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元朝
陶宗仪元末明初 1316 — 1403
臣等谨案:南村诗集四卷,明陶宗仪撰。
宗仪有国风尊经,已著录。
是编毛晋尝刻入十元人集。
刘体仁七颂堂集有与张实水尺牍,称读史不载陶南村,窃谓此君靖节一流人。
今考十元人集内,如倪瓒顾阿瑛,亦皆亲见新朝。
遁迹江湖,阿瑛随子谪徙,未沾明禄,自可附朱子纲目、陶潜书晋之例,宗仪则身已仕明孙作沧螺集中有陶九成小传可證。
晋仍列之元人,非事实矣。
观集中洪武三十一年皇太孙即位诗曰:老臣忭舞南村底,笑对儿孙两鬓霜。
宗仪、臣明原不自讳。
又集中三月朔日至都门,二日早朝三日诸生礼部考试,十日给赏,十一日谢恩诸诗,即明史本传所谓洪武二十九年诸生赴礼部试时作也。
是又岂东篱采菊之人所肯为之事,又何必曲相假借,强使与栗里同称乎?
是集不知何人所编,考其题中年月及诗中词意,入明所十之九。
惟铙歌鼓吹曲诸篇,似为元时耳。
其编次年月,颇为无绪。
殆杂收遗稿而录之,未遑铨次。
顾阿瑛玉山草堂雅集所载澄怀楼七律一首、送殊上人七律一首,皆不见收。
知非宗仪自编也。
毛晋品其诗如疏林早秋,殊不甚似。
然格力遒健,虞、杨、范、揭之后劲,非元末靡靡之音。
其在明初,固屹然一巨手矣。
陶宗仪字南村号九成台州黄岩(今属浙江)人。
元末举进士不第,明洪武中曾任教官
洪武二十九年(1396)诸生南京赴礼部试,赐钞而归。
宗仪学识广博,不但长于诗文,精于书法,还勤于记述典章制度。
著有《国风尊经》、《南村诗集》四卷、《南村辍耕录》三十卷、《沧浪棹歌》一卷,又节录前人的小说笔记等为《说郛》。
南村诗集》卷一为古诗,卷二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卷三为七言律诗,卷四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
毛晋尝刻入《十元人集》。
刘体仁《七颂堂集》有与张实水尺牍,称“读史不载陶南村,窃谓此君靖节一流人”。
今考《十元人集》内,如倪瓒顾阿瑛亦皆亲见新朝。
遁迹江湖,阿瑛随于谪徙,未沾明禄,自可附朱子纲目陶潜书晋之例。
陶宗仪则身已仕明孙作沧螺集》中有陶九成小传可证。
毛晋仍列之元人,非事实。
观集中洪武三十一年(1398)皇太孙即位诗》曰:“老臣忭舞南村底,笑对儿孙两鬓霜”。
陶宗仪臣明,原不自讳。
又集中三月朔日至都门、二日早朝三日诸生礼部考试、十日给赏、十一日谢恩诸诗,即《明史》本传所谓洪武二十九年(1396)诸生赴礼部试时作。
是又岂东篱采菊之人所有为之事,何必曲相假借,强使与栗里同称。
是集不知何人所编。
考其题中年月及诗中词意,入明所十之九。
惟铙歌、鼓吹曲诸篇,似为元时
其编次年月,颇为无序,殆杂收遗稿而录之。
其诗平实顺畅,虽受元末纤秾风气的影响,但格力遒健,在明初,颇有影响。
有浙士恭家藏本。
毛晋汲古阁刊本(收于《元人十种诗》)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