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元朝
危素元末明初 1303 — 137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03—1372 【介绍】: 元明间江西金溪人字太朴一字云林
师从吴澄、范椁,通五经。
元至正间经筵检讨,与修宋、辽、金三史,累迁翰林学士承旨
入明为翰林侍讲学士
宋濂同修元史》。
弘文馆学士备顾问。
后以亡国之臣不宜列侍从为由谪居和州,守余阙
怨恨卒。
有《危学士集》等。
临川危太朴释书山房,将有观乎江海之上。
虞集酌酒送之,而为之言曰:夫士者,有一乡之士,有一国之士,有天下之士。
一乡之士,一乡之人有不得而见之者矣,况一国之士乎?
一国之士,一国之人有不得而见之者矣,况天下之士乎?
环百井之里以为乡,乡之人多矣。
列千里之封以为国,一国之境广矣。
合万邦之土以为天下,天下之体大矣。
而士也,以一乡、以一国、以天下名,其何以知之乎?
邵子曰:有百人之人,有千人之人,有万人之人,非其等乎。
噫!
何其不常见也。
彼所谓天下之士,必有所居之国矣。
一国之士,必有所居之乡矣。
以天下之士、一国之士而处乎一乡焉,吾不待去亲戚远坟墓而得见之,不亦幸乎。
临川五百里而近,有一人焉,清文厉行,立志自信,曰范君德机者,太朴既得而从之。
临川二百里而远,又有一人焉,经明道立,为人师表,而曰子吴子者,太朴又得而师之矣。
是岂非天下之士、一国之士而处乎一乡者乎?
而二子者殁世矣,宜乎吾子之徬徨适远而有所求也。
吾闻诸孟子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
吾子其行矣,登东山则见鲁矣,登太山则见天下矣。
吾子得一乡之善士而友之,则吾子亦一乡之善士矣。
得一国之善士而友之,则吾子亦一国之善士矣。
得天下之善士而友之,则吾子亦天下之善士矣。
苟得天下之善士,吾请从太朴而为之执御焉。
虽然,子亦欲子之善与孟子之言又有之矣。
盖曰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固求至善之道也。
老且病,不足以有所适徒,将颂诗读书思古人之微以迟子之还,可乎?
至元三年十月虞集序。
字太朴金溪人
元翰林学士承旨
洪武初,召至,授翰林侍讲学士,坐失朝罢。
寻复故官,兼弘文馆学士,谪佃和州
有《学士集》五十卷。
(《诗谈》:金溪危素,入国朝老矣,盖元季之虎也。
田按:宋潜溪作《太朴墓志》称有文集五十卷、奏议二卷、《宋史稿》五十卷、《元史稿》若干卷。
又谓至正初太朴移书执政,请修宋、辽、金三史,乘传行宋两都,访摭阙遗,书成,其力居多。
然则《宋史稿》固尝采用于史馆矣。
太朴入明,其人不为世所重,故其集散佚。
嘉靖中归太仆酷好其文,尝有《奉托俞宜黄访求危太朴集并属蒋萧二同年及长城吴博士》诗云:「昔年宋学士,尝称太朴文。
独立撑颓宇,清响薄高云。
余少略见之,讽诵每忻忻。
淡然玄酒味,曾不涉世氛。
如欲复大雅,斯人真可群。
苟非知音赏,公安肯云。
嗟乎轻薄子,狂犬方狺狺。
惜哉简帙亡,家簏少所蕴。
徒为尝一脔,盈鼎未有分。
四贤宦游地,博达多前闻。
为我一咨访,庶以慰拳勤。
」迄今所传《说学斋》百三十七篇之文,即太仆传抄本也。
云林诗集》二卷刻于元时,明初采诗者以太朴所作,元时传诵已多,故转从略。
观除泰《明风雅凡例》云「元诗人入国朝,年齿最高者若危太朴,其诗刻元集已多,但录一二」可證也。
太朴之文,明初当无抗手,其诗亦可并立于作者之林,采录虽多,犹憾未窥其备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