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元朝
僧文才元 1241 — 1302年9月1日
释文才号仲华
清水杨氏子。
其先弘农人世官垄坻。
父静义为清水主簿遂家焉。
师少孤。
事母尽孝。
性敏捷慧悟生知。
而于古今坟典史籍无不精究。
尤邃于理学。
好古作善吟咏。
然所禀敦朴若无所知。
或对客讨论。
如河汉莫窥其涯涘。
自受具后遍游讲肆尽得贤首之学。
尝曰。
学贵宗通。
言必会意。
以意逆志则得之矣。
其语言文字糟粕耳。
岂能开人之慧目乎。
初隐成纪筑室树将欲终焉。
人称曰松堂和尚
元世祖特降旨命主洛阳白马寺
学者川奔海会。
声誉日驰。
宗建万圣寺五台
诏求开山第一代住持。
帝师迦罗斯巴荐之。
成宗即铸金印署为真觉国师总释源宗兼祐国住持事。
帝师赍旨起师。
师辞曰。
山僧荷蒙国恩居白马寺亦过矣。
何德敢主祐国。
越分以居不祥。
不省而行不明。
吾坐此二烦。
为我辞。
帝师曰。
此上命也。
上于是寺心亦勤且至矣。
非师孰与。
此系教门事。
师善为之。
于是不得已而行。
既被命以来而大弘清凉之道。
虽至老无怠。
大德六年壬寅九月朔日示微疾。
乃说法辞众端坐而寂。
年六十有二。
阇维舍利数百粒塔于东台之麓。
嗣法有普宁弘教普庵幻堂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二
释文才号仲华清水杨氏子,其先宏农人,世官垄坻。
净义,为清水主簿,遂家焉。
才少孤,事母尽孝,性敏捷,慧悟生知,于古今坟典史籍无不精究,尤邃于理学。
好古作,善吟咏,然所禀敦朴,若无所知。
或对客讨论,邈如河汉,莫窥其涯涘。
自受具后,遍游讲肆,尽得贤首之学。
尝曰:“学贵宗通,言必会意,以意逆志,则得之矣。
其语言文字,糟粕耳,岂能开人之慧目乎!
”初隐成纪,筑室树,将欲终焉,故人称曰松堂
元世祖命主洛阳白马寺,学者奔川赴海,声誉日驰。
宗建万圣寺五台,诏求开山住持。
帝师迦罗斯巴荐之,成宗即铸金印署为真觉国师,总释源宗兼祐国住持事。
帝师赉旨至,辞曰:“山僧菏蒙国恩,居白马寺亦过矣,何德敢主祐国,越分以居不祥,不省 而行不明,吾坐此二,烦为我辞。
帝师曰:“此上命也,上于是寺,心亦勤且至矣,非师孰与,此系教门事,师善为之。
”于是,不得已而行。
既被命以来,大宏清凉之道,至老无怠。
大德六年壬寅九月朔日示微疾,乃说法辞众,端坐而寂。
年六十有二。
阇维,舍利数百粒,塔于东台之麓。
嗣法有普宁宏教普庵幻堂
释善入
善入
傅姓
世居定海
大蓬因法师
见而异之。
淳祐十一年
从半山彬公受具戒。
游诸方。
辨解究诣。
东掖山
著教家四书。
据会执约。
不以文字溺泥。
指画勤恳。
从者乐其易简。
佛光法师
居上竺。
提其徒悉使出门下。
于时有善良者。
师相讲习。
各植立不肯和附。
师与良议曰。
吾师大蓬
兄能嗣之。
愿再拜以伺。
良后嗣圆觉顽空。
而师卒能昌大蓬
始典谒南明
后首教坐。
赭山东皋。
世忠。
其说以角立为大病。
支离为末流。
泛不溢词。
约不厓绝。
禅人士子。
咸倾仰之。
兴仆复侵。
安众靡懈。
至大中
宣政院
慎采选勿阿意贪倖。
集议者曰。
南湖缺席。
舍师孰能。
遂以昔日所传授者。
深省。
密启空假破。
建一性明静。
而互议交毁。
讫忘于言。
大蓬果有闻于世。
崇本担志。
师于是有成焉。
大者如是。
其见于修植。
施于人事。
不复著也。
锡号慧观弘教法师
自号曰秋虚
延祐中
示寂。
为僧六十三期。
年七十有八。
师讷若不能言。
聆其坐讲。
则汪洋罔极。
秉行洁清。
癯容俨修。
粹然古德。
有足兴起焉。
释宝严元 1272 — 1322
释宝严
字士威
幻堂其号也。
成纪康氏季子。
因罹丧乱与弟同薙发为僧。
后参真觉得传贤首宗旨而嗣其道为人淳朴无伪。
方寸之地湛如止水。
值真觉三坐道场。
与弟皆从而佐之。
真觉入灭乃继其席。
无何奉诏住普安祐国二寺最久。
而与大林性公表里大弘清凉之教。
至治二年七月入寂。
世寿五十一。
建塔于封谷之口。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二
释宝严字士威幻堂其号也。
成纪康氏子。
因罹丧乱,与弟同薙发为僧,后参真觉得传贤首宗旨,而嗣法焉。
为人淳朴无伪,方寸之地湛如止水。
值真觉三坐道场,与弟皆从而佐之。
真觉入灭,乃继其席。
无何,奉诏住普安、祐国二寺最久,而与大林性公表裹,大宏清凉之教。
至治二年七月入寂,世寿五十一,建塔于封谷之口。
释怀信元 1279 — 1356年8月24日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三
释怀信字孚中
姓姜氏奉化人也。
父尝为县校官,母刘氏,夜梦火星堕,室中有光如火,亟取吞之,俄而有孕。
及诞,状貌异凡,而性端凝,不妄举动,唯见沙门,辄喜与亲。
稍长,受三经于宋进士戴公表元,声入心通,经旨鬯达。
然不乐帖括,独企清幽。
年十五离家,从法华院子思,执童子役,已而祝发为大僧,受具戒于五台寺
延庆半岩全弘三观十乘之旨,复与之游。
久之,且叹曰:“教相繁多,浩如烟海,苟欲穷之,是诚算沙,徒自困耳。
”即弃去,渡浙而西,凡过名蓝,辄往参叩,语多枘凿,不胜愤悱。
华藏竺西坦迁主四明天童景德禅寺随质所疑,竺西知为法器,厉色待之,不交一语。
一曰上堂,举兴化与克宾案问之,拟曰:“俊哉,师子儿也。
”自是依止,不忍去。
竺西入灭,天宁云外岫,来继其席,命司经藏管钥。
文章渐彰,不可掩遏。
元泰定丙寅行宣政院请居四明观音,策励徒众,珍惜时光,唯恐失坠。
天历己巳,迁住补怛洛迦山
清望日崇,修行益苦,尝持一钵,乞食吴楚间。
镇南王具香华迎至府中,虚心问道,语中肯綮,且出菩提达摩像求赞,拈豪挥洒,略无停思,而辞旨渊邃,王甚叹服。
宣让王亦遣使者奉旃檀香、紫伽黎衣,请示法要。
随其性资,利而道之。
二王雄藩之望,首加崇礼,诸侯庶士,莫不望风瞻仰,施资填委。
姑苏奇石,因求善工,造多宝佛塔十三成载归。
海东驸马都尉高丽王绎而吉尼、丞相撒敦,以行谊上闻,赐号为广慧妙悟智宝弘教禅师,及金襕法衣一袭。
至正壬午,主中天竺永祚寺
天历乙酉迁天童,矢志振兴,百废具举,佛殿岿然,厥工甚钜,亦彻弊而更新之,丹辉碧朗,照耀海滨。
复造塔中峰,若将终焉。
己丑冬十月,江表大龙翔集庆寺虚席,行御史台奉疏迎主之。
龙翔文宗潜邸,及践祚,改建佛刹,栋宇宏丽甲天下。
其住持若笑隐䜣、昙芳忠,皆一时硕德,励行《百丈清规》,为东南楷则。
亡何燬于火,忠竭力兴复海会堂,未就而化。
信初升座,提唱宗乘,万指所指,委蛇不迫,而玄机自融,无大无小,皆驩相亲戴。
因出衣盂私赀,缵续前功,不日而集。
会元纲失纽,天下丧乱,戎马纷纭。
寺院萧条,日见艰窘,处之夷然,若不介意。
明室龙兴,初号吴国,大兵下金陵,徒侣风雨飘散,独结跏晏坐,目不他顾。
执兵者满前,无不弃仗而拜。
太祖尝幸寺中,听信说法,嘉其道行,命改龙翔为大天界寺,以宠异之。
寺有逋租在民间者,官为徵集。
僧众日归,法施益盛。
一旦晨兴,索汤沐浴,更衣趺坐,谓左右曰:“汝曹法,自期励精进行,吾将归矣。
”言毕而瞑,侍者呼曰:“去则去矣,宁不留片言以示人乎。
”乃握笔书曰:“平生为人戾契,七十八年漏泄。
今朝撒手便行,万里晴空片雪。
”掷简而逝,时丁酉八月二十四日也。
寿七十八,腊六十九。
荼毗聚宝山下,舍利如菽,五色粲烂,烟所及处,亦累累攒珠,贮以瓶水,光发于外。
弟子致凯坎牛首山东麓为宫,藏之,建塔其上。
将迁之夕,明帝驻兵江阴,梦褐服而来,问何之,曰:“将归,且告别。
”及还归,闻其寂灭,为之惊异。
乃出内府泉币,助其丧事,且亲致奠送于都门之外。
荣贶之加,近代无比。
著有《五会语录》。
释永宁元末明初 1292 — 1369年6月17日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八
释永宁字一源别号幻虚子姓朱氏淮东通州人
世为宦族,母陇西李氏。
生而黠慧,舅氏吉安郡守爱之,欲以为嗣。
年六岁入乡校,始习经籍,即能暗记,了明大意。
然非所乐,闻人诵佛号,心向往之,注耳以听。
九岁,有离俗之思,请于二亲。
初弗之许,后见其志坚,乃使依模上人于利和广慧寺
利和,州之望刹,宋有淮海肇禅师说法度人,声闻当世,前一夕,寺众梦迎禅师
旦而至,寺众异之,谓肇禅师乘愿再来者也。
年十二,游扬之雍熙寺,会主僧来峰泰编《禅林类聚》成,览之笑曰:“此古人糟粕,检点何为?
河南王童童奇其幼而器之,属僧录司给牒薙度为沙弥,寻受具足戒。
自是厥后,蓬累出游浙河东西,见诸宿老,下语无所契。
中峰海方柄法苏之万寿,留之经年。
乃入穹窿山谒克翁绍,绍察其志不凡,俾掌藏室。
时年已十九,既而欲归乡省觐。
毗陵,约明极昶于焦子山,精脩禅定,稍涉睡昏,则戴沙运甓,悬版坐空,如是者五年。
曰:“藏主见解且至,宜往参人。
”遂至淮西大湖山,求印可于无用,无用门庭严峻,方入户,厉声叱之。
合爪立于门外,久之,乃许入见。
诘其居处,知在通州,便问:“淮海近日虚盈若何?
曰:“沃日滔天,不存涓滴。
”无用未之许,退就禅室,彻夜不寐。
一日,闻无用举云门一念不起,语声未绝而有省,急趋入堂,无用便欣然知其领悟,令造偈拈赵州
立就曰:“赵州狗子无佛性,万家森罗齐乞命。
无底篮儿盛死蛇,多添少减无馀剩。
”无用嗒然一笑。
复举《證道偈》问之曰:“闪飞电来,全身不顾,拟议之间,圣凡无路。
曰:“火迸星飞,有何拟议,觌面当机,不是不是。
”无用喝曰:“东瓜山前呑匾担,捉将清风剥去皮。
不觉汗下,曰:“今日方知用处无用闭着口。
”自是侍左右者三年,因以断厓义所赞己像,亲署一书授曰:“汝缘在浙。
逢龙即住,逢池便居。
遂还浙,时虚谷陵、元叟端、濑翁庆、幻住本天如则各据名山,递展化机。
往叩击,皆相吻合,而幻住尤誉之弗置。
元祐庚申,延至广德,缚茅于大洞中,洞左有实相寺马祖子澄公道场也,为重新之。
同时有无一全,遁迹于石溪石溪大洞相望,人称“广德二甘露门”云。
至治癸亥宜兴龙池建立禅居,以名符悬记,欣然赴之,作室百堵,命曰“禹门兴化庵”。
先是山巅有龙池,其深叵测,出每大水,居民苦之。
乃咒,鼋受三归依戒,不复为害。
久之复厌凡近,思涉幽邃,乃穷绝巘构室以居,至壁立如削处,斲木为栈,钩环连锁,栖版空中,足不越户限者二年。
学侣闻风,遐迩奔赴。
帝师大宝法王稔其道行,降号曰“弘教济禅师”。
泰定乙丑,州西九里有地曰“青山”,僧副延宁主之,为创寺一区,以“九里”名之。
至顺庚午,出世李山禅寺,瓣香酬恩,归之无用。
俄有诏,集桑门千七百人,阅毗卢大藏经。
一七日,升座敷正法,天降甘露。
壬申退归龙池
元叟主双径,月江印主云峰,皆虚首座招之,并辞不赴。
元统甲戌,浙西江东道广教总管具疏请主常之天宁万寿,州守戍将敦劝尤力,左右亦谓:“大法火冷灰寒,不可自安暇逸。
”乃蹶然起赴。
而寺尝被灾,方议经营,至则为新释迦佛殿,造菩萨、天神诸像,雄冠诸刹。
踰八年,有司以闻,诏锡“本觉妙明真净”之号。
至正壬午江南行宣政院命主大华藏寺,宁举龙门膺代之。
明年,复命补天童景德,坚以疾辞,退归龙池
宜兴铜官山旧有北岳菩提院,燬于火,会昌士人潘敬之重构焉。
九里寺助建法堂、丈室之属。
戊子,有旨趣入觐,说法于龙光殿,赐金襕法衣,纽以玉环,加号曰“佛心了悟大禅师”。
帝师亦有绛袍毳帽之赠。
无何,奉旨函香至五台山,曼殊大士为见祥光应之。
明年,陛辞南还,道过维扬镇南王波罗普化率妃嫔迎之入宫,禀受大戒,赐以白金盂及僧伽黎衣,遣司马护还龙池
庚子,出领善卷,寺故废坏,为修葺,涂塈丹艧,且甓其宝坊。
明年,募善士万人为万善会
及瘗兵后枯骨无万数。
壬寅,退归龙池
癸卯,大旱,询乡民之请,结界诵咒,作法将终,大雨如泻。
岁乃有秋,众愈知敬,坚留不拾,强住麻蕻慈慧。
未几,成大丛林
明洪武初元,复归龙池,将不复出。
明年己酉夏六月,示微疾,属弟子宗珦裁纸为衣,曰:“吾将逝矣。
”自兴化庵移龛至绝巘所居,一日昧爽,起沐浴,更纸衣,索笔书偈曰:“七十八年守拙,明明一场败阙。
泥牛海底翻身,六月炎炎飞雪。
”掷笔而化,黑白恋慕,执绋之人盈万。
荼毗,有五色光舍利无算。
弟子志舜、志思等分馀骨就龙池太平齐山紫云、麻蕻五处建塔藏焉。
寿七十八,腊六十五。
气貌雄伟,身长七尺有馀,吐音鸿亮。
其接物也,不以贵贱异心,所至无不倾向。
右丞相呆儿只、左丞相别不花、赵文敏孟頫,尤所宾礼者也。
所为文偈了不经意,引纸行墨空义自彰,有《四会语》行世。
后七年,弟子仁性,亲撰《行业记》,徵宋文宪濂铭其塔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