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魏晋
僧法显东晋 337 — 422
释法显
姓龚氏
平阳武阳人
有三兄并龆龀而亡。
其父恐祸及
三岁便度为沙弥
居家数年。
病笃欲死。
因送还寺。
住信宿便差。
不肯复归。
十岁遭父忧。
叔父以其母寡独不立逼使还俗。
曰。
本不以有父而出家也。
正欲远尘离俗。
故入道耳。
叔父善其言乃止。
顷之母丧。
至性过人。
葬毕仍即还寺。
尝与同学数十人于田中刈稻。
时有饥贼欲夺其谷。
沙弥悉奔走。
独留。
语贼曰。
若欲须谷随意所取。
但君等昔不布施故致饥贫。
今复夺人恐来世弥甚。
贫道预为君忧耳。
言讫即还。
贼弃谷而去。
众僧莫不叹服。
及受大戒志行明敏仪轨整齐。
常慨经律舛阙誓志寻求。
晋隆安三年
与同学慧景等。
发自长安西渡流沙。
其路屡有热风恶鬼。
遇之必死。
任缘委命。
直过险难至于葱岭
岭冬夏积雪。
有恶龙吐毒风雨沙砾。
山路艰危壁立千仞。
凡度七百馀所。
次至小雪山遇寒风暴起。
慧景噤战不能前。
曰。
吾其死矣卿可前去勿得俱殒。
言绝而卒。
抚之泣曰。
本图不果命也奈何。
复自力孤行。
遂过山险。
凡所经历三十馀国。
将至天竺
王舍城三十馀里有一寺。
逼瞑过之。
欲诣耆阇崛山。
寺僧谏曰。
路甚艰险阻且多黑师子。
亟经啖人。
何由可至。
曰。
远涉数万里誓到灵鹫。
身命不期出息非保。
岂可使积年之诚既至而废耶。
虽有险难吾不惧也。
众莫能止。
乃遣两僧送之。
既至山。
日将曛夕。
遂欲停宿。
两僧危惧舍之而还。
独留山中烧香礼拜。
翘感旧迹如睹圣仪。
至夜有三黑师子来蹲前舐唇摇尾。
诵经不辍一心念佛。
师子乃低头妥尾伏足前。
以手摩之咒曰。
若欲相害待我诵竟。
若见试者可便退矣。
师子良久乃去。
明晨还返路穷幽梗。
止有一径通行。
未至里馀忽逢一道人。
年可九十。
容服粗素而神器俊远。
虽觉其韵高。
而不悟是神人。
后又逢一少僧。
问曰。
向耆年是谁耶。
答曰。
头陀迦叶大弟子也。
方大惋恨。
至中天竺于摩揭提波连弗邑阿育王塔天王寺得摩诃僧祇律。
又得萨婆多律抄杂阿毗昙心线经方等泥洹经等。
停二年复得弥沙塞律长杂二含及杂藏。
并汉土所无。
既而附商人大舶循海而还。
舶有二百许人。
值暴风雨众皆惶惧。
即取杂物弃之。
恐弃其经像。
唯一心念观世音及归命汉土众僧。
舶任风而去得无伤坏。
遂南造京师
就外国禅师佛驮跋陀道场寺译出摩诃僧祇律方等泥洹经杂阿毗昙心论。
垂有百馀万言。
既出大泥洹经。
流布教化咸使见闻。
有一家失其名。
居近朱雀门。
世奉正化。
自写一部读诵供养。
无别经室与杂书屋。
后风火忽起延及其家。
资物皆尽。
唯泥洹经俨然具存。
煨烬不侵卷色无改。
京师共传咸叹神妙。
其馀经律未译。
后至荆州卒于辛寺。
春秋八十有六。
释法显姓龚
平阳武阳人
有三兄并髫龀而亡。
父恐祸及
三岁便度为沙弥
居家数年病笃欲死。
因以送还寺信宿便差。
不肯复归。
其母欲见之不能得。
后为立小屋于门外以拟去来。
十岁遭父忧。
叔父以其母寡独不立。
逼使还俗。
曰。
本不以有父而出家也。
正欲远尘离俗故入道耳。
叔父善其言乃止。
顷之母丧。
至性过人。
葬事毕仍即还寺。
尝与同学数十人于田中刈稻。
时有饥贼欲夺其谷。
沙弥悉奔走。
独留。
语贼曰。
若欲须谷随意所取。
但君等昔不布施。
故致饥贫。
今复夺人恐来世弥甚。
贫道预为君忧耳。
言讫即还。
贼弃谷而去。
众僧数百人莫不叹服。
及受大戒志行明敏仪轨整肃。
常慨经律舛阙。
誓志寻求。
晋隆安三年
与同学慧景道整慧应慧嵬等。
发自长安
西渡流沙。
上无飞鸟下无走兽。
四顾茫茫莫测所之。
唯视日以准东西。
望人骨以标行路耳。
屡有热风恶鬼遇之必死。
任缘委命直过险难。
有顷至葱岭
岭冬夏积雪。
有恶龙吐毒风雨沙砾。
山路艰危壁立千仞。
昔有人凿石通路傍施梯道。
凡度七百馀所。
又蹑悬絙过河数十馀处。
汉之张骞甘父所不至也。
次度小雪山遇寒风暴起。
慧景噤战不能前。
曰。
吾其死矣。
卿可前去勿得俱殒。
言绝而卒。
抚之泣曰。
本图不果命也。
奈何复自力孤行。
遂过山险。
凡所经历三十馀国。
将至天竺
王舍城三十馀里有一寺。
逼冥过之。
明旦欲诣耆阇崛山。
寺僧谏曰。
路甚艰阻。
且多黑师子亟经啖人。
何由可至。
曰。
远涉数万誓到灵鹫。
身命不期出息非保。
岂可使积年之诚既至而废耶。
虽有险难吾不惧也。
众莫能止。
乃遣两僧送之。
既至山。
日将曛夕欲遂停宿。
两僧危惧舍之而还。
独留山中烧香礼拜。
翘感旧迹如睹圣仪。
至夜有三黑师子来蹲前舐唇摇尾。
诵经不辍一心念佛。
师子乃低头下尾伏足前。
以手摩之。
咒曰。
若欲相害待我诵竟。
若见试者可便退矣。
师子良久乃去。
明晨还返路穷幽梗。
止有一径通行。
未至里馀忽逢一道人。
年可九十。
容服粗素而神气俊远。
虽觉其韵高而不悟是神人。
后又逢一少僧。
问曰。
向耆年是谁耶。
答云。
头陀迦叶大弟子也。
方大惋恨。
更追至山所。
有横石塞于室口遂不得入。
流涕而去。
进至迦施国。
国有白耳龙。
每与众僧约令国内丰熟。
皆有信效。
沙门为起龙舍并设福食。
每至夏坐讫龙辄化作一小蛇。
两耳悉白。
众咸识是龙。
以铜盂盛酪置龙于中。
上座至下行之遍乃化。
去年辄一出亦亲见。
后至中天竺于摩竭提邑波连弗阿育王塔天王寺得摩诃僧祇律。
又得萨婆多律抄杂阿毗昙心綖经方等泥洹经等。
三年
学梵语梵书。
方躬自书写。
于是持经像寄附商客到师子国
显同旅十馀。
或留或亡。
顾影唯己。
常怀悲慨。
忽于玉像前见商人以晋地一白团绢扇供养。
不觉悽然下泪。
停二年。
复得弥沙塞律长杂二含及杂藏本。
并汉土所无。
既而附商人大舶循海而还。
舶有二百许人。
值暴风水入众皆惶懅。
即取杂物弃之。
恐弃其经像。
唯一心念观世音。
及归命汉土众僧舶任风而去得无伤坏。
经十馀日达耶婆提国。
五月
复随他商东适广州
举帆二十馀日。
夜忽大风合舶震惧。
众咸议曰。
坐载此沙门使我等狼狈。
不可以一人故令一众俱亡。
共欲推之。
法显檀越厉声呵商人曰。
汝若下此沙门亦应下我。
不尔便当见杀。
汉地帝王奉佛敬僧。
我至彼告王必当罪汝。
商人相视失色僶俛而止。
既水尽粮竭唯任风随流。
忽至岸见藜藋菜。
依然知是汉地。
但未测何方。
即乘船入浦寻村见猎者二人。
问此是何地耶。
猎人曰。
此是青州长广郡牢山南岸。
猎人还以告太守李嶷。
嶷素敬信。
忽闻沙门远至躬自迎劳。
持经像随还。
顷之欲南归。
青州刺史请留过冬。
曰。
贫道投身于不反之地志在弘通。
所期未果不得久停。
遂南造京师
就外国禅师佛驮跋陀道场寺
译出摩诃僧祇律方等泥洹经杂阿毗昙心垂百馀万言。
既出大泥洹经。
流布教化咸使见闻。
有一家失其姓名。
居近朱雀门世奉正化。
自写一部读诵供养。
无别经室与杂书共屋。
后风火忽起延及其家。
资物皆尽。
唯泥洹经俨然具存。
煨烬不侵卷色无改。
京师共传咸叹神妙。
其馀经律未译。
后至荆州卒于辛寺。
春秋八十有六。
众咸恸惜。
其游履诸
别有大传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