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元朝
畅师文元 1247 — 131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7—1317 【介绍】: 南阳人字纯甫号泊然
许衡弟子。
姚燧高凝相友善。
世祖时陈时政十六策,丞相安童奇其才,辟为右三部令史
累拜监察御史,纠劾不避权贵。
历官皆有惠政,以翰林学士卒。
谥文肃
有《农桑辑要》。
陈秋岩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闽人
世祖时尝为侍从成宗时为晋王僚属。
工诗,与卢挚姚燧赵孟顺、程钜夫等相唱和。
有《陈秋岩诗集》。
陈宜甫
(臣)等谨案陈秋岩集散见永乐大典中然不著其名亦不著时代考焦竑国史经籍志有陈宜甫秋岩集当即其人而爵里则终无可考集中接刘介臣书诗云几回梦里寻君去三尺书来约我归闽海浪肥春雨过和林沙远晓云飞则当为闽人又有庚辰再随驾北行二诗庚辰至元十七年元世祖时尝为侍从又有读元贞改元诏诗丙申十月扈从晋王领降兵入京朝觐诗考之元丙申元贞二年晋王名噶玛喇【案噶玛喇原作甘麻剌今改正】裕宗长子天性仁厚御下有恩王府官属自内史以下俱请命天子不敢稍专尝出镇北边叛王永和尔【案永和尔原作岳木忽儿今改正】等闻其至望风请降至元二十七年梁王二十九年改封晋王所云领降兵者应即此事则成宗时又为晋王僚属其诗多与卢摰姚燧赵孟頫程钜夫留梦炎等相为倡和而诸人诗乃罕及之其始末遂不可复详矣原集焦志作一卷然篇什稍多疑其字画偶误今据永乐大典所存者编为上下二卷其诗大抵源出元白虽运意遣词乏深刻奇警之致而平正通达语无格碍要自不失为雅音也 乾隆四十六年九月恭校上
卢挚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涿州人字处道号疏斋
仕至翰林学士
博学有文思,元初称能诗者,以刘因为首。
散曲为元初大家。
有《疏斋》。
字处道一字莘老号疏斋涿郡人
至元五年进士博洽有文思。
累迁少中大夫河南路总管
真人吴全节代祀岳渎,过洛阳,嘉其治行,力荐之。
大德初,授集贤学士大中大夫
出持宪湖南迁江东道廉访使
复入为翰林学士,迁承旨卒。
所著曰《疏斋》。
元初,中州文献,东人往往称李、阎、徐,推能文辞有风致者曰姚、卢,盖谓李谦受益阎复子靖徐琰子方姚燧端父疏斋也。
而推诗专家,必以刘因静修疏斋为首。
钱唐张雨谓《疏斋校官本读之一过,生风凛然。
赵郡苏天爵曰:国家平定中原,士踵、宋馀习,率皆粗豪衰苶,涿郡卢公始以清新飘逸为之倡。
延祐以来,则有蜀郡虞公浚仪马公以雅正之音鸣于时,士皆转相效慕,而文章之习,今独为盛
临川吴澄曰:涿郡卢学士所作古诗,类晋清言,古文出入《盘诰》中,字字土盆瓦缶,而倏有三代虎蜼瑚琏之器,见者莫不改视。
疏斋尝著《文章宗旨》云:大凡作诗,须用《三百篇》与《离骚》,言不关于世教,义不存于比兴,诗亦徒作。
又云:清庙茅屋谓之古,朱门大厦谓之华屋可,谓之古不可。
太羹玄酒谓之古,八珍谓之美味可,谓之古不可。
知此可与言古文之妙,极与临川之论相合,亦即疏斋自言其得力欤!
卢亘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汲郡人字彦威
幼颖悟,博览群书。
为文雄逸,尤工于诗。
以拟著《滕王阁记》,受知于姚燧,荐为国史院编修
后以待制卒。
有《彦威集》。
字彦威汲郡人
幼即颖悟,日记数千言,自经传史汉诸子皆成诵。
其为文,初若不经意,徐而读之,雄辞逸气,真足以追古作者。
而尤工于诗,一时名流多宗尚之
元贞间,以拟著《滕王阁记》受知姚牧庵,荐为国史院编修官,时年二十四。
应奉翰林文字,辞职省亲河南,及丁父忧服阕,除翰林修撰
寻除待制卒。
尝著《藏书记》云:「余少年轻脱,喜爽迈,不乐沈静。
或天日清淑,时入书室,巡架而视,抽所喜读书,按文疾读,校之他人章分句析,而余数十卷已过目矣,虽不能穷神入妙,而欣然会心,略无滞碍。
翛然如登千尺之台,凭虚纵览,草木人物,可指而数。
杳如夜入空山,秋高月朗,而丝竹清越,倏起数步之内,无首无尾,而宫徵可辨,故读虽不多,而自悟不少。
至不喜读者,虽世共指以为切要,而余未尝一过目焉。
蒋师文皇元风雅》述其自序如此。
何中元 1265 — 133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5—1332 【介绍】: 抚州乐安人字太虚一字养正
少颖拔,以古学自任,学弘深该博。
文宗至顺间,应行省之请,讲授于龙兴路东湖宗濂二书院。
有《通鉴纲目测海》、《通书问》、《知非堂稿》。
字太虚一字养正临川人
少颖拔,师进士张叔方朱光甫、罗士鼎,遂以诗名。
至大初,携所著书来京师
公卿列荐之,命未下而归。
至顺二年江西行省平章全岳柱聘为龙兴路学宗濂、东湖书院山长
明年二月以疾卒,年六十八。
揭侍讲徯斯志其墓。
所著有《知非堂稿》十七卷、《知非外稿》十六卷及《易类象》二卷、《书传补遗》十卷、《通鉴纲目测海》二卷、《通书问》一卷、《韵补疑》一卷、《六书纲领》一卷、《补校六书故》三十一卷、《支颐录》二卷、《蓟丘述游录》一卷,门人潘懋类聚刻之。
太虚藏书万卷,手自校雠,其学弘深该博,程钜夫元复初姚端甫王肯堂揭曼硕皆推服之。
伯清太虚为姻兄弟,亦以文豪相许,尝序其集曰:「表弟何太虚少负逸才,弱冠已能诗,而亦用意于文。
余于病中授集读之。
虽病馀倦书,然喜之不极,为书其后而还其稿。
」其为伯清所倾倒如此。
元明善元 1269 — 132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9—1322 【介绍】: 元大名清河人字复初
诸经皆有师法,尤深于《春秋》。
早年游吴中,以荐为安丰建康学正
辟掾行枢密院佥院董士选待之若宾左。
仁宗即位,升翰林直学士
诏以蒙古文节译《尚书》有关政要者。
延祐二年,始会试天下进士,首充考试官;廷试,又为读卷官
所取士后多为名臣。
累官翰林学士卒谥文敏
早岁以文章自豪,出入、汉间,晚益精诣。
有《清河集
明善字复初大名清河人
读书过目辄记,尤深于春秋。
弱冠游吴中,浙东使者荐为安丰建康学正,累辟掾台省,坐诬免。
侨寓淮南仁宗东宫,首擢太子文学,及即位,改翰林待制,升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迁侍读学士
延祐间,改礼部尚书,擢参议中书省事,复入翰林
岁终,拜湖广行省参知政事,召为集贤侍读学士,进翰林学士
至治二年卒于位,年五十四,赠资善大夫河南行省左丞追封清河郡公谥文敏
复初早以文章自豪,晚益精诣,吴伯清称其文脱去时流畦径,而追古作者之遗。
马伯庸亦谓公文刻而不见其迹,新而必自己出。
蔚乎其华敷,鐄乎其古声,倡古学于当世,为一代之文宗者,柳城姚燧暨公而已。
初,复初江西金陵,每与虞伯生剧论,相得甚欢。
京师,乃复不能相下。
真人吴闲闲复初交尤密,尝求作文。
既成,谓闲闲曰:伯生见吾文,必有讥弹,为吾治具,招伯生来观之。
明日,伯生至,复初出文问何如?
伯生曰:公能从言,去百有馀字,则可传矣。
复初即泚笔属伯生,凡删百二十字,而文益精当,复初大喜,乃欢好如初。
伯生亦尝谓复初文章发扬蹈厉,藐视秦汉云。
张养浩元 1270 — 132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70—1329 【介绍】: 济南人字希孟号云庄
幼有行义,读书勤奋。
以荐为东平学正
京师,为平章不忽木所赏识,选授堂邑县,有惠政。
武宗时监察御史,疏时政万余言,言皆切直,为当国者所不能容。
改除翰林待制,复以事罢之。
养浩惧祸,改姓名逃去。
后复召用。
仁宗延祐时累官礼部尚书
文宗天历二年关中大旱,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
散家财,赈贫乏,葬死者,终日无少怠,得疾而卒。
工散曲。
有《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三事忠告》、《归田类稿》。
养浩字希孟济南人
自幼以才行名,荐为东平学正
京师,献书于平章不忽木,大奇之。
累辟御史台丞相掾,选授堂邑县,擢监察御史
疏时政万馀言,为当国者所忌,除翰林待制,寻罢之。
恐祸及,乃变姓名遁去。
尚书省罢,召为右司都事,迁翰林直学士,改秘书少监
延祐设科,以礼部侍郎知贡举,累拜礼部尚书
英宗即位,命参议中书省事
以父老弃官归。
召为吏部尚书,不拜。
泰定间,屡召不起。
天历二年关中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慨然就道。
华山岳祠,泣拜不能起,天忽阴翳,一雨二日。
到官四月,倾囊橐以赈饥民。
日不胜给,每抚膺痛哭,遂得疾不起。
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追封滨国公谥文忠
别号云庄,有《云庄类稿》行世。
江浙行省参政孛朮鲁翀为之序曰:「本朝牧庵姚文公以古文雄天下,天下英才振奋而宗之,卓然有成。
云庄张公,其魁杰也。
」又曰:「其文渊奥昭朗,豪宕妥帖,辞必己出,凛有生气。
」今观其句法,如「江空孤月白,天阔片云高」,「月色虫边苦,秋容雁外深」,「断岭云通气,颠崖树倒根」,又「鹤嫌客俗穿云去,燕喜春阴掠地飞」,「华发半簪天与老,丹枫两岸水分」,「半窗春梦子规月,满院客愁杨柳花」,「勘破宦途盘谷序,蹴开天网漆园书」,其风致潇洒,亦在元和长庆间也。
词学图录
张养浩(1269-1329)字希孟号云庄
济南人
著名散曲家,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
少知名,19岁被荐为东平学正历官堂邑县监察御史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
因见上层腐败,以父老归养为由辞官家居,此后屡召不赴。
文宗天历二年(1329)关中大旱,特拜陕西行台中丞,遂"散其家之所有"、"登车就道"(《元史》本传),星夜奔赴任所。
到任四月,劳瘁而卒。
追封滨国公谥文忠
有诗文集《归田类稿》、散曲集《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
李齐贤
齐贤字仲思号益斋高丽人
官至鸡林府院君谥文忠
益斋乱稿:李穑序:年未冠,已有名当世,大为忠宣王器重。
从居辇毂下,朝之大儒缙绅先生姚公牧庵阎公子静赵公子昂、元公复初张公养浩,咸游王门,先生皆得与之交际。
李穑撰墓志:奉使西蜀,所至题咏,脍炙人口。
从王降香江南,楼台风物,遇兴遣怀,每从容曰:「此间不可无李后主也【李后主 益斋集(粤雅堂丛书本)附录李穑墓志作「李生」。】。
真真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建宁人
真德秀后裔。
父尝管济宁库,坐偿官负,遂卖入娼家。
姚燧翰林学士承旨时,因玉堂宴集,诸姬奏伎,见真真,悯而为之脱籍,以嫁翰林小吏王秋。
(《辍耕录》卷二二《捂溪集》卷五)
孛朮鲁翀元 1279 — 133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79—1338 【介绍】: 邓州顺阳人本名思温字伯和改名种字子翚
女真族。
幼勤学,从萧克翁学。
成宗大德末,用荐授襄阳县儒学教谕
陕西行台监察御史,赈济吐蕃,多所建白。
泰定帝即位,迁国子司业,出为河南行省左右司郎中,清除积弊,省务为之一新。
文宗时,累拜集贤直学士
官终江浙行省参知政事卒谥文靖
为文法古,学者仰为表仪。
有《文集》久佚,清缪荃孙辑为《菊潭》。
孛朮鲁翀字子翚,其先隆安人
金泰和间,定女真姓氏。
属望广平,后徙邓之顺阳,生赣江舟中,釜鸣者三,人以为异。
始名思温字伯和,尝从新喻萧克翁学。
克翁夜梦大鸟止其所居,翼覆轩外,出视之,冲天而去,明日翀至,故为易今名字。
大德间,由宪府荐,授襄阳教谕,擢汴学正
至大间,用姚文公燧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累迁陕西行台御史,入拜监察御史
泰定间,累迁国子司业,出为燕南河北道廉访使,入佥太常礼仪院事,兼经筵官
至顺间,拜汉中道廉访使,入佥太禧宗禋院,兼祗承神御殿事,改集贤直学士,兼国子祭酒,进礼部尚书
元统间,拜江浙行省参知政事,以迁葬归,至元四年卒,年六十,追封南阳郡公谥文靖
子翚学博而正,为文章严重质实,不为浮靡。
其词悉本诸经,如米粟布帛,皆有补于世教。
有《菊潭》六十卷。
姚牧庵子翚谈论锋出,文章不待师传而能,后进无是伦比。
元初文章雄鸣一时者,首推牧庵,而亦推服子翚如此,宜后人以鲁姚并称云。
谢端元 1279 — 134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79—1340 【介绍】: 遂宁人,徙江陵字敬德号桤斋
文学名。
姚燧所赞赏。
仁宗延祐五年进士
承事郎潭州路同知湘阴州事。
猾吏豪民不敢舞文法。
秩满,入为国子博士,累迁翰林直学士
文宗至顺顺帝元统以来,朝廷制册多出其手。
又预修文宗以下三朝实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敬德遂宁人,家江陵中。
河南乡贡。
延祐五年进士出身,知湘阴州
以荐累迁翰林修撰同知制诰修国史,历翰林直学士卒谥文安
维基
谢端(1279年—1340年)字敬德遂宁(今四川省遂宁市)人,元朝文人,官至国子祭酒轻车都尉陈留郡谥文安
曾预修文宗明宗、宁宗三朝实录,和历朝功臣列传,时人称谢端有史才
南宋末年,四川一带的文人为了躲避战乱都逃往江陵谢端的祖先也因此前往江陵定居。
谢端年幼时聪慧过人,五、六岁时就会吟诗,十岁能作赋。
二十岁时,和尚书宋本同从一师,谢端学理学,宋本学古文,二人又都在江陵授课,他们在文学方面齐名,当时号称「谢宋」。
史杠担任荆南宣慰使时,数次邀约并以礼相待,把他们都推荐给姚燧姚燧当时文章很出名所以很自负,眼界很高,他将自己的文章给谢端过目,谢端一读便指出姚燧其文用意,姚燧大为赞赏,于是打算推荐谢端校官,但没得到答覆。
科举法实施后,谢端河南行省应试,中举,但恰逢母亲去世所以没有参加会试。
延祐五年(1318年)谢端进士乙科
被任命为承事郎潭州路湘阴州同知
一年后,入朝担任国子博士,迁任太常博士
后来有窃贼潜入太庙,偷走了第八室黄金主,谢端因此被罢官。
谢端是掌管司礼仪的官,并不是负责保管的官员,应该是无罪,但谢端不做任何争辩。
不久谢端被任命为翰林修撰,又升任为待制,由于被选任为国子司业,所以也担任翰林直学士,官阶为太中大夫
至顺元年(1330年)五月谢端进呈《进实录表》。
当初,元文宗建奎章阁的时候,搜罗内外有才华的人们到奎章阁,元文宗曾对阿荣说当今文学之士,只还不认识谢端而已。
不久,元文宗驾崩,没能来得及重用谢端
谢端赵郡苏天爵同著《正统论》,内容争辩金与宋的正统。
至元六年(1340年)谢端去世,享寿六十二岁。
李孝光元 1285 — 135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温州乐清人字季和号五峰
少博学,笃志复古,隐居雁荡山五峰下,从学者众。
顺帝至正初,以秘书监著作郎召,进《孝经图说》,升秘书监丞
以文名,法古人而不趋世尚,非先秦两汉语弗道。
卒年五十二。
有《五峰》。
孝光字季和温州乐清人
少博学,笃志复古,隐居教授,白野泰不华常师事之。
行台御史屡荐居馆阁至正七年,诏徵隐士,以秘书监著作郎召,与完者图、执礼哈琅、董立应诏赴京。
召见于宣文阁,进《孝经图说》,顺帝大悦,赐上尊。
明年,升文林郎秘书监丞,卒于官,年五十二。
所著诗文曰《五峰》。
季和为人,美髯伟干,茅山张伯雨赠诗,有:「孰与言诗李髯叟,载闻新作过黄初」之句。
雁荡山五峰下,自号五峰狂客
尝曰:余家距雁山五里近,四方客游者,或舍止吾家,岁率三四至山中。
一日与张子约陈叔夏从家僮两,持衾绸杖屦,时落日射山,归鸟相呼,殆不类人世,灯下相顾,苍然无语。
夜半,取酒沾醉,设榻对卧,不知岩下宿也。
有《雁山十记》。
词学图录
李孝光(1285-1350) 字季和号五峰
温州乐清人
时人语云:"前有虞(集)范(椁),后有李(孝光)杨(维桢)。
"维桢举本朝作者四人,亦以孝光姚燧
吴澄虞集并称。
有《五峰》、《五峰词》。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季和温州乐清人
至正中以隐士徵授秘书监著作郎文林郎秘书监丞五峰
贯云石元 1286 — 132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6—1324 【介绍】: 畏兀儿人,本名小云石海涯,父名贯只哥,遂以贯为氏,号酸斋别号芦花道人
膂力绝人,能持槊跃上疾驰之马,越二跨三,运槊生风。
又好读书,为文不蹈袭故常,善草、隶书。
尤工散曲。
初袭父职为两淮万户府达鲁花赤,后以官职让其弟。
仁宗即位,上疏条六事
翰林侍读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
不久,辞官归江南,寓钱塘,变诡姓名,易服色,卖药市中,人无有识之者。
卒谥文靖
有《贯酸斋诗集》、《直解孝经》及与徐再思同撰之《酸甜乐府》。
云石海涯,畏兀儿人阿里海涯之孙。
父名贯只哥,云石遂以贯为氏,号酸斋
年十三,膂力绝人,使健儿驱三恶马疾驰,持槊立而待,马至腾上之,越二而跨三。
运槊生风,观者辟易。
或挽彊射生,逐猛兽,上下峻阪如飞,诸将咸服其趫捷。
稍长,折节读书。
初袭父官为两淮万户府达鲁花赤,镇永州,一日,解所绾黄金虎符,让弟忽都海涯佩之。
北从姚燧学,见其古文峭厉有法,及歌行、古乐府慷慨激烈,大奇之。
俄选为英宗潜邸说书秀才
仁宗践祚,拜翰林侍读学士中奉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
乃称疾辞还江南泰定元年五月八日卒,年三十九,赠集贤学士中奉大夫护军追封京兆郡公谥文靖
酸斋晚年为文日邃,诗亦冲澹,草隶等书,变化古人,自成一家。
其视死生若昼夜,绝不入念虑。
临终有辞世诗云:「洞花幽草结良缘,被我瞒他四十年。
今日不留生死相,海天秋月一般圆。
」洞花、幽草,盖二妾名也。
酸斋休官辞禄后,或隐屠沽,或侣樵牧,常于临安市中立碑额「货卖第一人间快活丸」,人有买者,展两手,一大笑示之,领其意者,亦笑而去。
一日,钱唐数衣冠士人游虎跑泉,饮间赋诗,以「泉」字为韵,中一人但哦「泉、泉、泉」,久不能就,忽一叟曳杖而至,应声曰:「泉泉泉,乱迸珍珠个个圆。
玉斧斫开顽石髓,金钩搭出老龙涎。
」众惊问曰:「公非贯酸斋乎?
」曰:「然、然、然。
」遂邀同饮,尽醉而去。
其依隐玩世多类此。
词学图录
贯云石(1286-1324), 原名小云石海涯。
父名贯只哥,遂以贯为氏,初号疏仙,后改号酸斋又号芦花道人
畏吾(今维吾尔族)人。
卒,追封京兆郡公谥文靖
能诗善书,尤工散曲。
有《酸斋集》。
存词二首。
李泂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滕州人字溉之
姚燧叹异其文,荐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
后辞官。
文宗时待制召,授奎章阁承制学士,与修《经世大典》。
书成,谒告归。
善书,篆、隶、草、真皆精,卒年五十九。
字溉之滕州人
生有异质,作为文辞,如宿习者。
姚燧深叹异之,力荐于朝。
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辟中书掾,除集贤院都事,转太常博士,擢拜监修国史长史,历秘书监著作郎太常礼仪院经历
泰定间,除翰林待制
天历间,超迁翰林直学士,俄授奎章阁承旨学士,预修经世大典,书成进奏,旋引疾归。
复以翰林直学士召,竟不起,卒年五十九,有文集四十卷。
溉之骨骼清峻,神情开朗,秀眉疏髯,目莹如电,颜面如冰玉,而唇如渥丹。
然峨冠褒衣,望之者疑为神仙中人也。
其为文章,奋笔挥洒,迅飞疾动,汩汩滔滔,思态叠出,纵横奇变,若纷错而有条理。
意之所至,臻极神妙,每以李太白自拟,当世亦以是许之。
侨居济南,有湖山花竹之胜。
作亭曰「天心水面」,文宗尝敕虞雍公制文以记之。
杨果金末元初 1195 — 126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95—1269 【介绍】: 金元间祁州蒲阴人字正卿号西庵
金哀宗正大元年进士,历知偃师蒲城陕县,以治最称。
,起为经历,随史天泽经略河南,为参议
随宜赞画,民赖以安。
累拜参知政事,出为怀孟路总管
致仕卒,谥文献
性聪敏,工文章,尤长于乐府。
有《西庵》。
字正卿,祈州蒲阴人
金正大初进士第,元初为河南课税及经略司幕官
中统元年,拜北京宣抚使
明年,入拜参知政事
至元六年,出为怀孟路总官
其年薨,年七十三,谥文献
正卿美风姿,善谐谑,文采风流,照映一世。
工为文章,诗尤长于乐府。
所著有《西庵》。
其自洛阳宣抚辽西也,既至莅事,戏为喻云:回妇越商,相为室家。
言说不能通,画地为图,令以意求之,十才得其一二。
每夕,回妇焚香祝天,雪泣而言,越商不知也。
邻有晓回语者,潜听译之云:注禄神官,独不能远以从近也邪!
传至庙堂,诸公笑之,数日齿冷,其明年遂入大参。
姚燧牧庵文集》所记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