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元朝
胡翰元末明初 1307 — 138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07—1381 【介绍】: 元末明初金华人字仲申
吴师道吴莱学。
有文名。
元末避地南华山,著书自适。
朱元璋金华,召见。
后以荐授衢州教授
洪武初预修《元史》,书成,受赉归。
有《春秋集义》、《胡仲子》、《长山先生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仲申一字仲子金华人
以荐授衢州教授,召修元史
胡仲子集。
字仲子一字仲申金华人
明初以荐衢州教授
洪武二年,召与修《元史》,赐金帛遣归。
有《胡仲子文集》、《长山先生诗集》。
田按:洪武元年大将军徐达取元都,获其十三朝《实录》以归。
二年二月,召修《元史》,命前起居注宋濂漳州通判王祎总裁官
徵山林遗逸之土,祁门汪克宽德辅馀姚宋禧无逸天台陶凯中立临海陈基敬初新淦曾鲁得之休宁赵访子常、宁波张文海淳安徐尊生大年新喻赵埙伯友傅恕如心长洲谢徽元逸傅著则明高启季迪及黄篪、王绮纂修官仲申与焉。
开局天界寺八月史成。
诸人各授官,赐金帛遣归。
无逸《寄潜溪诗》所谓「当时十八士,去留各有缘」也。
庚申君一朝,史官职废,无实录可徵,召礼部遣使行天下,其涉于史事者,令郡国上之。
三年二月重开史局,廉、仍为总裁官
纂修者,临海朱右伯贤崇德贝琼廷琚义乌朱廉伯清嘉定王彝常宗浦江张丁孟兼河南高逊志士敏当涂李汶宗茂江阴张宣藻仲、吴张简仲简、仕寅彦正耒阳李懋中卿、殴弼俞寅,复兴焉。
七月书成,授官赐归如前。
余录前后两局诸公诗,惟子常、德辅敬初无逸仲简顾侠君已采入元诗选,不列此集,与《诗综》体例差别。
采诗时,元诗选本尚无大集,元遗老诗不妨兼收。
此集义取断代,如舒道原、谢龟巢、华黄杨、沈茶山刘仲修、贡南湖张光弼吴主一、沈花溪诸人概不入选。
仲申文与潜溪华川鼎峙金华,诗学有端系,为吴立夫人室弟子。
立夫胡仲申至诗云:「新文十馀篇,笔墨擅百炼。
口传发秦壁,凿晋竁。
考论无差爽,风雅有正变。
世儒弄俗学,雅曲极荧炫。
群羊虽冒虎,草悦豺则战。
谁其制横溃,或者瘳瞑眩。
牛毛独不多,麟角时一现。
」奖许甚至。
余读《渊颖集》,淩厉震宕;仲申诗乃纯占苍浑。
师弟子之渊源,岂必在面貌之似哉!
赵汸元末明初 1319 — 136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19—1369 【介绍】: 元明间徽州府休宁人字子常
九江黄泽弟子,得六十四卦大义及《春秋》之学。
后复从临川虞集游,获闻吴澄之学。
晚年隐居东山,读书著述。
洪武二年,与赵埙等被征修《元史》,书成,辞归,旋卒。
学者称东山先生
有《春秋》、《东山存稿》、《左氏补注》等。
字子常休宁人
师事九江黄泽楚望严陵夏溥大之义乌黄溍晋卿》象、《春秋》之学。
至正初临川虞学士集见其书,深加敬异,延致于家。
未几归,筑东山精舍,隐居著述,学者尊之。
元帅汪同起兵保乡井,授为江南行枢密院都事
丙申后,结茅星溪古阆山
洪武二年,召至京师,与修元史
既竣事,得请还,未逾月以疾卒,年五十一。
门人汪荫范准先后其所为诗文得若干卷。
星源汪仲鲁子常之诗,因感发而形诸咏歌,虽不专乎是,然长篇短哦,亦不一字苟为也。
(臣)等谨案:东山存稿七卷,附录一卷,元赵汸撰。
字子常婺源人
绩学著书,隐居不仕。
至正末,以辅元帅汪同起兵保乡井,授江南行枢密院都事
其于诸经无所不通,而尤邃于春秋。
所作春秋集传、师说、属辞诸书,皆已著录经部中,此本乃其诗文存稿也。
当元之季,筑室东山,闭户著述。
明初屡徵不起,仅一出修元史,事毕即辞归。
制行极为高洁。
其文亦多淳实典确,不为浮声,犹见先民矩矱之遗。
詹烜作行状,称其尝谒黄溍杭州大异之。
又尝至临川,见虞集,授馆于家一岁盖。
其所与讲习者,皆当世名儒。
故所为文章,能具有师法若此。
中载自作黄泽行状一篇,于经术传授源流,剖晰详至。
其生平学术之醇正,得力所自,尤可以概见焉。
乾隆四十二年五月恭校上。
洪武二年冬休宁赵君子常,以史事召至京师,既竣事归,未逾月,以疾终。
明年春二月,葬于里之东岩,亲友毕来会葬。
其门人汪荫乃集其所为诗文若干卷,属予序之,已诺,多疾未遑也。
未几,以贤良召,而范生准乃续录之,旁搜靡遗,复申前请。
呜呼!
吾子常平生笃志古学,岂专在于诗与文哉!
初予年十有五,学于族祖古逸先生之门,子常先受业焉。
先生每称其苦学善思,有疑问,弗得弗措,且约今年再来。
因问其年,曰:长汝五岁。
跃然喜曰:果来,愿兄事之以求益。
迨至,而先生已捐馆。
予方耕稼为养,乘间读书,而子常乃游江西,学于九江黄楚望之门。
再客虞文靖公所。
比归,搆精舍于东山,期与同志共学焉。
予适与一二友生读书于邑崇寿观,相见甚欢,交勉厚规,志惟古人之求,凡所得于师若友者,各无隐。
自后别归则严守程期,会叙则通宵警饬,未久而风涛横溃,奔窜无所。
不相闻问者。
再越岁予不获已,寻授州牧,膺省檄,什伍其民,以禦寇攘。
子常亦辅赞郡镇帅,以宁乡里。
既而予以忧制,退处,荒僻。
子常亦避地吾里之阆山,时结屋携书,相期毕志。
庐室苟完,变故莫测。
遂有远役,六载方还。
疾疢衰惫,情况异昔。
子常复于东山,所著春秋传与属辞左氏补注,咸就厥绪,复留心于四圣人之易。
予则感激愧汗,尚愿养气毕力,旦夕叩击以卒业,而遽殁矣。
噫!
是果馀生之不幸,抑亦吾斯文之不幸耶?
人非不学,其堕于俗学之卑陋者不足论。
苟不溺于佛老,尚空寂,则必事权谋势利,况有文哗一世,而心尚虚玄,诚心乎圣人之训,以极天地之元,全天地之德,阐天地之用者,几何人哉?
吾夫子所以莫克立君道以正万方,故发吾已矣夫之叹。
其立师道以教万世,意尚隐昧而弗昭,为可慨也。
子常深潜本源,力探阃奥,体察涵涄,完养日固。
学于黄先生,凡诵圣人之经,必以积思自悟,得圣人之心为本,因诸儒训释,寻绎其所已言者,而融通以得其所未言者。
故于易之象,春秋之书法,礼之大纲小纪,节文度数之详,具有端绪。
惜乎年止于是,而未遂成书也。
文多因人推迫,或应酬问答,不得已而为之诗,因感发而形之咏歌,虽不专乎是,然长篇短哦,亦不一字苟为也。
子常名汸
学者称之曰东山先生
因汪、范二生之请,故推在昔交承之契,期待之深,以见其设施之有在。
呜呼!
观其文者,尚亦效于是也哉!
星源汪仲鲁序。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子常休宁人
江南行枢密院都事明初被召与修元史书成不仕还有东山
徐尊生元末明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明间浙江淳安人字大年
洪武三年诏修《元史》,书成,受赐归,复召修《日历》。
后以宋濂荐授翰林应奉,文字草制,悉称旨。
寻以老疾辞还。
有《怀归稿》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大年淳安人
修元史又编集礼乐书授翰林应奉文字有怀归集
尊生字大年淳安人
洪武二年与修《元史》。
史成,旋留礼局。
》书成,受赐归。
六年,与修《日历》,以荐授翰林应奉文字。
有《怀归稿》十卷、《还乡稿》十卷、《制诰》二卷。
田按:大年洪武二年奉召至京师,与修《元史》。
生成辞归,旋留礼局,集礼成,乃得归。
高季迪《送徐先生严陵序》云:「严陵徐先生大年被召至,与修《元史》。
书成上进,诏择纂修士官之。
先生以老乞还甚力,会春官议修五《》为一代之典,乃复奏留之。
未几,其书又成,先生固申前请,大臣知其志,不欲强烦以事,乃命有司具礼传送以归。
」据此则修史时未受官矣。
六年,召修《日历》,以宋景濂荐,复与纂修
《日历》成,谢病归。
景濂《送徐大年还淳安序》云:「中书奉旨纂修日历,朝绅各荐所知。
余疏大年名以闻,使者持书下郡国,大年欢然应命。
《日历》成,廷议将锡之官,大年固辞。
今当尧、舜在上,夔龙满朝,大年春秋犹未高,沈屙容有却药之时,行当杖策造朝,尽展所蕴。
」又景濂《进日历序》云:「纂修官则有布衣臣徐尊生
」据此则修《日历》时未受官矣。
其官翰林应奉不知果在何时,决不在修《日历》前矣。
《诗话》引《怀归稿》中有《授翰林应奉》诗云:「布衣昨日孤寒士,翰苑今朝已授官。
幼有文章淹滞久,老无筋力进趋难。
随班香案晨簪笔,列坐宫门午赐餐。
早晚归休宜引分,免敦白发点金銮。
」以为通籍之證,诚为确凿。
复云:「六年九月,诏编日历,大年复与纂修之列,固辞还山,拂帝意,出为陕西教授
未行而卒。
」则大年官应奉又似在修《日历》以前,事疑不能明。
又云:「大年自引求去,省臣留之续修庚申君史。
」此则绝无之事。
宋景濂《元史目录记》云:「旧所纂录之士,或仕或隐,散之四方,惟赵埙始终其事。
」据此则修庚申君史者,惟一人重参史局大年无缘得与于十四人之列,明矣。
至《全浙诗话》于大年事迹,修史先后全不明晰,嚣嚣置辩,又不足论矣。
孙作元末明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明间常州府江阴人名作,以字行,一字次知
为文醇正典雅,动有依据。
尝著书十二篇,号为《东家子》。
元末避兵吴中,尽弃他物,独载书两簏。
张士诚廪禄之,旋以母病谢去。
明洪武六年聘修《大明日历》,授编修,乞改太平府教授
召为国子助教,累擢司业,归卒于家。
有《沧螺集》。
字大雅,后以字行,更字次知江阴人
至正末挈家避兵于吴,尽弃他物,惟载敝书两簏而已。
张士试闻而廪禄之以母病谢去众为买田筑室于淞后为嘉兴府学教授遂寓居南湖明洪武六年礼部尚书牛谅荐召修日历书成当授翰林编修以老病乞外除太平府教授八年选天下学官内任与焉廷对第一授国子助教明年分教中都明年召还又明年司业作为文醇正谨严弗尚异同或数年不获一字及遇得意穷日夜笔砚不辍著书十二篇号东家子宋景濂比之法言通书诗亦奇僻古雅有沧螺集六卷
字大雅,以字行,一字次知江阴人
洪武六年召修《日历》。
书成,除翰林院编修,以老病乞外,授太平府教授
入为国子助教,迁司业
有《沧螺集》六卷。
(《澄江诗选》:孙次知五言古实近东坡,七言律绝气味淳厚。
田按:洪武六年召修《日历》,宋濂詹同总裁官
乐韶凤催纂官,其与纂修者:吴伯宗朱右赵埙朱廉徐一夔徐尊生孙作
逾年书成,凡一百卷。
等又言:「《日历》秘天府,人不得见。
请仿唐《贞观政要》,分辑圣政,自敬天至制蛮夷凡四十类,名曰《皇明宝训》,宣示天下。
」明人诗派欲祧宋、元而宗唐人,次知取径苏、黄,录诗至《沧螺》,亦空谷之足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