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元朝
张翥元 1287 — 136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7—1368 【介绍】: 晋宁人字仲举号蜕庵
豪放不羁,好蹴鞠,喜音乐。
少时家居江南,从学于李存仇远,以诗文名。
顺帝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寻退居。
修辽金元三史,起为翰林编修,史成,升礼仪院判官
累迁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
为诗格调甚高,词尤婉丽风流。
有《蜕庵》。
字仲举
晋宁人
少负才不羁,好蹴鞠,喜音乐,不以家业屑意,其父以为忧。
一旦翻然曰:「大人勿忧,今请易业矣。
」乃谢客闭门读书,昼夜不暂辍。
其父为安仁典史,遂受业于李存之门。
及调杭州,又学于仇山村远
由是以诗文知名,薄游扬州者久之,以隐逸荐。
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分教上都
寻退居淮东,会修宋、辽、金三史,起翰林国史院编修官。
累迁太常博士国子祭酒集贤学士
翰林学士承旨致仕。
孛罗帖木儿拥兵入都,强草诏,不可。
孛罗诛,诏以河南行省平章政事。
翰林承旨致仕,给全俸终其身。
二十八年三月卒,年八十二。
仲举长于诗,其近体长短句尤工。
初在扬州,众素闻其名,争延致之。
仲举肢体昂藏,行则偏竦一肩,韩介玉以诗嘲之云:「垂柳阴阴翠拂檐,倚阑红袖玉纤纤。
先生掉臂长街上,十里朱楼尽下帘。
」坐中皆失笑。
或曰:「仲举病鹤形也。
」时有相士在坐曰:「不然,此雨淋鹤耳,雨霁则冲霄矣!
」后入大都,致位通显。
晚年尝集兵兴以来死节死事之人为一编,曰《忠义录》,识者韪之。
所著有《蜕庵》。
词学图录
张翥(1287-1368) 字仲举号蜕岩又号蜕庵
晋宁(今山西临汾)人。
元顺帝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
累迁至翰林侍读学士国子祭酒
善谐谑。
历盛衰,多伤乱。
词婉丽风流,宗南宋,有姜夔吴文英之馀音。
论者以为有元一代词宗,至谓元词之不亡者,赖有仲举耳。
有《蜕庵》、《蜕庵词》。
(臣)等谨案:蜕庵集五卷,元张翥撰。
字仲举晋宁人
至元初,用隐逸荐,召为国子助教,分教上都
寻退居淮东
会修宋、辽、金三史,起翰林国史院编修官,累迁翰林学士承旨,致仕,加河南行省平章政事,给俸终身。
事迹具元史本传。
金明昌承安间亦有张翥字曰仲阳
刘祁归潜志记其矮窗小户寒不到,一炉香火四围书。
西风了却黄花事,不管安仁两鬓诸句,称其浮艳。
诸书援引,或误为一人,非也。
尝从学于李存,传陆九渊之说。
诗法则受于仇远,得其音律之奥。
其诗清圆稳贴,格调颇高。
近体长短句,极为当时所推。
然其古体亦伉爽可诵,词多讽谕,往往得元白张王之遗,亦非苟作。
王士祯居易录曰:蜕庵,元末大家,古今诗皆有法度,无论子昂伯庸辈,即范德机揭曼硕,未知伯仲何如。
其论当矣。
史称遗稿不傅传者,有律诗、乐府仅三卷。
王士祯则称蜕庵集四卷,明洪武三年锡山郎成抄本。
朱彝尊所藏明初释大杼手抄本,前后有来复宗泐二人序跋。
杼与为方外交,元末没无嗣,杼取其遗稿归江南,别为选次而录存之。
考元音、乾坤清气集、玉山雅集诸书,所录诗,尚有出此集之外者,则亦非全本也。
呜呼!
诗岂易言也哉!
大雅希声,宫徵相应,与三光五岳之气并行天地间。
一歌一咏,陶冶性灵,而感召休徵,其有关于治教,功亦大矣。
然自删后至于两汉,正音犹完。
建安以来,寖尚绮丽,而诗道微矣。
魏晋作者虽优,不能兼备诸体,其铿鍧轩昂,上追风雅,所谓集大成者,惟唐而后有之,降是无足采焉。
逮及于元。
静脩刘公复倡古作,一变浮靡之习,子昂赵公起而和之,格律高深,视唐无愧。
至若德机范公之清淳,仲弘杨公之雅赡,伯生虞公之雄逸,曼石揭公之森严,更唱迭和于延祐天历间,足以鼓舞学者,而风厉天下,其亦盛矣哉。
河东仲举张公,生于数君子之后,以诗自任五十馀年,造语命意,一字未尝苟作。
至正丙午春,其方外友庐陵北山禅师以公手藁选次而刋行之,来徵言为序。
余犹记公之曰:王者迹熄而诗亡,诗未尝亡也,而所以为诗者亡矣。
善赋之士,往往主乎性情,工巧非足尚。
盖性情所发,出于自然,不假雕绘。
观公之诗,知公之所蓄厚矣。
春空游云,舒歛无迹,此其冲淡也。
昆崙雪霁,河流沃天,此其浑涵也。
灏气横秋,华峰玉立,此其清峭也。
平沙广漠,万马骤驰,此其俊迈也。
风日和煦,百卉竞妍,此其流丽也。
写情赋景,兼得其妙,读之使人兴起,诚为一代诗豪矣。
顾余谫材,何足以铺张盛美,然托契于公非一日,而又重北山之高谊,不得辞,始僭叙之,以冠篇首云。
章沙门释蒲庵来复序。
字仲举晋宁人
翰林承旨
蜕庵集。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仲举晋宁人
以隐逸荐召为国子助教翰林国史院编修官与修宋辽金三史累擢国子祭酒集贤学士翰林学士承旨致仕有蜕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