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隋朝
僧粲南北朝末隋初 529 — 613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三 弘法科(三)
姓孙氏
汴梁陈留人也。
幼年游学河北河南
东西关陇。
备历齐陈周境。
工问难。
善机谲。
自号为三国论师
开皇十年
诏住京师兴善寺。
十七年诏补为二十五众第一摩诃衍匠。
故著十种大乘论。
谓一通二平三逆四顺五接六挫七迷八梦九相十中道也。
仍于总化寺敷通。
以摄学众。
又著十地论两卷。
仁寿二年
诏诸州置塔。
内出所藏舍利。
选天下有道僧行分往以葬。
且约同日下坎。
帝于内道场。
盛作功德。
以候四方瑞应之报。
洪遵律师等陛辞。
帝曰。
法师等可遂因化事。
以荣还乡壤。
获葬舍利于汴州广福寺
其光景香气之瑞。
详于别录。
仁寿之季。
复以葬之滑州脩德寺。
其光景香气。
愈益奇炽。
帝屡加叹赏。
道士褚揉者。
善庄老。
一日诏公卿毕集。
老子
沙门不许预坐。
闻之。
率门人十馀。
𢹂行床。
排防卫。
径至其地而坐。
揉方序王。
且未命文。
即抗言激刺。
然词若俳谑。
而义寔张诠
席因散。
或以闻。
帝曰。
朕得与此人同时。
顾非福邪。
齐王暕钦渴谈论。
沙门吉藏得玄辩名。
王每欲摧挫之。
大业五年
大张法筵于其第。
会者三十馀人。
升座。
命章标问。
听者谓无以酬。
牒难接解。
又谓必无以嗣进。
如是往还四十馀番。
犹开析不滞。
王止之。
更令次座续答。
续问又二三十番而退。
王起执手而谢曰名不虚得。
名不虚得。
赠麈尾什物。
以褒显之。
九年卒于兴善。
春秋八十五。
弟子僧鸾僧凤
鸾返俗出仕。
别有传。
僧粲
姓孙氏
汴州陈留人也幼年尚道游学为务。
河北江南东西关陇。
触地皆履靡不通经。
故涉历三国备齐陈周
诸有法肆无有虚践。
工难问善博寻。
调逸古今风徽遐迩。
自号为三国论师
机谲动人是所长也。
开皇十年迎入帝里。
敕住兴善
频经寺任。
缉谐法众治绩著声。
十七年下敕。
补为二十五众第一摩诃衍匠。
故著十种大乘论。
一通二平三逆四顺五接六挫七迷八梦九相即十中道。
并据量经论。
大开轨辙亦初学之巧便也。
仍于总化寺敷通此论以摄学众。
又著十地论两卷。
穷讨幽致散决积疑。
仁寿二年文帝下敕置塔诸州。
所司量遣大德多非暮齿。
欲开阐佛种广布皇风。
躬率同伦洪遵律师等。
参预使任。
及将发京辇面别帝庭。
天子亲授灵骨。
慰问优渥。
曰。
陛下属当佛寄弘演圣踪。
等仰会慈明。
不胜欣幸。
岂以朽老用辞朝望。
帝大悦曰。
法师等岂又不以欲还乡壤亲事弘化
宜令所司备礼各送本州。
因奉敕。
送舍利于汴州福广寺。
初达公馆。
异香满院充塞如烟。
及将下塔。
还动香气如前蓬勃。
又放青光映覆宝帐。
寺有舍利亦放青光。
与今送者光色相糺。
又现赤光当佛殿上可高五尺。
复现青赤杂光在寺门上。
三色交映良久乃没。
具表闻。
详于别传。
仁寿年末。
又敕置塔于滑州修德寺。
初停馆宇。
夜放黄光遍满一室。
千人同见。
后放五色食顷方灭。
自尔求者辄现。
不可殚言。
及至塔寺夜别放光。
乃照一寺。
与昼无别。
有赵威德者。
患目积年。
蒙照平复。
当下塔日又放光明。
塔上空云五色间错。
或如贤圣仙人龙凤林树等象。
峙于云内
数万士女嗟咏成音。
前后往使皆感灵瑞。
文帝叹重更加敬仰。
李宗有道士褚揉者。
乡本江表。
陈破入
既处玄都。
道左之望探微辩妙拟阐三玄。
学鲜宗师情无推尚。
每讲庄老必听临。
或以义求或以机责随揉声相即势沈浮。
注辩若悬泉。
起啭如风卷。
故王公大人莫不解颐抚髀讶斯权变。
常下敕令揉讲老经。
公卿毕至。
沙门不许预坐。
闻之不忍其术。
乃率其门人十馀。
携以行床径至馆所。
防卫严设都无畏惮。
直入讲会人不敢遮。
揉序王将了。
都无命及。
因其不命。
抗言激刺。
词若俳谑义寔张诠
既无以通。
讲席因散。
群僚以事闻上。
曰。
斯朕之福也。
得与之同时。
齐王[日*东]。
见礼下筵钦兹叹咽。
常欲见其谈说。
故致于法会。
沙门吉藏者。
神辩飞玄望重当世。
王每怀摧削将倾折之。
大业五年西京本第盛引论士三十馀人。
登座咸承群难。
时众以为荣会也。
皆参预焉。
为论士。
英华命章标问义筵。
听者谓无以酬及。
牒难接解。
无以嗣。
往还抗叙四十馀翻。
犹开析不滞。
王止之。
更令次座接难。
义声才卷。
又续前难。
势更延累。
问还得二三十翻终于下座莫不齐尔。
时人异通赡坐制勍敌重继接他词慧发锋挺。
从午至夕无何而退。
王起执手而谢曰。
名不虚称。
见之今日矣。
躬奉麈尾什物。
用显其辩功焉。
而行摄专贞不贪华望及禅定郁起名德待之。
道行既隆最初敕命。
以高位厚味沈累者多。
苦辞不就。
大业九年卒于兴善。
春秋八十有五。
弟子僧鸾僧凤
并以继轨驰名。
本姓王
名为大业。
八岁通礼。
十岁讲传于江都
夙有惊俗之誉。
及投簪佛种。
经论有闻。
隋末返俗。
唐初出仕。
位至给事中
有别传。
自光徽绩。