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南北朝
僧旻南梁 467 — 527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二 弘法科(二)
孙氏。
世居吴之富春
三国有吴之后也。
幼孤。
七岁出家。
住虎丘西山寺
师事僧回。
从受五经义。
宋吏部郎吴郡张辩
尝谓之曰。
沙弥何姓。
家何处。
曰。
贫道姓释。
家此山。
异之。
特进张绪
见而叹曰。
虽小。
已有凌云之气。
年十三。
随回出都。
白马寺年十六。
回亡。
移住庄严寺
师事昙景。
与同寺法云神冈法关。
夕则合帔而卧。
昼则假衣而行。
往返咨询。
柔次远亮四师。
明经律论指。
振发拥滞。
虽命世硕学。
无所是非。
齐文慧帝。
竟陵王
深加贵敬。
尚书令王俭
尝延僧宗
讲涅槃经。
所扣问。
辄摧衄。
曰昔姚兴逍遥园
使竺道生
道融义。
往复百翻言义俱切。
众服其英秀。
旻法师过之远矣。
文宣帝请柔次二师。
讲成实论。
于末席。
有所议论。
辞旨清新。
宏邈。
听者倾属。
次师乃放麈尾叹曰。
老夫受业彭城精思五聚。
有十五番。
诚为难窟。
每恨不逢勍敌。
自至金陵五年。
始见竭于今日矣。
待为思之。
晚讲当答。
及晚裁复数交。
义遂拥。
次师动容。
顾四座曰。
后生可畏。
永明十年
始二十六岁。
讲成实论于兴福寺
先辈后进。
道俗交会。
不远万里。
呜呼盛哉。
晋宋来学者。
务高谈大语。
以相誇罩。
谦让。
恬静若不能言。
晋安太守彭城刘业谓曰。
师于经论该博。
何以立义多儒。
答曰贫道谨依经文。
玄则玄。
文儒则儒。
不知其他也。
竟陵王世子昭胄出守会稽
或邀往征虏亭饯之。
曰吾与相识于讲席间耳。
然未尝修诣。
闻其得郡便往。
意所不欲。
众由是亦罢。
永元初。
诏僧局。
请僧三十人。
华林园讲。
僧正法主
却之。
或问其故。
答曰。
此徒外润。
不能内益。
由是誉传遐迩。
琅琊王仲宝吴郡张思光
学冠当时。
并投分纳交。
申以缟滞。
齐乱避地入东。
梁天监五年
僧正慧超
到房请。
法宠法云
汝南周舍等。
华林园道义。
六年制注般若经。
京城大法师于五寺。
首讲。
道居其右。
深其悦可。
又诏于慧轮殿。
讲胜鬘经。
帝躬临听。
僧智僧晃临川王记室东莞刘协等。
三十人。
同抄定林寺一切经论。
以类相从成。
八十卷。
皆取考正来上。
十一年
感风疾。
吴郡太守张充吴兴太守谢览给。
舟仗资粮津发至都。
晋陵太守蔡撙出门候之。
叹曰。
仲尼素王于周。
旻公又素王于梁矣。
天监末
庄严寺
建八座法轮。
讲者五僧。
以年腊相次。
最处后。
而徒众剧繁。
庄严讲堂。
宋世祖所立者。
其高广𮞅[〦/柔]。
非他处比。
是日至不能容。
诏听停讲五十日。
益辟窗牗。
进床五十张。
迫隘。
桄程为之摧折
讲十地经于简静寺。
先为筑堂五间。
以增其旧。
至日悉满。
尤薄于势要。
吴郡陆倕一日造房。
称疾不见。
欣然曰。
此诚弟子所望也。
吴兴太守萧昂过山展礼。
山主智迁以告
曰。
吾山薮病夫。
无事见贵二千石
戴颙隐居北岭。
江夏王诣之。
高卧牗下。
不与相见。
吾虽德薄。
请附于戴公
及萧至。
从后门遁去。
其年。
皇太子亦遣通事舍人何思澄
致礼赠物。
大通五年
诏还都。
徙居开善寺
于路旧疾。
增剧八年二月一日卒。
寿六十一诏。
其月六日
钟山之开善。
乐禅默。
乃依所立义。
获入定。
诸禅师
皆曰门户虽殊。
造寂则一。
每开讲先使众于坐定后为舍灵转经曰。
道安故事也。
时灵根寺道超
勤学。
每祷佛。
愿如
忽梦。
人曰。
僧旻法师
毗婆尸佛时。
已能讲说。
君始发心。
岂可遽及耶。
但自加功。
当得开解。
造弥勒像。
朝夕礼谒。
梦像遣化。
送菩提树。
曰菩提者。
梁言道场树也。
弟子颇宣其言。
止之。
著述殆百馀卷。
行世。
僧旻
姓孙氏
家于吴郡富春
有吴开国大皇帝其先也。
幼孤养能言而乐道。
七岁出家。
住虎丘西山寺
为僧回弟子。
从回受五经。
一闻能记。
精神洞出标群独秀。
每与同辈言谑及诸典礼。
未尝不慨慨然欲为己任。
宋吏部郎吴郡张辩谓之曰。
沙弥何姓家在何处。
曰。
贫道姓释。
家于此山。
甚异之。
特进张绪见而叹曰。
虽小已有陵云之气。
由是显誉。
年十三随回出都住白马寺
寺僧多以转读唱导为业。
风韵清远了不厝意。
年十六而回亡。
哀容俯仰率由自至。
丧礼毕移住庄严师仰昙景。
景久居寺任。
雅有风轨。
大小和从。
寺给僧足。
安贫好学。
与同寺法云禅岗法开
禀学柔次达亮四公经论。
夕则合帔而卧。
昼则假衣而行。
往返咨询不避炎雪。
其精力笃课如此。
大明数论究统经律。
原始要终望表知里。
内鉴诸己旁启同志。
前疑往结靡不冰泮。
虽命世硕学有是非之
居中振发曾无拥滞。
光绪既著风猷弘远。
文惠帝竟陵王子良
深相贵敬请遗连接。
尚书令王俭
延请僧宗讲涅槃经。
扣问联环言皆摧敌。
曰。
竺道生长安
姚兴逍遥园见之。
使难道融义。
往复百翻言无不切。
众皆睹其风神服其英秀。
今此旻法师超悟天体。
性极照穷言必典诣。
能使前无横阵。
便是过之远矣。
文宣尝请柔次二法师
于普弘寺共讲成实。
大致通胜冠盖成阴。
于末席论议。
词旨清新致言宏邈。
往复神应听者倾属。
次公乃放麈尾而叹曰。
老子受业于彭城
精思此之五聚。
有十五番以为难窟。
每恨不逢勍敌。
必欲研尽。
自至金陵累年始见竭于今日矣。
且试思之晚讲当答。
及晚上讲裁复数交词义遂拥。
次公动容顾四坐曰。
后生可畏。
斯言信矣。
年二十六。
永明十年始于兴福寺讲成实论。
先辈法师高视当世排竞下筵。
其会如市山栖邑寺莫不掩扉毕集。
衣冠士子四衢辐凑。
坐皆重膝不谓为迮。
言虽竟日无起疲倦。
皆仰之如日月矣。
希风慕德者不远万里相造。
自晋宋相承凡论议者。
多高谈大语竞相誇罩。
为师范。
棱落秀上机变如神。
言气典正
座无洪声之侣。
重又性多谦让。
未常以理胜加人。
处众澄眸如入禅定。
其为道俗所推如此。
时人称曰。
折剖磐隐通古无例。
条贯始终受者易悟。
庶方荡诸异论大同正法矣。
于是名振日下。
听众千馀。
孜孜善诱曾无告倦。
晋安太守彭城刘业。
尝谓曰。
法师经论通博。
何以立义多儒。
答曰。
宋世贵道生
开顿悟以通经。
齐时僧柔
影毗昙以讲论。
贫道谨依经文。
玄则玄。
文儒则儒耳。
竟陵王世子萧照胄。
出守会稽
共往。
征虏别之。
曰。
吾止讲席。
相识未尝修诣。
承其得郡。
便狼狈远别。
意所不欲。
众因是亦止。
永元元年
敕僧局请三十僧。
华林园讲。
僧正法主
止之。
或曰何故。
答曰。
此乃内润法师
不能外益学士
非谓讲者。
由是誉传遐迩名动京师
琅琊王仲宝
吴人张思光
学冠当时清贞独绝。
并投分请交申以缟带。
年立之后频事开解蔚为宗匠。
九部五时若指诸掌。
玄理伏难坦然夷易。
故缁素结辙华俗邀延往复屯萃矣。
时有令闻夙成负先来之风。
耆年素望怀新旧之耻。
设伏者比肩翘关者间出。
随方领会。
弘量有馀。
皆衔璧舆榇响然风靡者一人而已。
值齐历横流道属昏诐。
时宠小人世嫉君子。
因避地徐部。
仍受请入
法轮继转胜幢屡建。
皆随根获润有声南北。
皇梁膺运乃翻然自远言从帝则。
天监五年游于都辇。
天下礼接下筵亟深眷悦。
僧正慧超衔诏至
欲屈与法宠法云汝南周舍等。
时入华林园讲论道义。
自兹已后优位日隆。
六年制注般若经。
以通大训。
朝贵皆思弘厥典。
又请京邑大法师
于五寺首讲。
道居其右。
乃眷帝情深见悦可。
因请为家僧。
四事供给。
又敕于慧轮殿讲胜鬘经。
帝自临听。
仍选才学道俗释僧智僧晃临川王记室东莞刘协等三十人。
同集上定林寺
抄一切经论以类相从。
凡八十卷。
皆令取衷于
十一年春忽感风疾后虽小间。
心犹忘误言语迟蹇。
曰。
自登座讲说已二十年。
如见此病例无平复。
讲事尽矣。
乃修饰房内隔立道场日夜礼忏。
吴郡太守张充
吴兴太守谢览
各遣僚左至都表上延请。
有敕给船仗资粮发遣。
二郡迎候舟楫满川。
京师学士随雾合。
中途守宰莫不郊迎。
晋陵太守蔡撙
出侯门迎之叹曰。
仲尼素王于周。
旻公又素王于梁矣。
天监末年
下敕于庄严寺
建八座法轮。
讲者五僧以年腊相次。
最处后。
众徒弥盛。
庄严讲堂。
宋世祖所立。
栾栌增映延袤遐远。
至于是日不容听众。
执事启闻。
有敕听停讲五日
悉移窗户四出檐霤。
又进给床五十张。
犹为迫迮。
桄桯摧折日有十数。
得人之盛皆此类焉。
因舍什物嚫施拟立堂。
虑未周用付库生长传付后僧。
于简静寺讲十地经。
堂宇先有五间。
虑有迫迮又于堂前权起五间。
合而为一。
及至就讲寺内悉满。
斯感化之来殆非意矣。
少与齐人张融谢眺友善。
天下才学通人莫不致礼。
虽居重名不嘉荣势。
闲处一室通豪右。
众人多恨之。
吴郡陆倕
博学自居。
名位通显早崇礼敬。
亦密相器重。
时为太子中庶
傧从到房。
称疾不见。
欣然曰。
此诚弟子所望也。
人皆推之爱名德也。
弥重之不趣于世。
暨普通之后。
先疾连发弥怀退静。
夜还虎丘人无知者。
萧昂出守吴兴
欲过山展礼。
山主智迁先知以告
曰。
吾山薮病人。
无事见贵二千石
戴颙隐居北岭。
江夏王入山诣之。
高卧牖下不与相见。
吾虽德薄请附戴公之事矣。
及萧至从后门而遁。
其年皇太子
通事舍人何思澄
衔命致礼。
赠以几杖炉奁褥席麈尾拂扇等。
五年下敕延还移住开善
使所在备礼发遣。
不得循常以稽天望。
于路增剧未堪止寺。
权停庄严因遂弥留以至渐。
良医上药备于寺内。
中使参侯相望驰道。
大通八年二月一日清旦。
卒于寺房。
春秋六十一。
天子悲惜储君嗟惋。
敕以其月六日
窆于钟山之开善墓所。
丧事小随由备办。
隐士陈留阮孝绪
为著墓志。
弟子智学慧庆等。
建立三碑。
其二碑。
皇太子湘东王
并为制文树于墓侧。
徵士何胤
文立于本寺。
尝乐于禅默。
乃依所义试遍安心。
旬日之间遂得入定。
诸禅师皆云。
门户虽殊造寂不异。
又尝于讲日谓众曰。
昔弥天释道安
每讲于定坐后。
常使都讲等为含灵转经三契。
此事久废。
既是前修胜业。
欲屈众各诵观世音经一遍。
于是合坐欣然远近相习。
尔后道俗舍物乞讲前诵经。
由此始也。
时有灵根寺道超比丘
勤学自励。
愿明解如
梦有人言。
僧旻法师毗婆尸佛。
已能讲说。
君始修习。
云何可等。
但自加功。
不患不达。
随分得解。
后大领悟。
尝造弥勒佛并供具。
朝夕礼谒。
乃梦见弥勒佛遣化菩萨送菩提树与之。
菩萨曰。
菩提树者。
梁言道场树也。
弟子颇宣其言。
闻而勖之曰。
礼有六梦
正梦唯一。
乃是好恶之先徵。
故周占梦之官。
后代废之。
正以俗人浇薄亟多假托。
吾前所梦乃心想耳。
汝勿传之。
庄严寺门及墙宇古制不工。
又吴虎丘山西寺朽坏日久。
并加缮改事尽弘丽。
所造经像全不封附。
须者便给。
放生布施未尝倦废。
弟子咨曰。
和上所修功德诚多。
未始建斋会。
恐福事未圆。
曰。
斋乃有一时发起之益。
吾寡乏人力难得尽理。
又且米菜酱酢樵水汤灰践踰浇炙。
信伤害微虫岂有数量。
虑有此事故不敢为也。
始复求寄王官官府有势之家。
使役虽多弥难尽意。
近识观之藉此开悟。
智者窥人有求名之诮。
要请法俗侵星早到。
若不专至有乖素心。
若现斯言犹涉讥笑。
故吾不为也。
美言笑善举止。
吐纳膏油自生顾眄风飙满室。
凡所施为不为名利。
勤注教勖形于言晤。
先人后己常若不及。
常有馀师言弟子不恭者。
呼与相见为设饮食。
方便诱喻遂成善士。
生无左道卜筮。
不妄同惑凡人。
又不假托奇怪以诳近识。
贵人君子皆景慕焉。
营居负贩者亦望风而畏敬。
闻其名者伪夫正鄙夫
所著论疏杂集。
四声指归诗谱决疑等。
百有馀卷流世。
僧慧开南梁 469 — 507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 利物科
吴郡海盐袁氏。
出家为宣武寺宠公弟子。
仍从学阿毗昙成实论。
建武中
游上京。
道林寺
历听藏旻二公经论。
后徙彭城
性强记。
经耳不忘。
辩析名理。
虽勍敌。
莫能析其角。
磊落好施予。
陈郡谢譓出守豫章
迎请讲说。
嚫遗甚厚。
还未达都。
尽散之。
无所靳。
晋安太守彭城刘业。
饷钱一万。
即以赡寒馁。
而形仪垢滓。
寒暑不给。
意豁如也。
天监六年卒。
寿三十九。
同寺昙俊。
行已相类。
侍中王慈司徒长史江革昆季皆友善。
释慧开
姓袁氏
吴郡海盐人。
初出家为宣武寺宠公弟子。
仍从学阿毗昙及成实论。
建武之中游学上京住道林寺
历听藏旻二公经论。
后移住彭城
学无时习经耳不忘。
多从酒谑博弈自娱。
而值造次之机。
阙无对辩。
人间席上讷其词也。
后忽割略前习专攻名教。
处众演散咸庆新闻。
及至解名析理。
应变无穷。
虽逢勍敌巧谈。
罕有折其角者。
讲席基连学人影赴。
遂使名称普闻众所知识。
陈郡谢惠。
雅相钦赏。
出守豫章
迎请讲说厚加嚫遗。
还未达都分散已尽。
彭城刘业。
出守晋安
知居处屡空饷钱一万。
即赡寒馁不终一日。
立性虚荡不畜赀财。
皆此之类也。
而情在疏率不事形仪。
衣裳尘滓未曾举意洗濯。
周旋有不耐者。
皆代其解浣。
寒则披絮待成。
则隐席至燥。
天监六年卒。
春秋三十有九。
同寺有昙俊者。
以游学显名。
通贯众经兼勤礼诵。
风素一概寒暑弥盛。
侍中王慈昆季。
司徒长史江革友于。
并与之朋游焉。
释慧勇陈 515 — 583年5月28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二 义解科(二)
桓氏。
其先谯国龙亢人也。
后以祖法式令钱唐
因寓居于吴郡吴县东乡桓里。
父献蚤世。
母张氏尝梦。
登佛塔获二金菩萨像。
因娠而孪产焉。
皆男子。
并从幼入道。
长则慧聪。
其次也。
始出都。
依止则师于灵曜寺。
随方受业。
不事专门。
年登具戒。
从静众寺峰律师
学十诵。
龙光寺僧绰。
建元寺法宠
悉服膺座右。
宗成实。
俄而法轮大转。
讲肆盛开。
时才三十岁耳。
会梁季之乱。
靡所宁息。
于是就摄出止观寺。
取正于僧诠法师焉。
亦待遇加厚。
恨相得之晚。
初勇之未行也。
尝于报恩寺前得如意。
其人云。
摄山来。
且谓当如意矣。
忽不见。
顷之又得漆函。
盛三论一部。
于其房之窗牖间。
察莫知其来处。
盖若有物以劝发者。
天嘉五年
世祖请于太极殿开演。
声名籍甚。
住持禅众寺。
十有八载。
搆大法堂。
榜曰般若。
制度宏敞壮丽。
至德元年五月二十八日
稍疾而逝。
神容不变。
经宿顶暖。
六月六日
窆于山之西岭。
春秋六十有九。
始终讲华严涅槃方等大集大品各二十遍。
智论中百十二门论各三十五遍。
馀法华思益等。
部数不记。
中书令济阳江总
文其墓碑。
释慧勇
厥姓桓氏。
其先谯国龙亢人也。
祖法式尚书外兵钱唐
因此遁迹于虎丘山
后仍寓居吴郡吴县东乡桓里。
父献弱龄早世。
母张氏尝梦。
身登佛塔获二金菩萨。
俄育二男。
并幼而入道。
长则慧聪。
其次也。
初出杨都
依止灵曜寺则法师和上
锐志禅诵治身蔬菲。
随方受业不事专门。
岂非版金成宝方资铣镂瑄玉有美必待刮摩诚有由矣。
年登具戒。
从静众寺峰律师
游学十诵。
龙光寺僧绰建元寺法宠
并道秀域中声高梵表。
乃服膺坐右禀宗成实。
刻情砥砺寝食忘疲。
苦思沈沦坑岸斯坠。
弥历寒暑博习大成。
至年三十法轮便转。
自此远致学徒盛开讲肆。
高视上京郁为翘采。
专讲论文将十许遍。
俄而梁季倾覆人百沸腾。
每思遁世莫知其所。
于时摄山诠尚。
直辔一乘横行山世。
随机引悟有愿遵焉。
尝行报恩寺前忽见人云。
摄山来授如意俄失。
曰。
寻当如意。
俄失踪迹。
信宿之间又有漆函。
盛三论一部置房前窗上。
寻究莫知来也。
欣兹嘉瑞锐难任。
因此拂衣里闬驾言泉石。
期神窅冥。
非企琴台之侣。
修空习慧。
寔追林远之风。
便停止观寺。
朝夕侃侃如也。
诠师忘以年期。
义兼师友。
抑亦宫羽相谐。
冰蓝待益之志也。
自此言刈章句采撷希微。
凡厥释经莫不包举。
大法获传于焉是赖。
天嘉五年
世祖文皇
请讲于太极殿
百辟具陈。
七众咸萃。
景仰之辈观风继踵游息之伍附影群。
自此声名籍甚矣。
住大禅众寺十有八载。
及造讲堂也。
门人听侣经营不日。
接霤飞轩制置弘敞题曰般若之堂也。
至德元年五月二十八日遘疾。
少时平旦神逝。
春秋六十有九。
然其大渐之时神容不变。
经宿顶暖。
众皆异之。
至六月六日
窆于摄山西岭。
自始至终。
讲花严涅槃方等大集大品各二十遍。
智论中百十二门论。
各三十五遍。
馀有法花思益等数部不记。
又早舍亲爱。
弱而贞苦。
文章声辩时所高之。
爰至启手启足不淄不涅。
寔象教之栋梁。
精义之林薮。
弟子等追深北面之礼。
镌石碑之。
文侍中尚书令济阳江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