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南北朝
释宝彖北周 512 — 561年10月23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一 义解科
安汉赵氏。
徙居绵州隆昌之苏溪
始周岁。
父母以诸物罗置其前。
观其所取。
以见其宿习。
悉拨弃。
而独取书疏。
众共叹异。
七岁至巴西
太守杨眺问曰。
或谓儿颇读书。
且道老子何以得名。
答曰。
以其生则头白耳。
年十六为道士童子。
事梁平西王
使知营功德事。
偶见佛经。
读而喜之。
由是每求访奥旨。
以袪昏蔽。
年二十有四。
乃获出家。
受具戒。
先究律藏。
后研成实。
乐于传授
有欲得其私记者。
即以付之。
无所靳惜。
未几。
又听韶法师讲。
武陵王门师。
大集摩诃堂。
命讲请观音经。
此经素无文疏。
而创兹开演。
标叙委悉。
词义允畅。
四席欢庆。
因辑其言。
为文疏行世。
复还涪川
化度道俗。
内外坟典相续训释。
拔邪归正。
十室而九。
且钞写医方以疗疾苦。
或报以金帛。
无所受。
因之以投诚舍俗者甚众。
不然犹持八戒。
以致其虔恪云。
尝著大集经疏。
至虚空藏品。
义未通彻。
方闭目长想。
不觉身在空中。
去所坐床三四尺许。
豁然大悟。
疏成。
益州武担寺僧宝请讲。
僧崖菩萨为造经本。
遂流通至今。
又著涅槃法华等疏。
每言吾命不久。
忽染风疾不能出声。
临终遽诲戒弟子。
分付衣物。
既而如故。
侍者以浆饮进。
闭口拒之。
兀然终日略无顾恤。
惟称佛名。
辄合掌加额。
竟卒于潼州光兴寺。
即今之绵州大振响寺也。
保定元年十月二十三日
寿五十。
先是寺山无故崩裂。
山北人见寺像乘空北逝。
幡华列前。
僧众拥后。
彖时方讲。
或以其所见白之。
彖曰凡为我也。
已而卒。
释宝彖
姓赵氏
安汉人
后居绵州昌隆苏溪焉。
天性仁让慧心俊朗。
婴孩有异。
二亲欲试其度。
以诸䌽帛花果弓矢书疏。
罗置其前。
便拨除饼果。
止取书疏。
众共叹异。
咸知必有成济也。
及年七岁。
有缘至巴西郡
太守杨眺问云。
承儿大读书。
因何名为老子
曰。
始生头白故也。
眺密异之。
十六事梁平西王
初为道士童子。
未学佛法。
平西识其机鉴。
使知营功德事。
因见佛经欣其文名重其义旨。
就检读诵迷悟转分。
恒求佛法用祛昏漠。
年二十有四。
方得出家。
即受具戒。
先听律典。
首尾数年略通持犯。
回听成实传授忘倦。
不吝私记须便辄给。
研心所指科科别致。
末又听韶法师讲偏穷旨趣。
武陵王问师大集摩诃堂。
令讲请观音。
初未缀心本无文疏。
始役情慧抽帖句理。
词义洞合听者盈席。
私记其言因成疏本。
广行于世。
后还涪川开化道俗。
外典佛经相续训导
引邪归正十室而九又钞集医方疗诸疾苦。
或报以金帛者一无所受。
便有衔义怀德者舍俗出家。
或缘障未谐者尽形八戒。
虽道张井络风播岷峨
而志意颓然唯在通于正法。
诚心标树不竞人物。
见大集一经未弘蜀境。
欲为之疏记使后学有归。
乃付著经律。
就山修缵。
而众复寻之致有烦扰。
再稔方就一无留难。
初至虚空藏品。
于义不达。
闭目思之。
不觉身上空中离床三四尺许。
欻然大悟
竟文慧发。
写不供宣。
据此为言。
志力难拟矣。
益州武誓寺僧宝愿。
最初请讲。
大众云集闻所未闻。
莫不叹悦。
又属僧崖菩萨出世为造经本。
因尔传持至今不绝。
故宝坊一学曲被剑南
后制涅槃法花等疏。
皆省繁易解听无遗閟州境皂素生难遭想。
每言。
吾命不长。
唯当自励身心节约衣食望引残运耳。
故粗弊接报弘诱为心护生安众以为恒务。
忽感风疾不言久之。
命将欲绝。
私心发誓愿。
诸佛护念得分付诸物。
作是念已欻然能语。
顾命子弟诲示祸福。
吾即当去。
催作遗疏分处衣资倍奉三宝。
下笔署讫。
还不能言。
侍人逼以浆饮。
闭口拒之。
疾甚为唤佛名。
便合掌在额。
奄然而卒于潼州光兴寺。
今所谓绵州大振向寺也。
春秋五十。
即周之保定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矣。
初未终之前。
本所住山于五月内无故自崩尘雾闇天。
举众惊骇莫测其怪。
至于八月中
山北村人并见尊像从山寺来乘空北逝。
幡花列前僧众从后。
往问寺中都无知者。
当尔之时彖赴光兴寺讲。
因以白之。
彖曰。
此我之徵相。
不豫他也。
及终于此寺。
果如所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