜觉知。
便曳之于地。
其节俭知足如此。
恺如先奉侍。
逾久逾亲。
以他日便喟然愤气冲口者三。
恺问其故。
答曰。
君等款诚正法实副参传。
但恨弘法非时。
有阻来意耳。
恺闻之如噎。
良久声泪俱发。
跪而启曰。
大法绝尘远通赤县。
群生无感可遂埋耶。
以手指西北曰。
此方有大国。
非近非远。
吾等没后当盛弘之
但不睹其兴。
以为太息耳。
即验往隔。
今统敷扬有宗。
传者以为神用不同。
妄生异执。
惟识不识其识不无慨然。
时有中天竺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
陈言高空。
游化东魏
生知俊朗体悟幽微。
专学佛经尤精义理。
洞晓音韵兼善方言。
僧伽吒经等三部七卷。
魏元象年中。
邺城司徒孙腾第出。
沙门僧昉笔受
齐受魏禅。
蕃客任情。
那请还乡。
事流博观。
承金陵弘法道声远肃。
梁武大同年辞齐南度。
既达彼国仍被留住。
因译大乘顶王经一部。
有敕令那总监外国往还使命。
至太清二年
忽遇于阗求那跋陀
陈言德贤。
赍胜天王般若梵本。
那因期请乞愿弘通。
嘉其雅操豁然授与。
那得保持用为希遇。
侯景作乱。
未暇翻传。
携负东西讽持供养。
至陈天嘉乙酉之岁。
始于江州兴业寺译之。
沙门智昕笔受陈文
凡六十日。
覆疏陶练勘阅俱了。
江州刺史黄法𣰰为檀越。
僧正释惠恭等监掌。
后序。
那后不知所终。
时又有扶南国僧须菩提
陈言善吉
扬都城内至敬寺。
为陈主译大乘宝云八卷。
与梁世曼陀罗所出七卷者同。
少有差耳。
并见隋代三宝录。
熊昙朗陈朝 ? — 56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60 【介绍】: 南朝陈豫章南昌人
世为郡著姓。
有膂力,性狡诈。
侯景之乱,聚众据丰城县为栅。
梁元帝,为巴山太守
后以诈绐,使侯瑱欧阳頠陈定败溃,收其兵马。
入陈,以抗御王琳有功,授平西将军
后与周文育攻余孝勘于豫章昙朗反杀文育以应王琳
陈文帝江州刺史周迪等攻王琳昙朗新淦顽抗,城破被杀。
张彪南梁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梁襄阳人
少亡命在若邪山为盗。
后归临城大连,为中兵参军
侯景乱起,不从,几为所害。
景平王僧辩遇之甚厚。
贞阳侯时,为东扬州刺史,室富于财,昼夜乐声不息。
僧辩陈霸先所杀,起兵围王怀之,陈茜(陈文帝)往救,尽获家口。
后得与妻、弟还入若邪山中,终为情遣兵围杀。
张彪妻南梁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梁天水人
散骑常侍杨皦女。
先为河东裴仁林妻,因乱为彪所纳。
彪被杀,章昭达陈文帝教迎为家主,杨氏遂请殡彪丧。
事毕,诈称过宅妆饰,以刀割发毁面,誓不更行,文帝许其为尼。
陈霸先军人求取之,投火死。
杜棱陈朝 503 — 57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03—572 【介绍】: 南朝陈吴郡钱塘人,字雄盛。
初事梁广刺史萧映
卒,从陈霸先(陈武帝)平蔡路养、李迁仕皆有功。
梁敬帝绍泰二年,齐师济江,拒守有功,授右卫将军丹阳尹。
入陈,迁中领军、侍中
武帝死,独典禁兵,秘不发丧,奉迎陈文帝封永城县侯
宣帝立,累迁右光禄大夫
历事三帝,并见恩宠。
晚年不预征役,优游京师
沈钦陈朝 503 — 56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03—569 【介绍】: 南朝陈吴兴武康人
文帝皇后兄。
从陈蓨(文帝)征讨,以功至贞威将军安州刺史
文帝即位,袭爵建城侯。
素无技能,以勋戚屡加迁升,为尚书左仆射
沈文阿陈朝 503 — 563
全陈文·卷十二
文阿、(《通典》作文珂。
)字国卫吴兴武康人
梁武帝时,察孝廉,除临川王侍郎,迁兼国子助教五经博士
选为东宫学士承圣中原乡,监江阴郡
绍泰初,入为国子博士
陈受禅,弃官归乡里,寻复为博士
文帝即位,迁通直散骑常侍,领羽林监,仍兼博士
天嘉四年卒,赠廷尉卿,有《春秋左氏经传义略》二十五卷,《经典大义》十二卷。
僧洪偃陈朝 504 — 564
释洪偃
俗姓谢氏
会稽山阴人
祖茂恭和凝慎不交世俗。
父藏博综经史善属文藻。
衡阳王闻而器之。
引为僚友。
风神颖秀弱龄悟道。
昼读经论夜讽诗书。
良辰华景未尝废学。
自尔幼而聪敏。
州里称焉。
及长游听京邑遍闻数论。
后值龙光寺绰法师
便委心受业。
特加赏接。
以为绝伦。
由是学侣改观转相推伏。
二三年中便尽幽奥。
乃开筵聚众阐扬成实。
举厝闲雅词吐抑扬。
后学旧齿稽疑了义。
横经笈虚往实归。
由此仰膺法轮总持诸部。
勇气无前任其披解。
宿望弘量因循旧章。
属思云霄曾无接对。
见忤前达不能降情。
自是来学有隔。
听者疏焉。
遂闭志闲房高尚其道。
间以寻缃阅史。
广求多见。
秋水春台清文迥出。
壮思云飞英词锦烂。
又善草隶见称时俗。
纤过芝叶媚极银钩。
故貌义诗书号为四绝。
当时英杰皆推赏之。
梁太宗之在东朝
爱其俊秀。
欲令还俗引为学士
执志不回故弗能致。
武帝发讲重云。
延德肆问。
而年非宿老座第甚远。
抗言高论精理入神。
帝赏叹久之。
莫不瞩目。
形止自若神守如初。
佥服其高亮也。
引进后堂。
加优其礼。
属戎羯陵践兵饥相继。
因避地于缙云
眷眄泉石。
又寇斥山侣。
遂越岭逃难。
落泊驰滞曾无安堵。
梁长沙王韶
闻风叙造俄而渚宫陷覆。
上流阻乱。
便事东归。
因怀自静有顾林泉。
乃杖策若耶云门精舍。
历览山水。
美其迁迟。
升平亭赋诗曰。
萧萧物候晚。
肃肃天望清。
旅人聊杖策。
登高荡客情。
川源多旧迹。
墟里或新名。
宿烟浮始旦。
朝日照初晴。
独游乏徒侣。
徐步寡逢迎。
信矣非吾托。
赏心何易并。
遂汎浪岩峰。
有终焉之志。
葺修寺宇结众砺业。
陈武廓定革命惟新。
京辅旧僧累相延请。
顾山众曰。
吾勤苦积学五十馀年。
事故流离未遑敷说。
今时来不遂。
何谓为法亡身乎。
天嘉之初出都。
讲于宣武寺。
学徒又聚莫不肃焉。
虽乐说不疲。
而幽心恒结。
每因讲隙游钟山之开善定林。
息心宴坐。
时又引笔赋诗曰。
杖策步前岭。
褰裳出外扉。
轻萝转蒙密。
幽径复纡威。
树高枝影细。
山昼鸟声希。
石苔时滑屣。
虫网乍粘衣。
涧旁紫芝晔。
岩上白云霏。
松子排烟去。
常生寂不归。
穷谷无还往。
攀桂独依依。
会齐使通和舟车相接。
崔子武等。
擅出境之才。
议其瞻对
众莫能举。
世祖文皇
以偃内外优敏可与杭言。
敕令统接宾礼。
枢机温雅容止方棱。
敷述皇猷光宣帝德。
才词宏逸辩论旁驰。
润以真文引之慈寄子武等顶受诰命衔佩北蕃。
帝嗟赏厚惠更倍恒度。
皆推以还公。
一无所纳。
是岁旧疾连发。
听者复疏。
止于小室许有咨问。
怀不能已情有斐然。
乃著成论疏数十卷。
剖发精理构思深剧。
疾转沈笃功不剋就。
天嘉五年九月二十一日至于大渐。
神气不昧。
命弟子曰。
众生为贪心之所暗也。
贪我则惜落一毛。
贪他则永无厌足。
至于身死之后。
使高其坟重其郭。
必谓九泉之下还结四邻一何可笑。
皇甫谧杨王孙
微得我意。
虽知会归丘壤。
而未知初度之心。
今冥目之后。
以此脯腊鄙形。
布施上飞下走一切众生。
若前身相负仍以相偿。
如无相对则生我檀善。
此之微心亦趣菩提。
物莫不共矣。
言毕合掌。
终于宣武寺焉。
春秋六十有一。
知与不知咸怀恻怆。
即以其月二十二日
尸陀于钟山开善寺之东岗焉。
然偃始离俗迄于迁化。
唯学是务。
俭节扫衣弗事华广。
每缘情触兴辄叙其致。
而文彩洒落罕有嗣者。
缀述篇章随手散失。
后人掇聚集之成二十馀卷。
值乱零失犹存八轴。
陈太建年。
学士何俊上之。
封于秘阁
张种陈朝 504 — 57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04—573 【介绍】: 南朝陈吴郡人字士苗
中军宣城王府主簿
散骑常侍御史中丞
入陈,为太常卿,位至中书令金紫光禄大夫
历居显位,家产屡空。
尝于无锡见有重囚在狱,天寒,呼出曝日。
陈文帝大笑,而不深责。
裴之平南梁 ? — 56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66 【介绍】: 南朝梁河东闻喜人字如原
裴之高弟。
少倜傥有志略,随叔父邃征讨,以军功封费县侯
谯州长史阳平太守
侯景,城陷后,迁散骑常侍右卫将军太子詹事
陈文帝初,除光禄大夫、慈训宫卫尉,并不就。
隐居。
谥僖
曹庆陈朝 ? — 56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67 【介绍】: 南朝陈人
王琳部将
败,陈文帝以属华皎,为所用,官长沙太守
陈废帝光大元年,隋叛,战败,被诛。
到郁陈朝 ? — 56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67 【介绍】: 南朝陈彭城武原人
到仲举子。
陈文帝信义长公主
中书侍郎宣城太守
文帝卒,仲举矫诏遣宣帝东府,不使为尚书令入辅。
事发,仲举废居私宅,郁心不自安,谋反,与父均赐死。
释安廪陈 507 — 583
释安廪
姓秦氏
中书令靖之第七世也。
寓居江阴利成县焉。
考王妙思滔玄怡心届寂。
乃制入神书一首洞历三卷。
青乌之道莫不传芳。
幼而聪颖独悟不群。
十三偏艰。
孝知远近。
断水骨立。
闻者涕零。
古人有言。
知子父也。
乃摄以典教。
业遂多通。
而性好老庄。
早达经史。
又善太一之能。
并解孙吴之术。
是以才艺有功文武清播。
仍欲披榛问隐荜门圭窦
而虚怀机发体悟真权。
年二十五启敕出家。
乃游方寻道。
北诣魏国
司州光融寺容公所采习经论。
容律训严凝肃成济器。
并听嵩高少林寺光公十地。
一闻领解顿尽言前。
深味名象并毕中意。
又受禅法悉究玄门。
请业之徒屡申弘益。
在魏十有二年。
讲四分律近二十遍。
大乘经论并得相仍。
梁泰清元年始发彭沛。
门人拥从还届杨都
武帝敬供相接。
敕住天安。
讲花严经。
标致宏纲妙指机会。
值梁运既终法轮停转。
洎大陈御寓。
永定元年春乃请入内殿。
手传香火接足尽虔。
长承戒范。
有敕住耆阇寺
给讲连续。
既会夙心遂欣久处。
世祖文皇又请入昭德殿。
开讲大集。
乐说不穷重筵莫拟。
孝宣御历。
又于华林园内北面受道。
阐化涉劳因以遘疾。
至德元年建寅之月迁化于房。
皇心恻悼𮚐赠有嘉。
即以其月窆于开善之西山
春秋七十有七。
门人痛其安放。
士庶失其归依矣。
钱道戢陈朝 508 — 57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08—570 【介绍】: 南朝陈吴兴长城人字子韬
少以孝闻,长有干略。
初从陈霸先平卢子略,除滨江令
霸先辅政,随陈倩(文帝)平张彪会稽,累迁东徐州刺史封永安县侯
入陈,初为临海太守
历事五帝,从讨留异欧阳纥萧岿,累有军功。
官至都督郢州刺史
卒谥肃
庾持陈朝 508 — 56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08—569 【介绍】: 南朝陈颍川鄢陵人字允德
庾沙弥子。
少孤,笃学,以才艺闻。
梁武帝天监初,即与陈茜(陈文帝)有旧。
临海郡时,以贪为山民所劫,陈茜救出之。
入陈,累迁尚书左丞,封崇德县
累官太中大夫,领步兵校尉
善字书,每属辞,好为奇字,文士以此讥之。
江大权陈朝 ? — 57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70 【介绍】: 南朝陈济阳考城人字伯谋
陈武帝卒时与蔡景历等定议急召陈文帝建康共立之。
少府封四会县伯
仕至通直散骑常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